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2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支书,这么大雨……”

“叫你走就走,别那么多废话。我怀疑上游村的堤坝修的不行。”

第二百八十七章 拎不清轻重

上游村之所以被称为上游村,那是因为他确实是这条河的上游,村落就在彭家村往上大概5公里多的位置。

上游村这个地方,按道理来说,其实地理位置要比彭家村要好,因为那边水系更丰富一点,而且几乎没有山岭,所以可以耕种的面积也更大一些。

当然那是从前了,现在就不是这样子了,这几年彭学武在村子里面大搞发展。搞起了农民公社。

集合了全村的力量一起来进行工作,尽可能把所有人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再加上寿县这几年也分配到了大量的白羽鸡种和农科院制出来的蔬菜种。国家有意将安徽部分地区打造成蔬菜粮食和肉食的生产基地。

而寿县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它将成为一个农业大县。彭学武搞的安哥拉长毛兔养殖和砖窑,可以说是给村子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了,尤其是烧砖这件事情。

你说他门门槛高不高低不低,但附近几个村子还真没有几个人会。关键是前面很多村子没有办法将小农经济给整合起来。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先想着小家的。对于农村的小农经济来说,肯定是优先耕种自家的田地。想要把人集中起来,可是太难了。

尤其是上游村那个地方,多是以小农种粮为主。虽然他们村子也在开始学习彭家村这边搞农民公社,但是毕竟还没有完全搞起来。

再加上修河堤的时候,虽然是尽可能的挑农闲事件,但是有的时候因为工程量太大,始终会挤占掉一部分农忙时间的时候。

而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村民开小差。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即便是搞了农民公社,第1年这些农民估计也会有心里很多想法。也就是彭家村的农民公社搞了好几年了,大家相信其他人能把自己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给种好来。

所以即便是被选去修河堤。那么最多也就是有点嘀咕,到了坝上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有十分力气就使十分力气。

但是。上游村不一样,彭支书还记得,之前自己曾经去上游村看过。明显的感觉到那儿的村民干活多少是有一些留力气的。很正常。毕竟大家还想着下工回去再忙活点家里的事情呢。

再说了修河堤这个事情,那些村民可是心里有很多闲话的,毕竟这么多年安徽这边也没有出什么大水灾呀。

尤其是咱们这个地方,近20多年30年都没听说过有涨水的情况。

这上面的领导也不知道是抽了哪根筋,突然让大家伙干这事儿。大家伙都一肚子的埋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河堤修好才奇怪呢。

彭学武忧心忡忡。上游村 的情况怕是不容乐观。

他和葛蛋两人披着蓑衣,冒着大雨在雨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即便是有蓑衣,但是雨水依旧会顺着缝隙打在身上。

一个小时走下来,两人都觉得身体满是寒意。尤其是葛蛋。他都觉得自己的脚冻的都快没知觉了。

即便是在夏天,但是这样的狂的风暴雨依旧是能够带走大量的体温的。

而来到上游村一看。彭学武就知道果然不出自己的意料,这里压根没有村民在河堤上进行寻访。

明明在这场大雨开始之前,县里面就下发通知了。

说是气象部门预测到6月到7月,将会有可能出现史无前例的大暴雨。要求各沿河的村子必须要加强安全防守。

那些紧靠河堤的村子必须要派遣村民上河堤巡逻。

自己在村子里就派了十几名村民进行轮流守护,并且还让人在河堤上修建了个简易的木房子,给巡逻的人避雨。

雨太大了,巡视会变得比较困难,但是监测水位上涨以及查看堤坝是否出现灌涌现象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曾经的解放军,彭学武在执行这方面任务的时候是一丝不苟的。

但是他现在看到上游村这边河堤上一个人都没有,就那么空空荡荡的。他火当时都来了。

他对同行而来的葛蛋说道: "这些天一直在下雨,上 游村的堤坝我之前看过他们修的多少有些马虎。你现在沿着他们这一段几百米的堤坝好好看一下。 看看有没有出现纰漏的地方。”

葛蛋这个人虽然说喜欢抱怨碎嘴子也挺多的,而且动不动就是各种牢骚话出来。但是彭学武交代他做什么事情他总是会做的。

只不过是又牢骚了一句: "村支书你管的也太宽了,这是他们村的事情,关我们什么事。

“你说的都是屁话,他们村子在我们上游,他这边堤坝要垮了,遭殃的不还是我们吗?快点给我好好查一查。”彭学武交代完葛蛋任务后,自己便朝着上游村村支书家的方向走去。

当他非常不善的一把手推开上游村村支书张海家大门时,他正看见上游村村支书张海正坐在家里抽着烟看着报纸,嘴里还哼哼唧唧的哼唱着本地的乡土剧。

彭学武当时那股子火就上来了: "张海,你干什么吃的!你们村子里大堤都不派人去看守的吗?”

原本张海被推门而入的彭学武给吓了一跳,但是看清楚来人之后,他也生气了。

"彭学武你是彭家村的村支书,你跑来我这里跟我指手画脚干什么?”张海看着怒气冲冲的彭学武,他也站起来发火。

“这么大的雨,你叫谁上河堤巡逻?你看那些村民骂不骂你祖宗十八代。”

“不就是下点雨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今年河堤都修起来了,这么高的大堤,河水漫不过来的。”

张海说完这话之后又坐回自己的椅子,开始吧搭起了自己的旱烟。

彭学武都被他的态度给气乐了。

“张海,你的村支书就这么当的是吧,县里面下发的规定你是没听到还是看不见啊?要不要我把县长叫过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你别给我扯这些没用的犊子。就下点雨,这河道是涨了点,但也就涨那么一点嘛,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这些天一直下雨,村里人都在抢收自家的粮食。还有好多粮食烂在地里,没来得及抢收。

家家户户怨气大的很。你叫我让他们去干这活,他们谁听我的?我要让他们这么做,你看他们要不要在屁股后面追着我骂。”

50多岁的张海倒是挺光棍的,说话也是说的挺直接。反正他这个村长呢只想当好好先生,恶人是一点都不想做的。

“张海好样的,你看我这事L和不和县长说就完了。县里的命令你就当放屁是吧!”

“你话别说那么难听哦……”

就在彭学武和张海吵架的档口,本该留在堤坝上巡视河岸,看看有没有出问题的葛蛋跑了回来。

"村支书!我刚刚巡河堤,发现有几个口子可能是管涌,但是雨太大了分不清。要不你也跟我一起去看看!

葛蛋带来的消息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原本还在吵架的两人立刻呆住了。

张海一愣说道:“你个后生可别胡说,这河堤才是刚修的。”

“你就别扯你这村子刚修的河堤了,你们修河堤的时候我都看见了,个个都在留力气,都不舍得在上面耗心思。这些天连日大雨,我们这小河滩本来水浅,现在已经长了多深了,你心里没点数啊?现在下去都能淹死人了!”

彭学武对张海可是一点都不客气,虽然说是平级,并且还是隶属于不同村子。但是彭学武现在可是深深的看不起自己邻村的这个村支书啊。

“你现在还愣着干什么?跟我一起去河堤啊! "彭学武又把他当年在部队里当基层指挥员的那股气势拿了出来。张海也不敢再犹豫,万一真的管涌了,那么河堤可能是会垮的。

如果一垮,那么上游村好几百户人家,上千口人的身家性命可都要受到威胁。

一行人急匆匆的来到河边看一下葛蛋所说的疑似管涌的口子。

“漏水了。里面的土层肯定松动了!”彭学武在反复检查后立刻下了了断定。

毕竟今年年初的时候,上面就发了相关的材料,包括修建河堤以及河堤会出现各种险情的鉴定方法。都要求村支书和各基层党员好好学习。

彭学武属于学的相当牢固的那一种。

还好现在上游村河堤的渗透现象并不算很严重。但是如果不加固大坝,任由这个雨水继续冲刷上一两天的话,那么这个大坝肯定会垮。

彭学武转头看一下还有一些发愣的张海:“你还愣着干什么?把你村里那些精壮男人全都给我叫上来,扛土扛木头!你们村子还要不要了!”

彭学武都快被这种人给气死了。也被上游村这一些拎不清事情轻重缓急的村民给气死。

张海回去召集人手了。

葛蛋站在一旁说道:“支书,这边上游村保住了,那我们应该没什么事儿吧?”

彭学武叹了一口气道:“我们这保住算什么呀,当年打仗我去过南方,在江西九江待过一段时间。

“这些天我天天听新闻,江西湖南那边的雨比我们还大。你知道九江为什么叫九江吗? "葛蛋摇摇头。

彭学武说: "因为那里有九条江啊!”

"阿九条江! "葛蛋眼睛瞪大了:“我们这一条小河都这么麻烦了,他们那里九条江,下的雨还比我们这大。那要是溃坝了葛蛋说到这里捂住嘴,没敢再说下去。

“希望不会吧。”彭学武看着这连绵不绝的雨幕,心里也在泛着嘀咕,也不知今年这是犯了什么天气了。

只希望更南方的省份会比自己这边的情况好一点吧。

第二百八十八章 准备的和添乱的

彭学武他们村子所流经过的这条小河本身并没有多深的河床。因为这条小河本身的流速不大,溪流深度也不是很深。

所以当初在修建这段河堤的时候,有专门门的人过来看过。

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将河堤挖深来。利用本身的土层来加深河道。这样的方法是相对稳妥的。

但是这样的方法显然是非常费力的一个工程,在1954年的中国农村,还没有哪个村子有这样的实力,将数百米的河道给它挖深个一米。

这显然是需要重型机械进行复杂施工才能够完成的作业。

所以设计就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最后选择了距离河岸相对较好的位置进行堆铸式的修建。

也就是说,大堤最高处是要高于河岸两侧的。

而现在这条小河已经涨水了,如果按照之前河岸的高度的话,现在的水早就漫到两旁的田地和农家去了。

也就是因为河堤加高了一米多的高度。所以才没有让河水漫过去。

而这加高的高度自然是县里面的技术员来定一下的。

而至于为什么要定下这样的高度,那自然是由中央下发到各个县市的执行标准来进行统一规划的。

因为这一次网吧是 真的开了一个非常准确的预言挂了。

因为虽然网咖到来,在这个世界引发了这个世界的许多变量,造成了众多的蝴蝶效应,整个世界局势都变了。

但是有一些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变化的,比如说是历史上记载的各种天灾,有可能是不会变的。

当然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准确说,因为李锐曾经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叫做蝴蝶效应。也是刘慈欣写的。里面就写了为了阻止美军轰炸自己的国家,有一个科学家在世界各地奔波找寻气象节点。

然后在气象节点上或者引燃一堆篝火,或者是敲锣打鼓,或者是做些其他的小动作,从而引发天气的骤变。浪敌军的战机无法轰炸自己的家乡。从科学理论上来说,好像有那么一丢丢可能。国不过小说是这么写,李锐却不知道现实中是否会有这么巧。会不会因为钱学森总工程师提前搞出来了东风1号导弹并且在釜山港一下爆 了依阿华级战列舰而引发气象变化。

如果说真的改变了气象变化,比如说今年六七月份雨水不会有历史上那么多,那么自然是皆大欢喜,不会出现洪涝灾害。

但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功夫都是要做好的,万事准备起来总是没有错的。

网咖早就把之后几十年可能会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全部上交给了中央,不管是54年的大水,还是之后的唐山大地震,九八大洪水等等等等全部上交。

各种相关详细的资料也都全部上传了上去。

其中关于1954年各地所遭受的水灾灾害详情也放上去了。

幸好在原时空的1954年各地水灾所遭受的详情都有相当详细的记录,只要通过各地政府的历史资料进行查询,都可以查询到这公开的资料。

比如说安徽这边几个受灾县市的详细过水资料。

彭家村这边当时也有记载,水漫上堤岸多少米都是有记录的,按照这个记录,然后留出一定余量来修建现在的河堤。

不仅仅是彭家村各地,有可能遭受水灾的地方,都按照原始空间遭受的水灾详情,流出了一定的冗余。

但是有的地方就算是你知道了,后世会发生什么,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将其完全解决掉,比如说九江和荆江。

水情实在是太大,并且刚建国的时候,国家并没有那么多机械力量投入到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河堤建设。

作为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凡事求万全真的是太难了。

但是有的时候难也要做,因为历史书上一句[流民不知几何]的一句话,是千千万万破碎的家庭,以及数之不尽的死难者。

所以现在哪怕是用取巧的方式,也要想办法先撑过这1954年,新中国建国的第一个大型自然灾害。

九江(九江地区河流统称,非单只一条河川)、荆江、淮河,其实早在建国之初,国家就已经规划对这些地方进行治理了。

不需要网咖提供任何资料,治理长江和黄河是新中国还未建立,但是共产党取得了许多区域的实际控制权后就已经开始着手的事情。

当年老蒋花园口一炸,几百上千万老百姓的家园变成黄泛区。就连日本人都敢呵斥蒋介石为人类之敌,甚至还挺义正言辞的。

历史学家有一句话说得好: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史就是一部修河史。 九江地区在建国后的1950年就开始修建防洪措施了。并且在网咖上交资料之后,九江加快了防洪措施的修建。

不止是九江,包括淮河流域、荆江流域以及整条长江其实都在不断的加紧修建防洪河堤。

不光是堵,更重要的是疏。虽然说长江的淤塞不像黄河那么夸张,但那也只是和黄河相比罢了。

实际上长江的淤积这些年其实也挺严重的。

五十年代国内其实没有很好的清淤船。毕竟国内造船能力有限。而且清淤设备也不够,所以清淤行动动用了沿河两岸数以百万计的民力。

这件事情被潜伏在内地的国民党特务发回台湾。台湾那边的蒋介石大肆宣扬新中国又开始施行征发徭役了!

并且配上了解放军拿着皮鞭驱赶老百姓干活的图片。然后说被征发的老百姓过的多么多么苦。

反正就把封建时期那些被征发徭役的民夫的日子往现在新中国头上按就是了。

不过中国人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就像是九江段清淤船[九江清一号]船船长季东来就不这么觉得。

他驾驶着由水泥打造的清淤船,趁着今日风雨小,正在加紧运送物资。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