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垠石
“朕新登基,对于诸多事务并不了解。”
李治的气势一下变弱了很多,给人一种软弱可欺之感。
“辽东来犯,该当如何?”
李治的目光看向了长孙无忌。
“李承乾其心可诛,定是其知道李陛下登基之事,所以才趁此时发难,以臣之见,应发兵讨伐之,已立陛下之天威,犯我大唐者,必诛杀之。”
长孙无忌洪声道来,更是侧过身子,余光扫过一众使臣。
是赤裸裸的警告。
“臣附议!”
在长孙无忌话毕之后,朝臣之中,有绝大部分的官员,都再当即表态。
“众臣觉得如此,那便兴兵伐之!”
李治底气宛如足了一些,目光一一扫过,那些表态的官员,也被其一一记下。
这些人,除了随波逐流外,更多的人,是属于长孙无忌阵营的人。
“只是,诸位觉得谁人可堪这领军之职位呢?”
李治也一时好像拿不定主意一样,目光却是若有若无的望向苏定方。
薛延陀一战,苏定方已经说明了一切,更是因功,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封忠勇侯。
是李世民临终前的顾命大臣。
房玄龄明哲保身。
褚遂良附炎趋势。
也唯有这位曾经效忠过多位君主的将军,还保留着自己的立场。
第255章 李治的算计,长孙无忌入套
在李治的有意暗示下。
苏定方挺步上前,双手合礼。
“敌患患边,臣愿领一支军卒东出拒敌。”
李治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意。
“苏将军北定薛延陀立有大功,熟知兵法韬略,有将军拒敌,朕十分放心。”
在一众老将被李承乾拐走之后,当今的朝堂之上,苏定方便是顶梁柱了。
要资历有资历,要能力有能力。
已然成为了大唐军队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臣以为不妥,苏烈受前太子李承乾之恩德,如此领军而去,若是反心跟随李承乾,则社稷危矣。”
长孙无忌刚要上言,便被落后其半步颠唐俭抢了先。
两人的恩怨由来已久。
若苏定方之前是在朝堂之上被引荐,肯定会被唐俭所阻。
那可是杀身之仇,岂能就此罢休。
而且,人家唐俭的担忧,也并不无道理。
倾覆之危,容不得半点马虎。
那可是统领三军之统帅,一旦真的是李承乾下的暗手,那大唐王朝肯定会轻而易举的就易主了。
谁都不敢保证,苏定方不是李承乾的人。
“陛下,臣受前太子李承乾之恩德,确实是事实,臣亦常感其恩德,但这是私恩,如今其举军患边,致使大唐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是为国仇。”
“何以私恩报国仇呢?孰轻孰重,臣还是分的清,我与国公也有间隙,也希望国公能先国仇而后私怨。”
苏定方正气十足,据理而争。
“苏烈,你意思是本国公是为了私仇,才针对你的吗?你那就大错特错了,还请陛下明鉴。”
“当时,你也是罔顾君命,本国公才上本参奏你的,若无事实,本国公岂不要连坐?你受恩李承乾,出兵辽东,你就说你该不该避嫌吧?”
唐俭满脸的怒意,他可不会傻,想到无中生有这等蠢计。
“这…”
苏定方一时语塞,他确实不能反驳。
“还请陛下明鉴,臣对大唐绝无二心!”
最后,苏定方只能看向李治,面对唐俭的发难,他不能拿什么证明,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看李治。
动嘴皮子,十个苏定方也比不过最牛的大唐外交官唐俭。
“你是对大唐忠心,但对不对陛下忠心,那就不得而知了,李承乾亦是先帝之子嗣。”
唐俭再次补刀道。
见缝插针。
李治的脸上,也显出一丝丝犹豫之色。
“各位大臣,以为让苏将军出征,可否?”
李治询问道,好像没有主见了的少年。
少年的稚嫩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国之大事,容不得半点轻视,臣以为,从国度出发,另选一位统帅更好。”
褚遂良也言道。
“臣等附议!”
又有几位大臣走出,均不同意苏定方出征。
不用长孙无忌出马,就已经在言论之上,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大权在握的关陇集团,怎么可能会放心,将军政大权交给苏定方这个顾命大臣呢?
“如此的话,那众臣以为,该派谁统领大军呢?”
李治再问道。
“太尉统领全国兵马,至于派谁而去,太尉大人想必会有推荐。”
韦挺谏言道,如此时机,更可以此统领节制天下兵马。
长孙无忌启时便是这天下的无冕之王了。
“李承乾用兵狡诈,寻常将领,怕恐不是其对手,事以至此,唯有臣亲自统领,节制全军,才能抵御之。”
长孙无忌一脸凝重的说道,他跟随过李承乾一段时间,每次都是不知不觉间就胜了。
对于李承乾,长孙无忌是由衷的忌惮。
无论是战论还是心计,都是不可揣度的。
如果苏定方不是另外一名顾命大臣,那肯定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远赴辽东,山高路远,太尉远行,朕心甚忧!”
李治也顾不得外来使者均在,也露出了维诺的神情。
“为国分忧,是为臣之职责,陛下勿忧。”
长孙无忌很是感动,支持李治上位,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在他兴奋之时,殊不知,已经掉落到了李治为其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长孙无忌虽然能加深对军权的管理,但是却也被支开了朝堂。
在没有长孙无忌牵制后,李治则更能收拢权力了。
之前的有意提携苏定方,也只不是一计虚招,顾布迷阵。
真正的目的,就是支开长孙无忌,让这群朝堂之臣,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从而再一一拔除。
“如今战况紧迫,实在有劳太尉为此费心了!全国上下的军务之事,朕已无需再过问,所有相关事务,太尉尽可自行决断,不必请示于朕。太尉的命令,就如同朕亲自下达的旨意一般无二!”
李治再次赋予了长孙无忌至高无上的权力。
长孙无忌听闻此言,赶忙跪地谢恩道:
“多谢陛下对微臣的信任与厚爱,臣必定不辜负陛下的殷切期望和重重嘱托,定当全力以赴,保我大唐江山永固!”
然而,此刻的长孙无忌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皇帝之间应有的君臣之别。
他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权力之中,尽情地享受着这种被尊崇和倚重的感觉。
尤其是在这万国来朝、众人朝拜之际,他更是展现出一种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态。
可是,长孙无忌万万没有想到,这看似荣耀无比的一切,实际上都只是李治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而已。
正所谓站得越高,摔下来的时候也就会越发惨重。
一向行事谨慎小心的长孙无忌,终究还是因为手中掌握的滔天权势而渐渐变得得意忘形起来。
“战事既定,还未上贡的国家,继续上贡。”
李治缓缓地坐回到那张象征着无上皇权的皇椅之上,神态呆滞。
若此时有人能够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李治如今的神色并非般显现的那般,而是透露出一种历经无数大风大浪之后的沉稳冷静以及深藏不露。
仪式一直举行到晚上,才走完了一切的流程。
李治也正式完成了身份的华丽转变,成为了大唐的新皇。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所有罪犯都得到了减免。
值得一提的是,魏王李泰也被重新召回长安,得以享受亲王之礼遇。
尘埃落定,李治并不介意给兄弟一个亲王身份,这也更显得其仁德。
深夜。
吴王李恪忐忑的站立在太极殿外,等候着内侍的传召。
新皇迫不及待的召见,让他心有顾虑。
一众兄弟之中,不召见其他人,唯独秘密召见了他。
而且,论亲近关系,他显然也是排不上号的。
而且,之前有关于皇褚之论,他也是有过被提名的。
于李治而言,他是一个内在的隐患。
君者,唯我独尊。
眼里可容不下一粒沙子。
“吴王殿下,陛下召请!”
内侍赶来,恭维的将李恪请入殿内。
“赐座!”
吴王李恪刚要行礼,李治便急忙摇手,并让侍卫搬来座椅。
“吴王,请入座吧,朕深夜召你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李治马上屏退左右,开始说道。
“不敢,陛下有所吩咐,臣万死不辞。”
吴王李恪惊站而起,心中更加的忐忑了。
“吴王无需紧张,其实,这也算是朕无能也,先帝在世之时,曾言,除了太子李承乾之外,就属吴王你的能力最出众了。”
李治也是起身,慢慢走下台阶,边走边说着。
咯噔一下。
上一篇: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下一篇:大唐:长生千年,被小兕子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