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57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不是给中国人或朝鲜人或苏联人送菜吗?

所以当时港口抵抗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给摧毁舰船内部拖延时间。

毁坏内部的方法也是简单粗暴,舱门关上,丢几颗手雷进去。时间紧任务重,水兵们也没时间一项一项检查是不是完全破坏了。

但是这样丢手雷破坏舰船内部还是有效果的。

毕竟战舰的装甲在外侧,又不是在舱室内部。

这让潜入进去的潜水员往往需要废九牛二虎之力才能通过一个舱室。

打捞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但是总算是在推进。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潜水员才开辟出一条通道,艰难的把通海阀给关上了。

这种靠近港口的潜水自然是不用氧气瓶,而是使用输氧管,这样才能保证潜水员长时间工作。

而不是十几二十分钟就要出水。在中国这边关闭通海阀的同时,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也就地取材,用大量的空油桶拼接在一起……

作为漂浮筒,再把浮筒连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固定……

然后再由萧劲光带来的海军战士开着运输船随时准备着为上浮的战舰做平衡。

期间朝鲜人民军动员了大量的朝鲜海女跳入海中,帮忙完成浮筒的固定任务。

所谓海女便是指那些生活在渔村,依靠大海吃饭的女人们。因为女性基本不会参与远洋捕鱼,所以海边的女子一般都是依靠良好的水性在附近海鱼采集贝壳、鲍鱼、海参等物。

可以说东南亚靠海的国家都有海女。

就像是那些去远洋和大海搏斗的男子一样,这也是一项危险性很高的工作。

也让这群海女练就出一身出色的水性。

单纯比水性,萧劲光带来的这群水兵还真比不上朝鲜的这群海女。

依靠着通力合作,衣阿华的通海阀先被关闭了。随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抽水作业。

船没有被炸破洞,只要抽水就能浮起来。就是上升的时候要调整船身姿态,不要侧翻了。

这需要不断的微调和极高的耐心。

就在中国和朝鲜在一点点的把衣阿华先打捞起来的时候,苏联方面来看战船的人也来了。

来人名叫谢尔盖?格奥尔耶维奇?戈尔什科夫,目前的苏联海军中将。

按照历史上的人生轨迹,他应该在1956年被赫鲁晓夫提拔成海军上将,并且成为苏联海军元帅。

不过本时空中,目前斯大林的身体还很健康……

所以戈尔什科夫将军能不能和原先一样成为苏联海军元帅就不好说了。

不过他的能力是很不错的,历史上里,从他上任之后苏联海军才算是从黄水海军走向深蓝。

来到釜山港码头后,戈尔什科夫将军看着中国人和朝鲜人用尽一切办法将衣阿华号给打捞起来。

戈尔什科夫基本上每天都要带人去看现场的打捞状况。

因为他和斯大林都很关心这两艘大船。

现在的红海军太穷了。

虽然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之类的数量并不算少。

但是缺少水面舰队的核心大舰。原因有几个,第一是苏联自己也缺少建造万吨级以上大家伙的经验。

第二是苏联穷。苏联比现在的中国是富裕很多。但是建造海军战舰这东西,真的不是一拍脑子就能解决的。

网咖给本时空的中国搞了这么多东西搞了这么多钱,中国没有搞造船厂吗?

当然是搞了,把原来的江南造船厂重新收拾收拾也开始造船了。

但是都三四年了,江南造船厂现在还是只能制造几百吨级的小炮艇,而且造得还比较将就。

这还是江南造船厂拼尽全力去弄的。没办法,不说别的,就说一样,生产大舰必备的万吨级水压机现在就没有。

这玩意儿网咖也买不到,也买不起。只能是给资料让科研人员去死磕。

历史上中,中国在1961年才成功研发第一台万吨级水压机。

这个项目资料,苏联人是不会给的,这是真正的大国重器。现在资料给了,项目负责人沈鸿正带着科研组和工人日夜苦战呢。

上海重型器械厂比历史上更早建成,上万职工就为了攻克制造这些重型器械。

去年四千吨级水压机刚刚成型生产,工厂马不停蹄的上了八千吨水压机研究项目。

如果八千吨水压机成功,那就可以上马一万两千吨级水压机项目。

那样一来,中国才算是完成了重工业的一次爬梯。

也才可以真正的去研究千吨级水面舰艇。

而万吨级水压机不过是建造大型水面舰艇其中的一环。

类似的难关很多,根本不是靠花钱购买就能买到的。中苏关系最好的时候,苏联人原子弹和导弹都派人来教了,万吨级水压机你想看看都没戏。

本时空中,万吨级水压机以及其他的重型设备的成型必然要比历史上更早更快,让中国小跑进入工业化。

但是至少在1953年,江南造船厂只能生产千吨级民用货 船和几百吨的小炮艇。

所谓海军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实力的体现,在这里展现的明明白白的。中国搞不好,其实苏联也搞得累。

苏联没那么多钱投入海军,还是那句话,苏联经济发展有些畸形。虽然看起来很强壮,但是苏联是个长短腿。

斯大林知道,戈尔什科夫也知道。现在的苏联海军穷的要死,大型水面舰艇几乎完全没有。

所以当中朝方面把消息传回苏联的时候,斯大林高兴的猛拍巴掌。并且将戈尔什科夫好好叮嘱,一定要把船弄回来。

看到衣阿华花了不少时间最后完美的升起来后,戈尔什科夫兴奋的搓手。

美国的衣阿华级啊!终于要落到自己手里了!

原本戈尔什科夫想要带着自己的人直接上去的。

但是中朝方面却说什么,要给苏联同志探探路,他们先进去了。搞得戈尔什科夫有些不满。

中国先派遣了几十名机械专业的和海军舰船损管方面的人员进入船只内部考察。

这些人出来之后找到萧劲光,他们脸色不是很好。 “衣阿华号从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内部破坏的很厉害。从建桥到轮机室,美国人撤退前都丢了炸弹。

说是千疮百孔也不为过。重要部分能炸的美国人都炸了。除了火炮部分他们害怕引起殉爆没有炸之外,其他重要部分就没有好的了。”

萧劲光听到这个消息,他头有点大。

知道美国人不可能把船完好无损的留下……但是留下一个内部千疮百孔的船,这也是不行啊。 “修的好吗?”

萧劲光问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

从国内赶来的专家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个吧……一般部件可以修,但是蒸汽轮机……我们修不好,而且估计老大哥可能也修不好。美国佬太狠了,不知道丢了多少炸药进去,轮机房都差不多成废墟了。”

中国专家无奈的摊摊手。

那边朝鲜方面也得知了这个消息。这下有些傻眼,原本打算要个高价的。

但是打捞出来是这样的结果。就在中朝两边这样报道的时候,戈尔什科夫带着人不顾阻拦,闯进了战舰内部。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外表光鲜亮丽的衣阿华号战列舰内部居然如此残破。

现在整条船最有价值的就是船体和上面的火炮装置了。

代表队内有人说,要不要放弃这个废物。衣阿华号的轮机损坏太严重了,修不修得好都两说。

而且海参威修船厂的设备和工人也都不够啊。

拖回去实在是太占地方了。而且衣阿华号这样了,菲律宾号估计也差不多。

美国人不会留好舰船的。戈尔什科夫和斯大林去通了个电报,斯大林表示衣阿华号还是要的,不过坏成这

样,那就尽可能的压低价格。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换

北京。 “现在衣阿华号捞上来了,但是内部损毁严重。菲律宾号还在打捞,但是根据潜水员的描述,内部破坏和衣阿华号不相上下。”

彭德怀从朝鲜前线回来了一趟,为中央军委汇报工作。

同时也是对两艘巨舰接下来的安排,向主席等人询问意见。毕竟这两艘巨舰的去向也很关键。 “我们的同志说,凭借中国现有的实力,修复衣阿华或者是菲律宾号都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这个技术储备。苏联方面情况比我们好点,但是也不保证他们能完全修好。”

听到彭德怀的报告,朱老总一拍大腿:“原本以为是个香饽饽,结果打开一看,好嘛,白面掺着三合面做的假包子。”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

李锐参与了这场在中南海的小会,他说道:“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的主体结构,美军肯定没时间破坏。只要主体结构不受损,光是船壳都很有价值。”

那可是很有价值,就衣阿华的龙骨和外装甲,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能生产啊。

老大哥现在可能都要费很大劲。 “船壳也是有价值的。就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美方那边还在和我们扯皮谈判的事情,地点现在他们是不扯了,他们要把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加入谈判条件。”总理如此说道。

这倒是正常,这样的巨舰对美国来说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制造的。 “美国人愿不愿意出价钱是一回事,我们把船还给美国人,就算是换来了一些美元。但是等着他们把船修好了来炸我们吗?”

主席摆摆手:“这种增强我们敌人的蠢事,我看还是不要干的。”

这话说得众人都点头。

李锐摸了摸下巴道:“不过这倒是可以做点文章。苏联方面知道船坏了,肯定想要压价。如果他们压得厉害了,不如就把美国人想要赎回两艘巨舰的事情说一说。”这件事到是可行。

在之后的中苏朝关于巨舰的谈判中,中朝方面算是达成了默契。苏联方面一个劲的想要压价。

但是中朝就是不松口。

老大哥说:你们留着也没用,都坏了,你们也开不了啊。

中朝:没事,留着看看也好啊。

老大哥:那不是浪费嘛!这样,我帮你们清库存,便宜一点,我上门自取。

中朝:没事儿,阿美也想要回去呢。

老大哥:!!!这事儿一说,老大哥还能坐得住?

当然是坐不住了。负责谈判的戈尔什科夫对衣阿华和菲律宾两艘巨舰实在是太在意了。

苏联海军内部也是如此。现在中国海军穷得尿血,苏联海军也不怎么富裕。

中央军委本来是想要和苏联红海军多换点可以马上形成战斗力的水面舰艇的。

但是看过来看过去,感觉苏联现有的水面舰艇实在是不怎么样。

拿巨舰去换,未免太过于不划算了。在经过多方考量之后,中央和朝鲜高层也在私底下磋商后达成一个协议。

船,我们两个国家都要。要一些苏联的水面舰艇先拿来用。除了换船之外,更重要的是换一个造船厂。

中国需要一个更好的造船厂,现在的江南造船厂满足不了中国的生产舰船的需求,其中很多设备都很老旧了。

有的设备还是清朝时期置办的呢,这些老爷机现在还在用。制造几百吨的炮艇还磕磕绊绊的。

现在的苏联制造舰船的实力虽说也是一般吧,但好歹比中国强多了。

而朝鲜方面在衡量自己的国家实力后,放弃了大型造船厂的诉求。毕竟做人还是要实际一点,朝鲜的国土和国家实力养不起巨舰的。

延安派的金斗奉提出,朝鲜需要船舶维修厂,以及修建千吨级护卫舰、民用船只的造船厂。

以此为条件,中朝苏三方开始了漫长的会谈。

…… “大连造船厂……不可能,不可能。你们的诉求太离谱了。这个造船厂的规模也过于大了!你们谋划的是万人规模的巨型造船厂。” “我劝你们还是脚踏实地一点,和朝鲜一样,选择船舶维修和中小型造船厂就好了。衣阿华和菲律宾两条船还没有这么大的价值。”

戈尔什科夫猛地摇头在拒绝中方的提议。

三方会谈中,朝鲜方面的诉求苏联答应的很痛快。因为朝鲜要的不多,除了修理厂和中小型造船厂之外,只要苏联再弄些炮艇来,他们就够了。

中国方面狮子大开口了。要求的是一个万人级的造船厂,这个要价有点高了。 “中国的同志,账不是这么算的。”

戈尔什科夫说道:“朝鲜战争,我们苏联也派出了几百名飞行员和飞机,战争的胜利我们也是出了力的。有超过一百名苏联飞行员为了朝鲜战争的胜利而牺牲在这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个国家的胜利,对吗?”

戈尔什科夫的眼睛紧紧的盯着他对面的谈判对手,来自中国的毛岸英。 “我们承认苏联同志为了亚洲和平而做出的伟大牺牲,戈尔什科夫将军。我们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都会追授其荣誉与适当的补偿,他们都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毛岸英的俄语很好,一字一句从容不迫。 “我们现在所求的,正是希望减少这样充满正义感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牺牲……所以才 希望用衣阿华号和菲律宾号换取大型造船厂,只有中国有了自保能力,才能减少这样国际战士的牺牲啊。”

毛岸英说的倒是义正言辞。

其实戈尔什科夫想要的就是中国人便宜一点。

谈判的过程不算是特别的愉快,但是没办法还是要谈。

现在釜山港和舰船实际控制权在志愿军手上。

难道苏联人还能抢嘛?

而且中国人也提出了比较客观的事实。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