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38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因为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郑成功和张世泽这两位爷会对一个蒙古女孩如此客气,还称呼她为公主?

  其实吴三桂早就注意到了阿布奈,也知道他是崇祯册封的蒙古大汗。

  不过在吴三桂看来,蒙古早已名存实亡,如今的蒙古大汗也不过是大明的臣子罢了。

  再者说了,他们这些边军多年来与蒙古时有冲突,双方没少打仗,所以吴三桂对阿布奈也没什么特别的好感。

  这也就导致吴三桂压根就没把阿布奈放在心上。

  但不得不说,琪琪格的出现却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

  于是,吴三桂向秦良玉告了声歉,然后略显急切地来到张世泽身边,满脸疑惑地小声问道:

  “世子爷,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称她为公主,而且你们之间怎么还如此熟络?”

  张世泽先是神秘一笑,故意卖了个关子,停顿了片刻之后才压低声音说道:

  “她是阿布奈的妹妹琪琪格,因为陛下之前册封了阿布奈为新的蒙古大汗,按照惯例,她也可被称作公主。”

  吴三桂恍然大悟,可好奇心反而愈发强烈,又追问道:

  “那你们是如何相识的?”

  张世泽先是悄悄打量了一下四周,确定没人注意到他们这边之后这才低声道:

  “实话告诉你吧,这个蒙古公主与太子爷有些渊源,之前在宣府,太子爷曾经让人抢了她,最后还把她带回了大明,此后便一直住在东宫。”

  吴三桂听后,整个人都愣住了,嘴巴微微张开,眼中满是惊讶。

  因为他实在没想到太子爷和蒙古公主之间竟还有这样的事情。

  与此同时,远在锦州的朱慈烺突然毫无预兆的打了一个喷嚏。

  摸了摸鼻子,朱慈烺有些疑惑。

  怎么感觉好像有人在说他坏话呢?

  画面再次回到吴三桂这边。

  听完了张世泽的话之后,再次望向琪琪格的时候,吴三桂的眼神中不自觉地多了几分谨慎。

  因为他心里清楚,眼前这个蒙古公主大概率已经是太子爷的人了,自己可千万不能得罪!

  紧接着,吴三桂就连看向阿布奈的目光,也不自觉地多了几缕重视的意味。

  因为搞不好这位蒙古大汗也会是太子爷的大舅哥!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提到接下来的事情,随后众人又聚在一起商议了起来。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那就是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去追击逃窜的多尔衮,务必将其彻底击杀,以绝后患!

  而其他人则率领大军先行返回义州,进行休整。

  毕竟秦良玉一路风餐露宿,她和麾下的将士们早已身心俱疲,也该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了。

  没过多久,一支由五千名精锐骑兵组成的队伍,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多尔衮逃窜的方向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剩下的大军则是浩浩荡荡地朝着义州进发,阿布奈和琪琪格也在其中。

  他们的骑兵经过连日征战,早已疲惫不堪,急需修整一下。

  而环顾四周,目前也只有义州能够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条件了。

  再者,阿布奈心中一直对锦州那边的局势充满好奇,他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的细节,以便在接下来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为自己和蒙古找准准确的位置。

  至于明军会不会突然发难,将他扣押起来,阿布奈还是不怎么担心的。

  毕竟大明向来自称天朝上国,还不至于做出如此背信弃义之事。

  况且,蒙古如今在名义上是大明的藩属国,不久前双方还并肩作战共同击败了多尔衮,这也算是立下赫赫战功了。

  于情于理,大明都实在没有理由翻脸不认人,做出伤害他这个盟友的举动。

  众人抵达义州后,便按照既定的安排行动起来。

  将领们挑选了少量亲兵跟随自己一同进城,而大队人马则在城外井然有序地安营扎寨,然后开始休整。

  城中的后勤人员早已接到指令,提前将粮草物资准备得十分妥当。

  没过多久,就有士兵推着装满粮草的车辆,源源不断地送往城外的军营。

  而蒙古骑兵也在接受补给的行列之中!

  这一切,也都是朱慈烺提前特意交代的。

  毕竟之前朱慈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算计了阿布奈,如今管顿饭、提供些粮草,也算是略表心意了。

  义州城内,一座宽敞气派的府邸中。

  秦良玉、吴三桂、张世泽等人围坐在摆满美酒佳肴的桌前,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就连原宣府总兵官杨国柱也在其中!

  不过因为这次来带的都是步兵,所以他并没有参与到之前和多尔衮的战斗中。

  秦良玉和杨国柱,一个是现任宣府总兵,一个是上任宣府总兵,或许在其他人看来两人见面肯定会产生一些矛盾。

  但其实并没有。

  相反的,两人之间还十分客气,甚至秦良玉还主动找杨国柱问了一些关于宣府的事情。

  而杨国柱也是有问必答,丝毫也没有被‘夺权’之后的不愤。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经过了这场大战之后,杨国柱知道自己的官职怎么着也该再升个一两级。

  甚至运气好还能再加个爵位什么的,相比之下,宣府总兵这个职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他压根就不在乎。

  况且眼前这位宣府总兵还是一个侯爵,他也不敢轻易得罪,所以这才有了如今和和气气的场面。

  刚刚击败多尔衮的巨大喜悦,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轻松与畅快。

  酒过三巡,吴三桂的脸颊微微泛红,他端起酒杯,目光带着几分笑意转向秦良玉说道:

  “秦总兵,此番大胜,陛下和太子必定龙颜大悦。”

  “依我看,您是不是也该去锦州一趟,当面拜见一下皇帝和太子?”

  秦良玉闻言,微微颔首,回应道:

  “吴总兵所言极是,我本就有此意。”

  “所以此次前来,也没打算急着离开,等到明日就去锦州拜见陛下和太子。”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秦良玉不是宣府总兵吗?

  她要是一直留在这儿不回宣府,宣府那边的防务可怎么办?

  但这压根就不算什么问题,因为在来之前,秦良玉就已经将宣府的防务安排得妥妥当当。

  就算她暂时不回去,那里也绝不会出什么乱子。

  再说了,明朝设立九边重镇,主要是为了防御谁?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防御北方的蒙古残余势力以及后来兴起的建奴!

  而如今,建奴被明军彻底打败,已经退回了辽东。

  至于蒙古的残余势力就更不用提了,此时正在一旁喝着闷酒呢!

  毫无疑问,这个所谓的蒙古的残余势力,自然就在坐在角落里喝着闷酒的阿布奈了!

  两个敌人,一个被他们赶走,一个正在他们面前喝酒,宣府那边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甚至不客气地说,九边重镇最起码在十年内都不用再担心会被异族围攻了!

  这些话虽然秦良玉没有说出来,但众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或许也只有阿布奈和琪琪格没有想到了。

  接下来,聊着聊着,也不知怎的,话题渐渐转到了赏赐一事上。

  吴三桂兴致勃勃,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说道:

  “太子爷向来宽厚仁慈,这次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赏赐肯定不会少!就说之前总兵战死,太子爷都能封爵表彰,可见其厚道!”

  其他人听到这话纷纷附和,对太子的仁义赞不绝口!

  如果朱慈烺现在在这里,那他一定会感到脸红。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琪琪格突然开口道:

  “那我们这次,可有赏赐?”

  这话一出口,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阿布奈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瞪大了眼睛,怎么也没想到琪琪格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疑问,脸上露出了惊讶与尴尬交织的神情。

  琪琪格却没有丝毫怯意,眼神坚定,继续说道:

  “我们蒙古这次可是帮了大明的大忙,成功牵制住了多尔衮的两万兵马,还为此牺牲了五千多蒙古勇士,大明是不是也该对我们有所赏赐和抚恤呢?”

  这话一出口,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琪琪格,但紧接着,却又纷纷转向了吴三桂。

  因为此时此刻,琪琪格和阿布奈的目光都看向了吴三桂,似乎在等待吴三桂的回答。

  吴三桂则是微微一愣,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下意识地挠了挠头,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毕竟在以往,大明和蒙古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双方兵戎相见,积怨已久,如今突然携手合作,面对这样的问题,他还真是毫无经验,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再说了,这种事情他也做不了主啊!

  一时间,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压抑了起来。

  就在这尴尬的时刻,秦良玉站了出来,打破了僵局。

  她看向琪琪格和阿布奈道:

  “我明天便要去锦州拜见陛下和太子,你们若愿意,可随我一同前去,到时候,有什么事情当面问清楚便是。”

  “陛下和太子一向仁爱宽厚,想必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琪琪格听了这话,也就不好再说些什么了,随即便点了点头。

  也不怪她这么财迷,关键是蒙古这些年饱受建奴的掠夺,财富什么的早就被建奴洗劫一空,如今早已穷困潦倒。

  就连战死士兵的抚恤金都拿不出来,实在是走投无路,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大明身上。

  阿布奈坐在一旁,脸色微微泛红,心中满是羞愧与无奈。

  他觉得琪琪格在众人面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让他颜面无光,但蒙古如今的困境又让他别无选择,只能默默忍受这份难堪,头也不自觉地微微低下。

  紧接着,或许是因为喝了酒,吴三桂一时间有些收不住嘴,又提起了明日的计划。

  “诸位,明日在下就先走一步了,太子殿下有令,在下明日要与杨总兵一同带兵攻打塔营子,务必将那里的残敌彻底肃清,之后还要派兵在此驻守。”

  “如此以来,建奴便再也不能借道蒙古对大明发动攻击了!”

  阿布奈一听“塔营子”三个字,好不容易平静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突然开口问道:

  “吴总兵,塔营子本就是我们蒙古的地盘,如今赶走了建奴,难道不该物归原主,归还我们蒙古吗?”

  这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冷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阿布奈,眼神中充满了异样的意味。

  那目光仿佛在说: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提什么蒙古领土?早在建奴灭了蒙古的时候,蒙古的领土就已易主。

  如今大明赶走了建奴,这些地方自然归属大明所有。

  你蒙古还有个屁的地盘?

  但考虑到太子爷似乎对蒙古另有所图,再加上在场的众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谁也不愿意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于是乎,气氛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沉默。

  最后,还是杨国柱笑着打了个圆场:

  “这是圣旨,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只是奉命行事罢了,你若有什么疑问,不妨亲自去锦州求见陛下和太子,当面问个清楚。”

  杨国柱不好说得太直白,干脆就把这个难题推给了朱慈烺。

  阿布奈听了这话,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无奈之下,他只能端起酒杯,又闷头喝起酒来,心中的郁闷与不甘,只能借这辛辣的酒水来排解,脸上写满了担忧。

  夜幕如浓稠的墨汁,悄然无声地笼罩了义州城。

  城中灯火渐次亮起,宛如繁星洒落人间,然而阿布奈和琪琪格却无心欣赏这宁静的夜景。

  他们婉拒了明军在城内精心准备的舒适房间,毅然选择在城外的营帐中安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