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20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除此之外,印度也是有拍摄正经电影的。虽然有的时候拍摄手段落后,但是也正经拍了。

  只要是正经拍摄,那就需要场地。现在的电影拍摄大多都是片场拍摄。好莱坞那边很多明星演员其实就和上班一样,到点了就去片场拍戏,到点了就下班回家。

  拍摄大多数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向李锐那种大手笔的修建影视城基地来提供真实拍摄的地方极少。好莱坞也想搞,但是又不想付出太多成本。

  所以他们才来的印度。但是现在他们才明白"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孟买的片场极差,比好莱坞那边的设施差太多了。要不是赫曼卡比尔打了包票说:虽然宝莱坞现在没有修建好,但是这里的片场你们随便用,不要钱!而且你们在这还有退税,并且我们这里群演很便宜!

  不然的话,这些从美国来的摄影团队下了飞机就想要走了。

  而正在孟买摄影基地里叫喊着场记,让对方弄水来的人是米高梅影业下的一个制片人。

  他正在监督制作一部大型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罗马》。这个项目在元时空之中是没有的。因为这个项目提出的投资额度太高了。现在这个年代,好莱坞热衷于拍摄这些史诗题材的电影。

  但是史诗电影有个问题,那就是成本太贵了。不光光是造景问题,还有群演问题。

  特别是史诗电影最壮观的地方就是要拍摄大兵团会战。好莱坞很热衷拍这个,因为观众爱看。尤其是美国人缺少历史,所谓缺什么补什么。

  美国特别迷恋罗马的历史,虽然他们未必是罗马的后裔,但是却经常会把罗马的历史当成自己的历史。好像自己的祖上就是罗马人一样。

  原时空之中,这种项目都是要被砍掉的。米高梅没有那么多钱同时启动这么多大项目。但是本时空之中,被赫曼卡比尔一忽悠之后,大家忽然觉得好像可以做了呢。

  因为去印度拍片子,成本能低廉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算上场地、人工和印度的物价,拍摄成本能压缩到在美国拍摄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样一合计,美高梅的高层觉得:可以干啊!原本五百万美元的投资,现在一百五十万美元就能拍摄罗马史诗。甚至还能拍摄几千人大规模会战的场面。来重现罗马和迦太基之战。

  这可是太棒了!这些米高梅的高层也是说干就干,他们立刻把项目树立了起来。

  并且找来了现在好莱坞知名导演尼古拉斯·雷来执导拍摄。尼古拉斯不仅仅是好莱坞知名导演,也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他这个人还挺喜欢拍摄历史题材电影的。在元时空的1963年就有非常邪典的历史电影《北京55日》上映,描述的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故事。

  当然,这电影太邪典了。倒不是说拍摄的魔性,而是因为电影对八国联军的美化有些丧心病狂。

  不过幸运的是,那部投资了一千七百万美元,并且在墨西哥搭建了一个北京城当拍摄地的《北京55日》上映之后赔了个底掉。连成本都没收回来,这也算是普天同庆吧。

  而现在,尼古拉斯·雷带着自己的一众班底来到孟买已经三个月了。

  从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到现在他只求能每天喝到正经的水。尼古拉斯已经被印度打磨平滑了。

  “还没有水?“尼古拉斯看着空着手回来的制片人,他忍不住开口问道:“难道在印度,连自来水都是稀罕物吗?”制片人忍不住点头:“是的!就我们这三个月的经历来看,是的!印度这里什么都没有!我们现在连水都没有!”

  尼古拉斯扶额,他是《罗马》项目的总导演,也是主演。这个项目他倾注了很多精力,就像是他在元时空拍摄《北京55日》时一样的倾注精力。

  他不能允许这个项目失败。一百五十万美元的投资已经批了下来,因为到了孟买之后发现很多东西都没有。剧组已经先期投资了五十万美元进去,搭建最基础拍摄的东西。

  现在沉没成本已经进去了,尼古拉斯不允许项目失败。

  "要不然我们去求一下那些英国人?"尼古拉斯说的英国人是在孟买经商的英国商人们。英国虽然退出了印度殖民地,但是影响力却一直保留。一直到元时空七十年后,英国对印度依旧有一定影响力。

  而在五十年代,这个影响力更甚。

  "听说英国商会的会长和这边当地领导的关系很好。如果有英国人帮我们牵线搭桥,我们或许会简单一点。"尼古拉斯忍不住道。

  而制片人满脸颓色,但是却依旧坚决的说道:“不行,我们先期准备工作已经花了太多钱了。不能再去求英国人了。英国人的胃口不会小的。那不是几万美元就能打发的。”

  "而且打发了英国人,那写印度官员要不要打发呢?“制片人哀叹道:"那可不是几万美元了。或许我们要在搭进去十几万美元。那样的话,我们的预算就超标了。”

  “真该死!"尼古拉斯愤怒的说道,但是却无可奈何。

  “今天的雨戏看起来拍不成了,麻烦你再去催一些这边的印度人。明天无论如何都要有水。"尼古拉斯道:“我今天先改其他的戏。"“嗯。"制片人也没有办法。

  就在尼古拉斯准备改戏的时候,他忽然发现男二男三和女一都不见了。“人呢?!“尼古拉斯不满的问着片场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擦了擦满头大汗道:“天气太热了,摄影棚里的电压不稳,为了维持拍摄,我们连风扇都不能保持正常运转。免得风扇运转起来消耗过多的电。所以他们几人实在是觉得太热了,热的受不了。”

  “他们说是去孟买市里的酒店开个房间洗个澡。洗完了就回来。"片场的工作人员如此说道。尼古拉斯还能怎么说呢?只能是等了。

  他现在觉得,印度人好像是设了一个很大的局,自己好像就是跳进这个局里的鸡啊!

第一百四十二章 戏里戏外

  彼得乘坐着三轮摩托,在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他们才终于抵达了现在孟买拍摄影片的主要基地。

  彼得都快颠吐了。孟买的基础建设是真的不行。相比较来说,那条通往"宝莱坞”的砂石路反而不错了。

  现在这个基地里有不少剧组在拍摄。都是被赫曼卡比尔给忽悠过来的。毕竟拍摄便宜,还有拍摄退税这种事情。哪个资本家可以拒绝呢?

  拍电影是生意,生意就是哪里成本低,哪里利润高,那么就要去哪里。

  除了《罗马》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片子正在拍摄。片场基地最大的剧组就是拍摄《出埃及记》的。

  美、印、以三国合拍。搞得阵仗很大呢。

  但是彼得却没法直接去那个剧组。因为那边好像正在封闭拍戏。而在基地里另一个最大的剧组就是《罗马》了。

  毕竟这是一个当初立项五百万美元的大项目(在美国拍摄成本五百万,被米高梅枪毙了项目。)。虽然说现在到了印度,成本缩减到了一百五十万美元,但也是一个大项目了。

  彼得准备去《罗马》的剧组探班,作为星球日报的记者,自己去关心一下美国的电影人也是应该的。但是到了拍摄现场,彼得才发现原本预想中热火朝天的拍摄场景并没有出现。

  摄影棚里热的惊人,因为印度的电力供应有巨大的问题,摄影棚内的电扇都没有办法全开。现在在场的很多男工作人员都是光着膀子在工作。

  女演员也热的不行,她们穿着短裤短袖在一旁休息。

  这些女演员穿的衣服其实并不暴露,都是长度到膝盖的五分裤,身上的短袖也是正常的宽松T恤,而不是什么紧身衣、露脐装之类的。

  但是彼得却敏锐的捕捉到了片场周边打杂工的印度人眼神中有一些并不太好的眼光。

  那种眼光一闪而过,但是却充满了侵略性。

  这种眼神彼得很熟悉,他曾经在美国采访一些变态犯人的时候见到过。

  那些人或许是杀人犯,或许是强奸犯。他们突然想要做什么的时候,眼神都会直勾勾的盯着对方,就像是眼神被固定住了一样。那种眼神是凝着的。

  现在这些印度人里就有人这样。彼得忍不住皱起眉头。而在他一旁的翻译兼地陪的帕加马则微微皱眉:“帕克先生,作为您的地陪,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您和您的这些朋友一句。”

  “什么?”

  “那些女士穿的太暴露了。在这里,她们似乎就是在欢迎别的男人.……嗯,你懂的。"帕加马低声对帕克说道:“隔壁妓女村里的妓女都没有穿的这么暴露的。这对这里的男人来说就像是邀请一样。”

  “哈啊?”彼得低声疑惑:“这……这也暴露?”

  “嗯! "帕加马认真点头:"在印度,如果女人穿成这样而被侵犯的话。法院都不会判侵犯者有罪的。所以,您最好还是提醒一下您的这些朋友。否则要是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就……你懂的。”

  帕加马一边点头一边摇头来表达这件事的重要性。

  虽然彼得完全无法理解印度人的脑回路。但是他可是亲身经历过一场全身被扒光的抢劫。所以他对帕加马的话没有太多疑虑。他找到《罗马》的导演尼古拉斯,表明自己星球日报记者的身份。

  而在简单的客套,以及约好详细采访的时间之后。彼得把刚刚帕加马的担忧给说了出来。

  “嗯?"尼古拉斯有些不太相信,他甚至还有略带了一些白人的傲慢,他不紧不慢的说道:“难道你真的觉得印度人敢做什么?"

  尼古拉斯显然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印度。他的脑子中还残留着白种人在亚洲作威作福的想法。白人至上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的几十年了,不是轻易能改的。

  在摄影基地这边,这些印度人还算是守规矩。毕竟这里的白人工作人员还挺多的。所以一直没有出过什么差错。最多就是印度人做事太磨蹭让人不爽罢了。

  而彼得可是亲自遭遇了一波抢劫,他可不会掉以轻心。所以他急忙说道:“尼古拉斯·雷导演,我觉得您还是上点心吧。"

  彼得还算是一个好人,他为了提醒尼古拉斯小心,他甚至把自己遭遇抢劫被人扒光的事情都说了。而且帕加马也提醒尼古拉斯小心。

  因为站在帕加马一个印度人的角度来看,这些女演员穿成这样是不道德的。这话终于算是让尼古拉斯有些意动了。

  他转头向副导演问道:“打电话问问,我们去酒店开房洗澡的演员们回来了没有。”就在《罗马》这边联系自己剧组成员的时候。

  在另一边,《出埃及记》的片场则是爆发了一场巨大的争吵。

  彼得没有能去《出埃及记》探班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在闭门拍摄。而是因为现在《出埃及记》快要拍不下去了。

  在现场之中,以色列代表、印度代表、美国代表都快要把狗脑子给吵出来了。

  "这是一部关于犹太人犹太人的史诗!为什么要在这里面加入关于梵天的故事?!"以色列的犹太代表都快要疯了,他朝着印度的代表吼着。

  因为印度人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拍摄《出埃及记》来和中国人大擂台。赫曼卡比尔部长为了和中国的李锐部长争一争高下,他可是全力以赴啊。

  部长都全力以赴了,他下面的小弟们敢不全力以赴?

  可以说在全印度所有拍摄的电影中,《出埃及记》绝对是独一档的。属于印度从上到下都很重视的。

  但是印度嘛,他们出力的方式经常性的出人意料。

  就像是印度现在正在严重干预《出埃及记》的创作。

  他们现在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商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那就是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分开红海的剧情。这是出埃及记中最重要的场景。也是犹太人常常自诩【我是神的子民】的原因。就是因为摩西分开红海,带着犹太人逃了。犹太人由此认定自己是被上帝眷顾的民族。

  但是印度代表却在这段剧情上加入了一段颇有创意性的剧情。

  那就是:

  【摩西向上帝祈求,但是上帝没有来得及回应。可是大梵天(印度神)却听到了可怜人儿的祈求,于是大梵天降下神迹分开了红海,让犹太人顺利的离开了埃及。】

  可想而知,当印度人拿着这份他们魔改的剧情来找以色列人之后,以色列人那种瞳孔地震的表情。

  “不肯能,这电影绝对不可能这样拍!“以色列代表气的要摔白帽子。

  但是印度代表却还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甚至语气非常平和的说道:"为什么不行呢?上帝也是大梵天的化身之一啊。犹太人应该是我们印度人的兄弟姐妹~”

  以色列代表:!@##¥ %……!

  美国代表:……FFF!

  也要知道,犹太人可是因信成族的。现代犹太人是靠信仰和宗教联系起来的,而他们的信仰就是上帝。现在印度人所作的事情可是在刨他们犹太人的根啊!这些印度人怎能这么坏呢?!他们比中国人还要坏十倍百倍啊!

第一百四十三章 欺负老实人

  印度人真的太坏了。

  真的。

  现在美国和以色列的代表深刻的体会到了印度人真的坏的冒泡了。

  犹太人因信成族,现在印度人却要把犹太人最大的信仰:上帝降下奇迹保佑犹太人,给改成:大梵天拯救了犹太人。这样一搞,那犹太人和以色列不就成笑话了?

  那么以后以色列和印度怎么论?你是梵天大儿子,我是梵天二儿子?这不行啊,这以色列不就比印度矮一头了吗?

  再说了,以色列的犹太人可不想和印度人称兄道弟。你们印度人什么档次?和我当兄弟?我们犹太人不收你们这样的兄弟!

  所以犹太代表吹胡子瞪眼:“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们犹太教义遵从上帝,我们是上帝的子民

  犹太代表快要气炸了,但是那边的印度代表眼神中还是非常平和的说道:"是啊,是啊。可是上帝也是梵天的一个分身罢了。大梵天有无数分身,在我们这他是大梵天。在你们那是上帝,在穆斯林那是真主。但其实你们那边的都是大梵天的分身罢了。"

  "这件事是不用质疑也无可辩驳的。"印度的这位代表显然是也是一名狂信徒。信仰的是他们自己的印度教。

  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是因信成族。但是印度人又何尝不是呢?

  现代印度在长期以来都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一个国家概念。这是一个有着三百多个土邦,讲着一百多种语言(方言)的南亚次大陆地理概念。

  还是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后为了方便殖民,强行统一了印度。因为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帮着管理,英国人的殖民才能轻松一点,才能更好的剥削印度的资源。

  所以元时候后世的网上,有人调侃:现代印度的国父应该是约翰·阿特金斯,而非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约翰·阿特金斯正是东印度公司的首任首席执行官。

  而在民族独立思潮运动崛起后,印度也要独立。但是这个南亚次大陆的地理概念想要统一也太难了。所以印度政府为了把各个土邦的人捏合到一起,所以采用了宗教治国的理念。

  大家现在认同印度政府,认同大家都是印度这个国家的人,就是依靠大家都认同印度教。而印度教是个比犹太还要原始的宗教。

  赫曼卡比尔部长说了,要推广印度的文化,提升印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他下面的人就想到了这个好办法。现在《出埃及记》在全球的热度这么高,我们干嘛不拿来用用呢?

  刚好摩西要劈开红海,那我们为什么不让摩西借用梵天的力量来劈开红海呢?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仅能帮以色列把电影拍完,还能把我们的文化宣传出去。这可是极好的借鸡生蛋呢!借着以色列和美国人的钱,把我们的事情给办咯!

  不得不说,印度人的聪明程度却是很高啊。就是有些一厢情愿了。

  但是就印度人自己聪明,其他人都是笨蛋吗?

  显然不是。

  元时空后世有一个国家和现在的印度一样,也是自己觉得自己很聪明,把其他人都当笨蛋耍。那就是后世很多人都推崇的日本。

  当新能源汽车刚刚冒头那会儿,全世界还在争论氢能源还是电能源。日本人赌了氢能源,这倒是没什么。关键是日本人赌氢能源也就算了,但是他们却在第一时间卡住了所有氢能源的专利。导致所有想要走氢能源这条路的厂商都要给日本缴纳高额的专利费。

  日本自己本身又没办法完成整个氢能源汽车的技术整合、研发、生产。这本该是一个多国联合合作、竞争并且拓展全球各产业链的事情。但是因为日本人那死不要脸的吃相,导致欧美所有汽车厂一致左转,全部去搞电能源车了。没有没其他车厂做技术扩充,就靠日本的三瓜俩枣,最后氢能源也没能折腾什么水花出来。

  日本人想的很美,他们要靠专利把最赚钱的都赚了。然后让全世界其他的工业国家来给它打工,把它的氢能源汽车推起来,让日本车在繁荣五十年。

  可惜啊,这世上愚蠢成这样的人还是少的。

  现在的印度和元时空后世的日本何其相似。都想着借鸡生蛋,甚至连生几个蛋都想好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