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204章

作者:虚空圣堂

  孔圣人教化万民的思想,哈圣人填饱百姓的肚子。

  欧洲也不例外。

  那些借此贬低嘲讽李奇维的人,虽然知道这不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但能恶心一下,他们也很满足。

  李奇维作为清国人,来到欧洲的地盘,之所以没有频繁受到种族歧视,是因为他接触的都是高端人士。

  有些东西是上层人灌输给下层人的,为的是方便控制下层人。

  李奇维面对这些诋毁,毫不在意。

  他心如磐石,波澜不惊,静静等待事情的发展。

  普朗克写信宽慰李奇维不要冲动,要保持低调。

  卢瑟福甚至亲自过来,和李奇维疯狂吐槽。

  至于克里斯、钱五师等人就没有那么多束缚了,直接对喷,堪称李奇维的嘴替。

  “你牛逼,你怎么不去发明一个人工合成黄金啊。”

  “拿着别人的成果,去嘲讽另外一个人,也只有小人才做的出,不知道的,还以为人工合成氨是伱发明的。”

  “喷子们恐怕还不知道吧,布鲁斯教授和哈伯教授私交关系很好。”

  “哈伯教授不应该公开这个发明的,因为以后会养活太多这样的垃圾。”

  双方爆发一场你来我往的口水战。

  李奇维看到后莞尔一笑,自己这几个博士生是招对了,非常有用。

  就在喷子们准备再蓄力一击,将李奇维彻底拉下神坛时,一段采访让他们瞬间破防了。

  李奇维的名字也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顶峰。

  所有人内心只有一个感受:这他娘还有天理吗?布鲁斯连化学都那么牛逼。

  1909年12月22日,哈伯接受了德国知名报社的采访。

  当采访人员问道:“哈伯教授,请问您在研发人工合成氨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哈伯听完这个问题后,脸上露出微笑的表情,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然后这样回答道:

  “人工合成氨其实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早在一百多年前,化学家就已经开始研究了。”

  “但是当时的化学体系还不成熟,化学家们只能凭借经验去试,这种方法效率低且耗时长。”

  “随着化学不断地发展,我们已经知道合成氨所需要的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条件就是:温度、压力、催化剂。”

  “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可能一种催化剂下,这个温度和压力是最好的,换一种催化剂,所需的温度和压力就变了。”

  “我带领团队,进行了6000多次试验,验证了2000多种配方,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合成条件。”

  “那就是在600°的高温、200个大气压、以金属锇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人工合成氨。”

  “但是它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转化率太低了,只有8%左右,根本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的生产。”

  采访人员很配合地问道:“那哈伯教授您是怎么解决的呢?”

  哈伯感慨地回忆道:“这一切都需要感谢一个人。”

  “他就是布鲁斯·李教授。”

  “没错,就是得过第一届物理诺奖的布鲁斯·李教授。”

  “没有和他深入交流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他天才到了何种程度。”

  “1901年的布鲁塞尔青年学者会议,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会议。”

  “正是在那场会议上,我和布鲁斯教授有了第一次交谈。”

  “说实话,一开始,我真没想到,布鲁斯教授一个物理学家,竟然还懂化学。”

  “我们聊天的话题就是关于合成氨的。”

  “那个时候的布鲁斯教授,就已经知道催化剂和温度压力的重要性,这让我大为惊叹。”

  “当时我就在想,若是布鲁斯教授转而学习化学,那他一定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就。”

  “催化剂的问题,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我才解决的。”

  这时,采访小姑娘瞪大眼睛,呆萌地问道:“真的吗?我不信。”

  哈伯笑着看向这个有点傻的小姑娘,心想你是怎么当上访谈人员的。

  “那次交谈,布鲁斯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我们的友谊也在那时候建立。”

  “后来他选择回国后,我们的联系依然没有断。”

  “我曾好多次写信给他,向他请教合成氨的问题。”

  “当我问到还有没有什么催化剂能代替锇的时候,布鲁斯教授让我试试铁作为催化剂。”

  “因为他说那时他在研究原子结构,发现铁这种元素很有特色,不妨可以试一下。”

  “说实话,我听到后很震惊。”

  “因为铁这种元素太常见了,很难把它和催化剂联系在一起。”

  “后来,我们经过了上百次的测试,最终选定了含有铅镁促进剂的铁催化剂。”

  “没想到实验大获成功,转化率从8%直接提高到了90%。”

  “这简直不可思议。”

  “就算说布鲁斯教授是人工合成氨的第一功臣也不为过。”

  “我当即表示,论文的发表一定要带上布鲁斯教授的名字。”

  “但是布鲁斯教授写信告诉我,千万不要那么做。”

  “他说:就算没有我,你们最终也能找到合适的催化剂。你们几千个日夜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内心就像被重锤砸了一下,整个人浑身颤抖。”

  “布鲁斯教授的高尚品质,让我自惭形秽。”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导师。”

  “我也想借着你们的报纸,向布鲁斯教授说一声谢谢,没有你,就没有人工合成氨。”

  采访小姑娘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没想到这项伟大的成就背后,还有如此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次采访当天就以报纸的形式,发布了出来,瞬间引起了无数的震动。

  轰!

  所有人都被震惊的目瞪口呆。

  没想到影响世界的人工合成氨,竟然也与布鲁斯·李有关系。

  甚至他还被哈伯称为“第一功臣”。

  无数人傻眼了。

  尤其是之前贬低嘲讽李奇维的人,看到这份报纸后,感觉脑袋都懵了。

  这份报纸上的内容,让他们宛如小丑一样,上蹿下跳。

  他们疯狂攻击李奇维的物理没有用处,结果人家不仅没有出面解释,还让哈伯爆料这样一个大瓜。

  小丑竟是我自己。

  至于诸如普朗克、汤姆逊等人,则也被李奇维吓的不轻。

  人工合成氨在这些大佬眼里,就是属于化学应用。

  所谓的研究就是不停地试验各种化学反应条件。

  换句话,没有技术含量。

  但是李奇维不同,他是从理论上发现,铁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

  这就有点恐怖了。

  物理指导化学的思想又一次被完美体现了。

  最关键的是,李奇维在这项成就中,低调谦虚,不争功劳,简直就是一个道德楷模。

  可以说,这次事件,让所有人都知道了李奇维那正直高尚的品格。

  而之前还意气风发的几位化学诺奖大佬们,现在只有苦笑一声。

  “布鲁斯啊,布鲁斯,有你在,化学估计要永远被物理压一头了。”

  不过,这依然阻挡不了他们的开心。

  这样的美谈在科学史上也不多,反而更为化学增加了一抹魅力。

  双赢!

  至于帮助李奇维怼喷子的克里斯等人,则立马跑到李奇维的办公室,像膜拜神灵一样,虔诚地看着自己的导师。

  他永远能给世人带来最大的震撼。

  几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布鲁斯教授,你也太厉害了。”

  怪不得布鲁斯教授一点也不着急,原来他早已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

  李奇维笑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你们几个永远要记住,不要试图去自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喂完日常的鸡汤后,李奇维内心很满意:哈伯改造成功,这下对方以后应该不会成为毒气恶魔了吧。

第228章 卡文迪许新年聚会

  1909年科学界带给人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尤其是物理学和化学,更是独领风骚,让所有人见识了科学的伟大魅力。

  而要论1909年最引人注目的人是谁,那无疑是布鲁斯·李了。

  对方沉寂六年,重返欧洲,一出手,就搅的科学界天翻地覆。

  人们这才知道,那个物理学第一天才没有陨落,他携带着雷霆之势归来,仿佛要主宰物理学。

  有老一辈物理学家感叹:卡文迪许真养人啊!

  1910年的新年,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汤姆逊教授,组织了难得的新年聚会。

  欧洲的新年和华夏新年不太一样。

  他们的新年按照公历,从圣诞前几天就开始放了,一直放到1月6日。

  而1月1日就是元旦,即所谓的新年。

  1910年1月1日,卡文迪许实验室内热闹非凡。

  这样的新年聚会,十多年都没有举办过了。

  汤姆逊28岁从瑞利勋爵手里接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至今已有25年了。

  这二十多年间,他为学术界和社会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卡文迪许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才建立了整套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良好的学风,从而培养出很多人才。

  今天,汤姆逊把自己教过的优秀学生,一起邀请过来,就是为了纪念190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

  受邀来参加的人有:李奇维、卢瑟福、理查森、巴克拉、郎之万等人。

  这些人有的是汤姆逊的研究生,有的则是在这里学习工作过,都打上了卡文迪许的印记。

  当李奇维赶到实验室时,发现人已经到齐了。

  汤姆逊和瑞利勋爵坐在中心,正听着后辈们讲述各自领域的趣事。

  李奇维的出现立刻引起了现场的轰动。

  因为他最近在物理学界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远远超过了他的导师汤姆逊和导导师瑞利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