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04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朱慈烺这次之所以会带着张世泽出来,本来就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

  他希望张世泽能够通过这次征战得到历练,尽快成长起来。

  毕竟往后大明需要的不再是不能上战场的勋贵了,而是那些能够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勋贵。

  所以张世泽必须尽快成长起来,承担起他应有的责任。

  张世泽自然也明白朱慈烺的良苦用心,所以对于这种能够得到历练的机会,他自然也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这次征战中好好表现,不辜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至于朱慈烺从京城带来的其他人,一部分会随军出征,一部分则是会驻守在宣府一带,负责保护朱慈烺的安全。

  毕竟为大明开疆拓土固然重要,但保护太子爷的安全同样重要。

  万一太子要是在宣府出事的话,他们就算有再大的功劳,恐怕也无法弥补过失。

  到时候,不仅自己的性命难保,还会连累家人和族人。

  同样的,秦良玉也会驻守在宣府。

  毕竟如今的秦良玉都六十多了,这种出征之事已经不适合她了,她的身体也承受不了长途跋涉和激烈的战斗了。

  甚至不出意外的话,朱慈烺打算再过个一两年就让秦良玉在京城养老了。

  毕竟这位女将军也算是为大明操劳了一辈子,为大明的稳定和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也该安享晚年了。

  之后,她的儿子马祥麟就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继续为大明效力了。

  对于忠君爱国之人,朱慈烺向来是十分大方的。

  他深知这些人为国家付出了很多,所以该给他们的都会毫无保留地给他们。

  无论是封赏还是荣誉,他都不会吝啬。

  因为只有让这些忠君爱国之人得到应有的回报,才能激励更多的人为国家效力。

  酒席之上,众人因为明日一早便要出征,所以也不敢喝酒,只能以茶代酒,然后喝了个痛快。

  他们一边喝茶吃肉,一边谈论着明天的战斗计划,气氛十分热烈。

  直至深夜之时,众人这才起身告辞。

  朱慈烺看着将领们离去的背影,一时间也是思绪万千。

  若是自己再年长一些的话,或许也会跟着他们一起为国征战。

  只可惜,这幅身体太年轻了

  无奈的摇了摇头,朱慈烺随即也去休息了。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不经意间便已悄然来到了第二天清晨。

  当第一缕晨曦温柔地洒向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世界时,朱慈烺便醒了过来。

  然后此时却有人比他起得更早,那便是那些即将踏上出征之路的大明将士们。

  极目远眺,只见宣府之外,那一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大明的骑兵。

  一匹匹战马身姿矫健,毛色油亮,在晨光中散发着勃勃生机。

  一位位骑兵身姿挺拔,神情坚毅,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他们宛如一座座巍峨的山峰,稳稳地矗立在那里,又似一片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随时准备奔腾而出,席卷一切。

  朱慈烺缓缓地走近这些骑兵,目光在他们的身上一一扫过。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无法平静。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大多都惨死在了松锦之战中。

  但如今,因为他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历史的车轮被强行扭转,这些骑兵都得以活生生地站在这里。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然后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祖大弼、吴三桂、张世泽等人走去。

  跟在他身后的一众护卫,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坛酒喝和只酒碗,酒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随后,朱慈烺亲自为祖大弼、吴三桂、张世泽等人斟了满满一碗酒。

  清澈的酒液在杯中微微荡漾,承载着他对这些将士们的期望与祝福。

  紧接着,朱慈烺端着一碗酒看向众人道:

  “各位,一路顺风,本宫就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了。”

  祖大弼、吴三桂、张世泽等人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兴奋。

  他们毫不犹豫地端起手中的那碗酒,仰头一口将酒喝尽,那豪爽的姿态尽显男儿本色。

  下一秒,他们恭敬地对着朱慈烺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辱使命,定当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朱慈烺点了点头。

  “去吧!”

  祖大弼听到这话,直接冲着一旁的传令官下达命令。

  “出发!”

  紧接着,他们几人迅速翻身上马,双腿轻轻一夹马腹,战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远方奔腾而去,只留下一阵尘土飞扬。

  随即,五万骑兵瞬间移动起来,犹如钢铁洪流一般直奔草原深处而去!

  此次出征,朱慈烺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定下了主帅与副将的人选。

  主帅一职,他交给了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祖大弼。

  祖大弼虽然不及祖大寿勇猛,但在军中素有威望,他历经无数战斗,对战场的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

  而副将则由吴三桂、周遇吉、黄得功、马祥麟担任,这几人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至于张世泽这位世子爷,虽然他满腔热血,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毕竟他实在是太年轻了,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威望,都没法和祖大弼以及吴三桂这种久经沙场的老将相比。

  所以朱慈烺只能任命他为游击将军了。

  不过,朱慈烺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假以时日,张世泽必定会在战场上不断磨砺自己,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主将。

  与此同时,在距离宣府不远处的地方,阿布奈正骑在马上,目光紧紧地盯着前方。

  当他看到明军的五万骑兵如潮水般汹涌来袭的时候,他的手不禁下意识地握紧了缰绳。

  那五万骑兵所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过强烈了。

  放眼看去,漫山遍野都是大明的骑兵,他们犹如一片黑色的乌云,迅速地朝着这边压了过来。

  那明晃晃的大明旗帜,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金光,仿佛是一把把利剑,刺痛了阿布奈的眼睛。

  曾几何时,在骑兵数量上,蒙古一直都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他们凭借着强大的骑兵力量,在大草原上纵横驰骋,让周边各国都闻风丧胆。

  哪怕是中原王朝也不例外!

  他的祖先成吉思汗更是凭借着蒙古铁骑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

  然而如今,局势却完全反了过来。

  想到这里,阿布奈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忧虑。

  但很快,他还是反应了过来,然后随意的挥了挥手。

  下一秒,他身后早已准备好的两万骑兵,如同猛虎出山一般,直接冲着明军的队伍奔腾而去。

  双方汇聚到一起之后,迅速向着远方而去。

  至于阿布奈本人和他剩下的一万五千骑兵,则是会继续留在草原上进行防守。

  他可不希望在这期间,其他部落会趁机攻击他,给他来个釜底抽薪。

  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烧荒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时间来到了中午,此时的朱慈烺正坐在宣府府衙内,和郑小妹、琪琪格两人一起用膳。

  桌上摆满了丰盛的美食,香气扑鼻。

  朱慈烺吃得挺开心的,毕竟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就导致他的胃口也是非常不错,一顿饭能吃两碗饭。

  然而,琪琪格却是一脸的沮丧,饭没吃上几口,便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愁与落寞。

  朱慈烺见状,心中不禁有些疑惑,然后问道:

  “你这是怎么了?好像自从前几天回来之后就不太正常,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琪琪格听到这话,白了朱慈烺一眼,然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起身离开了。

  朱慈烺看着琪琪格离去的背影,虽然有些疑惑但也不怎么在乎,然后继续吃饭。

  等到琪琪格离开之后,一旁的郑小妹看了看朱慈烺,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殿下,之前琪琪格想要留在草原上,但是被她的哥哥阿布奈拒绝了。”

  “阿布奈觉得琪琪格留在大明对草原更好,所以坚决不同意她回去。”

  朱慈烺听到这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中顿时明白了为什么琪琪格会不高兴了。

  他其实能理解阿布奈的想法,毕竟双方进行这种合作,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要是不留下个人质的话,阿布奈估计也不会安心。

  而琪琪格无疑是最合适的人质了。

  另外,虽然至今为止,朱慈烺和琪琪格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但恐怕在阿布奈的眼里,琪琪格早就是朱慈烺的女人了。

  对此朱慈烺也没什么好辩解的,毕竟让他这样误会,对大明来说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在如今这种复杂的局势下,这种误会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双方的关系。

  所以,朱慈烺也就勉强吃了这个‘亏’。

  与此同时,画面来到宣府的街道上。

  只见此时此刻,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副热闹的景象。

  虽然大明和蒙古已经进行了烧荒和捣巢的军事行动,但是这对于宣府的互市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毕竟他们这次主要针对的是卫拉特联盟,影响不到在这里进行互市的商人们。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在宣府和大明进行互市的其实也就是两个蒙古部落。

  其中一个是土默特,另外一个就是阿布奈的察哈尔部落了。

  这次的烧荒和捣巢并没有涉及到他们,他们自然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依旧像往常一样,在这热闹的互市中忙碌着。

  不过这么说其实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土默特已经开始慌了.

  土默特又称鞑靼,在明朝建立的几百年时间里,一直和明朝不怎么对付。

  他们就像是一群桀骜不驯的野马,时常在边境地区肆意妄为。

  甚至在几十年前的时候,土默特多次率军攻掠边境,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甚至直逼京师,给明朝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平息这场战乱,当时的朝廷被迫开放马市,这一举措也成为了明朝和鞑靼部落关系的转折点。

  一五七零年,也就是隆庆四年的时候,双方进行了进一步的谈判。

  当时明朝册封鞑靼的部落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并且开放宣府、大同、山西等十一个互市口岸,允许蒙汉贸易。

  俺答汗也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他约束各部,禁止骚扰边境的行为。

  这一举措结束了明朝和蒙古将近两百年的敌对状态,让边境地区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也就是说,其实宣府互市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针对鞑靼、也就是土默特的。

  在后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建奴逐渐崛起,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扩张势力。

  而土默特则逐渐衰落,内部矛盾不断,实力大不如前。

  在这种情况下,土默特为了寻求生存,只能臣服建奴。

  但即便如此,双方的互市也依旧在进行着。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安抚生活在边境地区的蒙古部落,以免他们对大明构成更大的威胁。

  回归正题,虽说这次大明和察哈尔部联合起来,主要针对的是卫拉特联盟,但是土默特还是慌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土默特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尴尬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