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虽说张献忠自己也是农民出身,但时过境迁,伴随着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他的身份早已改变。
如今的他,已具备上位者的冷酷与决绝,不再将这些普通农民视为自己人。
而那些接到命令的农民,此时眼神中却满是恐惧与无奈,因为他们知道这简直就是去送死。
可他们又不敢违抗命令,只能乖乖拿起各式各样简陋的工具冲了上去。
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握着镰刀,甚至还有人扛着木棍,赤膊上阵,准备攻城。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简易的云梯被人抬着一起冲了过去。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大军攻城前总要先劝守城将领投降,若是对方肯投降的话,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很明显,这样的情况并不符合眼下的情况。
因为无论城内守将降与不降,农民军进城后都要大肆劫掠,以此获取粮草补给。
除此之外,肯定也会进行大肆屠杀!
所以,守城将领无论如何都不会投降,既然如此,双方也就无需多费唇舌,直接干就完了!
与此同时,汪乔年在城楼上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大军,不由得也是紧紧皱起了眉头。
因为敌军数量实在太多了,放眼望去,少说也有十几万人,人头攒动,密密麻麻遍布整个视野。
虽说大多是农民军,没什么战斗力,但这庞大的数量仍令人胆寒。
好在这个时候来攻城的不是李自成,因为李自成这个时候的兵马早已超过了五十万人。
而且他的兵马可不仅仅只是农民军,其中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投降的官兵,这就导致李自成无论是兵马数量还是战斗力都远超张献忠。
要是李自成来的话,怕是顷刻之间,这信阳城就要守不住了。
与此同时,眼看着城外农民军准备靠近城池时,汪乔年果断下达命令。
“开炮!”
一时间,城墙上火炮轰鸣,一枚枚炮弹在天空中划过一道弧线,随后落入了农民军中,瞬间就炸死了不少人。
与此同时,官兵们手持火铳,子弹激射而出,还有师官手持弓箭,箭矢如同暴雨般射出,瞬间又有不少农民军倒下。
这一幕吓得那些刚加入的农民军惊慌失措,当下纷纷扔掉手中的武器,就不要命的向后逃了起来。
他们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如今眼看着还未真正开战就已死伤众多,心中恐惧到了极点,只想赶紧逃走。
但张献忠怎会轻易放过他们,下一秒,事先派出的督战队立刻上前。
这些督战队成员手持长刀,面目冷峻,将所有试图逃跑的农民军全部斩杀。
剩下的人被这血腥场景震慑住,吓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逃跑,随后只能硬着头皮,一轮又一轮地朝着城池冲去。
张献忠骑在马上,大声怒吼道:
“你们都给本王听好了,谁敢逃跑,本王就杀了谁!都给本王冲!”
“只有拿下了信阳城,你们想要什么把王都给你们!”
“粮食、银子、女人,要什么都有!”
然而这句话并没有鼓舞到那些正在攻城的农民军,反而是鼓舞到了督战队。
紧接着督战队再次上前,挥舞着长刀和皮鞭,驱赶着农民军向前冲锋。
与此同时,张献忠这边也没闲着,身后部队早已开始布置火炮,此刻刚好布置完毕。
随着张献忠一声令下,“轰轰轰”,火炮声瞬间震耳欲聋,炮弹带着呼啸的风声,径直朝着信阳城袭去。
在之前与官兵的交战中,张献忠缴获了不少火炮,这些火炮威力巨大,是攻城夺寨的最佳帮手。
不过,汪乔年显然早有防备,因为有几门火炮就是正对着在献忠的火炮打的!
再加上他是从上打下,占据了优势,所以没过多久,就炸毁了张献忠的三门火炮和一些火炮手。
张献忠看到这一幕气得鼻子都歪了,只能让火炮兵重新调整了距离,然后在进行攻打。
一时间双方炮火纷飞,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惨烈之中,硝烟弥漫之时,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而此时,张献忠早已退到了一处安全地带。
这里四周空旷,不受城墙上火炮的威胁,他正好在此指挥整个大军。
一旁传令官手中的令旗挥舞不停,指挥着部队的进攻节奏。
当张献忠正忙着攻城时,另一边,李定国派出去的探子终于发现了左良玉的踪迹。
实际上,张献忠之前的猜测没错,左良玉一直以来就像个甩不掉的狗皮膏药,紧紧尾随在他们身后。
并且时不时的窜出来捅他一刀!
而之所以不和张献忠正面交锋,一鼓作气的将他消灭,也不是因为左良玉还有什么小心思,而是这些农民军压根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彻底消灭。
之前左良玉试过好多次,每次眼看着就要弄死张献忠了,结果这个时候张献忠就会弃车保帅,让手下的农民军进攻官兵,而他则是带着老营的人马趁势溜走。
什么?
你说为什么左良玉不杀了那些农民军,然后再去追杀张献忠?
拜托!
杀不完的好吗?
要知道从几个月前开始,张献忠的军队数量就没有少于十万,其中最起码七万都是刚加入的农民军,而左良玉的军队也就只有两万多而已。
两万正规军杀七万农民军,看起来问题也不大,可是当这七万人毫无章法的冲过来的时候,左良玉的大军也是会乱的。
而大军只要一乱,军心什么的也就没了!
这个时候哪里还有时间去追杀里张献忠?
第230章 我左良玉可是大明第一忠臣啊!
而且等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张献忠又会再次聚拢几万、十几万的农民军!
没办法,这个时候北方到处都是吃不起饭的灾民,随便给口吃的他们就会加入农民军了。
这就导致目前左良玉也拿张献忠没办法,只能紧紧尾随在他身后,时不时的跳出来捅他一刀。
其实在早些年的时候,左良玉是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弄死张献忠和李自成的!
那个时候的张献忠和李自成尚未真正发育起来,压根就不是左良玉的对手。
左良玉甚至可以把张献忠当狗打,更是抓住了张献忠的妻妾子女!
至于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对他们下死手,自然就是因为养寇自重了!
当然,左良玉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想这么干的,毕竟要是能当一个忠臣良将,谁他妈愿意当一个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啊!
而他之所以会发生改变,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就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
众所周知,明末这个时候的政治军事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人会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处境。
搞不好今天还好好的,明天突然一道圣旨下来,就会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左良玉见多了这样的事情,唯恐这也会成为他的下场,所以这才开始养寇自重。
他深知军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全力剿寇,虽可能取得一时之功,但自身军队也会遭受重大损失。
到时候说不定贼寇被剿灭了,他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毕竟当时的崇祯可是一个十分刻薄寡恩的人,左良玉可不相信他会善待有功之臣。
而通过养寇自重,左良玉就可以向朝廷和崇祯表明自己军队存在的重要性,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保存和扩充自己的实力。
其二,那个时候的朝廷实在是太穷了,压根就拿不出足够多的军饷和粮草。
比如说左良玉手下有五万人,按理说也该发五万人的军饷和粮草,可崇祯每次最多也就给左良玉发五成,大多数还只有三成。
并且时不时的还会拖欠!
就拿去年来说吧!
就这三成的军饷和粮草还拖欠了他妈的整整半年!
半年啊!
要不是左良玉在军中还有些威望、外加也抢了不少的物资,说不定他的军队早就哗变了!
其次,战争虽然会带来巨大的消耗,但同时也蕴含着经济利益。
左良玉通过与农民军的战斗,控制着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从而能够征收赋税、收取商税等,获取丰厚的经济收入。
种种原因导致左良玉之后在与农民军作战时,往往不会倾尽全力,而是有所保留,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场面。
不过当然,这都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左良玉,是真的想要彻底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
没办法,之前的那次进京实在是让左良玉心有余悸,那位年轻的太子爷仿佛无所不知,一语便道破了左良玉心底里的那点小九九,然后又来了一招威逼利诱。
左良玉直接就服服帖帖了!
当然,最关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有到真正无可救药的地步,左良玉也没敢真有什么坏心思,不然他连北京都不会去。
而伴随着松锦之战大获全胜,左良玉就更加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了。
毕竟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了自己的儿子考虑啊!
左良玉可没忘记,他的儿子现在还在京城当人质呢!
自己这边要是再敢有什么小心思,别的不说,他的儿子肯定是必死无疑的!
要知道他可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且估计以后也生不出来其他儿子了,所以现在的左良玉早已成了大明的忠臣!
与此同时,在距离信阳城不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水在烈日下泛着粼粼波光,并没有因为干旱而枯竭。
此时此刻,左良玉的大军正在此处休整。
河边炊烟袅袅,士兵们正在埋锅造饭,他们有的在打水,有的在生火,到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
左良玉本来的兵马其实是有八万左右的,不过这其中包含的差不多六万左右的农民军。
这些农民军都是左良玉打败张建忠之后收编的。
不过孙传庭觉得这些农民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所以硬生生的全部都给扣留了下来。
然后一部分按照朝廷移民戍边的政策送到了辽东,一部分留在陕西加入了孙传庭的麾下。
左良玉当时真是有点舍不得,因为这些人虽然都是农民军,但也算是经历了几场厮杀,多少也是有些战斗力的,结果没想到就被孙传庭一锅给端了。
不过舍不得也没办法,因为他看得出来,孙传庭现在可是太子殿下面前的红人,根本不是他可以碰瓷的。
再说了孙传庭还是他的领头上司,他又敢说什么?
这就导致他目前的兵马虽只有两万左右。
数量虽然少了些,但全是精兵强将,而且骑兵足足五千人,全军的披甲率至少超过一半。
或许是因为抢了他的人有些过意不去,孙传庭很大方的拨给了他足够多的军饷和粮草,甚至连之前欠下的都补齐了。
这就导致这两万人如今也是战意盎然,绝非以前的明军可比!
毕竟吃不饱饭、拿不到军饷的明军和吃饱饭、拿到足额军饷的明军那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军队!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反观李定国他们,虽说带了五万兵马,可其中四万都是刚加入的农民,这些人穿着破旧的衣衫,手中武器简陋,真正能用于战斗的仅有一万人左右。
且这一万人的披甲率还不到两成。
如此悬殊的差距,若双方交战,李定国那边恐怕瞬间就会溃败。
此时正在不远处观察这边情况的几个探子自然也是明白了这点,一时间难免有些心惊。
不过紧接着,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猫着腰,然后迅速撤离了此地。
找到之前藏马的地方之后,随即马不停蹄的回到了李定国和刘文秀所在的地方,准备将这边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知李定国。
然而这些探子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刚刚起身离开的时候,不远处的森林之中突然一阵人影晃动,紧接着几个士兵摸样的人站了起来。
很明显,左良玉早就防着张自忠会派人来打探消息,所以每次休整的时候,左良玉都会派哨骑隐藏在四周,时刻注意警惕。
而且左良玉说到底也是正经官兵出身,论行军打仗,到底是比年轻的李定国和刘文秀要厉害一些。
片刻之后,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