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既然如此,他又何苦在纠结这件事情?
想到这里,崇祯便说道:
“行了,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反正朕也改变不了你的决心。”
至此,这件事情就算这么定下来了。
不过当然,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
朱慈烺接着又说道:
“既然朝廷肯定了毛文龙之前的战略意义,也定了袁崇焕的罪,那么就必须要为毛文龙平反了。”
“不然那些即将要去朝鲜驻军的将领和士兵们肯定会不安心的。”
崇祯想了想,然后点头道:
“确实如此!那边为他平反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一直都没有给毛文龙平反,这其中涉及很多的原因。
包括政治考量、个人性格、朝廷局势等,具体可归纳如下:
首先毛文龙是被袁崇焕以十二大罪擅自杀害的,而袁崇焕后来又被崇祯定为通敌叛国的罪人。
这个时候若为毛文龙平反,等于间接承认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冤案,进而可能动摇崇祯对袁崇焕案的定性。
其次就是皇权威严的问题,要是帮毛文龙平反的话,这就意味着崇祯主动承认他是错的,当时的崇祯敏感多疑,所以他不愿意承认这种错误。
再者就是毛文龙自身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他虽然一直在牵制后金,但也存在虚报战功、不听调遣、私扩势力等问题。
这就导致崇祯对毛文龙本就有所怀疑。
最后,就是因为一些文官的阻挠以及明末各种局势的压力,最终导致崇祯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去为一个死去的武将平反了。
但现在,似乎是时候为毛文龙平反了。
就在这时,朱慈烺继续补充道:
“儿臣打算追封毛文龙为侯爵,然后昭告天下。”
又封候?
崇祯听到这话都无语了。
不过一想到毛文龙是被冤杀的,他最后还是同意了。
“就按你说的办吧,追封的圣旨朕亲自来写,写好了给你送过去。”
朱慈烺微微一笑。
“多谢父皇。”
事情商议完毕之后,朱慈烺也没有过多停留,随即便离开了皇宫。
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
东宫的寝宫内,朱慈烺躺在床上看着一旁的郑小妹,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
“小妹,本宫打算让你的兄长郑成功去朝鲜驻军,用以牵制建奴,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郑小妹听到这话,先是有些惊讶,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
“殿下,这件事情臣妾没什么好说的,既然是殿下的命令,臣妾自然遵命,这也是臣妾兄长的荣幸。”
朱慈烺笑了笑,将郑小妹搂在了怀里,随后又说道:
“再过一段时间岳父大人也会来到京城,到时候你们父女之间好好聚聚,毕竟岳父大人在京城也待不了多久就要赶回福建了。”
郑小妹乖巧的点了点头。
“臣妾遵旨。”
其实对于郑芝龙这个父亲,郑小妹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感情。
因为她是郑芝龙发家之后在福建娶的妻子所生,而且娶妻之后,郑芝龙依旧大多数时间都在海上,平日里也不怎么回来。
一年能见上一两次面就不错了。
同样的,她长大之后也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她最终的命运无非就是被用来和福建当地的官员联姻,运气好也就是嫁给一个五六品的小官,然后平淡地过完这一生。
只是没有想到,一道圣旨下来,她突然就成了太子侧妃,她的家族也跟着一飞冲天成了大明的皇亲国戚。
这大概就是命运弄人吧!
这一夜很快便过去了。
清晨的阳光刚照耀在巍峨的城墙上时,城门外,一支军队护送着一群人来到了京城。
这群人不是别人,正是来自朝鲜的使臣。
当看到眼前巍峨的城墙时,这群朝鲜使臣瞬间就被震惊到了,特别是当看到城墙上那个高高飞起的热气球时,他们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
毕竟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神奇的东西。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朝鲜人看向一旁的官兵问道:
“这位大人,敢问这是什么东西,居然能飞到天上?”
旁边的官兵听到这话,当下便是自豪地介绍道:
“此物名为热气球,是太子殿下之前研发出来的神器,可凭空飞行,上面有士兵值守,可以看到十里之内的任何场景。”
“之前在辽东的时候,此物可是帮了大忙,建奴的一举一动皆逃不过明军的掌控。”
这么神奇!
听到这话的时候,朝鲜使团中又发出了一阵惊呼。
没办法,热气球这种级别的东西,对于他们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棒子来说几乎跟神器没什么区别了。
第255章 朝鲜:果然,大明才是亲爹啊!
就在这时,一个胡子花白的朝鲜使臣看向刚才问话的年轻人道:
“凤林大君,看来这次我们来对了,大明一定能救我们。”
被他称呼为凤林大君的年轻男人听到这话,也是一脸激动地点了点头。
所谓的凤林大君,原名叫做李淏(浩),是现任朝鲜国王李宗的次子,同时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是朝鲜的下一任国王。
本来他其实是没资格成为国王的,因为在他前面还有一个昭显世子,这个世子类似于大明的太子,是名正言顺的国王继承人。
但根据历史记载,昭显世子在当年建奴打败朝鲜的时候就被作为人质扣留在沈阳,然后一番折腾下来就丢了性命。
再然后,这位凤林大君也就捡了个漏,成为了朝鲜的下一任国王。
不过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上原本的事情,但是伴随着朱慈烺的到来,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发生了。
毕竟在朱慈烺的谋划中,朝鲜必将归于大明!
因为没有接到崇祯要接见朝鲜使团的命令,所以负责护送朝鲜使团的官兵按照规矩直接将朝鲜使团送往了鸿胪寺。
这是因为鸿胪寺是明朝专门掌管外交事务的部门。
与此同时,鸿胪寺的官员也早就接到了命令,所以对于朝鲜使团的到来毫不意外,当下便按照规格进行了接待和安置。
另一边,朱慈烺也得到了朝鲜使团进京的消息。
不过这种事情就不必劳烦崇祯了,因为以崇祯的臭脾气,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为了确保后期的计划顺利进行,朱慈烺决定和内阁几位大臣一起接见朝鲜使团。
当天下午,经过一番精心梳洗的朝鲜使团终于踏入了皇宫。
一进宫门,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汉白玉台阶层层递进,直通巍峨的宫殿,每一级台阶上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异兽,仿佛下一秒便要腾空而起。
飞檐斗拱间,精美的雕刻似乎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鎏金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琉璃瓦在微风中折射出五彩斑斓的色泽。
与朝鲜那略显狭小、朴素的皇宫相比,这里的宏伟壮丽让他们如同置身梦境。
直到进入了乾清宫,这群人依旧没怎么反应过来。
朱慈烺坐在大殿之上,看着这群朝鲜使臣们震惊的表情,心中自然也是暗自得意。
他虽未去过后世的韩国,但通过网络视频,对所谓的韩国皇宫也有所了解。
在他看来,朝鲜皇宫与大明皇宫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与此同时,进入乾清宫后,朝鲜使团一眼便认出了坐在主位上的朱慈烺。
只见他身着赤色龙袍,金线绣就的龙纹若隐若现,腰间玉带泛着温润的光泽,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贵气与威严。
不用说,这位自然就是大明太子了!
一瞬间,众人纷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整齐而又恭敬的喊道:
“朝鲜使臣拜见大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规规矩矩的磕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不敢有丝毫马虎。
朱慈烺微微颔首,坦然受下这一拜。
在他心中,藩国的王室向来不被看重,更何况是曾经背叛大明、投靠建奴的朝鲜王室。
待使臣们行完礼,他语气平淡地说道:
“行了,诸位都起来吧。”
紧接着,一众朝鲜使臣这才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
可还没等他们开口,站在御座前的内阁首辅薛国观便上前一步,眼神犀利如鹰,语气带着质问喝道:
“朝鲜使臣,你们不是早在十年前就已经不来大明朝贡了吗?甚至还认了建奴的大清作为宗主国。”
“既然如此,你们为何又要来朝拜大明?”
“岂不知天无二日,宗无二国,你们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朝鲜使臣们听闻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赶忙又跪倒在地。
其中一人声音带着哭腔,哭诉道:
“上国恕罪啊,这件事情非我朝鲜所愿,实在是建奴强逼我等,我等迫不得已,这才臣服建奴的。”
“实不相瞒,我等只是明面上臣服建奴,但实际上我们一直还在使用大明的国号,我等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见!求上国宽恕我等的罪过。”
说完,众人又纷纷磕头,额头撞击地面的声音在大殿中此起彼伏。
然而,薛国观并未被他们的言辞所打动,继续追问:
“你既然说你们是被迫的,那本阁倒要问问你,之前松锦之战时,你们为何要派兵和建奴一起攻打大明?”
“这件事情你以为能瞒得过吗?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大明胜了,要是大明失败了的话,你们是不是还要和建奴一起继续进攻大明?”
听到这番话,凤林大君李淏心中一紧,赶忙神色焦急地说道:
“上国明鉴,这件事情实非我朝鲜本意,而是建奴逼迫的。”
“朝鲜要是不派兵的话,建奴就会屠杀我朝鲜国民,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好在大明神勇,最终战胜了建奴,实乃朝鲜之幸。”
他说话时,眼睛紧紧盯着朱慈烺,眼中满是恳求与期盼。
朱慈烺听着李淏的辩解,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但并未开口。
与此同时,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也纷纷对朝鲜的行为进行批判,言辞犀利如刀,直说得这群朝鲜使臣惶恐不已。
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落,时不时滴落在地面上。
眼看着内阁大臣们越骂越起劲,场面有点失控的趋势,朱慈烺这才抬手示意他们停下,然后开口说道:
“行了行了,各位都安静一下。”
他的声音虽带着少年的清亮,但自有一股威严,众人瞬间停止争论,大殿内顿时也就安静了下来。
紧接着,朝鲜使臣们就更加紧张了。
因为他们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内阁大臣们的态度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朝鲜命运的,还是眼前这位少年的太子。
随即只见朱慈烺目光扫视众人,而后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