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1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想到这里,基辛格就难受。负责这种事情,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愿意。

  而得知基辛格醒来之后,白宫方面马上也派了人过来。是代表总统尼克松来的。

  白宫方面的代表第二天就来了,他才刚提着果篮来到医院,正准备开口说一些吉利话呢,那边基辛格就从一堆资料海中抬起头来说道:“白宫方面应对中国马上就要发射的火箭,做好了准备吗?“

  “啊?什么?“白宫的代表一脸错愕:“国务卿先生,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下轮到基辛格一脸错愕了,他愣了好一会儿:“等等,这么多资料摆在你们面前,尤其是最近一个月的资料,中国几乎都不加以掩饰了,你们都没有发现吗?总不能你们什么都没做,等着中国人发一颗卫星上去,然后就干看着?没有军事准备,没有政治准备,没有舆论准备?”

  “阿?!“白宫代表错愕无比。

  基辛格:……"妈的!一群智障!给我换衣服,安排飞机。我现在要去见总统! ”

第三百二十四章 竞选最大

  刚刚醒来的基辛格不得不开始了,他的高强度工作之旅了。

  让一个刚刚从昏迷不久就醒来的人这样的操劳,说不定基辛格的命都要少活几年。

  不过这家伙在原时空之中就活得挺长的。100岁的寿命少活个几年也算不得什么。

  当然了,如果说每次出事都让基辛格少活几年,那他还能不能活到100来岁,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基辛格自己也是心事重重,忍不住在心中暗骂道美国白宫里的那些家伙大多都是废物。

  其实基辛格也很清楚,白宫智囊团里面不是没有聪明人。只是有的人太聪明了,他们太懂得什么叫做明哲保身了。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指望他们去做有道义有担当的事情呢?都是一群死道友,不要死贫道的人。更是一群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官僚。

  所以当基辛格抵达华盛顿,并且和尼克松见面之后,两人立刻展开了私密的会谈。

  说实话,尼克松看见基辛格这才刚刚醒来没多久,就急忙忙的跑来工作。要说心里没点感动那也是假。

  毕竟基辛格倒下之后,他才知道白宫里的那一些智囊团有多废物。

  反正要问什么他们都会说,但是决定是一个都不会做。所有的事情都希望模棱两可的方面讲。好像所有问题都是可做可不做。

  这就搞得尼克松有些无所适从了。毕竟他只是个总统,又不是所有方面的专家。

  被这些专家这样的耍,他能怎么办?

  如果尼克松读过中国的历史的话,他肯定会很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和杜如晦一样的人。毕竟唐朝时期的李世民身边就是因为有杜如晦帮他下了很多决定,一些李世民都拿不定主意的事情。

  这才让初唐时候。国家能够稳定下来。

  对于尼克松来说,他现在是明白了,基辛格就是自己的杜如晦。少了这个下决定的,自己当真是很多事情都干不成。

  所以在看到基辛格的那一刻,尼克松都快哭了。就在尼克松想要表达一下自己对基辛格的思念的时候。基辛格一句话就让他给闭嘴。

  “中国人马上就要发射他们的火箭卫星了。而我们这边好像一点应对措施都没有。依照我对中国那位宣传部长的了解,中国的卫星上天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片骚动。”

  不得不说,基辛格还是个很聪明的人,哪怕李锐现在好像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透露,但是他已经猜到了,李锐肯定要做很多事。

  没错,李锐确实要做很多事,要给美国人要给全世界来个大惊喜。

  “我们这边没有任何反应,到时候如果出现了任何问题,我们连反制的机会都没有。"基辛格说到这里的时候满脸的忧虑。

  没办法,在本时空之中,中国的航天能力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

  连带着余波的效应都带着苏联航天比原时空中变得更强。

  但与之相对的美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却并没有比原时空中出现大踏步的前进。即便是说美国感受到了苏联的威胁,所以投入了更多的资金,来让航空航天局研究更多的新技术。

  但是美国本来就做了一个很错误的事情,那就是钱学森离开了美国。

  这位航空航天专家的离开,对美国来讲,可算得上是致命性的一个打击。要把钱学森这样的人物做进类似于文明那样的游戏中的话,那么钱学森高低得是一个伟人级的人物。

  在科学殿堂里面使用这样的伟大人物,一般是能够增加好几项科技轨30%以上的研究进度。甚至是能把一个时代从黑暗时代拿到普通的青铜时代。

  就这样一个在美国科学家聚会,能站在第1排中间c位的人物走掉了。

  这样的损失不是说多培养1万名大学生就能弥补的。这就造成了美国现在航天事业上面全面落后于苏联,甚至于要不是中国因为基础科技太差,在本时空之中,美国的航天可能还赶不上史诗级增强的中国。

  基辛格对尼克松说了—大堆,无非就是要告诉尼克松现在中国人要发卫星了,我们国家居然没做好准备,白宫那帮虫子是干什么吃的?。

  他一边是告诉尼克松,一边又是怒骂自己的那些同事。尼克松也是一愣,因为中国要发射卫星这个事情没有人和他说啊。这个昏迷了这么久的基辛格是怎么知道的?

  基辛格也不藏着掖着,将自己整理的各种资料——摊开给尼克松看。

  包括了最近一个月来中国邀请苏联的一些官员和专家来中国进行访问。

  还有在前几个月,中国通过国际黑市购买了一批零件。以及中国自己公开的关于中央高层的一些人事调动和科学部门的人事调动。

  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就能够编制出一个大网,从网中找到事件的核心点。

  尼克松被基辛格说的这些话给唬的一愣—愣的,他只能问到:“那我们该如何办呢?”

  基辛格几乎没有思考的脱口而出道:“为今之计只能是炒作中国威胁论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件事情之后中国的威望又会上涨一波。尤其是在东亚,他们的统治力会变得更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无法威胁到中国的发射。”

  “那我们只能够开始给中国编故事了。不过现在编故事的时间留给我们的窗口期太短了。"基辛格说到这里愤愤的拍手。

  如果自己不是昏迷了几个月,哪里会搞得这么狼狈。美国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好的应对。

  “现在只能够从中国在历史上进行炒作。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东亚的霸主。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中国历史上和周边国家不友好的事情,还有战争全部指出来。”

  “要把这一些行为全部都描述成侵略战争。要把中国视为地区安全的破坏者。而且中国越来越强,苏联肯定也会提防的,要想办法挑拨中国和苏联的关系”

  “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精力……”

  就在基辛格还想说些别的的时候,尼克松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相比于那些事情,我们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基辛格看着尼克松道:“还有什么更重要的?”

  尼克松微微一笑,笑容中有些苦涩:“总统大选,我亲爱的朋友。我需要为我的第2个任期努力了。我总不能这样就灰溜溜溜的滚下台。只当一任美国总统吧。”

  “相比于中国的事情,还是让我们多关注一下美国吧。”尼克松这话很显然就代表了他个人的意愿。这个时候在炒作中国话题,如果他无法解决的话,会对他的连任造成巨大影响。

  很明显对于美国总统来说,天大地大竞选最大。

  基辛格被这句话给噎的发不出声音了。果然和一帮政治生物搞政治是没有前途的。

第三百二十五章 广而告之

  对于基辛格来说也确实没得选择,帮助尼克松竞选也是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毕竟在美国这样多党执政的国家竞选才是天大地大最大的事情。

  什么国家的长治久安,什么几十年的规划发。这些东西可以做,但都要排在竞选之后。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只要没有办法连任,那就不要说什么长长久久的规划问题了。

  毕竟要规划一个20年的宏伟计划,但是如果没有在自己的执政党时期完成,而是落到了对方执政党手里完成的话。那么可就会太贵了,对方会把你设定这个计划时所花费的钱财全算在你的头上。但是计划完成后的成果全算在自己头上。

  这种多党执政的国家里面搞长期规划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纯纯的给他人做嫁衣裳。

  当然美国也不是没有那些长期做规划的计划,比如说美国在基因问题粮食问题这方面做的规划可是长达半个世纪。但是说来有这可笑,这些长久的规划往往还不是政府部门做的,而是那些大公司大集团做的。

  相比于美国的政府部门,这些大公司大集团反而更有毅力一些。毕竟一个大公司大集团的掌权者只要水平够,那么掌控一个集团半个世纪倒也不是做不到。

  所以在美国甚至会有一种公司集团比政府部门更靠谱的感觉。

  当然了,这些对于基辛格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好事。

  他不得不把自己一半以上的精力分配到了帮助尼克松的竞选上。导致了他也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应对接下来中国可能会发生的大事。

  而在中国,李锐也觉得很纳闷。

  “我都准备好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肯定会在这个时间段对我们进行疯狂的攻击。我都想好怎么和他们好好的吵—架,打一打嘴炮了。怎么这一次他们这么安静,好像什么话都没有。”

  李锐觉得有些纳闷,也觉得有些不舒服。就好像是自己卯足都已经准备好了一拳,但是却打在了棉花上一样。

  这种感觉确实是让人觉得不舒服。

  不过倒是有人被李锐劝慰到:“既然美国人没有做任何的准备,那对咱们来说不是更好了吗。也省得花一笔资源和美国人打嘴炮。”

  李锐想想倒也没错,是这个道理。毕竟舆论战这玩意儿也是要消耗资源的。

  能省则省吧。

  现在东方红1号的发射进入了倒计时。中央非常的重视。因为这三年的时间,新中国过得可是太苦了。从59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的61年,连着三年的自然灾害。

  即便是做了各种的应对措施,但是不可避免的依旧会有人在这样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死去。

  所以在这种时节下,新中国更需要一些提气的东西。因为不舒服的情绪总是需要释放一些。

  人活着还是有点精神的。当然大家的吃饭问题也要解决,而李锐也终于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那就是关于钾肥的事情。

  中国其实是一个肥料严重短缺的国家。尤其是钾肥,这玩意儿严重短缺。

  而没有钾肥,那么农业生产就会收到制约。想要进口?当然可以,但是进口的价格可不低。就算是现在新中国都从南越这种国家走私进口钾矿了,但是依旧有很大的缺口。

  劳动积极性可替代不了肥料。

  所以找矿工作,其实是一直在进行的。元时空之中的地理图标,李锐早就提供了。中国最大的三个钾盐生产地都标注了。

  但是毕竟时间相差七十年,七十年后提供的地理坐标在七十年前还是有变化了。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七十年,七十年后罗布泊会干涸成为一个大坑。而现在的罗布泊李锐可是去看过的,那一望无际的大湖,从视觉上来看简直就和鄱阳湖一样壮观。

  而中国最大的钾肥就藏在这片罗布泊之下。

  当然,还有关于钾盐矿的提纯问题。元时空之中的后世,柴达木盆地的钾肥生产集团就突破过相关技术。

  把低品位的钾肥矿业可以做到提纯使用。把察尔汗的钾盐利用率从百分之二十四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三。(1975年开始提升,至1995年提升到顶峰。)

  还有在九十年代发现了罗布泊的钾盐资源。这些加起来,才算是缓解了中国的肥料危机。

  没有肥料,中国人的粮食需求根本无法满足。良种、水利、化肥,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而柴达木盆地的钾肥资源,本时空在1955年就发觉了,还有擦尔汗的钾肥资源也开发了。

  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把它们运送出来。这比开发还要难。所以从1957年国家实力恢复一定的时候,就规划了相当的铁路,要想办法把里面的资源运出来。

  而现在最好的消息就是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已经完成了,下个月就可以通车,虽然运载量不算特别大,但是多加火车皮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还有就是擦尔汗钾肥研究工厂的工作人员,在曙光厂的技术支持下,完成了低品位钾肥提纯利用的升级。从最开始的百分之二十四的利用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五。而这个技术还在继续进步。

  这对于李锐来说,也是最高兴的。要知道他当着宣传部的领导呢。不能天天报道一些半饥不饱的新闻。总要给老百姓一些曙光和希望吧。

  所以在美国佬毫无动静的情况下,时间进入九月中旬,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还有全国各地的新闻广播都开始统─做两件事。

  那就是开始科普钾肥、航天的相关信息。

  关于钾肥,关于农业生产。关于航天,关于卫星。

  在北京的张祥坐在小院里的摇椅里乘凉,身边放着收音机。大院里一群邻居也在一起乘凉听着。

  隔壁王大爷捏了捏胡子:“这新闻咋天天报道这个啊?”张祥摇了摇蒲扇:“当然是因为咱们国家也要发射火箭了呗!

  “胡扯吧?苏联老大哥才发射多久,我们就能发射了?”王大爷有些不太信。倒不是对国家不信,主要是航天这玩意儿好像很难啊。这段时间里,新闻里老是报道这些信息,想要不了解也不行啊。

  就在王大爷质疑的时候,候广播里的播音员播报道:“在今天,经过中央领导的批准,在经过众多专家科学家的科学验证后,在这里向全国人民播报一条重要消息。我们国家的第一艘航天火箭长征一号,将搭载我们国产卫星东方红一号,在十月正式升空,登上太空!”

第三百二十六章 搞个双黄蛋?

  电台里传来的消息,让王大爷给整的说不出话了。咋就突然出了这样的大事儿呢。

  这是对于王大爷,还有胡同里的一帮子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个事情是很突然的。

  但是对于一些对政策和国家行为有研究的人来说,其实这不难猜。

  即便是张祥搞不清楚,但是他现在时不时的就和曹文清的老爹喝酒啊。

  现在这俩孩子都这样了,大家都默认了,是亲家了。曹文清虽然是在北京工作,但是回家的次数少的可怜。如果没有必要,她也是尽量不出研究所的。

  因为所里也再三和她强调了,要注意安全。而且她要加工的零件也确实多。还要给其他的组员做技术培训。

  不光是五院的项目,还有关于数控机床的编程教材,曹文清也要参与编撰。当真是忙到发癫。有休息的时候都懒得回家了,倒头就在宿舍里睡个天昏地暗。

  曹家的老俩口也就在家里无聊的很。老曹也就时不时的叫张祥去喝酒聊天解闷。

  老曹毕竟是在部门里做事的,虽然主要做的是三农问题的工作,但是组织里闲着没事愿意分析国家大事的人大有人在呢。

  下了班没事了,各种扯闲天,然后就开始建政了。这帮人本身就是在组织内上班的,能理解的事情自然是更多更了。

  张祥和老曹闲聊着,就能把这些分析给聊出来。这下是给张祥显摆的机会了。

  他开始在大杂院的邻居面前开始头头是道的分析,这下算是给他自己长脸了。说的大家伙—愣—愣的。

  不过大杂院里有在粮食站工作的领居,他在听张祥说完各种分析之后,忍不住说了一句:“张叔,这话说的是不错啊,但是,咱们国家现在缺粮食呢。我觉得要是说把钱都弄来搞科研啥的,还不如多进口一些粮食呢。”

  张祥听到这话之后吹胡子瞪眼:“你个小刘说的啥傻话啊!你以为粮食进口是白来的啊。要是没有武力和高科技的保驾护航,咱们从那儿进粮食?”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