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相比之下,这些理论的实验验证,往往更像是一种补充。”
“或者说,从事实验的物理学者,远不如从事理论的物理学者更引人注目。”
“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比如我的师兄,威尔逊,虽然他在理论方面不如我,但是论设计仪器,设计实验,我是拍马也赶不上他。”
说到这里,众人都知道李奇维要说什么了,不禁为他的胸怀所折服。
威尔逊更是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心里充满了感动。
李奇维继续说道:“因此,我在此倡议,希望未来的物理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
“理论物理派讲究从理论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运动,或者发现新的现象。”
“而实验物理派则从实验上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同时验证理论和现象的正确性。”
“这两者地位相同,都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
说完,现场又一次掌声雷动,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在学校教授实验课的老师,更是发自内心地认同。
是啊,做物理实验的人往往被认为没有实力,只能做一些匠活。
而现在,一个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天才的理论物理学家,却主动站出来为实验派发声,怎么能不让人感动。
威尔逊甚至把手掌都拍红了,他决定回去后,一定要和李奇维好好喝几杯。
李奇维看着众人的表情,也非常感慨。
他把后世的物理划分,提前二三十年搬出来,就是为了加速物理学的发展。
这个时代,大学里的实验室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更多的则是私人所有的实验室。
那些大佬们高兴了就做点试验,不高兴了就去花天酒地,并没有把实验当成一门物理科学。
而且由于交流不方便(相比后世),因此往往理论提出后,没有人能够或者想着立刻用实验去证明。
从而导致物理学进展缓慢。
历史上,爱因斯坦在1905年就提出了光电效应的理论证明,但是直到1916年才被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证明。
这里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对实验的不重视导致的发展缓慢,肯定是重要的因素。
于是,他又补充道:“为了表示我对实验物理的看重,我决定,我本人不参与对光电效应的实验证明。”
“各位如果能够设计实验证明,那么相应的成果和荣誉归你所有。”
哗!
这一下会场彻底轰动了。
大家都被李奇维的魄力震惊了。
类比一下就能知道这句话的份量。
麦克斯韦在1865年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在1888年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名声大噪,跻身顶级物理学家。
毫不夸张地说,能验证一个伟大的理论,那么这个成果本身也是伟大的。
而现在,李奇维竟然宣布,他不会参与实验。
众人如何能不惊讶。
不过,想想也是,手握量子论(会议后,李奇维决定暂时不称呼量子力学,等待完善。)和光电效应两大理论成果。
李奇维已经不需要额外的荣誉了,他现在就是当世最顶级的物理学家,可以与伦琴等大佬齐名。
从此刻开始,至少在物理学界,他李奇维配的起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然,由于他现在还太年轻,名望上会稍微差点,不过这些以后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对于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台下的密立根眼神炽热,他准备回美国后就立即开始着手设计实验。
量子论和光电效应一定会成为接下来物理学界的主流话题,只要他能证明,自己的教授职位就绝对稳了。
可惜的是,李奇维这只蝴蝶翅膀会不会引起历史变化,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了。
很快,今天的会议就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李奇维看着普朗克,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然后两人一起走下台去。
和下面的大佬们一一握手认识后,李奇维才终于缓过神了。
刚刚的高强度辩论,几乎耗费了他所有的精力,大脑疯狂运转,简直快要爆炸。
哪怕是穿越者,面对这样一群最顶尖的人类,也感到泰山压顶、惊心动魄。
当然,如果李奇维不讲武德,泄露太多天机,那确实毫无压力。不过恐怕当场就会被英国军方给带走了。
接下来,众人前去自助吃个下午茶,休息一会,然后就是正常的学术交流会了。
毕竟英国皇家学会举办这么大规模的会议,肯定不止为李奇维一人。
而是借着这个好机会,让全球顶级的物理学家们交流思想、讨论学术,增强英国的科学影响力。
餐厅内,空气中除了美食的味道,还有知识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李奇维在那与众大佬谈笑风生。
这时,开尔文勋爵满脸笑意地朝他走来,身边还有一位看起来60岁左右的老者,“布鲁斯,给你介绍一位朋友。”
老者开口道:“伱好,布鲁斯先生,我是欧内斯特·索尔维。”
感谢各位新老书友的推荐票。
第47章 完美落幕
听到老者的名字,李奇维一愣,几秒后才反应过来,这可是一位大名人啊。
如果要从后世选一张世界上最聪明的照片,那么“物理学全明星照”绝对当仁不让。
这张照片(上有配图)拍摄于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以爱因斯坦和波尔两人为核心,展开对量子力学的唇枪舌战。
参会的29人中有17人获得诺贝尔奖,恐怖如斯。
而那场会议,就是由眼前的白胡老者索尔维赞助的。
真实历史上,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于1911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以后每三年召开一届。
索尔维是一位工业化学家,也是一位实业家,他通过开办工厂赚了很多钱,但是心中却一直有个科学梦(其实就是闲的)。
但是他已经年过半百,明显在科学上力不从心,于是就准备砸钱。
在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当时能斯特想召集一批顶级物理学家,聊聊物理最新进展。
索尔维一听,机会来了,当即表示要自掏腰包承办这个会议。
于是,他预定豪华酒店作为会议地点,还给每位来参加会议的科学家准备红包,这就是第一届索维尔会议的来历。
索尔维大佬表示:我钱多,你们随便造,我就是想听科学思想碰撞的脆响,比金钱迷人多了。
李奇维看着索尔维,心想,这才是所有科研人员心中的理想金主啊,只给钱,不瞎指挥。
这种老大,必须打好关系,接下来想组织开会议,找这位老哥就行了。
于是,他伸出手,显得非常热情,笑道:“你好,索尔维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索尔维很奇怪,不知为什么李奇维对他如此平和,在他的想象里,这样一位青年天才肯定是无比倨傲的。
之前在会场,他几乎都快要成为李奇维的粉丝了,如此激动人心的物理突破,让索尔维觉得手里的钱瞬间不香了。
好男人就得搞科研,求突破,改变世界。
若是李奇维知晓他的想法,肯定会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看上老哥伱的钱了,把钱赞助给我,你也算改变世界了。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交流,索尔维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财力,李奇维则委婉地表示,后面希望能经常组织一些物理会议,增强学者间的交流。
两人随即相视一笑,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把一旁的开尔文勋爵搞得云里雾里。
很快李奇维就和索尔维寒暄结束,他表示以后一定要经常书信往来,为物理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索尔维刚走不久,《自然》主编洛克耶爵士就走过来了。
“嘿,布鲁斯,光电效应的论文准备什么时候发表啊,全杂志社现在就指望你了,小伙子们正鼓足干劲呢。”
李奇维随口抿了一口红酒,笑道:“就最近几天吧,初稿我都已经写完了,稍微修改下就行。”
洛克耶非常满意,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有你这个大主编在,相信很多人投论文都会首选《自然》。”
李奇维道:“那真是一件好消息。既然期刊现在收稿越来越多,洛克耶,我有个提议。”
“不如在《自然》旗下多设几个专业子刊,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专业性,而且还能帮助公司增收。”
洛克耶一愣,喃喃道:“子刊?布鲁斯,能详细说说吗?”
李奇维准备把后世《自然》的那一套拿过来,于是说道:“我们可以保留《自然》这个主刊,上面主要发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需要极高的创新性。”
“然后在它下面,再设有《自然·物理》、《自然·化学》、《自然·生物学》等子刊。”
“子刊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可以稍逊于主刊,但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
“如此一来,既能区分水平高低,增加投稿人的积极性,还能吸引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岂不美哉?”
洛克耶听完后,目瞪口呆。他实在想象不到,李奇维不仅学术能力天赋卓绝,就连办杂志,都能推陈出新。
难道天才干什么领域都是天才吗?
这个主意可以说是非常好,完全符合当前《自然》期刊的发展状况。
随着李奇维的论文名声越传越大,《自然》的名气也水涨船高。
它不仅仅吸引着英国的科研工作者,更是走出国门,吸引欧洲,甚至美洲科研人员的注意。
越来越多人的首选期刊就是《自然》,它代表着权威,代表着创新。
但是最创新最前沿的成果始终是少数,更多人的工作,虽然也极为优秀,但毕竟稍逊一筹。
所以,这时候如果主刊代表最好,次刊代表优秀,就能吸引所有人。
啥?你说连次刊都发不上,抱歉,在大佬眼中,那不是科研工作者,而只能算科研垃圾制造者。
洛克耶无比兴奋,甚至双手不停比划着什么,恨不得现在就回去,着手推进这件重大事情。
李奇维连忙把他拉住,让他不要着急,还是把会议听完再走。
接下来的几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者们,轮番上场,阐述自己的成果。
会场内随时都响起鼓掌声,各种研究让人眼花缭乱。
虽然有李奇维的珠玉在前,但这种纯理论的东西,太过高端,属于极少数人的专利。
大多数的物理学者研究的东西,都是和现实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
比如法国物理学家李普曼,就报告了一种新型的彩色相片技术。
他在感光板的表面涂了一层反光层,光线照射后,就会与反射光线形成干涉,产生彩色条纹。
然后经过潜影处理,就能打印成彩色的照片。
历史上,他就是凭借发明的这种技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普曼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反光层,以及确定涂层参数,达到稳定能商业化的程度。
这个时代的照片还都是黑白的,直到1935年彩色相机才正式被推向市场。
由此可见,物理学从理论实现到商业化,中间要经过多少阻碍和努力,远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的。
几天后,激动人心的会议终于落下帷幕,所有人都心满意足地离开。
要知道现在不像后世,各种会议天天开,如今的学者们基本都是靠书信交流成果。
所以能聚在一起,参加一次会议,是非常珍贵和值得庆幸的事情。
而且这次的会议实在是太精彩,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很多人都准备回去吹嘘一番。
索尔维大佬更是热心地叫来拍照人员,拉着李奇维等十几个知名物理学家,一起拍了合照。
把小老头乐的合不拢嘴,用他的话说,每天看着这张照片,都能增长智慧。
李奇维回到剑桥大学后,每天除了照常去卡文迪许实验室,剩下的重点就是联系家族,启动星火计划。
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会议影响如此深远,沿着电报线,传到了遥远的东方。
那里,几个热血的年轻人,从此将改变自身的命运。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