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第225章

作者:无垠石

  由于李世民采取了分封策略,如今的薛延陀内部,尚未形成统一强大的势力。

  因此,来自北方的压力相对较小,暂时不足以对大唐北境构成严重威胁。

  薛延陀又刚刚遭遇一场新败,元气大伤,在短期内恐怕很难再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南侵行动。

  听到李承乾的宽慰之言,裴行俭不禁面露愧色,叹息一声说道:

  “多谢太子殿下宽宏大量,但此次出征,末将实在是有负殿下所托啊!”

  这还是众人首次见到的裴行俭,在诸位将领面前流露出如此气馁的神情。

  李承乾连忙摆手,和声安抚道:“裴将军切莫这般自责,其实北境当前的局势,本宫早有预料。”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裴行俭非但没有攻入关内。

  反而被苏定方领军反推了两州之地。

  这让裴行俭感到无比的挫败感。

  “是末将无能也!”

  李承乾越是这样,反而让裴行俭更加的自责起来。

  “不是将军无能,而是对方统帅太厉害,在我们的阵营之中,也唯有裴将军你,才能抵挡住苏定方一二。”

  “苏定方成名已早,先后击败了李玄通、李勣、李道宗以及罗艺等诸多名将,深知战阵经验,裴将军未溃败,就已经是大胜了。”

  “如果换成其他人,怕是已经溃不成军了。”

  李承乾未有任何的夸大,裴行俭虽有天赋,但在如今苏定方的面前,也只是个弟弟。

  还好,在之前,将裴行俭送到李靖那里静修了半年,不然怕也难以抵挡。

  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和李靖争第一,第三肯定是属于苏定方了。

  没有被苏定方快速击溃,已经是大幸了。

  按记载来说,裴行俭也是受苏定方提拔,才有了之后的成就。

  哪怕李承乾如何的开导,裴行俭还是放不下。

  败就是败了。

  “裴将军,不可如此,如今局势紧张,本宫还指望你能统御全局呢。”

  李承乾再次激励道。

  “末将不会一蹶不振,只能越战越勇,请殿下吩咐。”

  裴行俭调整心态,坚定了信念。

  “好,这才是本宫所需的三军统帅的模样!”

  李承乾颔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败局,对于裴行俭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一帆风顺,也会使其产生骄傲之情。

  “此前,各位将军,也都与李治麾下的战将,有过交手,也都算是知根知底。”

  “此次,本宫约见李治,是为了和平解决大唐分裂之事,若是谈成,便不会有战事发生,若是不成,肯定会爆发出大决战。”

  李承乾扫过一众战将。

  几乎所有能调动来的战将,都调动来了。

  言和不成,那肯定只有武收。

  “愿为殿下效力!”

  所有的人,都全部躬身礼道。

  他们离封侯拜相,也只差一步之遥了。

  “裴行俭,此次战役,你全权统领,本宫启时会前往谈判,无心他顾。”

  “裴行俭之令,既是本宫之令,有敢不从者,军法从事之。”

  李承乾严厉道。

  此一战,事关成败。

  他们面对的对手,可不会给他们犯错的机会。

  “我等遵令。”

  一众战将齐声,在此关键时刻,谁都会以大局为重。

  不然,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裴行俭,你即刻安排军事行动,刘仁轨,保证粮食的供给,特别要注意,李治会派让人,断我粮道。”

  李承乾再次进行细化,将军事行动全部托给了裴行俭和刘仁轨。

  “诺!”

  裴行俭、刘仁轨齐步走出。

  “黑齿常之,在调令之外,领三千精骑兵,可见机行事,进攻撤退,自行决断。”

  李承乾又看向了另一人,给予了黑齿常之特许。

  这是何等的偏爱。

  作为突袭之王,在逆境之时,黑齿常之能够扭转战局。

  当然也是对得起李承乾的重任了。

  “末将定当肝脑涂地,以报殿下知遇之恩!必不辜负殿下对末将的信任!”

  黑齿常之那颗激动不已的心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一般,连带着嘴唇都微微颤抖着,以至于他说话时都显得有些结结巴巴、紧张万分。

  “在此期间,由薛仁贵率领亲军负责护卫本宫左右。”

  李承乾再次开口说道,言语之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而对于让薛仁贵担当此重任,李承乾心中自是有着十足的把握,毕竟身为贴身侍卫,论及武艺和忠诚,薛仁贵无疑都是最佳人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最强保镖般的存在。

  如此一来,即便那李治妄图出其不意,行那斩首之举,恐怕也是绝无可能之事了。

  “末将领命!”

  听到李承乾的命令后,薛仁贵亦是难掩内心的激动之情。

  能够被委以这般重要且荣耀的使命,成为李承乾的贴身近卫统领,这得是多么深厚的信任。

  相较于上阵杀敌冲锋陷阵而言,这份差事可真是要好上太多太多了。

  而且只要有这一层特殊身份在身,即便是那些王公贵族见到自己,怕是也要礼让三分,给予七分颜面呢。

  李承乾对于手下众人的能力可谓了然于心,此番安排更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至于这些安排最终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一切唯有待到战事开启之时,方能知晓分晓。

  与此同时,李治也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也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治,他们都是不允许大唐出现分裂。

  这就是为君者的见识。

  毫无疑问,苏定方也被任命为了三军统帅。

  而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大将,被解除了兵权,养老在家。

  毕竟他们的身份,是异常的敏感。

  如今被任为要职的,大多数都是新起之秀。

  时间如期而至。

  公元648年,六月初一。

  泽州城外,三十处。

  双方人马林立,按照约定,每方只允许带有一千人前往会盟。

  “太子殿下,还请三思啊!”

  刘仁轨突然间,挡在了李承乾的面前。

  “自从项王一箭伤了汉王之后,后世便有了王不见王之例,若要前往,也需要做有万全之策。”

  虽然,此次的盟会,是李承乾发起的。

  但是并不能代表,对方没有从中作梗的机会。

  以刘仁轨的腹黑来说,会盟不安全。

  “以末将之见,可从军中,可挑选与殿下相似之人,出盟之,若是见到新帝李治,可劫,可杀之。”

  “如此一来,对方肯定会军心大乱,可伺机破之。”

  刘仁轨要报恩的是李世民,李治,他都未曾谋面,所以只能如此对待之。

  “殿下,刘将军此言,不无道理,兵道诡也!”

  裴行俭也劝道。

  他们现在最担心的,是李治会不会也出这样的阴招。

  让李承乾犯险,实属不该。

  “本宫若是此时言而无信,诸公,以后对于本宫的话,还信否?”

  李承乾轻笑道。

  为君者,必须要一言九鼎。

  “殿下,这样不一样啊。”

  刘仁轨想要再劝,却也想不到反驳的理由。

  就算他们信,那其他人呢?

  “若本宫真的出现了意外,那就是天不助之,若是如此,诸君听本宫遗命,放下手中武器,归降新帝。”

  李承乾说道。

  “殿下!”

  闻言,无人不大惊失色。

  “其实,李治,也不失为一代雄主,如今之势,已经不是天下之争,而是我们兄弟之斗了,累不及天下百姓才是。”

  “况且,如今其所实施的政策,也不是本宫与诸公都想见到的吗?”

  “如有意外,诸位,切记,要顺势而为,不要出现裂土之争,又让百姓深陷入战火之中,不然,这就与本宫的初衷所违了。”

  “本宫所望,就是这世间多些公平,天下百姓能吃饱穿暖而已。”

  “薛将军,我们出发吧。”

  说罢,李承乾便领头而出。

  这大唐的百姓死的太多了。

  为了能减少更多的家败人亡,这样的危险,值得李承乾去冒。

  “殿下保重!”

  一众将领,弯腰鞠躬。

  “程名振何在?”

  裴行俭喝声道。

  “末将在!”

  程名振大吼一声,站出列来。

  “令你领一万军士,出于西城,列阵于前,随时待命!”

  裴行俭面无表情,目光一直盯着前面队伍的身影。

  “末将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