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家里的情况一说,杜聿明眉头都拧起来了。
“我不是该有一笔安家费吗?”
当时打仗前蒋总裁是承诺过这件事的,说是给那些前往台湾的将领家眷一笔 安家费的。
少则几千一万银元,多则十万银元。
“没有给,或者说只给一点点。 不仅仅是我们家,还有其他战死或者是在大陆被俘的将军。”杜致仁直接开口道:“姓蒋的钱不给,还欺负人。”
杜致仁愤愤的说着:“表面上功夫做的好,但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厉害!”
杜聿明打断了儿子的话,他说道:“台湾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会你和那些叔叔伯伯们说吧。”
就在这种情况下,增若萍和杜家姐弟与杨振宁来到了功德林的会客室里。
他们的到来引得了大家的欢迎。王耀武带头给几人“呱唧呱唧”(有 节奏的拍巴掌)。
曾若萍和杨振宁等人想着来功德林,也带来了探视的礼物。几十斤的糖果还有瓜子、花生啥的,大家分一分, 每人也能分到不少。
而功德林这边也给他们准备了东西。为了欢迎他们来,杜聿明和陈瑞章和所长王光英请示,能不能用他们平常劳动积累下的报酬准备些吃的喝的招待一下。
这点要求王英光没有拒绝。
所以在这几人的桌上还摆放着汽水、巧克力啥的。
“这也太破费了。” 曾若萍还以为是所里出的钱,他转头对会客室里的所长王英光道。
王英光笑着摆手:“这不破费,这是老陈和老杜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换的。我们的所里啊有劳动车间,他们平时要在里面劳动的。不过我们马列当人也不压榨他们的劳动价值。他们生产了的东西能创造
多少价值,能值多少工价,我们都如实给他们的。
“所以这些啊,是他们自己掏的钱。”
听了王英光的解释,几人啧啧称奇。从未听过囚犯干活还能有工钱的。
杜致仁更是直接开口道:“还能这样啊,看起来这功德林还真的是涨功德的地方。比现在的台湾强多了,现在台湾眷村里失去了丈夫的寡妇要是有一技之长, 能做个小吃开个早餐店的尚且能活。要是
肩不能扛手不能抬,还没手艺的。只能做半掩门的暗娟生意来养活一家人了。
“军官家眷如此,将军家眷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这杜致仁的话一说,现场的功德林学员们爆发出轩然大波。
第四百零五章 天经地义
杜志仁的话音刚落,整个功德林内所有的学员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他说的话可是让很多人急切的想要得知真相,想要知道自己的家眷在台湾究竟过得如何?
其实不光是他们,原本在会客室里一起旁听的王英光和副所长两人听到杜致仁所说的话,都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
副所长更是在王英光耳边低声耳语道:“还记得当年淮海大战前,司令员和咱们开会讲话鼓舞士气的场景吗?”
“当时司令和咱们说,蒋介石的军队是一个依靠父父子子君君臣 臣关系来维系的封建主义军队,是一只落后的军队, 是战胜不了先进的人民军队的。但我现在觉得司令可能说错了。“副所长看着群情激
奋的功德林学员,他低声说道。
“我虽然也没有学过什么大学问,但是延安的抗大还是学了一段时间的。小时候在老家也经常听一些评书先生讲三侠五义,罗通扫北之类的评书故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军队还讲究一个食君之
禄,担君之忧。君王还要想着给自己的臣子们相对优渥的生活。还要推衣衣之,推食食之来收买人心呢。这蒋光头看起来连这好像都做不到呢。
王英光低声回了一句:“要不然主席怎么会把蒋介石称为运输大队长呢。听说当年主席他们制定解放战争的时候是预计解放战争要打五六年甚至是七八年的。谁能想到4年他们就逃到台湾去了呢。
“主席他们已经是按照封建军队的方式来计算蒋介石的战斗力了,谁又能想到他们连封建军队都不如呢。看起来症结就在这里了。”
两人低声说了会儿话,看着功德林里那些学员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王英光不得不站起来,用力拍了拍桌子。
“肃静!肃静!所有人都别激动。大家都安静,听杜致仁把话讲完,有什么问题等人家把话说完以后你们再来问。
王英光在功德林还是很有威望的,他一开口那些学员们当即就不讲话了,只有躲在角落里的蒋二公子缩了缩脑袋,他有一种大事不妙的感 觉。
等到众人都安静下来之后,杜聿明代表所有人开口问道:“你把老头子在台湾做的事情,都好好和大伙说一说。”
“好“杜致仁亲了亲嗓子。
”别人家就不说,先说我们家好了。最开始蒋介石以为父亲您牺牲了,战死在了沙场。他还颇为假惺惺的发了一份悼词。说是感慨您为党国这么多年做出的贡献。”
“原本说是还有一份抚恤的,具体金额是不知道。但是我估计不会太多,至于为什么,我后续会说。"
”反正后来他听说您不是战死沙场的,而是在战场上面被俘虏了。之前说的话就全都不作数了。本来你应该还有一笔安家费的,但是到了台湾我们一分钱都没有领到。”
“不仅如此,本来说好的,您要是在战场上有什么意外。您的薪水也是照常发放,一 直发放十年,足以让我们兄弟姐妹有独立赚钱的能力为止。这笔钱我们也是一分钱的踪影都没看 见。”
“姐姐和姐夫在美国,也是做着相对清贫的研究工作。没有余力来资源家中开支。弟弟妹妹又小,就连我也尚在求学之中,没有办法为母亲分忧。”
“母亲只能将家中可变卖之物尽数变卖。当年父亲您送给母亲的金银首饰,还有你们的订婚信物和结婚戒指都被母亲拿去变卖了。”说到这里,杜致仁忍不住红了眼眶。
“孩儿不用,堂堂七尺男儿却要连累的母亲连结婚的首饰都保不住。在家中空吃闲饭,孩儿对不住父亲!”
杜致仁说到这里,忍不住跪下来给杜聿明重重的磕了一头。
杜聿明连忙将自己的孩子扶了起来,他的眼眶之中也是红红的。杜致礼挽着丈夫杨振宁的手,捂着自己的嘴在无声的抽泣。
在场的功德林学员们看到这一幕 也纷纷低生哀叹。
这能怪杜致仁吗?肯定不能啊,虽然说他确实是个七尺堂堂男孩汉子,但也不过是个才20出头的小伙子罢了。可能现在还在念大学呢。学业还未完成。能够去哈佛读书,证明这小伙子是个学习的胚子。
在场的所有人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家小子有能力实打实的考进哈佛,并且每年准时修完学分。不拖沓的修完大学,学业顺利的拿到大学毕业证。
那么在场所有的功德林学员都会倾尽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这个学业,而不是让他读到一半,然后辍学去工作。
要知道这个年头,美国对中国别说反共反华了,仅仅是种族歧视都严重的不得了。进入哈佛或者是麻省理工这样的美国最高学府,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难的,你需要在学业上展现出远超同期的天
赋,美国大学才会愿意收你。
所以杜致仁有错吗?他没有错,有错的就是蒋介石。但凡蒋介石按照当初约定好的说法给杜家一笔安家费。 然后准时的发放杜聿明应该领的薪水。那么杜家都不会如此难过。
而这还是杜聿明的妻子尚有一点家底。 还有的金银首饰可变卖。要是逃去台湾的家人带的黄金首饰不够,没有可变卖的东西,那日子会过成怎样啊?
蒋介石这人出尔反尔前倨后恭的事情干的可太多了。原时空之中,他将杜聿明的大儿子杜致仁给活活逼死,结果一年后, 杨振宁拿着诺贝尔奖。
蒋介石又立刻对杜家的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给杜家人房子票子。杜聿明的工资照常发放,发给杜聿明的妻子。
目的就是为了笼络杨振宁夫妻。原始空之中, 杨振宁携妻子来北京看望杜聿明,之后和杜聿明深切长谈。最终决定不定居台湾。
而在原时空之中,一九五九年杜聿明在功德林改造成功成为第1批特赦的功德林学员后。蒋介石还从台湾发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件来。说是让杜聿明回去台湾,还继续让他当将军,并且还要给他多少
多少钱。
最终杜聿明直接拒绝了台湾方面的邀请,把家人接来北京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有了个工作,在大陆安度晚年。
“杜长官可是老头子的心腹爱将。就连他都这样的待遇了,他人的家眷怕是好不到哪里去了。”看着杜家人抱在那里哭成一团,邱行湘忍不住开口道。
“那那些战死的将军呢?我听闻黄百韬兵团长。战死之后, 老头子亲自给他发了悼文。"在 锦州被俘的范汉杰忍不住开口问道。
他心里多少有些庆幸。当初在锦州时候,为了表达自己死守锦州的决心,自己将家眷老小都接去了锦州居住。
最后锦州城破,自己被俘一家老小也落到了马列党手上。
他的妻子和子女也在接受马列党的再教育。要改掉他们身上军官太太和将门子弟的娇蛮之气。原本范汉杰还觉得自己的家人怕是和自己一样,也要受上个几年的苦了。
但是听着杜致仁如此之说,反而却有些庆幸。如果自己的家人是在如功德林一样的地方进行改造的话,那么至少生活无忧。甚至可以说过得还挺健康的。
如果去了台湾的话。怕是连衣食都没有着落了。想到杜致仁所说的有些军官的家眷活不下去,只能让女人去当半掩[ ]的暗娼了。
想到这里,范汉杰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要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争落到这个境地,那还不如把他杀了算了,堂堂七尺男儿让妻子女儿做这个,哪还有什么脸面苟活于这世界。
而听到范汉杰此言。杜致仁又忍不住冷笑了一下:“姓蒋的给了一笔抚恤金,话说的很好听,但是最后给黄百韬加卷的只有10万元金元卷。这也就是我说的,要是爹您战死在了战场,我们也不会有多
少抚恤金。
听到他这话,功德林的学员们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这蒋总裁已经不是一般的刻薄寡恩了 ,就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刻薄皇帝和他相比都稍显逊色。
在整个解放战争之中,黄百韬是唯一个杀身成仁, 为了所谓党国大业而牺牲主动自杀的高级将领。
即便是再刻薄的君主也知道在这种忠于自己的高级将领牺牲后,应该展现自己的爱材之心。曹操都还知道哭典韦呢。好嘛,到了你蒋总裁这里10万金元券就把一家给打发掉了。
这发下来的东西能买得到10斤猪肉吗?
更可笑的是蒋总裁在其追悼会上发的那个悼文。
其中有一句简直是让人贻笑大方,那便是在赞扬黄百韬牺牲的时候,他来了一句黄埔精神不死。
而刚刚好的是,黄百韬压根就不是黄埔系毕业的学生,和他蒋校长没有任何师生之情。
人家是地方讲武堂出来的,杂牌中的杂牌将军。在你的黄埔嫡系将领之中饱受排挤。
现在人死了,蒋总才高喊一句,黄埔精神不死。也不知道是在嘲笑谁。
听闻杜致仁如此说。这一些功德林的学 员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打听自己的家人在台湾日子过得怎么样?
当然杜致仁也不是所有军官的家眷都认识,但是和杜聿明一家走的比较近的那些将军的家眷他还是有所耳闻的,因为这些女人都失去了丈夫,或者他们的丈夫都在功德林里学习呢。
她们不报成团,在台湾更活不下去。
不仅仅是杜家如此,很多人家也是快要过不下去了。
在这里杜致仁特别提了一句黄维。
“黄维将军的薪水也停发了。您的妻子蔡若曙和您家的一众孩子,之前的生活极为凄苦。听闻您的妻子,想要从台湾动身来大陆寻找您的踪迹。但是被姓蒋的人给拿住了。并且说他们通共,并且说您
的妻子就是共党,您就是为和共党做事的。现在他们都下了大狱。也不知现如今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黄维听到杜致仁这话,他猛的愣住了。这个死硬脾气带着一股封建气息书生气的男人,不可置信地看着杜致仁。
黄维是功德林的死硬派。是坚决不肯投降,不敢认错的人,并且每次改造他都上书证明自己无错无罪。
其实他早就知错也知罪,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但他的嘴巴是绝对不会松口的。
在原时空中1975年,黄维作为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功德林学员, 他出狱后,台湾方面的蒋经国发来信。
说是让其来台湾工作,为其保留中将军衔并且补发其25年来的中将薪水。这可是相当一大笔钱。如果黄维真的认为自己没有错,并且真的认可国党做的事情都是对的话。
那么他在特赦的那一年,就该去台去湾的。要知道他们这批人的来去是相对自由的,元时空之中特赦出来的人中有最后有十个去了台湾。但是他却对台湾方面回了一句:“不去。”
随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在中央文史馆找了个工作。就是专门整理近代史。特别是从二十世纪20年代到解放战争那一段30多年壮阔的历史。
中央文史馆馆员的职位,虽然说尚属不错,但是相比于台湾所提供的中将军衔以及中将薪水来说那显然是不够的。
说到底,不过是黄维骨子里的那一份知错,但坚决不认错。
同时还有一点,黄维是以一个书生气很重的人。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对其荼毒极其深刻。
他所谓的忠诚不背叛的愚忠,是让所有人都觉得头疼的问题。
反正终其一生,他觉得自己没有辜负蒋介石对其的知遇之恩。他自觉自己是把中国传统的忠孝做到了极点。
即便是在功德林里,他也秉持着这样的观点,这也是支持着他一直如此死硬的原因之一。
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自己不过是效仿那些中国古代的古人尽忠职守罢了。
但是现在杜致仁却猛地告诉他,他没有背叛蒋总裁,但是蒋总裁却猛的背叛了他。
……怎可如此!我黄维一生未辜 负蒋校长啊!我…… 我…… .噗!“只见黄维心情极其激动,他高声大喊着,却突然一口气没有提上来。噗的一声猛地吐出了一口鲜血。
旁边的王耀武等人立马扶住了他。
“快叫医生!黄维又又又吐血了!
有人手忙脚乱的扶住黄维,有人去掏手绢给黄维擦嘴角的鲜血,还有人去找医生。
当然也有一些人面露不善的盯上了坐在角落的蒋纬国。
蒋伟国目光一呆:“你们要干什么等等,这又不是我做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啊!”
“蒋公子有句话不知你是否听过。“功德林里年纪最小的学员叶立三冷冷的看着蒋伟国道:“父债子偿,天经地义!”
第四百零六章 借你一物
蒋纬国现在觉得父债子偿可真是一个坏文明。
坏事都是他老爹做的,凭什么要我来偿还代价的,关我屁事啊。
这话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是仔细想一想,又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
你蒋二公子这些年所享受的荣华富贵所掌握的权力是怎么来的?你自己心里没有数吗?
难道还真的是靠你个人的努力奋斗来的?靠你一个人努力奋斗来了房子、车子、票子、权力?
你不过是吃着你爹给你的好处。一步一步的把你喂肥喂大而已。而这些玩意儿的好处都是从哪里来的,你自己心里难道没有点逼数吗?
本来当时功德林里那些其他学员就想逮住蒋纬国来好好揍一顿的, 要不是当时王英光就在旁边看着这些人,感觉不太对劲,立马阻止了这些人的行动。
说不定蒋纬国同学都撑不到吃晚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