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二弟王季同如今已经晋升为数学教授,在国内教育圈子里小有名气。
就连四弟王季点现在回到家族内,也是意气风发,成绩院内第一,虽然一共只有8人。
开口就是我们黄埔理工如何如何,我们李校长如何如何。
现在国内的教育界,论大学知名度,黄埔理工大学反而要高于京师大学和广东大学。
因为黄埔理工的教材是公认的难,里面的学生也是公认的强。
在李奇维号召组织的第一届国内大学生竞赛上,黄埔理工以绝对的优势,包揽了所有比赛的第一名。
这让无数人震惊的不可思议。
后来他们仔细研究才发现,人家的教材就不一样。
同样的知识点,人家黄埔理工讲的更为深入细致。
但是这也没办法改变。
毕竟黄埔理工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组合在一起更是如剧烈的化学反应一般。
成绩好也就理所当然了。
而且人家是精英教育,学习好,甚至连费用都全免了。
这一点,目前国内的普通大学还做不到。
本来经费就紧张,再免费,第二天学校就得倒闭了。
李奇维是拿自己的钱在补贴。
种种原因之下,王季烈终于选择不干了,转而到黄埔理工任职。
李奇维非常开心,得到王季烈是其次,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对方原本没落的命运轨迹。
而且,王家三兄弟都在黄埔理工,以后他的家族必然也会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王兄,恭喜你弃暗投明啊,我相信,这里不会让你失望。”
王季烈没有想象中的消沉,反而洒脱自信了。
“李校长,老四整天在我耳边说黄埔理工多么好。”
“我要是不来,都快成为家族的叛徒了。”
两人哈哈大笑。
第198章 物理学家之殇,脆弱的天才们
1906年5月开始,李奇维陆续收到几封信,让他的心情变得非常失落。
这些信都是他的导师普朗克寄来的。
自从他回国后,就经常和普朗克用书信联系。
他告诉普朗克自己在国内的各种事情,普朗克则告诉他目前欧洲物理学界的发展情况。
普朗克希望在国内的李奇维不会受到信息闭塞的阻碍。
这个时代,报纸电报虽然能把信息传遍世界,但那都是大众知识。
物理学的前沿研究中的细节,是报纸所涉及不到的。
而有些看似无关的事情,其实对物理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作用。
5月18日,普朗克的来信中说道,1903年物理诺奖得主居里先生,在月前的一场马车车祸中不幸遇难,享年47岁。
李奇维感慨万千,居里先生还是没有偏离原本的轨迹,而他却无能为力。
想来这就是历史的惯性。
李奇维总不能提前告诉他,让对方注意安全,那样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连大哥李伯开都能发现自己的端倪,要是自己过于“先知”,恐怕会被立刻拉去切片研究。
李奇维的物理成就再大,都可以用天才解释。
但是这种预言未来的事情,就让人毛骨悚然了。
这个世界可不是什么斗气魔法世界,而是和前世一样的科学世界。
那些掌权的大佬们也并非愚昧不堪,他们懂的比李奇维想象的还要多。
所以,一直以来,李奇维都是小心翼翼的隐藏自己,不敢有恃无恐。
但是李奇维又想到了徐启泰的父亲徐寅,为何对方就能改变被炸的命运呢?
他在英国,连徐寅的面都没见过,谈不上施加影响。
唯一的变数可能就是徐启泰了。
李奇维猜测,别人可能和自己产生的交集越多,则他就越能影响对方的命运。
徐启泰作为自己的核心班底,命运早已走向另一条路,自然也就影响了他的父亲,因祸得福。
当然,如果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李奇维也无法干预。
普朗克的第二封信中说道,开尔文勋爵忽然得了一场重感冒,健康状况急速恶化。
目前已经卧床不起了。
李奇维深深地叹息,如果不出意外,开尔文勋爵会在明年12月份去世。
作为李奇维来到这个世界,见到的第一个大人物。
开尔文勋爵和李奇维上演了一场俗套的,但又充满羁绊的装逼打脸情节。
现在想起,李奇维还会觉得很好笑。
没有对方的两朵乌云演讲,自己的量子论就失去了最佳的研究背景。
自己的崛起也不会如此一帆风顺。
况且开尔文勋爵还力挺自己成为英国爵士。
可以说,他对李奇维的道歉和补偿,远远超过了那次会议的侮辱。
而且,正是那场打赌,让李奇维明白,这些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们也是人,他们也有人的脆弱的一面。
比如开尔文勋爵,他也会有偏见,认为就科学而言,亚洲是落后的,欧洲才是先进的。
他并没有完美的如圣人一样,爱整个世界。
他只爱他敬佩的人。
当初伦琴把发现X射线的论文寄给开尔文勋爵,他也没给伦琴什么回复,一点不在乎对方。
正是这些缺点让开尔文勋爵更加立体,在李奇维的眼中,对方不是NPC,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喜怒哀乐的人。
再比如汤姆逊劝人晚婚、爱因斯坦移情别恋等等。
只要不是那种反人类、反世界、内心邪恶的物理学家,李奇维都能接受他们。
毕竟他自己还有两个老婆,实在没脸鄙视别人。
然而,有些顶级的物理学家,在某方面,可能还不如普通人。
7月20日,普朗克的第三封信又带来一个悲伤的消息。
热力学和统计力学大佬,玻尔兹曼,在意大利度假时,上吊自杀身亡,享年62岁。
普朗克提到,玻尔兹曼在1900年也企图自杀过,不过没有成功。
李奇维知道玻尔兹曼其实是有病在身,根据他晚年的症状表明,他可能患上一种心理疾病。
这种病在后世被称为抑郁狂躁型忧郁症。
外人可能不理解,玻尔兹曼作为物理学大佬,功成名就,有什么好忧郁的。
其实,正因为他对物理学太在乎了,才会得这种病。
因为玻尔兹曼曾经就原子本质,在十几年前和奥斯特瓦尔德、马赫等人争论过。
玻尔兹曼认为原子存在,那二人认为不存在,一切都是能量,
奥斯特瓦尔德是1909年的化学诺奖得主,物理化学的创始人。
马赫则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玻尔兹曼和他俩争论,那肯定赢不了,反而自己还得了抑郁症。
虽然现在已经证明了原子论是正确的,那又如何呢,自己的健康再也回不来了。
物理学家也是人,物理学家的学术论战,就类似普通人的吵架。
吵架能力弱的人,往往事后会非常懊恼,痛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说这个,不干那个,不然肯定就吵赢了。
然后自己在心里不停复盘,反复内耗,最终得了病,典型的一吵二输。
最不可思议的是,玻尔兹曼有个学生叫埃伦费斯特,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继承了老师玻尔兹曼的统计力学研究。
然而,他在1933年也开枪自杀了。
事后分析的原因,也是和意志消沉有关,至于什么原因导致他消沉,就不得而知了。
李奇维看完普朗克的三封信后,也差点变的消沉了。
任何领域都不是外表展现的那么光鲜亮丽。
政治的背面有肮脏不堪的内幕交易。
商业的背面有血淋淋的资本积累。
艺术的背面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汗水。
而物理学的背面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
李奇维自己倒是无所谓,他心中已经有了足够大的目标。
在目标完成之前,他应该都不会迷惘,更不会意志消沉。
但是,他有点担心何育杰三人。
这几年,三人一直在忙碌,不是学习,就是教书,自己的时间都很少了。
这样下去,别也再整个抑郁症出来。
于是,为了给三人缓解心情,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第199章 考察婆罗洲,忽悠英国佬
1906年8月1日,李奇维带着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三人,在李三的护卫下,乘坐英国的商船,前往婆罗洲。
如今正好是暑假时期,李奇维便想着去婆罗洲考察一番,顺带让自己每日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他提前联系好了李启国,以教育考察团的名义,二人相约8月5日,在婆罗洲北部沙捞越的古晋汇合。
时速达到25节的高速轮船,在一望无际的南海上,飞驰前进。
这里的景色和欧洲的北海截然不同,让李奇维等人心旷神怡的同时,又带着一丝亲切感。
他在给几人科普目前婆罗洲的情况,方便后续来此处发展。
婆罗洲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但英国并没有派人直接管辖。
这两处都是由和英国相关的两个势力掌控。
1881年,英国商人登特,在沙巴成立了英属北婆罗洲临时协会有限公司。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完全占领如今的沙巴地区。
1888年,沙巴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领,直到现在。
而沙捞越在历史上曾属于文莱。
1841年,英国人布鲁克因为协助文莱苏丹镇压叛乱,而被任命为沙捞越的总督。
结果第二年,布鲁克就宣布沙捞越脱离文莱独立,成为布鲁克王朝,并且王朝还得到了英国、美国的承认。
而布鲁克本人也成为了第一任王公,他是英国人,当然不敢自称国王,否则就是对英国大不敬。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