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4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来上海之前,李锐部长就曾经和她说过。

  “现在台湾已经解放了,对于蒋某人和宋某人而言,审判是必须的。如何审判,如何处刑,那是法律部门]做的事情。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现在对他们进行杀人,反倒是次要的。要了他们的命很简单,一颗子 弹就能够解决,花不了几毛钱。如果是用绞刑架把他们绞死,那更是花不了多少钱。

  “但是仅仅是让他们去死那未免太没有意义了。要想将他们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要对他们进行诛心。抓活的,将他们带回来,其目的和意义就是诛心。并且给所有人看,告诫后人,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马列干事可是将李锐的话听进去了。并且准备严格按照李部长的要求去做。

  一定要把宋美龄价值最大化。

  只不过宋美龄很显然并不想成为这样价值最大化的产物。虽然说现在不管怎么看,她都好像无力回天了。

  但是她的口风却依旧是硬的很。你让她死她肯定是不敢的,但是非暴力不合作这种事情她还是会做的。虽然说她待在这里面对着那些解放妇女,但是她就是死活不开口。

  因为宋美龄也看出来了,只要自己不犯浑不动手,不搞些激烈的动作出来,共党的这些人也不会对自己实行肉刑。

  “毛泽东果然是个妇人之仁。不,他是个比妇人还要仁的人!审问囚犯居然不上刑。哼!我都看不起他!”宋美龄在自己的心里如此嘀咕着。

  她自负,如果是毛泽东落到了他们夫妻两人手中,那不得十八般刑具全部都招呼一遍, 然后大卸个80块才能解心头之恨。

  原时空后世拍的一些关于解放战争的电视剧中,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美 化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桥段。比如说什么宋美龄佩服毛主席又或者是说蒋介石对毛主席惺惺相惜。

  这些内容纯纯扯淡。这两人都是坏的脚底流脓的家伙。要和他们惺惺相惜,毛主席怕是捏着鼻子都认不下去。

  宋美龄这种人是很难为共党宽待她而感到心怀感激的。毒蛇怎么会感恩呢?

  所以对待她这样的人,只能以对待毒蛇的方式对待她,要将其最丑恶最狰狞的面目所展现出来。包括她现在的丑态。

  所以马列尽可能选择她最丑的一面拍摄。

  宋美龄几乎是歇斯底里的抓着隔绝里外的铁栅栏。用一种几乎是癫狂的声音,在那高声吼道:“给我把这个关了,听见没有,你给我关了,不许把这些影像流出去!我命令你这么做!”

  恍惚间她还以为自己是那个民国政府里谁都要给她几分面子的蒋夫人。

  但是很显然,她现在已经不是那一位第一夫人了,马列根本不是要给她的面子,甚至还对她进行了一点不大不小的嘲讽。

  “宋美龄,你有什么资格命令我?我只为人民服务,人民有权看见你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东西。 你这样的丑态就是要让全国人民看见。看看在过去几十年里压在他们头上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不要在这里负隅顽抗。接受自己的失败,承认自己的罪行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我不要,我不要这样,求你们让我走吧!求你们让我走吧!呜呜……”

  宋美龄想要逃离这里。但是在场的女管教们怎么会让她离开?会客室大门紧闭。她所有的仪态都只会被记录下来,最后被宣传出去。

  别说残忍,这是她应得的。

  而面对她那如泣如诉,死一般伤心的哭泣,在场也没有任何一人心软,所有人都是那样冷着眼看着她。

  秋管教这样的老兵会心软她吗?不会。当初那么多潜伏的地下党被民国政府的军统总统折磨至死的时候,宋美龄你有可怜过他们吗?

  江姐,小萝卜头。渣滓洞里那么多的尸骨,宋美龄可怜过他们吗?

  至于李若梅等人,就更不用说了。在旧社会里,她们听了多少姐妹无助的哀嚎。

  那14岁被骗来的少女。明明都已经逃出妓院了,结果碰到了警察。那警察收了笔卫生费,又将她送了回来。那14岁少女的哀嚎哭泣。还未发育的身体就被迫挂牌接客。

  那惨叫了整整一夜的呼声。 宋美龄可怜过她吗?

  没有,宋美龄没有可怜过任何个老百姓,没有可怜过任何一个底层人民。

  她的哭泣不过是中山狼的演技罢了。

  李若梅见不得她这无止境的哀嚎和痛哭流涕,她这假惺惺的演技,让这位解放妇女看的火冒三丈。

  ”够了,宋美龄,你有什么可值得哭的。我来问你,抗日时捐款的那些飞机都去哪了!“

  李若梅柳眉倒竖。这个江南水乡一般婉约的女子甚少如此发怒。

  “抗战时,我家本是殷实之家。我父亲一腔报国热忱,砸锅卖铁,凑了足足5000银元做了爱国捐。便是捐给你,让你去美国买飞机来保卫咱们中国的天空。”

  “但是飞机呢?!日本人的飞机天天在我们头上轰炸,我们一家从上海跑到武汉,从武汉跑到长沙。一把文夕大火将我家仅剩不多的家产烧了个精光。好不容易逃到了重庆,父亲不过是在下船的时候嘀咕了一声我们捐了那么多钱给蒋夫人,为什么我们的飞机一架都看不见。

  “结果呢?那些特务如狼似虎的将我一家人全抓了起来。 父亲,母亲,哥哥,叔叔,大伯,堂兄,嫂子……家17口人,全死了!被你们的特务弄死的!就是因为说了你宋美龄的名字。我们不过想知道那些钱到底去哪了,我们中国的飞机到底在哪?我们家的5000银元,到底花在什么地方。就这么一个问题,我一家死的仅剩我一个人。

  “我能活着仅仅是因为我年幼,仅仅是因为那一些中统的特务们觉得我长得还不错, 能够在上海的妓院卖到钱。会有那些愿意养瘦马的人来花大价钱买我。所以我活下来了。然后受尽了屈辱。”

  李若梅站在栅栏那边。什么声音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高亢,但是却字字见血的字字诛心,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她心底最深处翻出来的。

  那个积压在她心里10多年的问题。终于在这一刻全部爆发了。

  “宋美龄不要装疯卖傻傻!看着我把头转过来告诉我,我们的钱到底在哪!”

  李若梅一个女人,用着自己并不嘹亮的声音却吼出了如同地动山摇一般的气势。

  呜鸣咽咽的宋美龄哭不下去了,她抬头看了一眼那个她打心眼里瞧不起的解放妇女,那只是一个妓女罢了。

  但是为什么她的眼神如此可怕,目光灼灼,仿佛要将自己烧化了一样?

  被抓这么久,宋美龄第一次切切实实的感觉到了害怕。

  这种害怕是发自心底的。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那么直冲人心。让她心底生寒。

  李若梅一步一 步靠近栅栏,这个清瘦的女人,每踏出一步那跌落在地上的宋美龄就不自觉地向后爬一步。

  仿佛是天上来了天兵天将收走她性命一般,让她觉得可怕。

  “……你不要过来!”她谢斯底里,她恐慌异常。

  明明她和李若梅之间隔了一道栅栏,但是她却仿佛感觉到这道栅栏对她起不到任何保护。

  明明李若梅如此的清瘦。但是又为何看着如此的强大?

  她站在栅栏对面,眼神死死的盯着宋美龄:“看着我,宋美龄。回答我的问题。你的美龄宫是花了谁的钱建的。”

  “你的丝绸旗袍金边银线是花的谁的钱做的?”

  “你美国的房地产是花了谁的钱买的?”

  “你一箱一箱需要用飞机运,需要用海船拉的金银珠宝是花了谁的钱订的?”

  “宋美龄抬头看着我!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李若梅站在栅栏那边,宋美龄坐在栅栏这边。

  整个会客室里安静的只能听见摄影机运作时的电机声。其余没有任何人任何东西发出声响,就连呼吸在这一刻都安静 了。

  李若梅站在那,以审视的目光看着宋美龄。不止她一个人。

  第2个女人站了起来。

  “宋美龄,我听说你特别瞧不起妓女。你想知道我是怎么当上妓女的吗?”

  “因为国土沦陷,我被抓去当了日本人的慰安妇。三年整整三年!如果无数次要死了,但是我不想死,我要活着,我就想好好活着,我想看小日本覆灭的那一天。终于有一天我们打了胜仗,日本人投降了,我想着我的好日子就来了。但是我这边刚出了慰安妇所,转头就被你们那些无良的民国官员官商勾结,把我丢进了妓院!4年又是4年!这一次我要活得更好我要活得更久。因为我要看着你们这些人是怎么死的!”

  第3个女人站了起来。

  “宋美龄还记得1942年的河南吗?说好的赈灾粮食呢?我的侄子和侄女饿死在逃荒的路上,他们才刚刚6个月。他们为什么饿死了?

  “因为他们的妈妈在三天前就饿死了。”

  “我让他们吸我的奶,但是我没有怀孕,我也没有任何奶水。只能把乳头塞进他们的嘴里,看着他们把我的乳头吮吸变形,吮吸出血。要是能用血把他们养大,那也好啊!”

  “但是他们死了。我把他们埋在老槐树底下,也不知哪天会被人挖出来吃了。我把自己卖身进了县城当妓女。我活到今天,我就想问问,你们当时天天在报纸和广播上说的中央政府的救济粮到底在哪?你告诉我?!”

  解放妇女们一个一个站起来,控诉着他们所遭受的经历,曾经所遭遇的苦难。她们一个一个站在李若梅身边,组成了一道人民的墙。

  明明她们的个子都不高,但是在这一刻,宋美龄的眼里,这些女人就好像一堵高墙一 样, 铺天盖地的向自己压来。

  对于宋美龄来说,审判也许还未开始。 但是审判也许已经开始。

  

第四章 新一代

  宋美龄的审判已经开始,是来自于那些解放妇女们对她的审判。

  没有人比她们更适合审判宋美龄了。因为这其中有太多太多人的人生悲剧都是因为宋美龄和蒋中正两人造成的。

  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

  虽然从理中客的角度上来分析,不能把民国所有的悲剧都归于这两人。但是这既然拿了民国最大的好处,吃了最多的民脂民膏,那么他们也就理所应当的要承受最多的怒火,最多的鄙夷。

  这世上没有毫无风险的好处。如果有,那一定是诈骗。

  既然如此,他们就该被反复鞭策。

  不仅要鞭策他们,还要把他们被鞭策的画面放出去给大家所有人看。

  李锐一直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杀人只是手段,诛心才是目的]。

  不能诛心的审判,不能诛心的新闻传播,那都是失败的。

  看似仅仅只是让宋美龄社死的影像记录,其实是为了后世不要有人给她翻案。

  毕竟这世上这么多人,偶尔出一些傻逼也是正常的。

  还好,这个年代的傻逼不多,所以当以李若梅为首的解放妇女在提篮桥发出质问宋美龄的影像传播到全中国的时候,大家只觉得觉解气。

  那是在新闻联播结束后,七点半的特别节目。

  张祥一家也终于有了电视了。因为金陵电视厂今年推出了一个更加便宜的电视。

  考虑到现在中国老百姓的收入,以及老百姓们对看电视的期望。

  金陵电视厂的工程师们绞劲脑汁,耗尽了每一个脑细胞,在原基础上将十三寸电视机尽可能的减配。

  他们用了更小尺寸的屏幕,把屏幕缩减到了十寸。同时把电视机内接收信号的部件也做了消减,解码器能力减弱了。

  一同减弱的还有电视机的音响系统。之前的电视机配备的双三寸的喇叭,声音不光响亮而且音质还很好。

  现在消减的只有一个2.5寸 发声单元了。

  还有按钮开关、外壳等等。

  反正是一切从简,把所有能消减的成本都消减了。

  这玩意儿送给李锐看的时候,李锐都是一副[地铁老人问号]的表情。

  “这玩意儿也是电视机吗?”李锐当时有点想要拍一拍电视机的外壳,但是手到了一半,没敢拍下去。感觉可能会散架的样子。虽然说强度过了检测,肯定不会这样一拍就坏。但是李锐看着感觉是真的不咋地。

  打开电视,接通画面之后,李锐更是[地铁老人问好]了。 虽然画面勉强还行,大概可能有个240P?那个电视机发出的声音更是毛毛躁躁的。拿来听歌的话,只能说[可以响],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这玩意儿就是妥妥的一堆工业垃圾。

  但是金陵电视厂的厂长和工程师们却非常自豪,负责这个项目的工程师更是道: "部长, 这是电视界的[T34] 坦克啊!

  “您别看这玩意儿好像很寒碜,但是它是不是电视?它能不能接收电视信号?能不能发出声音?能不能让偏远地区的老百姓都能看见毛主席的影像?”

  “……自然可以。这是个正经的电视。”李锐被问的哑口无言。对方没说错,它真的是电视机,能满足电视机最低最低的需求了。

  “这个电视机,只要产量拉的起来,我们可以将价格拉到一个低到不可思议的价格!”金陵厂厂长插话道。他知道李锐最注重的就是性价比了。所有的问题,在钱面前都不是问题。

  李锐小声问道:“多少钱?”

  “180元,金陵电视机抱回家! ”工程师骄傲的说道。

  “嘶! ”李锐倒吸了一口凉气:“怎么能做到的?!”

  “我们做了市场调查,虽然我们国家老百姓现在都不富裕。但是大家都喜欢存钱,而且大家对电视机、半导体的需求量极高。那种成本压制到极限的半导体在我们国内都有那么多人喜欢。”

  “也有很多人对极度便宜的电视机有很大的需求。李部长,您不是一直都说吗。 宣传是一种软文化, 需要半导体、电视机这些硬性载体来把它传播出去。我们现在就是做这件事啊。”

  “先解决有没有,在解决好不好嘛!”

  李锐忍不住给金陵电视厂的老几位竖起大拇指。

  这可真不是他让这些人这么做的。而是金陵电视厂的老几位们自己想出来的。他们甚至还专门]做了市场调查。

  在发售电视机的商场那边做了调研,对老百姓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询问大家对电视机的要求,询问大家能接收电视机的价格等等。

  最后定下的价格就是180元,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开始不断的缩减电视机的配置。

  这是先射箭在画靶。

  这么难的事情倒是真的被金陵电视厂解决了。

  李锐只关心一点:“会赔吗?”

  厂长笑了:“这还是我们冯工程师厉害啊,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这种低配电视机,抛去各种成本,我们电视厂还能赚大概10元左右。能够保证我们工厂正向运营下去。”

  “好好好!“李锐猛的拍巴掌:“还是你们厉害啊!赶紧生产吧!冯工程师是吧,做的好啊。要是真的能解决咱们新中国老百姓看电视的需求,你能记一个大功。”"

  这种超低配电视可不光中国能用,甚至可以出口冲击市场。

  不过那也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电视厂先要满足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

  有李锐搞出来的各种文化节目,现在中国老百姓在文化精神生活上可谓空前的丰盛。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