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84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中国驻军的基地还在修建之中,新日本政府整合了曾经的东京土建公司,将其改成了国有化。

  对曾经的公司高层来说这好似灭顶之灾一般。但是对于土建公司下面的工人来说,反而变动不大,反正都是在工地干活,赤军也不会为难他们。

  相反,国有化之后,他们的待遇还变好了。各种劳保也更加标准了。毕竟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如果日本政府愿意做人事的话,是可以把很多事情做的比中国更好的。

  在基地里负责挖地基的赤木一郎正在招呼着自己的工友们加速干活。

  因为他们的工期好像有点赶不上,现在第一批中国军队都入住了,他们的基地还有一多半没有修好。

  赤木一郎和他的公友们开始主 动加班。

  “加紧干!那些中国军队看起来很凶啊。“赤木一郎对着组里十几名工友大声道。

  “他们在阅兵式上就觉得很可怕了。来了基地就觉得更可怕了。大家伙如果不想要被他们找麻烦,就要努力啊。不然怕是没有人会为我们出头啊。”

  有工友正在那里搬运水泥、砂,还回头问了一句:“组长,你说之前帮美国人修建基地,你说他们很坏,怎么个坏啊?”

  赤木一郎推着板车:运送着工具同时说道:“美国人坏就坏在,他们不直接找我们的麻烦。他们只需要和日本的监工说一声,我们就要扣钱、加班、被训斥的和狗一样。样有的工头甚至会直接动手打

  人,而且打的很狠的。

  赤木一郎的话让工地上的工友们有些害怕。这里有很多人是刚从村子里出来东京找工作的,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来工地搬砖的。

  他们没有帮军队干过这样的活。但是之前日本军国主义时期对日本农村的横征暴敛也是没有停过的。毕竟高层要过奢侈的生活,那么对下层的剥削就不会少。更何况日本只是[穷逼帝国主义]的国家。

  所以这些工友们也有些害怕,有人道:“组长, 这中国军队看着比美国人还要厉害啊。你看,他们大早上的都绕着美国基地跑操,美国人连头都没有冒呢。

  赤木一郎把铲子、压地机等工具卸下来的时候说道:“所以,你们也知道了。这样的部队是不好惹的。我告诉你们,越是厉害的部队,脾气也就越大,越不好惹。”

  赤木一郎用他的经验之谈对大家说道。这也是大家的共识。

  兵贼、兵贼,在人类很长的历史中,兵和贼就像是波粒二象性一样。

  自古以来选择强军都是惯从那些民风彪悍的地方选择。说的好听叫彪悍,说的难听就是粗鲁野蛮。

  所以自古以来,军队越强大,也代表他们越坏越难应付。以中国明朝为例,大多数人判断一支部队强不强都是看他们的骄悍程度。如戚家军那种部队,整个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里也就这么一支。纵

  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和戚家军一样的部队也屈指可数, 就那么几支罢了。

  但是赤木一郎等人的经验却可能在这次失去作用了。

  就在他们忙于工作的时候,一支中国军队走了过来。约四百多名中国战士穿着绿色作训服,踩着解放鞋。脖子上系着白毛巾,手上带着劳保手套,肩膀上扛着铁锹、扁担、铁桶等物。

  “一二一,一二一,立定!”

  伴随着领头指挥员的口令,中国的战士们停下了脚步。在工地上的几支日本工建队伍都停下了手上的活。

  整个工地的经理都懵了,这些中国军队要干嘛?

  但是他不及细想,马上跑去迎接这些中国军人。

  赤木一郎这一组工人也停下手上的活,他们也目露疑惑的看着这些中国军人,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他们是来嫌弃我们干活太慢的吗?”

  “啊,工期确实是晚了一个月。但是我们现在晚上已经开始加班了,会赶上的啊。他们不会打我们吧?

  “应该不会吧..他们手上没拿着武器呢。”

  就在这些工人窃窃私语的时候,和中国军队沟通的工地负责人也有些懵逼,他愣了好一会儿之后才 猛地点头。

  随后跑到工地上对工人们大喊:“中国军人表示,他们将帮助我们一起参与完成剩”下的基地建设,他们带来了工具和劳动力量,他们将与我们一起劳作!

  赤木一郎和他的工友们面面相觑。过了好久之后,赤木一郎挠了挠脑袋道: …… 真他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第七十三章 移除项目

  对于赤木一郎在内的这些日本人来说,现在中国的解放军居然要来帮他们做事,这还真的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不要说旧日本帝国军队了,就算是日本人现在公认的纪律很好的赤军部队,也没有做过如此事情。

  赤军部队不劫掠百姓,还进行公审,解放地方之后会很快安定治安。这在日本人看来已经很好了,一个[不惊扰地方百姓]就足够很多日本人觉得赤军很好了。

  要知道日本军国主义时期,为了宣传军队待遇,军国主义日本可是纵容了很多事情的。就算是战败了,日本军队回到日本的时候,日本政府还组织了一大帮人去港口迎接战败日军。

  让民众挥舞旗帜列队欢迎之类的。

  还有当过兵的家伙回到村里成为村霸什么的,甚至还有村霸抱团之类的组织。

  可以说赤军做到不扰民,把军队工作和民众生活彻底切割开,已经很厉害了。

  更不用和美军那些兵贼相比了。美军那些贼配军在日本这些年,别的不说。光是强奸妇女,驾车在城内外撞死百姓什么的,这些事情多的数不胜数。

  其实日本民众从某种方面是把中国驻军当成驻日美军来看待的。尤其是他们在阅兵场上展现出来的气势,让很多日本民众认为,他们可能是比美军还要可怕的一支部队。

  那他们对日本的破坏也就比美军还会更大一点。

  不过中国的驻日部队很显然正在打破这一点观念。

  这边有数百名中国战士帮着投入到了基地建设当中。这对于中国部队来说并不稀奇,参加劳动是中国军队建设的重要一环。

  而且不仅仅是参加劳动,和周围老百姓搞好关系,搞军民鱼水情这是解放军部队从红军时期就建立的优良传统。

  于是乎,在距离中国驻军基地不远的日本居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

  那些驻扎过来的中国军队不仅不扰民,同时还做了不少事情。

  比如说他们自己主动承包了临基地边上街道的卫生,和负责这片的环卫工人一起打扫。极大的减少了环卫的负担。

  同时参与基地的建设,同时负责采购的中方人员也是比较客气和礼貌的。

  除此之外,驻日部队还组织多次部队下基层的活动。

  这是中央听了李锐的建议后安排的。李锐的原话是:“既然都已经出去了,那么我们的部队就不能只待在基地里不出去。”

  "不要自己主动和日本那边搞出两个世界的感觉。我也不是要部队彻底融入日本社会,而是部队要把我们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传递出去。这也是在国际上竖立我们中国形象的极好机会。”

  “这驻军是军事任务,也是政治任务,更是形象宣传。所以各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我们的战士该出去就要出去,而且还要多多出去。有美军做对比,我相信我们部队的形象是极好的。”

  李锐这人说话向来诛心。

  中国军队好与不好,其实都是对比出来的。尤其是有美军这个方面教材在这里,两厢一对比,那就更显得中国军队极好了。

  在这段时间里,在距离基地一公里左右的居民区发生了一 场大火, 大火燃烧蔓延已经烧毁了好几栋日式木制民居了,如果继续烧下去就可能将整条街区烧掉。

  驻日中国部队立刻派遣人手,带着各种消防工具第一时间赶到。 在日本消防队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和周边的日本居民压制住了火势,没让火势蔓延开来。

  等到消防队带着专业设备来,花了两个多小时彻底扑灭了火灾,并且确认火不会在烧起来的时候。

  中国部队甚至在旁边架起了几口大锅,炊事班煮了几大锅的方便面来邀请刚刚扑灭火灾的消防队,和刚刚一起灭火的日本居民一起和中国驻日部队吃面。

  浓烈的方便面香味催的人垂涎欲滴。救火的消防队和民众在中国驻日部队的盛邀之下忍不住尝了尝这方便面。

  结果吃过之后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口里连连说着:偶以西、五脉~

  日本人貌似酷爱吃方便面和机制面,哪怕是元时空后世的日本拉面其实也是机制面,甚至有的餐馆直接就是卖方便面。

  和中国面条那种以手作面(如裤带面、拉面、刀削面等)为尊的面食主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场火灾之后,中国的方便面和中国驻日部队在日本的名声也随即达到了顶峰。在声望方面都快和驻日美军相媲美了。

  当然,美军那边是坏名声,中国这边是好名声。

  而这才花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

  1956年一月一日,今日是日本法定的新年。赤军并没有对这个节日做什么更改,既然定了西历元旦为新年,并且过了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那么日本就按这个时间里制定节假日吧。

  这新年是日本第二重要的节日(第一 一重要的是盂兰盆节,这才是日本最大的节日)。

  东京地区今年热闹非凡,赤军定鼎东京之后,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骚乱。但是很快就平定了。并且对旧日本时代的权责们进行调查和审判之后,很多被他们剥削的百姓日子开始变得更好了。

  一年一亿日元给一个人,不过是创造一个富豪。但是将其散给一千个日本家庭, 却能创造一千个小康家庭。 惠及的人数更多,并且可以创造的价值更大。

  现如今的今东京就有这样的趋势。一月一日的新年,东京市区张灯结彩。这里好似已经从去年解放东京的混乱中缓过劲来,并且爆发出更繁华更有活力的样子。

  作为工业化社会,日本的新年和中国的新年处处都透露出了不同。

  这让今天获得了假期批条,跟着部队里翻译一起逛 东京的中国战士们大开眼界。

  “这日本过春节和咱们还真不同软。咱们过春节的时候市面上可有些冷清,大家都回家过年了。这东京居然还有这么多商店开着,好像比往常还热闹一样呢。”刘福安忍不住赞叹道。

  他和其他十名战友跟着翻译昭仓(日籍解放军) 在东京城内看着城内的热闹。

  昭仓笑着说道:“因为日本进入工业化社会更早。工业化会让社会经济流动更迅速,商品物资更充足。不用和中国一样在过年前就要早早屯好过年物资,以免物资不充足。当然,现在中国的发展很迅

  速,等到中国进入全面工业化之后,应该也会是这样的。

  “营长,来东京一个月了。咱们第一次批假, 让昭仓带咱们好好转转呗。你看那边那么多人,好热闹啊!“有好热闹的战士指着远处道。

  刘福安也抬眼看过去,随后问道: "昭仓,那是哪里啊?‘

  昭仓看后道:“靖国神社,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因为赤军的领袖,野坂参三总理正在亲自处理[移除事项]。”

  刘福安和一众战士们闻言都眼睛一亮, 刘福安更是问道:“是前些天政委说的,新日本中央政府通过决议,将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死者灵位移除靖国神社的事情?”

  昭仓点点头道:“是的,你们听不懂日文。我也是今天早上听收音机才听到这个消息的。以后靖国神社将会进行更名为护国纪念馆,将旧日本军国主义份子移除。将为解放日本而牺牲的赤军战士而搬进去。

  听到昭仓这么说,刘福安在内的战士们都充满了兴趣,想要去凑一凑这个热闹了。

第七十四章 辞旧迎新

  靖国神社那边,轰轰烈烈的移除行动正在进行。

  住持整个项目进度的是野坂参三,之所以要野坂参三这个新任的日本总理来住持这件事,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要有人能压得住这件事。

  毕竟靖国神社这地方在日本还是有点特殊的。

  这地方是在1869年修建的,最早是用来纪念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而死的军人。

  之后这里成为了专门的军庙,祭奠包括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日本一切对外战争战死的军人。其中祭奠最多的就是二战军人了。整个靖国神社存放了二百五十万个灵位,其中有二百四十万

  的灵位是二战日军军人的灵位。

  重信末夫在组建新政府之后,讨论的信政府议题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关于如何处理靖国神社。

  关于处理靖国神社的问题,还专门开了一场中型会议。大家讨论了许久。

  其中主要讨论的是到底彻底关闭靖国神社,还是关一半留一 半。有争议的点在于靖国神社里有供奉明治维新时期牺牲的日本士兵和军官。

  有人抱持的观点是:明治维新是我们日本历史上向现代化转折的重要节点。即便我们现在走社会主义路线。我们可以批判明治维新时期不好的地方,但是也不能无视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带来的好

  处。日本能成为近现代工业化强国,明治维新是不可忽略的节点。

  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至少需要维持明治维新时期的战死者灵位。中日海战和日俄战争的灵位争议倒是比较小。

  从日本人的角度来讲,明治维新是值得写在历史书的大事件,毕竟8本对明治维新中战死的士兵是评委[维新志士]的, 这对整个日本近代史影响深远。赤军内部分高层认为不能因为当时人历史的

  局限性就全盘批评明治维新的所有事情。

  因为否定明治维新,那么现代日本也站不住脚。所以这个争吵很激烈,吵了差不多一天。

  还是负责文教工作的总理野坂参三(注: 野坂参三在延安时安期就是负责文教和情报收集工作)最后提出一个建议: “我们自然不能全盘否定明治维新,但也要能看到明治维新中资本开始张牙舞爪、军国主义开始抬头的问题,尤其是天皇为首的贵族集团复辟。所以我个人提议,可以为明治维新建设一个新的纪念馆。并且要以公正的方式来评价明治维新。”

  “不能对明治维新只有夸赞,也不能对明治维新只有批评。这两种走极端都不行。”说道这里的时候,野坂参三还特意看了眼重信。发现参会的重信只是老神在在的盯着自己面前的文件看,根本没有参

  与发言的打算,野坂参三才算是松了口气。

  他就怕重信末夫这个时候突然站起来说些什么很极端的话。重信在日本的威望太高了,赤军其他领袖加起来都比不过他。野坂参三总怕他把新日本带进沟里。

  “将明治维新的将士合葬,建立纪念碑。但是关于其他的灵位和骨灰,我个人意见……

  野坂参三的话还没说完,重信末夫开口道: "毁了吧。”

  "啊?!“众人看向整场会议第一次开口的重信。

  有人出声道:“那可是二百五十万份灵位啊,除掉明治时期的,还有两百四十多万呢,全毁了……那些人的后人、……

  听到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重信末夫道:“害怕引起公愤?”

  没入吱声,但是大家的表情确实是如此。

  重信露出冷笑:“怎么, 二百四十万二战军官、士兵家人后人的愤怒你们害怕,你们就不害怕几千万被剥削的普通日本百姓的愤怒了?! ”

  “你们忘记了军国主义时代,日本军队大米饭敞开吃的时候,我们日本本土有多少老百姓还只能用黑豆杂粮混合在一起充饥? 还有多少人就连黑豆杂粮都没法吃饱!我妻子在乡下的亲戚只有在过年过

  节的时候才能吃上南瓜蒸米饭!

  “南瓜混合白米一起做成饭真好吃啊。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天天吃到呢?你们这些人革命,到底是在给谁革命?”

  “你们应该害怕的对象搞错了吧!”重信站起来,他如鹰隼一般的目光扫视全场。

  “靖国神社里供奉的那些神神鬼鬼,他们在生前已经给他们的家人吃到了战争红利了。怎么?还要那些被欺压剥削的其他百姓生生世世供奉他们?那些老百姓或许愚昧,或许可以被愚弄,但是你们在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