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78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这让崇祯觉得越发惬意,估计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再给朱慈烺添几个弟弟妹妹了。

  而对于这种事情,周皇后其实压根就不在意,甚至还主动把那两个被崇祯宠幸的宫女抬为了妃子。

  因为早在朱慈烺‘造反’的时候,周皇后的心思其实就已经不在崇祯身上了。

  她现在心里有的只是自己的儿子!

  只要她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这后宫之中永远都是她说了算,甚至不客气的说,有时候就连崇祯这个皇帝都得听她这个皇后的!

  当然,这个时候的崇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满心想的都是该怎么‘造娃’!

  突然就在这时,门外的王承恩小声地禀报道:

  “陛下,太子爷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您商议。”

  嗯?

  崇祯听到这话,瞬间有些无语了起来。

  要知道此时虽是上午,但其实他还没有起床呢!甚至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天也没打算起床。

  但朱慈烺这一来,他怕是不得不起来了。

  相比于崇祯,周皇后倒是一早就梳妆打扮好了,此时听到这话,她赶忙催促道:

  “陛下,烺儿来找你肯定有大事,你还是赶紧起来吧。”

  崇祯听到这话,这才不情不愿地在一帮宫女的服侍下穿起了衣裳。

  忙活了一番之后,崇祯这才穿戴整齐,然后又简单的洗了把脸,这才来到前殿让朱慈烺进来。

  而朱慈烺已经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了。

  毕竟之前他早就和崇祯和解了,所以自然也要给崇祯点面子,不能动不动就直接闯进坤宁宫。

  万一到时候崇祯在和周皇后办事,结果自己又恰好看到了,这也太辣眼睛了。

  毕竟怎么说这两位也是他的父母,他还是要尊重他们的隐私的。

  见到崇祯之后,朱慈烺赶忙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儿臣见过父皇。”

  周皇后因为知道父子二人有要事商议,因此只是待在后殿的寝宫内并未出现。

  眼看着朱慈烺对着自己颇为恭敬的行礼,崇祯多少有些别扭。

  但紧接着他还是说道: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父子何必这般客套,说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事情?”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就懒得再客气了,他先是直起了身子,然后说道:

  “就在刚刚,儿臣刚收到了孙传庭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只是不知道这其中的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请父皇先看一下吧。”

  说着,朱慈烺从怀里拿出孙传庭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疏,然后递给了崇祯。

  什么叫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崇祯听到这话也有些纳闷,他微微坐直了身子,伸出手将奏疏接了过来。

  随后他缓缓打开奏书,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

  看了一会儿,崇祯瞬间喜上眉梢,原本微微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后连叫了三声“好”字。

  因为崇祯看到了罗汝才为了投降朝廷,在李自成军中引发了一场大的混乱,最终造成了十三万左右的人死伤的事情!

  这对于崇祯而言,确实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毕竟一直以来还真没有一个农民军首领真正地投降过朝廷,罗汝才应该算是第一个了,而且这次应该也不存在什么诈降了,毕竟用十三万人来诈降的话代价也太大了。

  但是很快,崇祯那刚刚还洋溢着笑容的脸突然就僵住了,随后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

  因为他看到孙传庭在信中说这十万伤残的百姓聚在潼关城下,哭着喊着要投降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孙传庭自然不能拒绝他们,因为要是拒绝的话,一来会违抗圣旨,二来会导致这十万人百姓全部饿死在潼关城下。

  因此孙传庭下令打开城门,接纳了这十万伤残的百姓。

  随后,便是孙传庭紧急筹粮的各种办法,以及请求朝廷调拨粮食。

  看完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崇祯久久无语。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有些空洞,仿佛陷入了沉思。

  他虽然很高兴罗汝才会对李自成的农民军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但他也为那些百姓感到深切的同情。

  毕竟说到底,这些百姓也是他的子民。

  他们原本都是安分守己的农民,只是因为吃不起饭,这才被迫跟着李自成造反的。

  如今他们既然投降了朝廷,那自然便又是他的子民了。

  只是这粮食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是不尽快解决的话,恐怕这些人也活不了多久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片刻之后,崇祯脸色很难看地看向了朱慈烺,声音低沉地问道:

  “这件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朱慈烺直接说道:

  “很简单,孙传庭要粮食就给他粮食,除了粮食之外,棉花和药物也必不可少。”

  “总而言之,要什么给什么,尽可能的让更多的百姓存活下来!也让百姓们看到朝廷善待他们的决心!”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担当。

  崇祯听到这话连连点头,他觉得朱慈烺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这个时候,陕西河南的民心还是很重要的。

  随后他又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继续说道:

  “对了,如今西北发生了这种事情,要不这次朕的寿宴还是不要办了,省下来的这两百万两银子,朕觉得可以直接拨到陕西给孙传庭,让他把这笔钱用来救治那些百姓,也算是朕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儿了!”

  虽然崇祯也很想过一次像样的寿辰,以彰显大明如今的实力。

  但是比起他的寿辰来,崇祯还是更关心这十万百姓的生死。

  如果自己的一次寿宴可以换来这十万百姓的安定,崇祯觉得这寿辰不过也罢。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却是摇了摇头。

  “父皇不必如此,这本来就是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再说了如今的朝廷并不缺钱,这两件事情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而且关于父皇寿辰的事情已经通知下去了,各地的藩王和大臣们以及各国的使臣差不多也都知道了。”

  “这个时候要是再反悔的话,未免有些太晚了。”

  朱慈烺一边说着,一边认真地看着崇祯。

  崇祯听到这话也只能作罢,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随后继续说道:

  “虽是如此,但朕始终觉得内心有些不安,这样,除了调拨需要的粮食、药物和棉花之外,再从内帑拨一百万两银子交给孙传庭安置这些百姓,就当是朕的一番心意了。”

  “你觉得如何?”

  崇祯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朱慈烺,眼神中带着几分询问的意味。

  毕竟崇祯可没忘记,眼下的他可是动用不了内帑的银子的,这件事情还是得朱慈烺点头才行。

  而朱慈烺听到这话的时候,自然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他笑着说道:

  “父皇圣明,有父皇的这一番心意在,百姓们定能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也会更加安分守己的。”

  紧接着朱慈烺又继续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儿臣刚才已经下令让内阁诸位大臣还有几位尚书大臣全部去了暖阁,这件事情儿臣觉得还是要跟他们打个招呼的。”

  “父皇若是闲来无事,就一起过去吧!”

  崇祯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朕便陪你走一趟吧!”

  其实这件事情朱慈烺和崇祯都已经商议完毕,按理来说也就不需要找其他人商议,直接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但其实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什么事情都是要讲规矩的,在明朝,这般大事肯定是要和内阁大臣以及各位尚书商议的。

  没过多久,朱慈烺便和崇祯来到了暖阁。

  只见暖阁里布置得十分温馨,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字画,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炭火也烧得正旺,因此感觉不到丝毫的寒冷。

  而一众大臣早早的便在暖阁里候着了!

  看到朱慈烺和崇祯一同前来,几位大臣赶忙行礼道: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那声音颇为洪亮。

  崇祯走向主位坐下,随后这才摆了摆手说道:

  “众爱卿都起来吧。”

  众大臣听到这话,这才站了起来,不过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疑惑,不知道皇帝和太子突然召见他们所为何事。

  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事儿肯定小不了!

第330章 李自成想入川?哪有这么容易!

  紧接着,崇祯也懒得多说什么废话,直接便将那封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递给了一旁的王承恩,然后说道:

  “这是今天早上刚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你们都看看吧。”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接过奏疏,然后递给了站在人群中最前面的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国观接过之后大概看了一下,脸上瞬间一喜,因为他看到了农民军发生内乱的事情,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脸色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因为这奏疏后面又写了十万伤残的百姓投降大明,并且潼关粮食紧缺的事情。

  看完之后,这封奏疏又被传递到了其他大臣手里。

  众人看过之后反应也都和薛国观差不多,脸上都露出了担忧和凝重的神情。

  等到众人大概看完之后,崇祯接着问道:

  “说说吧,关于这件事情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崇祯说着,目光逐一在众人脸上扫过。

  虽然心中早已有了决定,但他还是想听听这帮人会怎么说!

  紧接着,薛国观率先开口道:

  “陛下,臣觉得这件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尽快调拨粮食、棉花和药物到陕西就是了。”

  “这十万百姓既然投降了朝廷,那么他们就不再是什么农民军或者乱臣贼子,而是我大明的百姓。”

  “既然是我大明的百姓,那便应得到妥善安置,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饿死冻死,否则,朝廷的威严何在?天子的仁德何在?”

  薛国观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莫名的坚定。

  在场的其他几位大臣听到这话,也纷纷附和道:

  “陛下,臣也认为理当如此!”

  “臣也是!”

  “臣也是!”

  一时间几位大臣的声音此起彼伏,在暖阁里回荡。

  要知道自古以来,救济灾民这种事情向来都是国之大事。

  即便有时候朝廷拿不出钱来,但是这种事情也没有人敢说不去办的,更何况如今的朝廷有钱有粮,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耽误了。

  要是耽误了,不仅会失去西北的民心,还会引起天下的动荡。

  他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