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30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不清楚,只知道去辽东宣旨的是英国公!”

  英国公?

  周延儒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他实在搞不懂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可他又没法去问,毕竟现在皇帝病重,压根就不见任何外臣。

  去找太子?

  貌似没啥用,因为太子年幼,又没接触过军事,这件事情他大概是不知情的。

  顿了顿,周延儒也只能说道:

  “算了,先别管这些事了,反正圣旨都已经发出去了,我们想阻拦也来不及了。”

  “我估计皇上之所以会这么做,只是被那群贪污造反的勋贵们气坏了,想调关宁铁骑来压一压这些勋贵们。”

  “关宁铁骑待不了几天就得重新返回辽东,毕竟辽东那边的战事还需要他们。”

  张四知听到这话,赶忙附和的点了点头。

  “阁老说的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随后,张四知便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

  很显然,他们都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更没有把那位‘年幼’的太子爷放在心上。

  等张四知离开之后,周延儒那糟糕的心情依旧没有得到缓解。

  只要一想到皇帝要重设厂卫,他就会头疼不已。

  他是经历过魏忠贤时期的,那个时候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搞得他们东林党苦不堪言。

  为了搞钱,魏忠贤甚至敢收商税,这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吗?

  虽然崇祯目前没有想要收商税的想法,但只要厂卫一开,什么牛鬼蛇神都会冒出来。

  万一真有哪个不开眼的给崇祯出这个主意,崇祯未必不会同意。

  毕竟谁都知道,崇祯太缺钱了!

  抄家得来的那些银子看起来是很多,但今天户部就直接拿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怕是最多坚持一年。

  到时候大明还是没钱!

  哎!

  周延儒在心中叹了口气,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就目前看来,只能吩咐下面的人继续在京城散播各种宦官乱政的谣言了。

  只要闹得动静大一点,他就不信这些话传不到崇祯耳朵里!

  以崇祯那敏感又神经质的性格,只要他知道了这些谣言,应该不会再坚持重设厂卫了。

  毕竟在朝堂上混了几十年,他对于崇祯的性格还是十分了解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林党,在不涉及他们东林党利益的情况下,周延儒还是会尽心尽力的为国办事。

  但只要一旦涉及到东林党利益,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偏向东林党。

  反正这天下是他老朱家的,又不是他们东林党的。

  说句大不敬的话。

  就算老朱家玩完了,这天下换了新的主人,总还是需要文人帮忙治理的吧?

  到时候他们东林党依旧可以掌控天下!

  想到这里,周延儒的嘴角突然便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东宫。

  朱慈烺这边今天倒是没发生什么太大的事情,只是有锦衣卫来报,说是昨天的那些谣言依旧在城中继续流传着。

  询问朱慈烺要不要遏制一下。

  朱慈烺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让锦衣卫不要搭理,任由谣言继续传播。

  因为他知道,只有让谣言流传的范围越大、到时候大明日报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效果!

  所以在这之前,就让谣言在飞一会儿吧!

  总的来说,今天他也算是难得清闲了一天。

  只是天黑的时候,却有两个不速之客上门来了。

  这两人不是别人,赫然便是王先通和李国帧。

  至于为什么非要晚上来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怕被其他勋贵们发现.

  没办法,毕竟之前他们给朱慈烺背了黑锅,导致所有的勋贵无比记恨他们。

  英国公领了差事跑路了,那些人找不到英国公,所以就只能找他们两个了。

  直接把他们家门口堵得严严实实的,仆人出门买菜都能挨上一板砖。

  这就导致王先通和李国帧最近几天都不敢回家,吃住都是在京营和五军都督府。

  即便是来找朱慈烺,也是趁着天黑才来的。

  朱慈烺看着面前的两人,心中只觉得好笑,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问道:

  “说说吧,晚上来找本宫有什么事儿?”

  李国帧先开口道:

  “回太子殿下,臣奉命对京营进行了整顿,遣散了一批老弱病残之后,现在京营现有的士兵数量在一万六千五百人。”

  “再加上之前从其他勋贵家中抄家得来的几千家丁和家奴、以及今天下午薛贵们刚凑的五千人,现在京营共有两万五千三百人。”

  “臣可以保证,这些士兵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壮年。”

  “除此之外,勋贵们之前借用的京营战马、以及其他一些军用物资也都全部归还了京营。”

  “京营现有战马三千五百匹、火铳五千一百把、大炮一百三十门,以及其他各类物资都在此账册上,请太子殿下过目!”

  李国帧说着,将一份册子举了起来。

  马宝赶忙双手接过,然后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随手翻看了一下,心中大概也有数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那群勋贵们凑人的速度还真是快。

  明明说好了给他们三天时间,结果两天时间就凑够了。

  看来这群家伙肯定还有不少钱!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最也跟大明同富贵了两百多年,这两百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怎么可能就那点银子?

  (PS:今晚还有两章,爆更求推荐票和月票!)

  等会儿还有两章,加更求推荐票和月票!

第38章 皇帝和军权!

  正想着,王先通也拿了一份册子出来。

  “太子殿下,这是前军都督府的账册,臣也带来了。”

  “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臣回去之后也遣散了一批老弱病残。”

  “目前前军都督府实际人数六千三百人、马匹一千两百匹、火铳六百五十把、大炮五十门,以及各类物资都在这上面了。”

  紧接着,马宝又将王先通的册子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看完之后,表情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因为这些他大概也猜得到。

  总的来说,还是太惨了!

  而且前军都督府都是这个样子,那么其他四个都督府估计只会更惨。

  看来改革军制势在必行了,也不知道李邦华什么时候才能过来!

  改革军制还得靠他!

  “对了,太子殿下,有件事情臣不知道该不该说。”

  突然就在这时,李国帧有些犹豫的开口了。

  朱慈郎看了他一眼,随后轻笑道:

  “你们都是本宫的从龙之臣,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无论说什么话,本宫都不会怪你们。”

  李国帧这才开口道:

  “昨天开始,兵部派了两拨人来京营,说是想要调查一下京营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但没有太子殿下的吩咐,臣不敢答应他们,所以一直闭门不见。”

  “只是时间久了,臣总觉得会出什么事儿,所以想问问太子殿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他这话一出口,旁边的王先通赶忙也开口道:

  “太子殿下,前军都督府这边也是如此,臣也是闭门不见。”

  “只是长久以往,兵部肯定会怀疑的,还请太子殿下示下。”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若有所思了起来。

  明朝的军权结构不同于其他朝代,既有兵部、也有五军都督府。

  兵部自古都有,但五军都督府却是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自创的一个部门。

  朱元璋之所以要创建五军都督府,目的就是为了削弱、分散兵部的军权。

  他们同时存在,又互相制约,而且并不矛盾。

  因为朱元璋对两个部门的权力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划分。

  兵部在军队中有调兵、任免将领、升迁、下调、以及训练军队的权力。

  但兵部不能直接统帅军队打仗。

  五军都督府则是有统兵作战、管理屯田、掌管军籍、推选将领的各种权利。

  为了相互制约,五军都督府没有调遣军队的权力。

  而正常的调兵流程应该是:

  皇帝决定调兵,然后告知内阁,之后下发调兵的圣旨给御马监。

  这个时期,内阁绝对不敢干预皇帝调兵的旨意,皇帝只要说调兵,内阁一定会同意!

  御马监接到圣旨之后,拿着圣旨和调兵用的虎符以及其他信物去往兵部宣旨。

  等兵部确认无误之后,在按照圣旨上面的内容准备相应的后勤粮草和兵马移交五军都督府。

  最后,等五军都督府准备完毕之后,这支军队就可以正式出发了。

  等打完仗之后,武将再交回兵符和兵权,军队也回到原本的地方。

  整个流程畅通无阻,没有丝毫阻拦!

  虽然过程繁琐了些,但却可以保证军权牢牢的抓在皇帝个人的手中。

  无论是内阁、御马监、兵部、五军都督府,只要没有皇帝的同意,他们都无法调动任何兵马。

  而只要皇帝决定要打,内阁、御马监、兵部、五军都督府都只能服从皇帝的命令!

  这就是皇帝掌握的军队最高指挥权!

  当然,这种制度确实也十分完美。

  最起码在‘叫门天子’朱祁镇之前,明朝的军权确实都被皇帝牢牢掌握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