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2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做的。他手上的权力可是让很多人眼馋。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人民吃不饱饭,各种质疑声就来了。

  这其中的政治交手不知凡几。有李锐的对手被李锐搞下去了,也有所谓的曙光系被李锐的对手给搞下去了。

  三年期间,都不知道腥风血雨多少次了。李锐都险些被搞下去。

  这个副主任的位置就是个火坑。挺得过去就是百炼成金,挺不过去那就是玉石俱焚。

  还好,现在一切都好了起来。

  就在中美开始准备比拼战略定力的时候,1962年的第一个好消息传来。

  这个好消息是真的让全国振奋,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欢呼了。

  【中央广播电台,这里是中央广播电台,从今天开始全国夏粮开始进入到紧张的收割阶段。】

  【中央政府号召工厂、事业、学校等单位组织人手帮助夏粮抢收。】

  【今年夏粮产量大丰收。全国范围的丰产已经可以预见。同志们,历时三年,我们熬过了最艰苦的三年灾害岁月。现在终于等到我们收获的季节了。我们要争取不让一颗粮食浪费在土地上、仓库里、道路上!】

  【要让每一刻粮食都进入老百姓的米缸子、面袋子里!】

第三百五十四章 烟消云散

  1962年,夏。

  安徽彭家村。

  “乡亲们,今年的行情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村的田亩长的可好啊!”

  村支书彭学武站在村口的晾晒场上,脸笑的和一朵菊花一样。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畅快的笑了。

  从59年到61年,三年,整整三年啊!彭家村的粮食产量只有原先的七成左右。

  看起来有七成的产量还不错,但是要考虑现在是有一部分公粮要上缴的。

  全国都受灾的情况下,如彭家村受灾不是那么严重的地方征收的公粮就会多一点。多收的公粮要去填补那些受灾更严重的地区。

  彭家村的村民自然是有很多的怨气。觉得自己钟的粮食怎么能这样便宜给外人呢。凭什么多收咱们的粮食让咱们也填不饱肚子呢。

  而这就需要彭学武这个村支书给村民们做工作了。

  农民有农民的善良也有农民的恶。他们中不一定所有人都听彭学武的。

  还好彭学武坚持了下来,有的村民实在讲不听,那真的偶尔还是要连哄带吓的。

  不然工作是真的没法做。基层工作就是这样的难办。

  彭学武也知道村民们为什么不理解不支持。因为理解和支持是要以饿肚子作为代价的。这个代价谁要吃?

  还好,还好,这一切在今年都结束了。

  “我就说了吧,乡情们,全国一盘棋!咱们彭家村生产的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是不会吃亏的。今年看到了吧!咱们村的化肥多不多?!”

  彭学武跳到晒场的石碾子上高声大吼道,笑容满脸。

  乡亲们也大声的回应道:“多!今年俺们村的化肥多到用不完!俺第一次觉得化肥多的烧手,不知道该怎么用了。”

  “哈哈哈!”彭学武听到此话,他高兴的拍了拍胸口:“县里农业技术站的技术员不是教给我们用这么多化肥的技术了吗!”

  “看看咱们今年的化肥,这几年县里让大家伙一起修的水利设施。还有咱们新开的地。啧啧,今年化肥管够。三大爷,你是咱们村里种粮食的老人好手了。今年这样的丰收,你见过吗?”

  被彭学武点名的是一个老人,看上去都六七十了,山羊胡子半白。老人望着村外一片粮食地,颤颤巍巍巍的说道:“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啊。这可是小麦啊,割麦割麦不过三百。这现在……这一亩地的小麦产量怕是有五百多斤了吧?!”

  三大爷浑浊的眼睛都变得清亮了。

  彭学武哈哈一笑:“咱们割了不就知道了?!村里十二岁以上的、六十岁以下的,没病没灾的男女老少都抄起家伙。”

  “咱们今年的收成可不能让老天爷下场雨给收了。今天开始抢收粮食,不能让一粒粮食浪费在地里!”

  不用彭学武说,彭家村的男女老少们都会这么做。这些年村里困难。之前村里有养猪场,一边养猪卖肉,一边搞简单的初级辅酶生产。

  但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养猪基本停下了,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养殖,和巅峰时期上千头肥猪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

  砖窑也烧不动了,也就鱼塘还勉强维持运转。

  这三年简直是建国以来彭家村最黑暗的三年。

  大家伙心里憋着一口气,今天总算是能发泄出来了。

  全村男女老少齐齐出动。

  顶着日头,带着草帽,挥舞着镰刀。

  风吹麦浪,如金色海洋。田地里所有人都在忙碌,汗水滴在地上摔成八瓣,但是没有人在抱怨。

  有的孩子割麦累的割不动了,家长会在一旁说道:“你这熊孩子,不许偷懒,这麦子不这几天收完,下雨了你又要饿肚子了!”

  也在埋头割麦子的彭学武抬头说道:“小家伙,加把劲。把麦子都割了,今天我让老徐杀了一头肥猪,整整三百斤,咱们全村今天喝猪肉汤吃猪肉,啃白面馍馍!”

  还是彭学武的诱惑比较有用。

  小屁孩们一听村支书这么说,一个个的都来劲了。

  “支书不许骗人!”

  “不骗你们。你们这帮小孩屁比赛,今天我看谁割的麦子最多,我给割麦最多发一大块猪肉吃!”

  听见有猪肉吃,一群小孩就有使不完的劲。

  一群人从天亮忙碌到天黑。

  村里的食堂早就备好了吃食。

  彭学武真的没有吹牛说谎。他真让村里负责杀猪宰羊的老徐杀了养猪场里最大的一头肥猪。

  村里的老人帮着食堂的人一起收拾了一天。三百斤的肥猪,肉用来煮汤,猪皮扒下来做成炸猪皮。各种下水用八角桂皮大料卤至入味。

  忙碌了一天的村里社员们光是闻到味道就流口水了。

  猪肉熬大白菜和豆腐,大肥肉熬了几个小时,把肥肉都煮化了,汤上面飘着一层厚厚的油花。

  把这猪油彻底煮化开后在下豆腐咕嘟二十分钟,在下大白菜熬个五六分钟。

  老豆腐炖的气孔全部张开吸满汤汁,白菜熬出甜味炖成半透明状态。

  白菜的甜味、豆腐的豆香味、在混合上浑厚浓郁的荤香大肉味。调味就是一把盐一把味精。

  肥肉被炖到脂化的汤呈现出浓郁的白色,大家伙排着队端着碗流着口水等着自己的那一份。

  一大勺汤,三五块老豆腐,一大勺白菜,一大块猪肉。如果不吃猪肉,也可以选择吃卤下水。

  蒸屉里的白面馍馍一屉一屉的蒸。吃不够可以过来再拿。

  一口满是荤腥味的大肉,再来口

  村里有的老人忍不住一边吃肉喝汤一边说:“太败家了!怎么能这么吃呢?这太败家了啊!这样全村能吃几顿啊!”说着又啃了口白面馍馍。

  彭学武就算是听到了这样的话,他也是呵呵一笑不予理会。

  败家吗?

  看起来确实是很败家。

  但是彭学武有信心这么败。因为今年开始一切都不同了。

  前三年,彭家村勒紧裤腰带支援其他乡镇县城。现在收获回报的时候到了。

  今年县里的化肥配额猛的增多了。因为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的化肥产能终于上去了。

  化肥厂并不是朝夕可建造完成的。

  就算是李锐开了挂,给了中国全套的化肥技术。但是采购化肥生产设备需要时间,建设化肥厂需要时间。

  开采化肥原料需要时间。运送化肥原料的铁路公路需要时间。

  培养化肥厂的合格工人更需要时间。

  从李锐回到本时空开始,化肥问题就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李锐自己当了计划经济副主任之后更是主抓了多次化肥厂建设问题。

  还通过和杜邦之流的公司做交易,弄来了很多二手的化肥设备。或者是一些中国不好生产的零部件。

  就这样,也差不多算是将近发展了十年,到了62年国内的化肥产能突然开始爆发性增长。

  而这样的爆发性成几何指数的增长将会持续至少三年的时间才会慢慢平缓下来。

  而作为爆发的第一年,彭家村吃到了第一口红利。对于中国的很多农民来说,这种化肥敞开用的机会还是第一次。他们很多人还不会呢。

  也就是在农技站的技术员的指导下科学使用化肥。

  而在化肥产量大增,各项水利基础设施也经过十年修缮几近完备的情况下。1962年注定是要大丰收的一年。

  彭学武有这个信心。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忙碌几天的夏收完结,村里把粮食都收集起来,最后一算。

  大家得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支书,今年咱们粮食亩产破了七百斤!这可是夏小麦啊!咱们的亩产足足有了七百五十五斤!”

  “种了一辈子地了,就没见过一亩地产出这么多粮食的。”负责统计的会计手都在抖。

  “就算是抛去给国家上缴的公粮,平均到每个村民头上。支书,你知道能分多少粮食吗?”

  彭学武抽着卷烟,脸笑的和菊花一样的说道:“你就说吧,和我卖什么关子!”

  “每人足足七百斤小麦!七百斤!这还是夏收一季的粮食。要是秋收的话,那不是要人均一千多斤粮食了?”

  “咱们村岂不是家家户户都成富农了?!”会计的手都抖的不成样子了。

  “支书,我现在相信你说的了。咱们村里家家户户都能吃白面馍馍了。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啊!”

  彭学武畅快的抽了一大口卷烟,哈哈大笑的吐着烟气,这一刻三年来所有的憋屈都随着这一口烟气烟消云散。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能再说了

  彭家村丰收了,不仅仅是彭家村丰收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丰收了。

  1962年,极端自然气候终于收敛了。

  没有在全国大面积范围内出现倒春寒把好不容易种下去的春苗冻死,也没有出现立夏了,结果来一场冰雹把长的一半的稻谷砸死。

  更加没有出现一整个春天就下两场雨,导致土地都龟裂了。也没有夏天暴雨不停,把真个江坝完全冲垮的情况。

  当然,极个别的自然灾害是一直都有的。比如一个省里会有波及几个县城或者一些乡镇的自然灾害,这几乎是每年都有的。但是这已经无伤大雅了。

  因为在全国丰收的面前,应对这些小灾难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安徽夏粮丰收,河南夏粮丰收,河北、山东、两湖夏粮接连传来了丰收的消息。

  李锐宣传部下面的记者们如游鱼入海一样,他们游动到各个农村去深入实地的采风报道。

  李锐掌管宣传部门大概也是很多官员忌惮他的地方。因为记者用的好了,其实就是一个个的侦查员一样。

  尤其是李锐有心培养调查记者。那些调查记者更是很多官员的心腹大患一样。有人甚至在暗地里骂这些人就是现代的锦衣卫。

  说真的,有些太看起这些调查记者了。调查记者算什么锦么衣卫,这些记者只不过是在揭露一些事实的真想罢了。

  李锐在可以培养整个国家内的自查系统。官方上有康生领导的巡查小组。

  在半官方上还有这些调查记者。还要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一起做到举报和检察。

  目前看来这一套还是有一定威慑力的。至于会不会人走茶凉,人死政息,这都需要李锐持之以恒的努力了。

  而这些撒出去的记者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去实地考察那些地方上的官员有没有虚报谎报。

  毕竟李锐是被元时空之中的放卫星给搞怕了。放卫星放的可是太离谱了。

  元时空之中,毛主席回湖南探亲,看看家乡的乡亲。问家乡大队里的大队食堂都吃些什么。

  大队食堂的人堂而皇之的弄来了面包。说大队食堂里给家乡的乡亲们提供面包吃。

  这些人也是会造假的。为了增加自己说的话的可信度,他们没有把面包做的太精致,那种粗劣的面包更像是一种比较蓬松的烤馒头。

  毛主席有些不信,问这个面包用的什么面粉。大队上说是杂粮面,一半白面一半杂面。而且没有白糖,用的是糖精调味。还说这个面包是隔三差五才有一顿,平时吃杂粮馒头和杂粮饭更多一些。但是隔两三天会改善一顿伙食。

  这一套说辞下来,主席都被说的信了。回到老家后,地方上的官员上下全部串通口供,和乡亲都串通好了。一点真实情况都不能让主席知道。

  后来主席是执意要去和老乡坐在一起吃饭,结果从妇女儿童那边观察出了端倪,最后才察觉出来不对劲的。

  主席这么聪明的人都会被骗,李锐不觉得自己是个智慧多么超群的人,所以他觉得还是多一些人汇总情报过来才比较踏实可信。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