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7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只要中国能拿出足够的利益交换。

而挑战则是谁将是下一个苏联领导人将关乎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一个两难的抉择摆在了中国所有领导人的面前。

第一百九十四章 乱与大会

“现在国际上对于高血压的争论倒是停下了,现在证明我们说的是正确的了。估计欧美那边会有一帮保健医生被撤职。只不过这事儿多少有点黑色幽默了。”李锐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次世界范围内的高血压疾病的论战不用在讨论了。

因为斯大林同志的病倒给大家都上了一课。

当然,斯大林的保健医生团队也全都被发配去了西伯利亚挖土豆。

也不管是谁把他们丢过去的,反正苏联上下都认为他们对斯大林同志的突然病倒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反正这件事必须要有人负责就是了。这群医生是最好的责任人。毕竟让他们背责任没有多少问题。

也不会牵连多少人。说来好笑,在苏联这边把斯大林的保健医生团队丢到西伯利亚挖土豆后。

美国那边也对罗斯福之前的医生团队进行了追责。

或者说可以认为那是一场属于麦克阿瑟的另一个秀。

一场表现自己对罗斯福伟大尊敬的秀。

七人的医疗团队中,有三个被判刑了。

另外四个因为是各私立医院的院长或特别重要的专家领导,所以以缴纳罚金的方式了事。

总之斯大林生病这件事让中国医疗团队对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有了话语权。

连带着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生产的抗压药有了一波追捧。

世界就是这么黑色幽默。但是不管是李锐,还是主席还是其他中央领导人……

其实对这种黑色幽默造成的中国医疗团队在高血压疾病上的话语权都没有感到一丝高兴的。

因为斯大林病倒对中国不是好事。

主席可以说和斯大林也是有过一些斗争的。

但是这不妨碍主席认为斯大林的存活对世界革命是有益的。 “斯大林同志如果去世,那对世界革命是有害无益啊。”

主席在中南海的小院里来回踱步,最后忍不住这么叹道。 “现在说斯大林同志如何,其实已经为时已晚了。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下接下来如何对待后苏联时代的问题。”

在主席身边的总理提醒道。 “目前,苏联高层还未完全分裂,虽然搞了点小动作。但是还没公开明面化的斗争,这是好事。”

主席说道:“应该是斯大林同志还未去世,而且主治医生说他还有恢复过来的可能性,所以各方都相对克制。” “虎死威犹在,何况斯大林还没死呢。”总理如此说。

对比历史上之中斯大林死亡之后苏共内部的矛盾,本时空已经好多了。

至少还没人直接去联系朱可夫,让这个波拿巴份子直接军事干政。

贝利亚之前被斯大林从情报部门中分离了一部分权力出去,他现在也没有急吼吼 的去把内务部之类的全整合到一起去。

米高扬也没有急着站队。

莫洛托夫虽然在斯大林清醒的时候就渐渐被边缘化。

但是现在还没有遭受迫害。

马林科夫也没有急着去和贝利亚抱团。

朱可夫有些蠢蠢欲动,但是列宁格勒帮和乌克兰帮的人都还在暗暗斗争,一切都还未撕破脸皮。

朱可夫没有任何借口进入政治中央。

苏联现在内部的矛盾是隐秘而暗潮汹涌。

但是现在的暗潮汹涌却有着一丝平衡。

那就是还在昏迷的斯大林。只要他没有确认死亡,或者是医生认定伟大领袖斯大林再也醒不过来。

那么大家就会克制。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斗争不宜太激烈,以免慈父醒来后被大清洗了。

所以外部支持变得尤为重要。其他国家不说,单说中国这边吧。赫鲁晓夫开出了非常不错的筹码。

他在和中国谈新的合作,其中包括对中国五个港口的援建。七个大型水坝工程的援建。

以及全套的坦克生产线和两条炼油设备生产线。

这项交易允许中国以糖浆和轻工业产品抵账,而且支持分期支付。最长可以在十年内支付。

每年只需要支付最低标准都行。

这让中国甚至有裕余的轻工产品去赚取外汇。

这个交易项目一出,李锐知道后都忍不住骂了一声:草,苏联卖肾支援中国的剧情终于出现了吗!

这一波赫鲁晓夫给出的项目单是真的大。

中国要说不眼馋是假的。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如果这一波和赫鲁晓夫签订了条约,那么中国就是站在赫鲁晓夫这一边了。

而不管是贝利亚还是马林科夫都没有开出更高价码的可能。

缺少主管一地的权力和经验,让他们争取外部支持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

中国中央内部也是吵成一团。各种意见和分歧都出来了。尤其是有的人的一些小尾巴,小心思都暴露出来了。

主席也在暗暗的拉小清单。没错,主席是一个‘心软’的人。但他的‘心软’更多的是愿意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看过李锐给的后世资料,他也知道有的人给了机会也是没用的。

只不过他总是相信人可以变好。

但是这次因为斯大林病倒而引起的风波让他确信了,有的人真的没得救。

一场中国内部的清洗也在暗自酝酿。而在这期间,主席先做的一件事是直接撤掉了李锐文化宣传教育一把手的职位。

只让他担任曙光厂厂长、破晓基地主任。

同时任命聂帅兼任北京地区卫戍司令职位。

一场风暴在北京上空酝酿。不论是所谓的亲苏派,还是后来所谓的走资派都隐隐的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就在十月二十日,斯大林昏迷的第十五天。

莫斯科还没混乱起来,北京城内一场大会召开。大会筹备了许久,李锐之前都没有得到风声。

他现在也没有资格进去。但是他知道,这一场大会是狂风暴雨。中央内部出现大洗牌。

连续有二十多人被洗掉。

只不过主席手段还是比斯大林温和的多。

没有让人去西伯利亚修铁路或把人给整死。

这些人不过是被进工厂工作罢了,远离政治中心。但是某些人心思是很多的。

毕竟人生起起起落落落也是正常的。

所以这场李锐没有参与的大会内通过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决议。

那就是考虑到国家初立,朝鲜战争几乎从建国打到现在。国家一直处于战时状态,诸多建设都没顺利展开。

同时考虑到政策执行的一以贯之与国家规划问题。

大会研究决定,延长毛主席一届任期决定。此决定为战时临时决定,不具常规参考价值。

第一百九十五章 威严

北京这边风云稍息,莫斯科那边又是风云突起。半个月了,斯大林还没有醒来。

很多人开始蠢蠢欲动,已经有人迫不及待想要跳出来了。

当然贝利亚、赫鲁晓夫、朱可夫等上位者没有亲自行动。

其中最先跳出来的是朱可夫旗下的一些中层军官。

他们用一种投石问路的方式来进行试探,或者说苏联红军内部确实也出现了一些不满。

最先闹起来的就是一部分军官对苏联的政委制度不满。

所谓党指挥枪,政委在军队内的权力其实是很大的。

历史上后世的很多普通人受到影视剧。特别是《亮剑》的影响,错误的认为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

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政委不仅是政工干部,同时也是军事干部。部分情况下,政委的权力凌驾于军事主官之上。

平时团长和政委(连长和指导员)是平级的,没有谁领导谁一说,一般有事情都是商量着来。

毕竟三个人就能开党委会了。

军事主官想要一意孤行的事情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特别是军事主官跳过政委直接执行军事行动,这就不是单纯的违反规定的问题,而是原则党性有问题。

是要进行调查的,严厉一点是要直接撤职查办的。当然,政委制度对军事主官的权力是一种非常大的限制。

是军事主官头上的紧箍咒。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不喜欢政委,最好不要有政委在自己团里就是这样。

谁喜欢一个限制自己权力的人呢?但如果军事主官没有丝毫限制,在一个一两千人的团里还好说。

但如果一个人可以拍板决定一切,那么他是什么?

他就是军阀的雏形啊!如果不加以限制,那就是往军阀的路上一路狂奔。

别说依靠自觉性之类的。

人可以有自觉性维持住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吗?

当然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绝对是少数中的少数。绝对的权力带来的只有绝对的腐败。

陷于权力之中仍然能保持清醒的人纵观全人类历史来说,也是屈指可数的。

苏联红军的大头子是朱可夫。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波拿巴主义者,或者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威力加强PLUS版李云龙也行。

他就是提倡政委靠边站的那种人,而且比李云龙极端的多。现在莫斯科以及周边军区开始闹腾。

借着一名政委误惩犯了事的营长为由头。

不少中层和高层军官开始发出了不满。

本该是个小事的事情被他们闹得很大。

莫斯科内刹那间乌云密布。没有朱可夫的命令,没有人可以调得动一兵一卒。

而朱可夫自己则声称自己生病了,需要静养。

苏共主要领导被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困在莫斯科根本出不去。 本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没有急吼吼的去找朱可夫联盟。

但是朱可夫却急不可待的自己让人跳出来了。

或许可以说,朱可夫原本就是急不可耐的人。

历史上中赫鲁晓夫不过是和他一拍即合罢了。

为了换取朱可夫的支持,赫鲁晓夫同意了废除政委政策。导致苏联红军开始滑向无尽的深渊。

本时空之中,因为赫鲁晓夫长期和中国贸易获取了更大的权力,让他有了不和朱可夫勾勾搭搭自己也能向前一步的信心。

毕竟赫鲁晓夫还没使出杀招,如果真的有必要……他可以让西伯利亚方向和乌克兰的农场工厂暂停发货。

如此一来所有的喜悦牌罐头,中国生产的所有糖果、原材料、轻工产品全都进不来。

只要一卡,就能让现在已经习惯了拥有这些轻工产品和副食品的苏联人极度不适。

犹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真的出这个杀招,到时候有的是人求他。

所以赫鲁晓夫没有去和朱可夫勾勾搭搭。

但是没有想到,朱可夫自己开始出来了。他在逼迫大家站队,现在莫斯科的局势很明显了,谁和他站一起,他就帮谁。

谁先开口说:政委在苏军存在就是错误的!那么朱可夫就会护着谁上位。

二十一日,上万红军被军事主官带进莫斯科。

打着严惩那个误惩营长的政委的名号进来的。

下午时分,被鼓动起来的部分红军开始控诉政委等政工干部在部队内的种种不是。

而事件的最高潮的是傍晚时分,一名政委带队前来阻止这场闹剧。而在乱哄哄之中,一声枪响,一名士兵当场阵亡。

有人大吼一声:“政委开枪了!”

整个现场乱成了一团,那名政委在一脸震惊的神色中被乱兵捆住围殴。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