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383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这一刻,他的三观完全被颠覆了。

  在他看来,能平白无故变出金子和银子的人,不是神仙又是什么?

  而且他很确定这也不是什么障眼法,因为刚才有不少金币和银币滚落在了他的脚下。

  那沉甸甸的重量,那细腻的质地,都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这确实是真真正正的黄金和白银。

  就在这时,朱慈烺上前将郑成功扶了起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道:

  “大舅哥,你也不要怪本宫一直瞒着你,之前之所以不告诉你,一是因为这件事情实在太匪夷所思了,说了你未必会相信,若是向你展示仙术,又怕吓到你。”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只是没想到小妹会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不过这样也好,你知道了本宫最大的秘密之后,我们算是真正的坦诚相见了。”

  “至此,你我之间再也没有任何秘密了。”

  郑成功听了这话,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眼眶不自觉地微微泛红。

  同时,对于眼前这位太子爷,他更是彻底折服了。

  既是大明太子、未来的大明皇帝、又是他的妹夫、还是神明转世,这几种身份叠加起来,让他心中的忠诚度瞬间直接拉满了。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大明这半年以来各种的变化。

  从之前的衰败,内忧外患,到如今逐渐走向兴盛,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日益强大。

  细细想来,他这才明白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大明能够有如此巨大的转变,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毕竟真武大帝都转世成大明太子来拯救大明了,大明又怎么可能不兴盛呢?

  与此同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朱慈烺身边的人会对他如此忠诚了。

  挥手之间就能变出金银,有着这般神奇能力的人,谁敢对他不忠?谁又能不对他死心塌地?

  直到离开书房时,郑成功的脚步都还有些虚浮,整个人还是觉得有种做梦的感觉。

  他时不时地回头看向书房的方向,心中依然充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仿佛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奇幻的梦境。

  而这场梦境,彻底改变了他对世界的认知。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整个朝廷就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巨大机器,各个部门都开始飞速忙碌了起来。

  其中,户部和火器研究院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毕竟此次大军去往朝鲜之后,短时间内肯定是回不来了。

  而且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朝鲜那边本身局势就不稳定,物资匮乏,未必有足够多的粮食可以提供给军队。

  所以,这次朝廷最起码要先准备半年多的粮食,经过一番粗略估算,最起码需要三万石粮食。

  户部的官员们整日泡在粮仓里,仔细清点每一袋粮食,确保数量准确无误。

  他们还要安排运输的车辆、人员,规划运输路线,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

  除此之外,军饷大概需要五十万两。

  不过这五十万两银子根本不算什么问题,毕竟如今的大明还真的不缺银子。

  除了粮草和军饷之外,朝廷还要准备过冬需要的棉服、煤炭等等物资,这些东西缺一不可。

  好在户部的库房里有很多备用的,刚好可以直接调用。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武器装备。

  燧发枪、火炮、热气球之类的东西更是必须全部装备齐全。

  而且还要派一些熟悉这些先进武器的士兵一同去到朝鲜,负责大军的训练,让朝这支军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

  与此同时,也有一个千户所的锦衣卫随行,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负责传递情报。

  毕竟这支军队此次属于孤军深入,身处异国他乡,面临着诸多未知的情况,各方面都要考虑周全,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总的来说,为这支军队准备足够的物资,差不多就耗费了整整三百多万两银子。

  若是在以前,朝廷的财政紧张,肯定是拿不出这一笔钱来的。

  就算拿得出来,肯定也不会愿意将这么一大笔钱浪费在一支即将远赴海外的军队上。

  但是现如今经过朱慈烺一系列的改革和努力,朝廷已经今非昔比了。

  所以,在拿出这笔银子来办这件事情时,户部自然也是毫不吝啬,一切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只等大军出发奔赴朝鲜,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

  第二天晚上。

  夜色如墨,宫灯次第亮起,在长廊间投下暖黄光晕。

  朱慈烺站在东宫窗前,望着漫天星斗,脑海中还在思索明日为郑成功饯行的诸多事宜。

  此次大军东渡朝鲜,关乎大明未来的战局,容不得半点疏忽。

  突然就在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是贴身太监马宝略带气喘的声音:

  “太子殿下,朝鲜使臣前来求见,说是有重要的事要向您禀报!”

  “而且朝鲜国王的儿子李淏也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禀报让朱慈烺一愣,他微微皱眉,心中满是疑惑。

  因为按照行程安排,凤林大君一众朝鲜使臣明天一大早就要跟着大军启程回朝鲜,怎么会在这时求见?

  短暂思索后,朱慈烺也想不明白,随后吩咐道:

  “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庭院中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朱慈烺抬眼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险些笑出声来。

  只见四五个朝鲜使臣弓着背,正吃力地抬着一张榆木长板,板子上铺着一床崭新的蜀锦棉被。

  凤林大君身着华贵的朝鲜服饰,却狼狈地趴在上面,眼神中既有忐忑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使臣们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弄疼了这位伤者,那滑稽的模样,活像一群笨拙的企鹅。

  待他们走近,这才将凤林大君放在了地上,然后对朱慈烺行了一礼。

  凤林大君则是有气无力地开口,声音虚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太子殿下,请恕臣有伤在身,不能行礼。”

  说着还轻轻咳嗽了两声,试图让自己的病弱模样更逼真些。

  朱慈烺强忍住笑意,摆了摆手,语气平和道:

  “无妨,无妨,你身上有伤,就不用客气了。”

  “话说你不是明日便要回朝鲜吗?怎么今天晚上突然来见本宫?”

  凤林大君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犹豫片刻后,这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太子殿下,这正是臣想向您禀报的事。臣臣暂时不想回朝鲜了,还望您能恩准臣继续留在大明。”

  “实不相瞒,臣身上的伤势实在太重,这一路长途颠簸,臣担心自己撑不到朝鲜,怕是会死在半路啊!”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里甚至带上了哭腔,眼眶也微微泛红,不知情的人看了,还真以为他病入膏肓了。

  朱慈烺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盯着凤林大君。

  距离上次被打板子,已过去近二十天,根据锦衣卫的密报,凤林大君早在几天前就已能正常下床活动,甚至还在馆驿内与人对弈取乐。

  如今却这般装模作样,显然是为了留在大明。

  不过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朝鲜国内如今战乱不休,即便有大明军队相助,局势依旧动荡不安。

  凤林大君若此时回去,极有可能被卷入战争漩涡,甚至性命堪忧。

  而如果他留在大明,作为藩国使臣,就能一直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相较之下,凤林大君自然不愿再回去朝鲜。

  见朱慈烺沉默不语,凤林大君以为朱慈烺不想答应,心中大急,连忙又道:

  “太子殿下,臣是真的不想死啊!求您发发慈悲,答应臣吧!”

  “若您执意让臣回去,臣这条命恐怕真的要交待在路上了!”

  说着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却又装作力不从心的样子,重新瘫倒在床板上,演技堪称拙劣。

  朱慈烺心中越发觉得好笑,但面上依旧保持着沉稳。

  他略作思考后,缓缓点头道:

  “既如此,那本宫便答应你了,在朝鲜的战争结束以前,你都可以留在大明,待遇方面也不会减少。”

  凤林大君听闻此言,眼中顿时闪过惊喜的光芒,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

  他强撑着身子,撑起上半身,拱手行礼,语气中满是感激的说道:

  “臣谢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真是仁德之君!”

  此刻的他,仿佛早已忘记了不久前被打板子的痛苦,满心只有留在大明的喜悦。

  “行了,下去休息吧,有什么事等养好伤了再说!”

  朱慈烺也不想再跟他扯皮,挥了挥手便示意这些朝鲜使臣们将凤林大君抬下去。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朱慈烺嘴角却是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之所以会答应凤林大君的请求,并非出于怜悯,而是有着深远的政治考量。

  如今朝鲜国王年事已高,说不定哪天人就没了。

  而朝鲜世子被当做人质留在盛京,随时也有可能会丧命,如此一来,凤林大君极有可能成为朝鲜王室唯一的继承人。

  即便不是,以朱慈烺的手段,也能设法让他获得这个‘唯一继承人’的身份。

  而一旦凤林大君成为朝鲜王室的唯一继承人,大明日后处理朝鲜事务便有了更多筹码。

  比如等灭掉建奴后,凤林大君‘主动’上书请求去除朝鲜国号,并入大明版图,大明吞并朝鲜便能师出有名了。

  虽然此事困难重重,但朱慈烺相信,凭借自己的谋略和手段,定能将这盘大棋下活。

  至于现如今多养一个凤林大君,不过是耗费些粮食罢了,与大明的长远利益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时间在忙碌与思索中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第二天清晨,也是郑成功等人出发的日子。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朱慈烺便早早起了床。

  简单的洗漱之后,朱慈烺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前往城门为郑成功等人送行。

  城门外,朱慈烺从马宝手中接过一坛酒,走到将士们面前,亲手为他们一一斟酒。

  酒碗碰撞间,发出清脆声响,酒香四溢。

  众将士接过酒碗,仰头一饮而尽,随后将碗重重摔在地上,齐声高呼:

  “太子殿下放心,臣等此去,必定不负殿下所托!”

  说这话的时候,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笑容。

  这是因为此次出征,粮草物资军饷充足,就连过冬的煤炭和棉衣都准备得妥妥当当,足够他们吃上半年之久以及舒舒服服的度过这个冬天了。

  要知道这可是以往大军出征从未有过的待遇。

  再加上朱慈烺之前也曾暗示过他们,等到凯旋归来后一定会论功行赏,封官进爵,这让他们更是斗志昂扬。

  朱慈烺望着眼前的众人,心中满是欣慰,然后笑着说道:

  “本宫相信你们!本宫就在大明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了!”

  “诸位,一路保重!”

  说罢,朱慈烺对着众人拱手行礼。

  众人自然也是纷纷拱手回应。

  “太子殿下保重!臣等告辞!”

  言罢,众人翻身上马,在郑成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着天津港口进发。

  马蹄声踏碎晨雾,扬起阵阵尘土。

  郑成功在队伍中回头深深看了朱慈烺一眼,眼神中既有感激又有不舍,随后便跟随大部队消失在远方。

  目送大军远去,朱慈烺心中一时间也是感慨万千。

  不过他相信郑成功等人一定不会让自己失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