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82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刘福安等人听着东京市内的广播,在翻译的帮助下知道了重信的演讲过后,很多战士都忍不住道:“别的不说,这重信主席还真他妈是个爷们啊。”

  “革命嘛,就要有这样的气势才行!”

  “好了,要入城了,不许再交头接耳。我们是最后一支检阅的队伍。 我们需要横穿大半个东京城。我们需要走出我们中国军队的气魄!“刘福安呵斥道。

  “我们哪怕是最后一个入场,也要走出先声夺人的气势。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大声点,我听不到。”

  “有!!!”

  “好,向前看,齐步走!”

  在通往二重桥的方向,有很多东京市民并不理解为什么有警察在这里拉出一条通道。不许行人经过。

  “这又不是二重桥会场,这些警察真讨厌! "有的市民在家里骂道。并不是所有市民都去了二重桥会场,有的人选择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是听收音机。

  他们觉得警察有点太多事了。

  就在这位在家里听收音机的观众骂完之后,他老婆推了推他:“欺,老公。那支队伍是哪里来的啊?

第六十九章 走出个虎虎生风

  一千人的方阵队列,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在东京街头。

  在新日本警察开辟出来的道路上,他们尽然有序。即便是常规的齐步走,这千人队伍似乎生生的走出了一个步伐的声音。

  轰~轰~轰~

  千人脚步抬起落下,似乎是有一个巨人行走在东京的街头一般。

  街道两边的住宅之中,那些没有前往二重桥会场而是在家里观看电视机或者是收音机的市民们听到动静纷纷探出头来。

  "这是什么动静?”

  “大卡车路过了?还是坦克?

  那些临街的二层小楼(日本常见民居构造,一般下店上住)的窗户一个个打开。

  住在屋子里的市民好奇的向窗户外观望。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在发出声响。

  而接下来他们所看到的一幕,将是他们此后多年都难以忘记的一幕。

  在道路的尽头,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他们千人如一人,手握银光锃亮的钢枪,穿着双排扣呢子大衣,头戴八一军徽军帽。

  他们沉默无言,但是他们的沉默却如排山倒海。用他们的队列,用他们的脚步宣泄了出来。

  两边居民微微错愕的张大了嘴巴。

  即便是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擎旗手没有将八一军旗展开, 但是他们的精气神都深深的震撼着所有人。

  踏步前进,踏步前进。

  三十八军的战士们气势高昂,步履坚定。

  “这是哪里的军队啊?”两侧的居民楼上,民众们探出头来,他们在窃窃私语,在互相讨论。

  “这是赤军的部队吗?”

  “看着好像不是啊?

  "这支部队感觉好高啊!”

  各种讨论声不停。

  为了这场带有强烈政治任务目的的阅兵式,中方也是做了很多准备的。

  比如说驻日部队是全国第一批换批装了呢子冬大衣军装的部队。这套呢子大衣是参考元时空后世87式军大衣制作。

  内里穿的军服也是非常硬挺显身形轮廓的硬仿呢面料。所有驻日部队战士在日常的作训鞋之外还都统一配发了皮鞋和皮靴。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钱就是要花在刀刃上。

  驻日部队按照身高一米七以上(包含一 米七)的标准选择,在这个年代对亚洲人来说还挺严格的。因为现在大多数国人成年男性的身高也就在一米五八到一 米六左右,南方炎热地区身高会更低一点。

  而在日本,平均身高会更低一点。(注: 日本最早侵华时期士兵平均身材是身高一米六三,体重一百二十五斤到一百三十斤。比当时中国军队(国民政府军)的身高体重都要好,所以早期国军士兵

  作战常常会说日本士兵身高体壮。到了后期,日本供应不上补给。日军战斗力急剧缩减,到了晚期,一米 五左右的日军士兵都数不胜数。

  现在脱鞋身高至少一米七的中国军队来到了日本,穿上了靴子,身高又长了几厘米。

  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对周围的日本民众来说压迫感过于的强大了,很多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这支军队。

  军队花钱,不仅仅是对内修炼内功时要用(内功:训练、伙食、装备等)。

  对外的外功也要把钱花到位(外功: 军事访问、联合演习、对外展示军容等)。

  只有内外兼修才是最好的。人有三分力,靠外在宣传可宣出十分。如果没有外宣,你有十分力,人家也只当三分。

  就像是现在这样,当中国方阵走过东京街头的时候,明明他们现在没有在二重桥的主会场,但是依旧引起了无数人的围观。

  周围的居民楼推开了窗户,有人在楼上看,有的人跑到路边去围观。

  当周围窃窃私语声越来越大,很多人在激烈的讨论这支部队到底时哪里来的时候。有人说出了正确答案:“听说港口那边来了一支中国军队,是他们吧?”

  “啊?!是中国军队吗?!”

  “中国人居然这么高吗?!看上去和美国大兵一样高大了啊!”有的日本民众如此呼喊着。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即便是欧美也不是人均一米八的。所谓的白种人基因好,身材高这种谎言不知骗了多少人。

  三十年代出生,五十年代二十来岁的白种人,如果是出生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从小肉蛋奶不缺,那自然可以长到一米七甚至一米八。

  但如果是出生在布鲁克林的贫穷区,每天只能吃碳水,没有足够的牛奶和肉类的补给,身高不足一米七, 身材瘦弱也是理所应当。

  只要国人肉蛋奶吃的足,营养搭配合理,即便是中国普遍认为的个子偏矮的南方地区,新一代的身高也能向上拔,一米七、一米七五、甚至一米八。

  所以为什么要把驻日部队的身高定在一米七这 个对现在中国军队相对苛刻的标准上,就是为了打破这种人种优势学说的存在。这种人种优势说,不过是血统论的另一类改版罢了。

  现在的驻日美军也不是都是身高米八的壮汉,对现在的美国来说,一米八以上的身高都算是高的。五十年代男性普遍也就一米七左右。

  而三十八军的战士们似乎是感受到了周围民众的目光,走在队伍最前列的刘福安昂首挺胸,中气十足的大声道:“听我口令,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预备,唱!”

  伴随着刘福安的口令,千人队伍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歌声。军队唱歌,调子准不准不重要,好不好听不重要,重要的是气势!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在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当气势如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响彻在东京的街头巷尾。道路两旁开始汇聚越来越多的日本老百姓,有的人望而生畏。有的人鼓学叫好,还有人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经 典时刻。

  二重桥会场。

  赤军阅兵正在进行,从北海道开始,一路从北向南打。 赤军解放了全日本。哪怕最开始赤军部队的战斗力没有那么好,但是打了大半年快一年的仗, 有的部队也是打过浴血拼杀的硬仗的。

  他们的队列也许不算那么整齐,但是却还挺有气势的。至少在二重桥附近的日本民众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在劳伦斯中校看来,却觉得不怎么样。

  [队列散漫,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有一种过于亢奋的感觉。这种军队也就打旧日本那种垃圾军队还行。]劳伦斯心里这么想着。

  [如果真的开战,基地里的美军和赤军部队正面对决。赤军部队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

  美军还是有这样的自信的。

  当赤军的最后一支方阵走过观礼台前, 劳伦斯以为就这样了。但是他却似乎听到在远处隐隐传来一阵呼声。

  而负责流程报幕的司仪也适时的向会场、电视机、电台前的观众播报道:“新日本的成立,不仅仅是我们日本的新生。也是社会主义的重大胜利。与我们一 一水之隔的新中国向我们发来庆贺。”

  “并且派遣友军前来,帮我们震慑宵小!“

  当[宵小]两字出来,观礼台上的各位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劳伦斯中校。

  非常巧合的是正在转播的摄影机也把镜头给了劳伦斯。

  劳伦斯面上露出微笑,但是那种微笑怎么看都怎么难受,就像是被入强行喂了些啥一样。

  而中国的千人方阵已经到了二重桥会场的边缘,他们的到来已经让东京引起了一阵轰动。

  而现在,则是让这个轰动推向最高潮的时候到了。

  当齐步走的队伍走进主会场时,所有的目光都在此看起。摄影机、照相机,各国使节,还有美国的中校和他的助手们都看了过来。

  在千代田区的商店街里,黑瞳饭店的电视机前围观着商店街的各个小老板们。

  他们眼神盯得死死的,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画面上的中国军队。

  司仪播报:“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新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的战士。他们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多次浴血拼杀,多次成建制消灭美军团级以上部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镜头又给到了劳伦斯。

  在横田基地里看转播的小史迪威司令暗谈:还好我机智,没有亲自去,不然现在面色铁青的该是我了。

  而在日本其他地区的电视机观众则发出了刚刚和东京市民们一样的惊呼。

  “展旗!”

  “腿部动作,一步两动,正步一走!”

  伴随着刘福安的口令,八一军旗在东京迎风飘展。

  千人队伍伴随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踢着正步走在=重桥会场前。

  "这比当年美军在二重桥会场阅兵的部队还有精神啊!”有1946年看过美军阅兵的市民忍不住高呼道。

  身穿呢子大衣,握着54式自动步枪(带刺刀)的部队踢着超乎想象的整齐正步。

  这一刻,三十八军战士那百战精锐的气势尽数展示出来。

  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动作,他们在此行走虽然只有千人,但是却走出了万人部队的强大气势。

  刚刚还在内心评价赤军部队不过如此的劳伦斯现在已经没有了言语,他像是被人在喉咙来了一拳样,哑巴了。

  当快要经过观礼主席台前,所有战士动作整齐划一。

  咔~咔~咔~

  三声整齐的脆响,漂亮的劈枪仪式。

  "向右看~!敬礼!”

  伴随着刘福安的口号,战士们统一动作。

  主席台上,重信末夫笑容越发灿然。有的人则神色凝重。劳伦斯更是和见了鬼一样。他没有去过朝鲜,但是他这次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同袍们在朝鲜到底是和什么样的军队打仗。

  而远在横田基地里,小史迪威喃喃道:“幸好, 幸好只来了三千人啊……

第七十章 弱懦

  小史迪威在庆幸,至少现在在8本的中国部队只有三千人。

  但是他又突然想到,自己居然觉得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他忍不住暗暗提醒自己:这哪里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把美国军队的战斗力至于中国军队下面了吗?

  小史迪威的领导才能究竟如何,这不好说。但是他有一点优点遗传了他老爹老史迪威的,那就是他偶尔会自省一下。

  这在美国人的文化中可是非常非常少的。美国的将军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拽的二五八万的。尤其是官职越大的,越是如此。

  如原陆战一师师长斯密斯那样的人物在部队中反而是异类一般的存在。

  小史迪威这种人也是很少见的。他会思考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但是很多美军是不会这样思考的。斯密斯当时评价美国陆军没有中间值,只有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他的见地还真的是不错。

  其实不止是这个时间段的美国陆军,在之后的时间里。不仅仅是美军,甚至整个美国的气质都是如此。要么乐观要么悲观,没有中间值。

  就如现在,在横田基地和横须贺基地的军人服务社里,很多美国军人和军人家属都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因为军人服务社里是有个电视的。而电视上正在转播关于东京二重桥阅兵的影像。

  对于这帮子军人和军人家属来说,一 开始看赤军阅兵的时候,他们确实感觉很一般。甚至有不少美军士兵点了可乐坐在旁边一边喝一边看,同时还时不时的发出嘲笑的声音。

  因为赤军走的队列确实一般。如果说战斗意志的话,赤军战士亢奋有余,但是总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东西一样。

  这种东西是可以感觉出来的。少一种凝练的味道。虽然说在基地里的美军大兵战斗力如何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歧视一下赤军士兵。毕竟[键盘侠]这个物种又不是出现了键盘

  和网络之后才有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键盘侠] 一直存在。

  而且这些美军士兵对自己的战斗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他们虽然输给了中国军队,但是打赢过日本啊。

  一直到驻日部队出现之后,军人服务社里面的嘲笑声瞬间停了下来,很多人都像是被扼住了喉咙的小鸡仔一样。

  因为强大这种事情是不需要多言的。从队列和气质就在那里摆着。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