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392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但是就在刚刚,朱慈烺突然就有了一个更好的主意,那就是大明和阿布奈合作,然后一起去抢劫其他的几个蒙古部落。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来是可以限制这几个部落的发展。

  二来是可以让边军得到更多的物资用来过冬,顺便改善伙食。

  三来是可以趁机从阿布奈手里获得一些宣府外的土地和牧场,这样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除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会让阿布奈这个蒙古大汗彻底失去其他几个蒙古部落的人心!

  毕竟阿布奈都带着大明的军队来打他们了,你说这几个蒙古部落以后还会愿意臣服于阿布奈吗?

  到时候大明的军队一撤退,这几个部落肯定会联合起来对付阿布奈。

  如此一来,蒙古可不就更乱了吗?

第267章 比起朱慈烺,崇祯还是要脸的!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心生疑惑,阿布奈又不是白痴,他怎会轻易上当受骗呢?

  拜托!这话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哪里能叫上当受骗呢?

  这分明就是一场互利共赢、皆大欢喜的好事呀!

  要知道现在的阿布奈穷的简直都要尿血了。

  虽说他成功收复了之前蒙古的土地,可在此之前,蒙古早已被建奴搅得鸡犬不宁、满目疮痍。

  建奴就像一群贪婪的蝗虫,所到之处,大量的牛羊被掠夺,以往积攒的财富也被席卷一空,并且全部都被带到了辽东。

  留给蒙古的,不过是一片荒芜破败的景象,连维持牧民基本生存的物资都所剩无几。

  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阿布奈即便重新拥有了这片土地,又能得到什么呢?

  他不仅无法获取物资,反而还要承担起赡养那些投奔他的牧民的重任。

  毕竟那些牧民可是拖家带口,眼巴巴地指望着他这个新任大汗能够给予他们庇护和生存的希望呢。

  可话说回来,阿布奈又能从哪里变出足够的物资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而且根据最近从宣府和辽东那边传来的密报,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牛羊马匹源源不断地从蒙古运到宣府和锦州的互市进行交易。

  随后这些交易来的银子又会立刻被拿去换取粮食、布匹、茶叶、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生活物资。

  很明显,这一切都是阿布奈干的。

  而他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尽办法保证他手下的牧民能够顺利熬过这个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天罢了。

  然而仅仅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普通的牧民吃饱饭或许就已经很满足了,但是那些跟随阿布奈的大军,可不是仅仅吃饱肚子就行的。

  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阿布奈卖命,要是阿莫奈只拿吃饱饭来搪塞他们,那他们怎么可能会答应?

  毕竟,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

  别的不说,最起码马匹、牛羊、草场、银子这些东西总该有吧?

  可这些东西,阿布奈目前根本就拿不出来,因为大部分的早就被建奴抢走了,剩下的他基本上也都拿来和大明换了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

  所以无奈之下,阿布奈只能想办法去劫掠周边的部落,希望能从那些部落手中抢到一些物资,来缓解眼前的困境。

  要是放在以前,阿布奈绝对会把目光投向大明。

  毕竟大明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要是能抢上一把,一定可以解决他的燃眉之急。

  可是经过了之前的松锦之战,阿布奈算是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甚至连想都不敢再想了。

  因为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大明军队的强大战斗力。

  大明军队连不可一世的建奴都能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更何况是他呢?

  他手下的这点兵力,在大明军队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要是贸然去招惹大明,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只要大明愿意抛出合作的橄榄枝,阿布奈肯定也会欣然答应的。

  到时候双方一起出兵,齐心协力,平分战利品,然后再平分打下来的领土,这难道不是一件皆大欢喜、合作共赢的美事吗?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成为其他草原部落的公敌,阿布奈估计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稳定军心、以及顺利度过这个冬天更重要的事情了。

  要是不能稳定军心、以及顺利熬过这个寒冬的话,他刚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蒙古帝国就会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在狂风暴雨中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

  而这就是阿布奈最恐惧的事情!

  无论如何,阿布奈都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作为大明的兵部尚书,李邦华自然也是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

  不过紧接着,李邦华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瞬间就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

  朱慈烺一直关注着李邦华的表情变化,看到这一幕,随即直接开口问道:

  “怎么,是不是想到了什么事情?要是有的话,现在便说出来。”

  李邦华听到这话,赶忙收敛起脸上的表情,然后恭恭敬敬地说:

  “太子殿下,臣觉得阿布奈可能不会轻易答应这件事情,毕竟之前太子殿下您可是摆了他一道,让他吃了一个天大的亏。”

  “有了这么惨痛的教训,阿布奈应该不会再这么轻易地信任大明了。”

  朱慈烺听了之后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明白了李邦华说的是什么事情。

  毫无疑问,李邦华说的就是之前松锦大战时发生的事情。

  当时,朱慈烺曾经信誓旦旦地承诺要派遣大军和阿布奈一起合兵进攻义州。

  而阿布奈得到这个消息后,当下也是做好了准备,就等着和大明军队一起并肩作战。

  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朱慈烺却并没有按照约定派兵出击。

  阿布奈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大明军队的踪影,反倒是等到了多尔衮的大军!

  事已至此,阿布奈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带领着自己的骑兵去对抗多尔衮。

  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阿布奈损失惨重,死亡的人数更是超过了五千。

  这对于当时的阿布奈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到了极点。

  而这也是阿布奈第一次在朱慈烺手底下吃的大亏。

  虽然最终他们还是获得了胜利,阿布奈也重新收复了蒙古,但这个亏,阿布奈却是吃得结结实实,心里一直憋着一股气。

  想到这里,朱慈烺不由得伸手摸摸下巴,陷入了沉思。

  因为他发现李邦华说得确实没错,有了这个前车之鉴,阿布奈可能还真的会对他心存畏惧,不敢轻易答应这件事情。

  毕竟到时候阿布奈心里肯定会犯嘀咕:

  虽然说好的是打其他蒙古部落,但万一到时候朱慈烺暗中联合其他蒙古部落,突然调转枪头来打他的话,那他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朱慈烺不确定阿布奈会不会这么想,反正如果他是阿布奈的话,他是肯定会这么想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抬起头看着李邦华问道: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阿布奈相信我们的诚意,答应和我们合作呢?”

  李邦华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神情。

  这事他能有什么办法啊?

  大明太子都能说话不算数,还指望人家怎么相信大明呢?

  在他看来,似乎也只能让崇祯亲自下一道圣旨,来表明大明合作的决心了。

  毕竟圣旨这玩意儿那可是代表着皇帝的权威,还是很有分量的。

  等阿布奈见了圣旨,说不定就会相信大明的诚意了。

  想到这里,李邦华这才开口说:

  “如果可以的话,不如让陛下亲自下一道圣旨,详细说明此事,阿布奈见了圣旨,应该就会相信大明的诚意了。”

  朱慈烺仔细琢磨了一下,总觉得这件事还是有些不太稳妥。

  毕竟之前阿布奈已经吃了一次大亏,而且是在他手底下吃的大亏。

  所以阿布奈有没有可能也会怀疑大明皇帝同样也会让他吃亏呢?

  毕竟在阿布奈心里,皇帝和太子那可是一家人。

  太子都能坑他,皇帝说不定也会坑他!

  事实上阿布奈还真是想多了,毕竟比起朱慈烺,崇祯还是要脸的。

  崇祯可拉不下脸来做这种看起来背信弃义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在为了大明考虑。

  而这或许也是崇祯不适合做皇帝的原因吧!

  因为他实在是太在乎自己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名声了。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紧接着,他直接看向李邦华道:

  “只是一道圣旨的话,可能阿布奈还是不会相信的,必须还得有一位大人物亲自到达宣府和阿布奈详谈此事,阿布奈才会真正相信大明的诚意。”

  李邦华听到这话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还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太子殿下说的没错,仅仅只是一道圣旨的话,阿布奈可能真的未必会相信大明的诚意,可要是再派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到达宣府,亲自和阿布奈沟通,阿布奈估计也就相信了。”

  “除此之外,这件事情必须要速战速决,要是拖延下去,等草原下了大雪,道路被封锁,可就来不及了。”

  “只是不知太子殿下要派何人去做这件事情呢?”

  李邦华问这话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其实已经飞快地闪过几个合适的人选。

  一位是英国公,毕竟英国公可是大明第一勋贵,在大明朝廷中地位尊崇,声望极高。

  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镇得住场子,想必阿布奈也知道英国公的名号。

  除此之外,就是那几个留在京城里的王爷了,这些王爷虽然到了京城之后就没什么实权,但说到底也是大明宗室,身上流淌着皇室的血液。

  他们去宣府,也能代表皇室的威严,同样能镇得住场子。

  但是很明显,李邦华实在是想的有点远了。

  紧接着下一秒,就听到朱慈烺笑着说:

  “不如本宫亲自前去如何?”

  什么?

  听到这话,李邦华瞬间就不淡定了,整个人仿佛被一道惊雷击中一般。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地看着朱慈烺,似乎不知道朱慈烺这又是在抽什么风!

  回过神来之后,他赶忙劝说道:

  “太子殿下,不至于此啊!只不过是一次双方军队的联合行动而已,没必要您亲自去涉险。”

  “宣府虽然现在局势还算稳定,但毕竟是在边境,周边局势复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

  “所以依臣的建议,无论是派英国公前去、还是派一位在京的藩王前去,都足以震得住场子了。”

  “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肯定能把这件事情办好。”

  然而朱慈烺听到这话却是摇了摇头。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毕竟你之前都说了,这件事情是需要速战速决的,若是本宫亲自前去,便没有任何人敢偷奸耍滑。”

  “而且此事涉及边境安危,万一到时候发生了什么不可控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又超出了所有人的权利范围,到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难不成还要发一道八百里加急的奏疏回京询问此事该如何处理吗?”

  “真到了那个时候,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但若是本宫亲自前去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在去之前,本宫会向父皇请旨,全权处理所有的事情。”

  李邦华听到这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朱慈烺说的确实很有道理。

  但他的内心还是有着担心,然后一脸忧心忡忡地说道:

  “太子殿下,臣还是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宣府可是在大明边境,那里的情况复杂多变,万一出什么事的话,这可怎么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