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玩家 第735章

作者:鬼谷孒

  “明白。”

  “大仲马小队、小仲马小队、牛顿小队、叶芝小队驻扎在哪里?”

  “小仲马小队和牛顿小队在执行巡逻任务,大仲马小队在越南学习丛林作战,叶芝小队正前往香港参加跳伞和CQB训练。”汉斯指向一个沙丘,“越南火鼠小队在那边进行沙漠作战训练,夫人要过去看看吗?”

  “过去看看。”

  ……

  印度。

  旁遮普邦,靠近德里的南方小镇古鲁格拉姆。

  镇上唯一的一条主街“悲伤市集”上一个卖甘蔗汁的摊子,即将结束在CRPF学院学习的冼耀武与以缅甸克钦族难民名义进入印度的顾葆章懒洋洋地站在路边。

  冼耀文晃动杯子,以闲聊的神态说:“北边8公里有一个古尔冈营地,驻扎着一个骑兵团,装备12辆M3斯图亚特轻坦、300匹马,负责德里至拉贾斯坦边境巡逻。

  镇公所边上有旁遮普邦武装警察的一个连,主要武器是Lathi,竹子做的警棍,有两支点三八、三支英七七,平时不会带在身边,这个连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分治难民和原住民土地纠纷。”

  顾葆章随意地打量街上的行人,“这里有巴基斯坦人?”

  “三年前迁过来八千多巴基斯坦难民,被安置在镇外三公里的费罗兹甘地。”冼耀武呷了一口甘蔗汁,冲街对面努了努嘴,“对面那个卖Vada Pav的摊主,右边在吃Bun Maska的客人,两个人都是印共的和平派,行动之前干掉他们。”

  顾葆章用余光往对面瞥了两眼,“要嫁祸给武装派吗?”

  “可能不需要了,自从苏联出面干预,印共大部分已经转向和平路线,不少游击区下令解散武装部队,只有发动特伦甘纳起义的兰加·拉奥手里还有大股游击力量,坚持在打游击。

  但据我了解,印共高层一直在做他和其他零散游击队的工作,可能用不了多久印共就没有武装派,我们的动作需要加快,不然等到武装派全部解散,我们没法再用武装派的名义。”

  “这里的情况队长心里有数,一个半月内就要行动。”

  冼耀武轻轻点头,“我给你介绍一下队伍的情况,队伍的名字是国际纵队,一共161人,其中印共武装派17人、达利特82人、曼尼普尔PLA27人、那加国民军15人、缅甸克钦族难民20人。

  印共武装派、曼尼普尔PLA、那加国民军三方是孟买那边的人联络的,我不知道是谁,但行动结束后可以全部灭口,也必须灭口。

  达利特和克钦族难民是我自己招的,达利特要灭口,克钦族难民带回缅甸。”

  “之后怎么安排?”

  “会有其他人负责。”

  顾葆章轻轻点头,“人这么多,灭口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有点难,一不小心就会有漏网之鱼。”

  “负责做饭的人有一个叫侑泽孔,他绝对可以信任,从上个月开始,每隔几天他就会做一次剧毒的缅甸东方鲀,印度佬很喜欢吃。

  虽然印度这边也有河豚,但认识的人并不多,加上连续吃了一个多月都没事,即使认识,警惕性也已经降低,灭口可能很容易。”

  顾葆章轻笑道:“河豚毒素准备好了?”

  冼耀武点头,“够毒死数千人的量,河豚毒素无色无味,不一定要下在食物里。”

  顾葆章思考片刻,说:“孟买的联络人可靠吗?”

  “一只蚊子,队长亲自安排的。”

  “我多虑了。”

  数小时后,重生砖瓦厂。

  戴着巴拉克拉瓦头套的李卓身体往下一沉,手中缠绕着的钢丝收紧,在他背后,一个被绑在铁椅子上的人面部通红,嘴巴下意识张开,舌头吐了出来。

  几秒钟过去,人死透,李卓站直身子,摆了摆手,边上的两名鸡公碗小队队员见状,上前试探了脉搏,随即松绑,拖着人往砖窑深处走去。

  李卓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将一张纸递给边上的队员,“明天带两个人去他家取钱,按照名单把侨批寄出去。”

  “是。”

  “冚家铲,别人的卖命钱都要贪。”

  “队长,还有两个。”

  “等我抽完烟再去审。”李卓嘀咕道:“王八蛋,下一个不能死得太痛快。”

  上午。

  南桥路近史密斯街路口,班克曼第一家门店已经开门营业,两个柜台窗口都排着短龙。

  三天前,这里发生了一则小故事,一个客人上午来门店,着急寄批回去,说是家里人等着钱救命,万分哀求且愿意出高价加急费,门店看他可怜答应了下来,当天下午,钱就到了内地收款人手里。

  客人第二天下午手里拿着一封电报,从街上一路跑进门店,边跑还边嚷,“收到了,我家里人收到了,当天下午就收到了。”

  经过散工佬的传播,班克曼“上午寄批,下午就能收到”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时间传遍牛车水。

  冼耀文站在门店的二楼窗口往下看,嘴里说着话。

  “你这个故事没编好。”

  水仙来到他身边,“哪里没编好?”

  “电报。”冼耀文不疾不徐道:“1949年底内地就颁布《国际电报暂行规则》:除外交、外贸、新闻、国际航运、远洋渔业、留学生等特许对象外,个人私务电报原则上不予受理。

  原则可以被打破,但一个乡下人未必有这个门路。”

  水仙呵呵笑道:“老爷,我跟你这么久,就是再笨也学聪明了,我找的这个人有个儿子在香港念中学,在公安是挂了号的,电文拿去公安审批一下就能发。”

  “喔,这个情况知道的人多吗?”

  “他原来街头讲古佬,后来又改行做起了陪车伴,认识他的人不少,他的情况很多人都知道。”

  街头讲古佬是在街头说书、讲故事的人,靠打赏过活。

  陪车伴类似后世的伴游,但没有色情或浪漫色彩,陪白人太太或富商出街,帮忙拎东西、看小孩、拦德士,兼做简单翻译,临了能拿到不错的打赏,算是一份高薪职业,但没有一定的英文功底做不了,且人也要活络。

  冼耀文搂住水仙,“抱歉,我错怪你了。”

  “老爷不用道歉。”水仙摇摇头,“几天工夫班克曼已经有了46万多的侨批,按照这个形式下去,第一个月可能突破200万,香港那边资金吃得消吗?”

  “撑一两个月问题不大,时间长了不行,只能去外面调头寸,要承担利息。”

  “看来我要催一催曼谷那边加快动作。”水仙蹙眉道:“可是曼谷那边都是大只佬,我们暂时一个都招惹不起。”

  “不要只跟大的比,曼谷那边不是没有小的,我出发前已经吩咐香港那边动起来,今天估计能收到好消息。”

  水仙转脸说:“能扫干净吗?”

  “不能。”冼耀文摇头,“只能扫屁股不干净的,其他的只能找差佬上门添点堵,扫掉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不行?”

  “做生意还是以和为贵,别人先在锅里吃饭,我们是后来者,不能一上去就把规矩人的碗给砸了,会惹众怒。生意就是生意,对付规矩人就要用上得了台面的手段。”

  “开业酬宾,免手续费,以本伤人,坏了曼谷的行规,等着别人用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然后我们也不讲规矩进行反击。”

  冼耀文摇摇头,“曼谷我人生地不熟,猜不到对手会怎么做,我们不死一两个人,还是不好下狠手。”

  “地头蛇欺负外来户再正常不过,下手不黑又怎么能在曼谷立足,被打死一两个,我们师出有名,灭掉一家,敲山震虎。”

  “曼谷是人家主场,我们只能讲大义,放在四海皆准的规矩,要讲小规矩,曼谷讲的是曼谷规矩,我们不是规矩制定人,是非黑白不由我们说了算,就像一国的卫国英雄,在敌国就是战犯,讲不通的。”

  “那怎么办?”

第834章 卡脖子

  “你好,我是CHN·I的安书澈。”

  “你好,我是CHN·TL的丰受之。”

  西柏林,中华制衣控投的办公室,履新的总经理安书澈和中华制衣纺织研究所履新的所长丰受之第一次正式会晤。

  “受之兄,请坐。”

  丰受之在安书澈对面坐下,笑着说:“书澈,没想到我们成了同僚。”

  安书澈微笑回应,“受之兄,不必意外,正是我向公司推荐的你。”

  “难怪。”丰受之恍然大悟,“我说中华制衣怎么会千里迢迢来西德邀请我加入研究所,书澈你又是如何被聘请?”

  “我和钟总……HK咨询的钟总,你应该没见过,HK咨询是专门为企业搜寻高管的机构。”安书澈顿了顿,双手比画出一个高度,“我和钟总见面时,他给我看了这么厚的一摞资料,都是纺织领域大才的简历。”

  丰受之饶有兴趣地问:“都是在国外学纺织的国人?”

  安书澈摆了摆手,“哪里人都有,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东洋人,都是年轻一辈的纺织人,有一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咦。”丰受之惊讶道:“书澈,不是我轻视你,哪怕是年轻一辈的纺织人当中,你我都不能算是佼佼者,为什么中华制衣偏偏选中你?”

  安书澈呵呵笑道:“说来惭愧,我最终能被选中,不是因为才能最突出,而是因为我的出身,我祖母是英国人,娘家姓哈格里夫斯,和发明珍妮纺织机的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有一点关系。

  我祖父是羊城人,年轻时在英法两国都待过,后来认识了我祖母,两人一起去上海生活。

  我父亲在上海出世,年轻时去了狮城莱佛士学院念书,在狮城认识了我母亲,后来两人一起去伦敦留学,学成后到香港定居,等我出世,又先后在羊城、汕头短住,我读中学时搬回上海。

  我在上海念了三年中学,家里觉得国内局势不稳,要送我到狮城念书,谁知中间出了点变故,我阴差阳错到了雅加达念高中,再后来的事情你也清楚,我来了德国学纺织。”

  丰受之惊叹道:“以前没听你提过,没想到你小时候在这么多地方生活过,这么说,中华制衣就是看中你这一点?”

  安书澈轻轻颔首,“我从小就会说羊城话、上海话、潮州话、漳州话、英语、法语,在雅加达学了荷兰语、印尼语,到了德国学了德语、俄语,正是语言方面的优势,我才能最终胜出。”

  丰受之感慨道:“不提专业知识,单论书澈你的语言水平就大有用武之地,中华制衣是慧眼识英雄。”

  “受之兄抬爱。”安书澈抱了抱拳,“上任之前我去香港见过林总,他说研究所会在香港设立,受之兄怎么又回到西柏林?”

  “是这样,研究所想展开研究,需要纺织研究人材,我回西柏林就是为了给研究所招贤纳才。”

  “招德国人?”

  丰受之颔首,“我这次要拜访亚琛工业大学的赫尔曼·拉斯教授,克雷费尔德国立丝绸与合成纤维研究院副院长海因茨·恩斯特,斯图加特高等工业学校纺织技术系讲师库尔特·格罗布……”

  说到这儿,丰受之往东柏林的方向指了指,“莱比锡国营研究部主任英格博格·雷内克,多特蒙德国营技术总监威廉·韦格纳,卡尔·马克思城国营首席设计师弗里茨·法伯。”

  安书澈倒吸一口凉气,“每一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受之兄想请他们去香港不容易。”

  “未必要去香港,林总给我的授权是条件任由对方开,包括在西德成立分所。”丰受之感慨道:“上飞机之前,林总跟我说,中华制衣未来要走的路是技术创新与垄断,只要是人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请回来。林总对人才相当重视。”

  安书澈轻笑道:“受之兄,你我走的不是同一条路,CHN·I的目标是入股或收购拥有稳定销售渠道的制衣企业,为中华制衣构建遍及全球的销售网。”

  “目标这么大。”丰受之诧异道:“我去厂里参观时,听生产厂长郑致平说中华制衣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9月,再有新订单交给谁做?”

  “完成订单不用发愁,香港的劳动力很丰富,还有很大的潜能好挖,而且公司也会陆续在世界各地建立分厂,我忙完德国这边,要去墨西哥和印度考察,大约不久后公司会在两地建立分厂。”

  同一时间,香港通发的子公司史密斯专员自卫武器公司(Commissioner Smiths)的总经理史蒂文·莫里西出现在西德奥伯恩多夫。

  由于在英国生产制式武器有诸多不便,CGB进行分拆,一部分人员及招募的一些原毛瑟人员迁移至纽约近郊,成立史密斯专员,准备进军制式武器市场。

  当下的西德不允许进行武器研发,滚轮延迟反冲式闭锁枪机的发明者路德维希·福尔格里姆勒以及一群曾参与StG45设计的工程师先被带往法国,去年又被带到了西班牙的特种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参与一个研发新型枪械的专家小组。

  枪械的初始版本已经研发完成,以特种材料技术研究中心的缩写命名为赛特迈自动步枪,算是开了北约突击步枪之先河。

  要不了多久,全世界都会进入突击步枪时代,冼耀文决定让史密斯专员研发AR-5×系列,并争取成为美国的下一代制式武器,或许被军方采用后,会改名为“M16”。

  至于犰狳小队的制式武器52枪族,只有一小部分的削弱版会进入市场,这么做倒不是为了保密,而是为了不侵权,52枪族的研发充斥着拿来主义,好用的就拿来用,管它有没有专利,自用可以,对外销售要么交不完的专利费,要么吃不完的官司。

  从分工上来说,达尔文、CGB、史密斯专员三家公司,达尔文依然浸淫精品手工猎枪领域;CGB转型高性价比猎枪的研发制作,与史蒂文斯、莫斯伯格父子等品牌竞争民用狩猎市场;史密斯专员专注杀人市场,推动地球暴力分子自相残杀,净化世界磁场。

  史蒂文·莫里西拜访了由艾德蒙·黑克勒、西奥多·科赫、艾利克斯·赛德尔三人合股,拉了毛瑟的一批边角料人物成立的黑克勒·科赫机械厂。

  经过友好协商,史蒂文·莫里西达成史密斯专员入股黑克勒·科赫机械厂的协议,占据48%的股份,正式成为黑克勒·科赫的最大股东。

  但史密斯专员不会轻易干涉企业的发展,并承诺为黑克勒·科赫生产的HK-C1缝纫机打开国际市场。

  这么说吧,黑克勒·科赫此时还是一家法律意义上不存在的企业,去年年底递交了注册申请,却迟迟没批下来,究其原因估计是“毛瑟”的标签过于敏感,史蒂文·莫里西承诺会搞定注册问题,加上资金注入、不干涉、打开销路,四重叠加才轻松打动三位囊中羞涩,承受企业亏损压力的创始人。

  黑克勒·科赫的缩写是HK,HK-G3、HK-MP5、HK-416的HK,一如东洋逐步被放开限制,西德也是早晚的事,整个西德具备枪械研发能力的团队只剩下黑克勒·科赫一根独苗,西德政府未来想装备自产枪械,找黑克勒·科赫是最方便的。

  而且,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西德战后装备的第一支自产制式武器就是HK-G3,按星爷派的说法,此枪是致敬赛特迈自动步枪的产物,致敬得相当彻底,买来设计图照着画,只是按照测试部队的意见进行过改进。

  当然,提前布局等着捡便宜只是目的之一,里面还有情怀,在所有枪械当中,冼耀文认为HK系列最符合他的审美。

  鹦鹉西柏林分公司的办公室。

  孙树莹和分公司经理阿尔弗莱德·赫尔豪森,以及赫拉巴尔·维克托律师事务所的诺伯特·赫拉巴尔正在讨论问题。

  “伊莎贝尔,我研究了西尔万·戈德曼、望远镜推车公司和万茨尔的购物车专利,鹦鹉想生产购物车,根本绕不开三方的专利。”

  “诺伯特,我们的专利申请提交了吗?”

  “已经提交。”

  “OK.”孙树莹轻轻颔首,目光对向赫尔豪森,“阿尔弗莱德,我打算以我们掌握的专利和望远镜推车公司展开谈判,互相进行免费专利授权,或者把我们的专利交给望远镜推车公司,我们分享授权费。你有什么意见?”

  “赫本总裁,鹦鹉不具备生产购物车的条件,也没有开拓市场的能力,我倾向分享专利费。”

  孙树莹不置可否,“先接触一下望远镜推车公司,听一听对方开什么条件。”

  自初代木制购物车诞生,几年时间,购物车已经进化到钢丝折叠加万向轮,冼耀文有一次看见,画出了迭代几次才有的设计:儿童座椅、杯架、底座放篮位、投币,一步到位缩短了购物车几十年的进化历程,捏住了一些关键专利。

  但已有的专利绕不开,想吃购物车这一块的专利饭,必须与他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