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479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身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戴石对股价数据极为敏感,况且公司里这类数据资料储备丰富,对他而言,要算出结果自然是轻而易举。

  差不多十分钟后,戴石面前的白纸已被密密麻麻的数字填满。

  紧接着,他又迅速抽出另一张白纸,精心绘制出一个表格,在表格里依次填上公司名称、持股量、购入成本、巅峰市值估值等关键数据。

  “老板,结果算出来了,按我的计算,刨除在汇沣银行上的支出,咱们这段时间在其他股票上总共投入了38.2亿港元。

  我是依据汇沣银行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前各大公司的市值数据来核算的,最终得出,就咱们持有的这十几只股票而言,按持股比例计算,只要这些股票的股价都能涨回原来的市值水平,那咱们手头这些股票总价值大概在256.7亿港元左右,偏差不会太大!”

  戴石一边将手绘的表格递给林浩然,一边详细说道。

  38.2亿港元的资金投入,这还未将购买汇沣银行和九龙仓的款项计算在内。

  可以说,近段时间银河证券公司在股市里的操作,其资金投入起码占据了市场交易量的半壁江山,甚至比重还要更高。

  如果没有银河证券公司在暗中持续吸纳各类股票,这段时期的香江股市恐怕会更加惨淡,恒生指数的跌幅会更大,各上市企业的股价也会跌得更狠!

  “嗯,辛苦了。”林浩然头也不抬地看着上面的数据。

  他盘算了一下,只要长江实业、太古洋行、和记黄埔、中华电力等等这些香江商界巨头的市值重回大跌前的数据,那么即便不算上做空汇沣银行的收获,他在此次也能赚超过两百亿港元的资金!

  256.7亿减38.2亿,结果是218.5亿港元!

  夸张,实在是太夸张了。

  而在做空汇沣银行中,他可是赚了53亿港元!

  这笔资金,自然也能算进来。

  也就是说,在这波与汇沣银行的商业竞争中,他居然利用精准的布局和果断的决策,狂揽了超过260亿港元的巨额利润!

  此刻,就连林浩然都觉得,这钱简直是来得太简单了。

  260亿港元啊,即便是他,都觉得这是一笔夸张到难以相信的资金。

  可事实就摆在面前。

  这等战绩,即便放在全球金融史上,也足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浩然嘴角微微上扬,牛逼,真是牛逼。

  此刻,他都佩服自己!

  “这件事情,你务必守口如瓶,只能自己知晓,一丝一毫的消息都不能泄露出去,明白吗?”林浩然神情严肃,目光如炬地看向戴石。

  林浩然心里清楚,自己这一波操作,一旦走漏风声,必然会在市场上掀起惊涛骇浪。

  从本质上看,这无疑是对广大股民的一次收割!

  虽说整个过程都在法律和规则的框架之内,合乎规范,但终究有悖于商业道德。

  股民们一旦知晓真相,对他的看法必然会急转直下,甚至可能给他招来诸多难以预料的麻烦。

  而戴石,此刻用着崇拜的眼神看着林浩然,重重地点头道:“老板您放心,我嘴严得很,绝对不会走漏半点风声!”戴石拍着胸脯保证,眼神中满是笃定。

  戴石可是亲眼目睹了老板林浩然这三年里在股市里一系列令人惊叹不已的“神操作”。

  在他心里,要是真要评选一位当之无愧的股神,那非林浩然莫属,他才是股市中那座难以逾越的巅峰。

  反观美国那位声名远扬的巴菲特,虽说在投资领域也算颇有建树、成绩斐然,但跟自家老板那辉煌璀璨的战绩一比,可就差了一大截。

  只不过,老板向来行事低调,不喜张扬罢了。

  要不然,股神的名头,哪里还轮到巴菲特?

  林浩然微微颔首,对戴石,他向来是十足的信任。

  毕竟戴石头顶上那高达95的忠诚度数值,宛如一颗定心丸,让林浩然能够毫无顾虑地将诸多关键且重要的事务托付给他。

  自从苏志学被林浩然调往美国,负责暗中吸纳美国那些极具发展潜力的上市企业股份之后,戴石便成了林浩然在香江证券领域最倚重、最信得过的得力手下。

  就连银河证券公司的总经理艾伦,都算不上是林浩然的心腹。

  傍晚时分,当林浩然准备回去的时候,却接到了一个来自渣打银行大班布朗先生的电话。

  “林先生,想必您已经听闻渣打银行和汇沣银行达成收购协议的消息了吧?”布朗嘴角噙着笑意,开口问道。

  此刻的布朗,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

  毕竟成功拿下汇沣银行后,虽说渣打银行在香江的市场份额依旧难以与东亚银行相抗衡,但和从前的渣打银行香港分行相比,那简直是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巨大变化。

  在未来,渣打银行或许难以登上香江金融行业的真正霸主之位,但成为仅次于东亚银行的行业巨头,他们已经做到了。

  更何况,在英资企业群体里,日后也必然会优先选择与他们渣打银行展开合作。

  这一波操作下来,渣打银行可谓收获满满、好处多多。

  而他作为渣打银行香江大班,也会随着渣打银行在香江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身份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节节攀升。

  只是有些遗憾无法趁此机会成为香江金融业霸主罢了。

  “恭喜布朗先生了。”林浩然笑着说道。

  他以为布朗此次打电话给他,是为了告诉这件事情。

  不过,布朗话锋一转,接着说道:“林先生,其实我此番来电,是有件事想劳烦您帮忙。”

  “噢?”林浩然微微挑眉,脸上浮现出一抹好奇之色,问道,“布朗先生但说无妨。”

  “林先生,是这样的,我们渣打银行已经和汇沣银行高层谈妥,达成了收购汇沣银行51%股权的协议,可眼下出了点状况,不少股东反馈,他们的股票,一部分借给了花旗银行,另一部分则借给了您。

  所以,还希望林先生能高抬贵手,提前把他们的股票归还,不然的话,我们和汇沣银行的这笔交易,恐怕就很难顺利达成了。”布朗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此前,林浩然为精心布局做空汇沣银行,可谓费尽心机。

  他一方面直接从香江这边的汇沣银行股东们手中借入股份,另一方面还巧妙地借助花旗银行的名义去借入英国那边更多股份。

  他这一系列操作虽隐秘,但以布朗等人的精明和在金融圈的人脉资源,自然瞒不过他们的耳目。

  何况,林浩然想要做空汇沣银行的目的,在香江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特别是如今过去这么久了,那些人早已经反应过来,知道花旗银行当初借入汇沣银行股票,实际上就是林浩然在背后的操作。

  眼下,林浩然如果没有还这部分汇沣银行股份,那么渣打银行想要获得51%的汇沣银行股份,基本不可能。

  按照当初签订的协议,归还时间设定为三个月内,可如今距离期限还早着呢。

  然而,渣打银行与汇沣银行的收购交易已到了关键节点。

  若想让这笔交易顺利完成最后一步、圆满落地,林浩然手中的这些股份就成了绕不开的“坎儿”,非得让他提前归还不可。

  否则,即便收购协议已然签下,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始终无法真正落地生根、发挥效用。

  渣打银行满心憧憬着能借此次收购在香江金融市场大施拳脚、开疆拓土。

  然而,如果缺失了这部分关键股份,后续在整合汇沣银行的各类资源、精准把控其运营走向等诸多重要事宜上,都将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甚至极有可能陷入无法有效管理、局面失控的僵局。

  所以,如今布朗先生只能硬着头皮求到林浩然这儿来了。

  以他们的精明和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自然能大致推测出,这几天林浩然肯定在暗地里悄悄回购了不少汇沣银行的股份,说不定此刻他手中已经握有足够分量的汇沣银行股份了。

  实际上,在这几天里,渣打银行也没闲着,同样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吸纳汇沣银行的股份。

  毕竟他们心里也清楚,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从汇沣银行背后财团那里获取股份上,要知道,汇沣银行背后的财团,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股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所以,最妥善的策略便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自己这边在暗中吸纳一部分汇沣银行股份;

  另一方面,再从汇沣银行背后的那些股东手中争取吸纳一部分。

  渣打银行想要获得51%的股份,可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

  虽然已经得到汇沣银行背后财团的支持,但想要凑够51%的股份,可不能全靠这些财团。

  至于为何不全部选择从二级市场吸纳股份,原因其实一目了然。

  其一,二级市场的流通量有限,根本不可能吸纳到足够数量的汇沣银行股份;

  其二,也是更为关键的一点,他们意图借此次收购之机,将汇沣银行背后那些盘根错节的古老势力彻底清除。

  唯有如此,在渣打银行成功入主汇沣银行之后,才不会有那些“元老”在背后指手画脚、掣肘行事。

  如此一来,汇沣银行才会真正意义上变成他们的子公司,而不是徒有虚名、仍受多方掣肘的“联营伙伴”。

第674章 拿捏渣打银行的软肋

  林浩然听布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如此详尽,已经明白对方这次找他所为何事了。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随后,林浩然语气显得有些为难地说道:“布朗先生,我理解你们的难处,不过这提前归还股分,可不是小事一桩啊,况且,我还没到还股票的时间,你这突然让我提前还股票,的确有些为难我了。

  不可否认,我手头上有不少汇沣银行的股票,但是,我有我的规划,您这么突然让我提前还清股份,这不是让我难做吗?”

  实际上,如今他随时可以还这些股票,毕竟既然钱已经赚到了,接下来他也不可能卖股份,持在手头上的并没有什么作用。

  但是,既然渣打银行有这样的要求,他自然不轻易答应,起码要点好处才行!

  别看如今渣打银行与东亚银行似乎是盟友关系,但林浩然可从来没有把渣打银行当做过盟友。

  这盟友关系,不过是临时的而已。

  一旦渣打银行并购完汇沣银行之后,那么渣打银行与林浩然旗下的银行,便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是盟友?

  别开玩笑了,看看汇沣银行与渣打银行此前的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多好啊,频频联合起来对外投资。

  可当渣打银行看到有吞噬汇沣银行的机会时,便毫不犹豫地露出了獠牙,将所谓的盟友情谊抛到了九霄云外。

  如今渣打银行对林浩然有求于他,林浩然自然要趁机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最起码,也不能这么轻易就答应渣打银行。

  布朗在电话那头听到林浩然没有直接拒绝,心中顿时燃起一丝希望。

  他连忙说道:“林先生,我们知道此事对您多有为难之处,但实在是收购交易到了紧要关头,还望您能体谅我们的难处。

  而且林先生,咱们如今可是合作伙伴,唯有我们渣打银行成功入主汇沣银行之后,我们接下来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像把恒声银行卖给林先生您,以及为东亚银行讨要一个发钞权,我想林先生您如今也迫切地希望这些事情能顺利推进吧。”

  林浩然心中暗笑,布朗这老狐狸,果然开始拿这些事来当筹码了。

  他故意沉默片刻,营造出一种在认真思考的氛围,随后缓缓开口道:“布朗先生,您说的这些合作确实对我很重要,但一码归一码。

  提前归还股份这件事,对我而言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您也知道,我有我的布局,在金融市场上,时机和规划都至关重要,您这一打乱,我得重新调整很多布局。”

  布朗急忙说道:“林先生,我们明白您的顾虑,这样吧,除了之前承诺的,只要您提前归还股份,在恒声银行的收购价格上,我们可以再给您降低5%的折扣。

  这可是我们渣打银行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毕竟恒声银行也是一块极具价值的资产。”

  林浩然闻言,不禁微微一笑。

  这渣打银行,挺大方的啊,果然是一刻都等不及了。

  因为正常情况下,只要等到林浩然与那些汇沣银行股东签署的三个月期限一到,他便肯定要还股票的。

  但是对方是不愿意等待了。

  不过,降低5%,对林浩然而言,却显得渣打银行有些小气了。

  此前林浩然与渣打银行谈妥的价格是以15亿港元收购汇沣银行手中持有的那62.14%股份,降低5%,依然还需要14.25亿港元,不过是少了七千五百万港元而已。

  实际上,七千五百万港元,对渣打银行而言,已经很心疼了。

  他们可不像林浩然那般财大气粗,在短短三个月内,狂赚两百多亿港元。

  如今的渣打银行,正深陷资金压力与收购竞争的双重泥沼。

  就自身实力而言,渣打银行甚至比巅峰时期的汇沣银行还要稍逊一筹。

  如今,它不仅要斥资数十亿收购汇沣银行的股份,而且,在成功入主汇沣银行之后,还得额外拿出两三百亿港元资金,助力汇沣银行摆脱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虽说这笔钱从长远看迟早能收回,但在收回之前,渣打银行的资金链会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的金融风险,甚至可能会步入汇沣银行的后尘,再来个资金链断裂。

  可以说,渣打银行如今每一分钱的支出都得精打细算,这七千五百万港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是经过内部多次权衡才咬牙做出的让步。

  他们如此急切地渴望与汇沣银行背后的财团达成交易,一方面是期望能尽快掌控汇沣银行,借此让渣打银行在香江的市场份额实现进一步大幅跃升,让整个渣打银行的整体实力更强;

  而更为关键的,其实是担忧夜长梦多、节外生枝。

  毕竟,虽说渣打银行已和汇沣银行高层,乃至其背后的财团都签订了合同,但只要控股权一日未真正到手,渣打银行就始终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要知道,香江金融圈在全球都占据着一定地位,各方势力在这里盘根错节、相互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