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29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一时间,所有的建奴皆惊恐万分,脸上写满了惊慌与失措。

  眼下他们已然大败,要是皇太极再出什么事的话,那大清可就真的要完了.

  只有不远处的豪格却在此时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但很快,他还是收起了笑容,随后也假装惊慌失措的冲着皇太极跑了过去。

  在皇太极没死之前,他还是必须装装样子的!

  与此同时,河对岸,朱慈烺正拿着千里镜眺望的不远处的建奴大军,脸上闪过一丝不舍。

  他其实并没有看清楚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双方的距离已经有些远了。

  即便是用千里镜也看不清楚那边的具体情况,只能看到建奴大军正朝着盛京的方向撤退。

  不过按照历史的记载,皇太极本来就没几年好活了。

  如今又遭受如此惨重的失败,想必他的身体状况必定是雪上加霜。

  朱慈烺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若皇太极能因此早死一两年,甚至在回到盛京之后便一命呜呼,那么辽东地区便能迎来数年的安稳和平。

  这对于大明而言,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消息。

  到时候他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抽调兵力去对付李自成了,等彻底干掉李自成之后,再调集所有兵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荡平建奴,到时候天下便可重归太平了!

  不过当然,正所谓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这些计划要真正实施起来,至少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而且在这期间,谁又能保证不会发生什么别的一些事情呢?

  总而言之,还是先处理好眼下的事情吧!

  而接下来,朱慈烺打算派遣两万骑兵去拿下义州,而带领这支骑兵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吴三桂。

  除此之外,郑成功、张世泽也会跟着一起去。

  此次攻城,无需携带火炮,只需要携带一些炸药包即刻。

  这些炸药包是刚刚研发出来的新型武器,本来是想着投入战场的,结果到现在还没有用过,正好借此机会试验一下。

  吴三桂接到命令后,赶忙安排士兵们就地整顿,顺便吃点干粮。

  而他自己则是去拜见了朱慈烺。

  因为有些事情他必须要问清楚!

  在这之前,洪承畴其实也派了不少人去义州那边打探消息,所以吴三桂多少也是知道一些关于义州的具体情况。

  简单来说,义州城内不仅驻守着几万建奴士兵,同样还有大量的汉人百姓、蒙古百姓,以及建奴百姓。

  他们基本上充当着建奴的后勤补给,从事粮食生产运输以及一些物资制造。

  必要的时候,也会拿来充当肉盾,就比如之前那三万多汉人百姓的事情.

  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建奴真的会从义州撤退的话,那么这些百姓他们是绝对不会带走的!

  因为这些百姓会延缓他们撤退的时间。

  毕竟只要建奴不傻,就会猜到明军肯定会连夜进攻义州。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些百姓呢?

  汉人百姓自不必说,本来就是自己人,肯定是要好生照料的。

  蒙古百姓其实也差不多,毕竟蒙古的大汗阿布奈都是崇祯亲自册封的,所以现在的蒙古百姓也算是大明的百姓了。

  可是剩下的建奴百姓呢?

  他们又该怎么处理?

  这才是吴三桂真正担忧的事情。

  而且根据探子传回来的消息,由于建奴内部矛盾重重,争斗不断,这些建奴百姓的生活状况甚至还不如汉人百姓和蒙古百姓。

  那些不愿意臣服于皇太极统治的女真人,诸如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北山女真,以及部分建州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沦为了建奴的奴隶,生活苦不堪言。

  吴三桂必须知道朱慈烺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才能知晓该如何处理这些人。

  而此时,朱慈烺早已经进入了锦州城内,此时正在城墙上观看者外面的景象。

  天空中,夕阳早已没了踪影,夜幕像是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铺展开来,将整片辽东大地笼罩其中。

  城外,将士们的营帐井然有序地围绕着锦州城排列着。

  点点火光跳跃闪烁,宛如繁星坠落人间,营造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不久前这里还曾有过激烈的厮杀。

  朱慈烺心中清楚,眼前这看似和平的景象,是用无数大明将士的生命换来的。

  突然就在这时,方正化来报:

  “太子爷,宁远总兵吴三桂求见!”

  朱慈烺回过神来,随后点了点头道:

  “让他过来吧!”

  没过多久,吴三桂便来到了朱慈烺面前。

  他先是双膝跪地,恭敬地行了个大礼,这才说道:

  “臣宁远总兵吴三桂,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神色平静,语气淡然的说道:

  “平身吧!”

  “可是有事禀报?”

  吴三桂赶忙站起身来,微微躬身说道:

  “太子殿下圣明,臣确实有事禀报!”

  “据臣所知,这义州城内不仅有汉人百姓、蒙古百姓,还有不少建奴百姓。”

  “所以臣想请示一下太子殿下,这些建奴百姓该如何处置?是直接杀了还是带回来?”

  朱慈烺听到这话,神色依旧十分淡然。

  其实关于这件事情他早就有了决策,本来是想等吴三桂出发之前再跟他说的,结果没想到他自己倒是先来问了。

  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告诉他吧!

  这般想着,朱慈烺这才说道:

  “其实在这之前,本宫已下过一道命令,那就是要对建奴犁庭扫穴。”

  此言一出,吴三桂心中顿时明了,这些建奴百姓恐怕是难逃一死了。

  毕竟犁庭扫穴这四个字都出来了。

  然而紧接着,朱慈烺的声音突然又响了起来。

  “不过话说回来,那些所谓的建奴百姓其实未必都是建奴,说不定是其他女真人呢?”

  “你且记住,大明只对建奴犁庭扫穴,但若他们并非建奴,而是其他女真人,并且愿意臣服大明,便可饶过他们的性命。”

  “明白了吗?”

  说这话时,朱慈烺意味深长地看了吴三桂一眼。

  吴三桂不是傻子,瞬间就领悟了朱慈烺的意思。

  原来太子爷并不想赶尽杀绝啊!

  只要那些建奴不承认他们是建州女真,而是海西女真或野人女真,那么他们便可活命。

  想明白这一点后,吴三桂赶忙拱手道:

  “臣明白了!”

  “臣马上就出发!”

  说完这话,吴三桂随即便转身离去了。

  看着吴三桂离去的身影,朱慈烺若有所思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留下这些建奴百姓的性命,其实和之前接受那些建奴投降的目的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在辽东的战略布局。

  毕竟在古代,人口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真要杀了他们,非但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会让建奴内部更加团结。

  但要是留下他们,甚至善待他们,那么势必会引来更多的建奴百姓投靠大明。

  而且但凡投靠大明的建奴百姓,必须彻底舍弃建奴的身份,只能选择成为西海女真或者野人女真!

  若是再有人敢自称什么建州女真,那么不好意思,你的头就会马上被人盯上。

  因为建州女真的脑袋在大明这里老值钱了!

  官方定价一百两银子一颗!

  到时候说不定为了不被砍掉脑袋,这些女真人会自己剪掉自己的金钱鼠尾,彻底和辽东本地的汉人融合。

  这并不是不可能,实际上有些有些加入关宁铁骑的女真人就是这么干的!

  因为他们老是担心身边的同伴会拿他们的脑袋去领赏,索性直接剪了辫子,等到头发再长出来之后,就基本上与汉人无异了。

  如此一来,建奴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这样应该也算是‘犁庭扫穴’吧?

  毕竟从本质上来说,这么做也可以消灭建奴的有生力量,从而从根本上削弱建奴的军事力量,使其无法再对大明构成威胁。

  又过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小凌河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那就是之前被建奴摧毁的桥梁再次被搭建起来了。

  虽说构造颇为简陋,上面的木板也是参差不齐,不过好在还算结实。

  但为了不出什么乱子,祖大寿还是安排了一批士兵直接跳入水中,将这座桥梁托了起来,这下子,桥梁总算是彻底稳固了。

  而早已准备好的吴三桂则是带着两万骑兵依次过河,然后直奔义州城而去!

  虽然按照时间估算,皇太极之前派去的人应该已经到了义州,甚至有可能义州的建奴都已经撤退了。

  但这其实并不影响朱慈烺的计划,无非就是少杀几个建奴罢了。

  他真正想要的,其实只是义州城和城内的百姓们!

  至于粮食和辎重,能得到最好,得不到也无妨。

  至于皇太极,朱慈烺并不打算派兵追击。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在夜里追击敌军,向来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万一皇太极设下埋伏,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朱慈烺没有下令追击皇太极,而是命令大军原地休整过夜,然后尽快救治从战场上找到的伤员。

  好在这次带来了不少的酒精和纱布之类的东西,所以只要不是致命伤,基本上都能救回来。

  今晚他也不打算回松山与崇祯汇合,暂时留在锦州城。

  等明日天亮,再根据实际情况做下一步打算。

  至于打扫战场之事,也只能等白天再进行了。

  毕竟这次双方的死亡人数少说也有七八万,这可是一件大工程,得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干完!

  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肯定会有士兵趁着夜色偷偷前往战场搜刮财物。

  但很明显,这次的情况非常不一般!

  因为这次可是皇帝御驾亲征,而且还打了大胜仗!

  若有人敢偷偷摸摸的去战场上搜刮财物、又被人抓到的话,那么后果就会十分严重了!

  几位总兵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无需朱慈烺吩咐,他们自己就下了死命令,严禁任何人前往战场搜刮财物。

  违令者严惩!

  毕竟打了胜仗,皇帝和太子必定会有赏赐,没必要因贪图小利而惹皇帝和太子不悦,丢了自己的前程。

  画面一转,来到义州城。

  代善带着三千骑兵一路上快马加鞭,终于在一个时辰之后来到了义州城。

  而此时此刻,夜幕早已降临,义州城的城门也早已关闭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