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2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但是他必须要和人家聊聊了。之前还想要骂美国的。现在全西方都在骂他,他也有些扛不住。美印秘密会谈开始了。

  基辛格还是没有放弃拉拢印度来制衡中国的打算。

  只不过现在这个制衡中国的策略已经从单纯的拉拢印度变成了一边拉拢一边打压了。大棒和胡萝卜都要有。作为印度邻居的中国自然也是密切关注印度的变化。

  但是中国却没有更多的余力来在这件事上做更多的动作。

  因为李锐看似和苏联轰轰烈烈的搞电影项目,尤其是搞犹太电影项目,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这上面来。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中央搞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因为中国需要筹备三年后的一场大灾,一场持续了三年,波及十七个省市地区,直接波及全国一亿多百姓,间接波及全国的巨型灾害。

  所以就在南亚次大陆热闹缤纷的时候,李锐也完全没有心情在这件事上炒作一波。因为他作为破晓基地主任,曙光厂厂长,他还有更重要的责任。

  搞出更多技术,搞出更多设备,帮助国家帮助六亿中国老百姓尽可能平稳的渡过一段注定要走过的艰苦岁月。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年详解

  148 ps: 本章可能会有人觉得比较水,但是这却是一段必须要写的东西。请大家见谅。毕竟这段历史,可能很多人也没查过详细的资料。

  现在的中国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管南亚次大陆发生的一堆鸟事。

  印度那边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并且美国用敲打印度的方式来回升自己的国家自信心,这些李锐也没有功夫去管。

  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已经迫在眉睫啊。

  现在是1957年,距离1959年已经不远了。

  李锐相信,这个时空并不会因为自己和网咖的出现,所以三年自然灾害就会消失不见。

  毕竟自己这个蝴蝶翅膀大概没办法煽动这么大规模的气象改变。

  元时空后世,很多人都只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但是却很少知道三年自然灾害到底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而且元时空后世总是有一种说法 [人祸胜过天灾],导致元时空后世有一部分 人总觉得三年自然灾害是因为人导致的。而不是什么气象问题。也不是什么自然问题。

  骂的轻的,那就是简单的骂一骂断交的苏联人,还有中国高层以及各地的执政者。

  骂的狠的,乃至于有些屁股坐歪的人,直接就说是因为谁谁谁的独断专行,要是中国走资本主义路线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啦!

  更有甚者,直接否认三年自然灾害和自然气象有关,而是将其直接定为国家政治问题导致的上亿中国百姓饿肚子,乃至有不少人被饿死。甚至以此推出一个中国政府必须灭亡的论断。

  李锐在元时空没少看类似的言论。在元时空,李锐作为一个六七十年后的旁观者,他对于这段历史原本也是不太理解的。

  但是在回到这个时空观之后,他防备最重的两件事,一个是抗美援朝,一个是三年自然灾害。

  这两件事是新中国建国后最大的磨难。

  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它是注定要发生的,躲不过,也取不了巧。李锐拼尽全力和毛主席他们只求一点,那就是能在这三年里尽量少饿死人。

  而在查阅了大量的气象资料和水文、地理的历史资料之后,李锐终于对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间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1959年1一4月春季,河北与黑龙江遭受了春旱。河北一百 五十万公顷的春小麦种植田受灾,黑龙江一百五 十万公顷土地受灾。因为整个春季几乎都是无雨,且去年冬雪较少。导致黑龙江受灾土地

  出现大量龟裂,旱裂深度达到五寸。

  同年春季,席卷整个华北地区的沙尘暴袭来。这是新中国有史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起沙尘暴。

  从蒙古高原一路席卷而来的沙尘暴几乎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地区受灾最严重。受灾最严重的是河南,超过六百万公顷土地受灾。

  春季刚种下去的农作物,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还是其他农作物,都被沙尘掩埋。即便是发出了动员令,全河南都在抢救这些受灾农田,但是依旧有超过两百万公顷田地成灾。

  河北、山西受灾面积比河南小一点,但是却也好不了多少。

  同年四月,湖北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倒春寒。数百万公顷田地受灾。

  同年,旱灾灾情持续扩大,干旱范围进一步加剧。

  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20个省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

  刚刚经历了沙尘暴的河南继续遭受旱灾折磨。持续扩大的旱情,让河南六百六十万公顷土地遭受旱灾折磨。农村里所有能挑水的人都去挑水。城里所有能打井的设备都拉去打井。

  同年(1959年) 夏季至秋季在华北、东北遭受干旱折磨的同时。南方地区(以及华北黄河流域)也开始遭遇洪涝灾害的袭扰。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全线告急。

  新中国辛苦十年构建的水利工程,在1959年遭受巨大破坏。全国范围内,共损毁水利工程二十三点六万座,其中包含了五十九座中大型水库,而小型水库损毁数量难以统计。农村灌溉设施遭受大

  量破坏。

  同年冬季,十月至十二月,中国多地遭受了史无前例的暴雪灾害与风灾。

  西南西北地区大雪在十月就封山了。大量农村人至十月之后就无法离开所活动农村半步。因为雪厚到无法行走。

  云南、贵州、广西三地遭受冰冻灾害最为严重。接通几乎断绝,电力几乎瘫痪,三地民生基础设施几乎陷入停摆状态。

  与此同时,冰雹也席卷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区域。

  仅仅统计元时空1959年全年,全中国总耕种面积在一亿四千二百四十万公顷, 受灾面积达到四千四百六十三万公顷(减产) ,成灾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七十三万公顷(减产超过三成以上)。

  受灾面积达到全国耕种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一点三四,成灾面积则是百分之九点六四。

  全国范围内因灾情(水灾、风灾、雪灾、冰雹)而倒塌的房屋多达一百八十七万七千余间。超过一千万人流离失所。

  李锐第一次清晰的了解到这一组数字的时候, 他是惊讶的合不上嘴巴的。

  全国三成的田地减产,其中还有近一成的土地接近绝收。受灾人口八千零四十万。

  这样的数字仅仅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心脏扑通扑通跳。

  但是以为这已经很糟糕了?

  李锐查了查1960年和1961年的具体数据。

  1960年,因为经过了1959年的粮食危机。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扩耕种田地的运动,以增加田地耕种面积来抵御风御险。

  全国耕种面积从一亿四千二百四十万公顷扩充到了一五千零五十八万公顷。一年时间,全国范围内扩耕将近八百万公顷。已经是调集所有的力量在做这件事了。

  但是.上天给中国开了一个玩笑。

  1960年,中国继续北方开启烧烤模式,南方开启浴池模式。

  全国受灾田地超过六千万五百万公顷,成灾两千五百万公顷。

  受灾面积百分之四十三点四七,成灾面积百分之十六点五六。

  受灾人口九千二百三十一万。粮食产量比1959年进一步降低。

  1961年,因为两年的灾荒,国家实力大幅下降。在1960年还能号召大家扩大耕种面积抵御灾害。但是到了1961年,却连已经耕种的土地都保不住了。

  耕种面积从一亿五千万公顷倒退回了一亿四千三百万公顷。

  这年受灾面积将近六千两百万公顷,成灾两千八百多万公顷。

  成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对总耕种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四十三点一和二十点一 三。

  而受灾新增人口,再加上前两年已经受灾的人口,那些因为春季青黄不接的受灾人口,加在一起, 全中国受灾人口抵达两亿一千多万。

  仅仅是看着这个数字,李锐就睡不着觉。因为他只觉得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他现在每天醒来只问一件事:“我们的大化肥设备,我们的水利设备,我们的大型水库到底修建的怎么样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旧事重提

  对于李锐来说,怎么样平稳的渡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毛主席他们已经知道了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期间会出现严重的气象灾害了。中央这些年其实已经开始防备了。

  就像是之前印度踩着中国的《西嘉儿》的电影进行营销。李锐都没进行过什么反击, 最多就是趁着热度多丢一些《西嘉儿》的宣传物料出去来维持热度。

  赫曼卡比尔在全世界到处演讲,给印度文化部门拉投资。每次都不忘拉踩李锐几句,李锐也都没有和他打口水战。

  说到底不还是因为一点嘛,中国需要从印度进口粮食。

  因为李锐实在是搞不清楚印度人的所思所想。如果因为莫名其妙的事情,印度突然不肯出口粮食了,那就亏大发了。

  现在的中国,粮食产量逐年攀升。

  现在因为良种、化肥、水利、农技站数量更多农业技术员下乡、农机数量更多等等综合因素。1957年的粮食产量已经大致可以推算出来了。

  本时空之中,新中国1957年总产粮量,估摸在两亿五千万吨左右。比李锐所在元时空的一亿九千五百万吨的量大多了。多了将近六千万吨。

  李锐觉得自己带着网咖回来本时空,不算是没做事。以点破面的拉动全国发展。因为部分产品的极度先进,拉动了一批产 业的相对先进,在扩展为全国产业的大步前进。

  再以工业反馈到农业上,那就是更多的农机,能帮助更好的开垦土地,开水渠,打水井,更多的化肥投入田地等等。

  更不用说从1950年就开始的良种选育。这些零零总总加在一起,才造就了本时空之中,农业大踏步的前进。

  所以在1957年,本时空新中国的产粮量达到了元时空1971年的水平。

  但是说实在的,李锐看到这个数字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因为元时空之中,新中国1957和1958年的产粮量也不少。1958年更是达到了巅峰的两亿吨左右(根据资料,不排除有58年开始刚刚冒头的浮夸风而导致了粮食产量虚报)。

  但是紧接着就是浮夸风开始了。1959年 各地开始浮夸风放卫星。但与此同时,因为灾情导致了各地农作物大减产。1959年, 新中国粮食产量瞬间倒退回了1950年的水平。

  也许有人觉得,回到1950年的产粮水平也不算什么。1950年的中国人不也那么过嘛。

  但是1959年和1950年最大的差别是经过了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1949年,新中国人口数量在五点四亿左右。而到了一九五八年,新中国人口接近六点五亿了。

  多出来了一亿一千万张嘴在嗷嗷待哺。

  再者说了,1950年的新中国又不是人人都能吃饱饭的。当时的农业最多也就是保证大多数人饿不死的地步。

  即便是到了本时空之中,1957年的粮食产量已经很惊人了。达到了两亿五千万吨的规模。

  按照平均数的话,中国人均可食用粮食(年均)高达三百八十四点六公斤了。

  但是数字不是这么算的。其这种并不是所有粮食都是口粮。其中有一部分是饲料,还有一部分是作为深加工的食品的原材料。用来出口赚取外汇,来添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帮着国家用外汇对国

  内工业升级。还有其他各种需要使用粮食的地方。

  但是不管怎么说,市面上确实是比从前繁华太多了。现在新中国只对部分产品采用票证配给制度,而没有全面采用票证配给制度。就是因为现在的粮食供给比元时空要宽松不少。

  但是即便如此,李锐也不觉得能掉以轻心。因为在元时空之中,1960年的时候,新中国的粮食产量瞬间掉落到了一亿四千万吨。

  李锐和破晓基地里的专家们研究过了。如果按照中国人口六点五亿来计算。以新中国目前的工业能力,水利能力,和人口粮食消耗等等去做一个计算。(包括计算存粮)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中国粮食产量至少要达到一亿八千万吨(包括红薯产 量)才能保证尽可能少饿死人。(包括计算存量 与外购粮食)

  是的,即便是破晓基地里最乐观的专家,都不敢保证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不饿死人。只能说是少饿死人。

  现在国家就做好两手准备。第一就是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 抗旱和防洪都要做好准备。都已经提前这么多年了,一定要做好。

第二就是要尽可能的多储备粮食。向现在这样的外购粮食就是重中之重。

  印度出口粮食我们就买,拿各种工业产品和医药、化学品和他们交换。能换多少是多少,只要日本的船队能拉的过来,那就拉。

  这也算是日本解放后对中国的好处之一了。 日本有大型运输船队,中国现在却没有。

  要在1959年之前,尽可能的多储备粮食,这就是共识。

  而除了这些技术上和储备上的硬性指标之外,还有一个东西是李锐要做的。

  那就是李锐打算提交一个议案,最好能在1958年就落实实施。

  那就是关于农村交公粮的问题。

  元时空之中,大家一直在说新中国建国之后是剪农业的剪刀差来补贴工业。其中有两点是最重的,一个是农村交公粮,另一个是农村的免费劳动。

  缴公粮这种事情是元时空之中很多60后70后农村出生的新一代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很多人对交公粮的记忆都很不美好。因为农村交公粮是会被挑三拣四的。

  有的人当了官就忘了本了。

  对农村上交的粮食橫挑鼻子竖挑眼的。甚至一些 人和封建时代的小吏一样,在收公粮的时候还要收农民的好处,不然就说你的不合格,要重新弄。

  来来回回的要折腾死你。很多农民是经不起这样折腾的。毕竟运送百多斤粮食去乡镇或县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回跑几次要耽误多少事情啊。只能是贿赂了事。

  虽然贿赂的东西不多,毕竟那时候的农民能有什么东西啊。有时候是一些旱烟,有的时候是一些麦芽糖。 看着感觉不值钱。但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啊。

  而且这些人会严重的影响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所谓小恶变大恶,就是如此。

  李锐打算提出法案对农村交公粮政策进行修改。第是从定量缴公粮,改成按实际产量缴纳公粮。

  所谓的定量缴公粮,是国家制定一个标准,比如说每亩上交一百斤粮食。那么就所有公粮都按照这个标准来缴纳。

  如果有的农民因为今年出了点问题,导致一亩地只有三百斤产出,那么也要按照每亩一百斤的标准来缴纳。

  如果种的好,一亩产出六七百斤,也是按照一百斤来缴纳。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