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52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过了好一会儿,汉人太医缓缓站起身来,长舒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无奈。

  大玉儿见状,急忙上前一步,裙摆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急切地问道:

  “陛下到底是怎么了?你快说啊!”

  太医微微低下头,不敢直视大玉儿的眼睛,语气略带颤抖地回答道:

  “娘娘放心,陛下只是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所以才陷入了昏迷。”

  大玉儿听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她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满。

  因为前面几位太医也是这般轻描淡写地说着同样的话,这根本就等于什么都没说,完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大玉儿皱着眉头,提高了音量说道:

  “别说这些没用的废话了,你就直接说怎样才能让陛下醒过来!”

  太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犹豫了片刻后说道:

  “小人家中有一古方,或许可以救陛下。”

  或许?

  大玉儿听到这两个字,更是火冒三丈,她的胸脯剧烈起伏,显然气得不轻。

  又是这模棱两可的‘或许’,这两个字她都听烦了!

  但她此刻也实在是别无他法,毕竟能试的方法都已经试过了,再无其他选择。

  随后,她只能无奈地挥了挥手说道:

  “行了,快去煎药,无论需要什么名贵药材都可以随意取用,只要能救陛下就行。”

  太医听到这话,顿时如获大赦,赶忙匆匆退下,因为脚步慌乱,甚至差点被门槛绊倒。

  等到太医离开之后,大玉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她微微转头,目光看向了一直端坐在不远处的一位汉人儒生,眼中满是期待与求助的神色。

  “范先生,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啊?如今这局面,我实在是六神无主了。”

  这位被大玉儿称作“范先生”的人,正是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范文程。

  对于大明而言,范文程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

  他出身名门,是宋代名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其家族世代为官,荣耀非凡。

  他的六世祖范岳曾担任湖广云梦县县丞,后来举家迁至辽东。

  曾祖范鏓是明正德年间的进士,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能力,一路官至兵部尚书,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祖父范沈也曾担任明朝沈阳卫指挥同知,手握重权。

  简而言之,范文程的祖先有多位在大明担任过高官,深受朝廷的器重与信任,甚至他本人在早年也通过科举考试,拥有了大明的功名。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一直在为皇太极出谋划策。

  他不仅建议皇太极绕道蒙古地区,千里奔袭明朝蓟镇防区的薄弱之处,给大明的边防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还参与谋划了反间计,成功除掉了明朝大将袁崇焕!

  当然,袁崇焕确实是该死!

  后来天聪五年,也就是崇祯四年的时候,建奴围困大凌河时,他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劝降了蒙古降兵和西山明军,为建奴扩充了实力。

  天聪七年,也就是崇祯六年的时候,他又奉命向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宣示皇太极的恩信,使得这三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归降建奴,进一步壮大了后金的势力。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建号,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承政,从此几乎参与了后金所有的机密事务和决策,皇太极对他极为信任,几乎言听计从。

  大概正因如此,大玉儿即便不敢让几位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王爷来到皇太极的床前,却唯独放心地让范文程来了。

  此刻,范文程坐在一旁,也是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忧虑与无奈。

  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眼神中透露出沉思与焦虑。

  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如果当时皇太极能够听从他的计划,果断从锦州撤兵,就不会发生如今这般惨烈的失败,也不会导致建奴元气大伤。

  这一战,建奴一下子损失了十三万人,其中十万都是正值壮年、战斗力极强的精锐士兵。

  这对于建奴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短时间内根本缓不过来了。

  而且现在皇太极昏迷不醒,明军大军又趁着这时正浩浩荡荡地向盛京逼近,盛京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随时都有可能被明军攻破。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必须尽快做出决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范文程心中虽也焦急万分,不知如何是好,但看着满脸愁容、神色憔悴的大玉儿,还是强装镇定,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而坚定,轻声安慰道:

  “娘娘不必过于忧心,太医既然说有法子,陛下福泽深厚,必定会醒过来的。”

  他的声音虽平稳,可那微微颤抖的语调,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大玉儿抬眸,目光与范文程交汇,她的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助,她如何不知这只是安慰之词,可在这慌乱如麻的时刻,有人这般温言相劝,心里多少还是有了些慰藉。

  她轻轻点了点头,发丝随着动作微微晃动,尽显柔弱与彷徨。

  紧接着,大玉儿像是突然被什么念头击中,秀眉紧紧蹙起,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说道:

  “范先生,我一介妇道人家,向来不便插手国家大事。”

  “可如今这情形,实在是危急万分,所以此事就全拜托您了,还望您尽快想出个万全之策,另外,也得想法子安抚好外面那些人。”

  说着,她的目光缓缓转向屋外,透过那雕花的窗棂,望向远方,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无奈。

  此时,寝宫外的庭院里,早已聚集了一群人。

  济尔哈朗神色冷峻,犹如一座千年不化的冰山,双手背在身后,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不时地望向寝宫的方向,若有所思。

  多铎则是满脸的不耐烦,不停地在原地踱步,脚步急促而凌乱,嘴里还时不时地嘟囔着什么,似乎在抱怨这漫长的等待和未知的结局。

  多尔衮面色苍白,身形略显疲惫。

  昨天他刚从明军的围追堵截中死里逃生,那五千骑兵的追杀让他至今心有余悸,全军覆没的惨败也让他的声望一落千丈。

  此刻他低垂着眼帘,不知在想些什么,那微微颤抖的双手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代善一脸凝重,眉头紧锁,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仿佛在极力压抑着内心的焦虑。

  只有豪哥和其他几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野心与急切,不时地观察着周围人的神色,犹如一只伺机而动的猎豹。

  毕竟要是皇太极真的死了,那他可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了!

  这如何不让他激动呢?

  总而言之,现在出现在这里的这些人,无一不是建奴权力中心的关键人物。

  此刻的他们齐聚于此,各怀鬼胎。

  只要皇太极一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会瞬间爆发!

  屋内的大玉儿和范文程自然明白外面众人的心思。

  皇太极如今昏迷不醒,生死未卜,他们都清楚皇太极恐怕时日无多,即便醒来,身体也难以支撑太久。

  而皇太极一旦离世,下一任皇帝的人选便成了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范文程轻叹一声,那叹息声中带着几分无奈与感慨,对大玉儿说道:

  “娘娘放心,臣自当竭尽全力。”

  “只是臣终究是个汉人,有些事情,臣确实也是力不从心啊。”

  大玉儿微微颔首,她又何尝不知将如此重任托付给一个汉人有些勉强,可环顾四周,如今也实在是无人可依,她只能无奈地说:

  “先生尽力而为便是,我也只能指望您了。”

  范文程点了点头,整了整衣衫,将褶皱一一抚平,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出去。

  他刚一踏出寝宫的门,多尔衮等人便如饿狼扑食一般瞬间围了上来。

  多铎率先开,声音尖锐而急切:

  “范文程,陛下到底怎么样了?你快说!”

  多尔衮也紧接着问道:

  “陛下究竟何时能醒?太医到底怎么说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嘈杂,同时,他们的手也不停地拉扯着范文程的衣袖,推搡着他,差点没把他给折腾散架了。

  范文程心中暗自咒骂:果然是一群粗野无礼的蛮子。

  但紧接着,他还是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随后说道:

  “诸位,诸位!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随我来,有什么事我们坐下慢慢说。”

  众人听到这话,这才稍稍安静了下来,随后跟着范文程来到了一处偏殿。

  偏殿内,气氛依旧紧张压抑,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昏暗的光线透过那狭小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范文程定了定神,这才缓缓说道:

  “刚才太医已经说过,陛下的病并非什么绝症,只要悉心调养,很快就能醒来,所以诸位不必过于着急。”

  在场的众人听了这话,脸上都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有的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有的人则轻轻哼了一声,心里纷纷嗤之以鼻。

  因为这话之前那些太医也都说过,他们都听了无数遍了,若是皇太极真能很快醒来,怎么会一直昏迷到现在?

  不过,这些质疑的话他们都只能憋在心里。

  毕竟皇太极现在还未驾崩,万一他们说了不该说的话,而皇太极又奇迹般地醒了过来,那他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掉脑袋都是有可能的。

  就在这时,多铎又按捺不住了,他向前跨了一步,脚步重重地踏在地上,满脸的不耐烦的说道:

  “范文程,你能不能说点有用的?别在这儿说些废话糊弄我们!”

  范文程看到多铎,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眼中闪过一丝怨愤,那怨恨的目光犹如一把利剑,恨不得将多铎刺穿。

  因为多铎此人狂妄自大、色胆包天,平日里就从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还做出了公然霸占他妻子这般令人发指的事情。

  当时,范文程忍无可忍,去找多尔衮告状,多尔衮虽然责骂了多铎,还给予了‘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的惩罚,也让多铎送还了他的妻子。

  但这件事还是成了他心中永远的耻辱,如同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里。

  这种事情在场的几人都心知肚明,所以在他们眼中,范文程就是个可怜的‘绿毛龟’,不过是皇太极看重他的才能才给了他些许地位罢了。

  但是打心底里,他们都瞧不起范文程。

  可如今这危急关头,局势如此严峻,似乎也只能指望范文程能想出个好主意来挽救这岌岌可危的局面了。

  毕竟别的不说,范文程的脑子确实好使,以往总能想出一些奇谋妙计,扭转乾坤。

  甚至如果当时他们听从范文程的建议,选择及时撤退,或许就不会落得如今这般惨败的田地。

  只是现在说这些,一切都已经晚了,时光无法倒流,错误也已酿成。

  范文程眼见众人脸上的疑惑与急切愈发浓重,为了避免局面失控,赶忙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

  “诸位,你们应该也都清楚,在下不过是个汉人,在这朝堂之上,有些事情实在是不敢说些什么。”

  “所以不该问的,几位就高抬贵手,别再追问了,在下也不会再多说一句。”

  “咱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该怎么应对即将到来的明军!”

  这话一出,众人也都明白了范文程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在告诫他们不要再追问皇太极的事情了,这种事情不是他一个汉人可以随便说的。

  而且范文程说的确实也没错,就目前这种情况,最要紧的还是赶紧想办法对付即将到来的明军,至于皇太极.

  反正他目前也只能那里躺着,跑又跑不了。

  范文程瞧着众人都陷入了沉默,便趁热打铁继续发问:

  “诸位,不知明军的大军现在到哪里了?”

  一旁的豪格听到这话,赶忙上前一步,神色间既有恭敬又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高声回道:

  “回禀先生,明军现已抵达广宁卫(也就是如今的盘山县),距离盛京不足三百里。”

  “而且根据前方探子星夜兼程报来的消息,明军的数量远远不止十万,现在大概约有十五万之众。”

  众人听闻,仿佛被一记重锤狠狠击中,皆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本以为明军有十万兵力,就已经是他们难以应对的了,结果没想到现在居然又成了十五万,这仗到底该怎么打?

  一时间,不少人暗自皱眉,脑海中飞速地思索着应对之策。

  还有些人偷偷用眼角的余光瞧了豪格几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