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48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大家以这种方式来关心着朝鲜战争的进展。

主席看到这个游戏也很感兴趣,他站到圆桌旁边看着这套兵棋游戏问道:“你们打到那儿了?” “主席,我们新开了一个扩展。最近新搞出来的,《釜山之围》。”

有技术员为主席解释到。

新研究出来的新扩展《釜山之围》中,美军和韩国军队陷入绝对困境,志愿军和人民军取得常规战争的巨大胜利。

横亘在最终胜利面前的只有两点。一是海岸上的美军战列舰巨炮,炮火覆盖太可怕了。

正面冲击美军阵地,很可能一小时内就被战列舰的巨炮把一个旅打没。

二是给美军增加了一个新武器,原子弹。

主席看到这里忍不住扬眉道:“你们这个釜山之围,就给美国佬加了原子弹呐?” “嗯。”

做这个游戏的技术员和玩这个游戏的技术员们一起点头。

包括一些围观的科学家也附和着。 “美国佬没有打过这样的仗,他们不可能承认输给我们中国的。他们一定会使用原子弹或者核讹诈的。所以我们给扮演美国的玩家准备了真假原子弹。”

主席来了兴趣,他问这些技术员还有在场的科学家们道:“那你们打算怎么应对呢?我看你们的地图上还标着我们中国的地图和城市,你们是已经把中国算入战区了吗?” “是的,主席。不光是中国,其实还有欧洲全都放进去了。我们做了一套世界地图,不过现在还没做完,只能用文字坐记录。因为美国佬不可能真的放任他们在釜山失败。” “但是呢。我们在设计游戏的时候又设计了一个权重比。”

做这款游戏的技术员推了推自己的眼镜:“有一个国际影响得分,亚洲得分权重较低,欧洲得分权重较高。如果在引入苏联势力。” “如果美国玩家在亚洲投入原子弹,那么他可以打赢釜山打赢朝鲜战争,但是在世界得分上很有可能会输掉。”

技术员一点一点把他们搞的游戏内容全都说了出来。

看着这些年轻人,主席突然沉默了,然后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曾经对其他人所说过的话:

不要在意那些坛坛罐罐,打碎了就重新做新的!当真是当了几年主席,新中国有了一些家底,全国人民有了更好的生活之后,自

己开始顾及那些坛坛罐罐了。都说慈不掌兵,善不掌权。

可是自己总是见不得刚安定下来的老百姓再受一茬苦啊。

有了念想,自己就会犹豫,反而没有这些娃娃想的透彻。虽然苏联间谍掌握的证据很充分,而且美国这一反常态的搞出了咬人的狗不叫的姿态。

但是美国真的打算好咬人了吗?

他们真的不要欧洲了吗?我看着新中国这点东西都舍不得,那老美舍得欧洲那么大一片市场?

认知障破了之后,主席的脑袋瞬间清明。

那边的技术员们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

主席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小同志,你做的好啊!不过我老毛现在有事,要先走咯。”

说罢,主席转身就走。

不过他还没有走出食堂大门呢,就被匆匆赶来的李锐堵住。 “主席,您来的正好。省的我去找您了。”

李锐看上去有急事,他拉起主席的手: “您等会儿听我说。” “到底是什么事情?”

主席有些纳闷,最近两年的历练让李锐沉稳了很多。

他不像是这么急切的人啊。李锐也没解释,进了网咖,招来警卫员守在门口不让进出。

他直接把主席带到自己二楼住的房间里,然后才对主席说道:“刚收到钱总的传信,酒泉发射基地,八百公里中程陆基导弹实验成功!钱总等人正在筹备下一轮的导弹发射。三千公里中远程导弹实验已经提上日程!”

第一百五十七章 目标釜山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因为李白的这首诗让酒泉这个名字被中国人熟知了几百上千年。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酒泉这个名字颇有一些浪漫的色彩。地泉涌酒,这该是何等梦幻迷离的一幅场景。

虽然这只是文人墨客的一种渲染。

但这并不妨碍许多中国人对这个地方的心向往之。

钱学森不是一个贪杯的人。偶尔他会小酌几杯,放松心情。但是他这辈子从来没有喝醉过,因为他是个清醒而自律的人。

平时浅浅的一杯葡萄酒就是他最大的量了。

钱学森偶尔喝酒只是为了放松,从来不是为了微醺买醉。但是今天他破例了。

他在基地的庆功宴上喝了三杯。因为高兴,试验型导弹发射成功了!

北京时间晚上8点时酒泉这边的太阳还未完全落下……

因为这边与北京时区有时差而且酒泉属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落日时间也会相对晚一点。酒泉这个地方的名字虽然很好听,但自古以来他都不算一个富庶繁荣的地方。

但是最近几年酒泉却慢慢的建设了起来。

因为早在1950年底的时候,中央对已经制定的政策,决心开发酒泉。

而开发酒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酒泉以后将是中国最重要的火箭卫星发射中心与导弹实验基地。

网咖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事情,但是地理特性是无法改变的。

酒泉这地方就是很适合发射卫星也适合实验导弹。

有后世天然的地理和气象资料,那么不可能浪费。

可以说酒泉与导弹试验场基地的建设甚至早于原子弹试验场的建设。

因为火箭、导弹的重要性与原子弹是持平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来说,它们的重要性还高于原子弹。

火箭自不必提,李锐带来的大量知识都无一不表明了后世强国对太空的争夺,尤其是对环地轨道的争夺。

环地轨道的数量不是无限的,那地方基本上是谁先到谁先得。

而后世所带来的资料已经让所有人都明白卫星这个玩意儿对于以后的科技发展和国家力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与此同时。火箭的发展也事关着导弹的发展。原子弹只能作为威慑性武器使用,可是导弹是常规性武器。

而且原子弹可是需要导弹才能够投射出去的。

中国制造强大的战略轰炸机需要的时间可能和发展火箭一样长。

既然如此,不如直接发展火箭,给敌人必杀点穴。所以火箭项目也是国之重器。 本时空中做的新中国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个决定……

大概就是提前对包括钱学森在内的散落于世界各地的中国科学家提前接回国的决策。

原始空中钱学森被美国人非人虐待不说,最后还被扣押了两年。还有其他的一些科学家,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

原本打算回国支援建设却被英美法等各国以各种理由强行扣住不让回国。

这批提前回国的人可是当真给新中国帮了大忙了。

因为他们的加入让中国的科技加速发展不少。

像是在导弹领域,即便是有网咖带来的各种资料作为后盾……但是缺少向钱学森这样的领军人物来带这个头的话。

中国也没有可能在1953年就成功发射800公里射程的导弹。

当原型导弹成功试射之后。整个酒泉基地都陷入了沸腾之中。导弹打出去了,并且误差在设计容许的范围之内。

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预计中最好的状态。

这件事本来基地的军事领导想要第一时间上报中央军委的,但是被钱学森给摁住了。

因为导弹射完之后,他还要再做一遍全面的资料复查。要确定这是真的靠技术打出去的,而不是靠运气打出去的运气弹。

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大概是历史上另一个南亚大国这辈子都学不来的。

一直到钱学森确定了这枚导弹不是运气弹,而是靠着技术打出去的。

这下以后中国将可以拥有保证800公里射程的中程导弹。

钱学森给李锐发来的电报里还特别提到:“李主任,你这两年熬白的头发没有白熬。你想办法赚来的钱换来的资源,如今已经被我们一点点转化成我们国家自己的力量了!”

远在北京的网咖之内,主席读了这一封由钱学森发来的电报。

他抬起头看向李锐,尤记得当初刚见他的时候,李锐年轻的不像话。

28岁的人年轻得像18岁的后生一样。

这才几年时间过去,已经明显感觉到李锐没有当初那样的年轻感了。

鬓角的白发已经很明显,藏也藏不住了。眼角也已经出现淡淡的鱼尾纹了,主席知道这个国家其他的发展都有各司人等专门负责,不需要李锐去插手。

可是那些项目尤其是那些国之重器,哪一个不是烧钱的大老虎啊。需要有海量的资源投入进去,才能够见到一些产出。

原本以新中国这样瘦小的身板,根本难以扛住这样巨大的支出。

如果不是李锐开动脑筋想方设法的给中国搞来大量的外汇以及各种资源……

还从苏联那边换来大量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的话。

这一切又怎么会如此顺利呢?每一分的成功,所有同仁皆有努力。

主席读完电报后看着李锐,他忍不住双手重重的拍在李锐的肩膀上说道:“李锐同志,辛苦了。”

李锐微微一愣随后摇头道:“不辛苦,只求我所做,一切皆有价值。”

主席点点头:“有价值!成果已经出现了。麦克阿瑟大总统拿着他的核武器来对我们进行威慑。” “我们没有什么怕他的,中国这点家底换他们美国的家财万贯,我就不信他们敢!他们的军队想待在釜山那个龟壳子里面不出来,那么我们就想办法砸烂他们的龟壳!” “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要打到彻底的胜利!我们要在全世界面前用最大的声音喊出来: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要让全世界想要看我们中国好欺负,就想着来欺负两下的人搞清楚自己的分量!” ……

酒泉基地内。基地几名领导,包括钱学森都接到了一封来自中央军委,并且由毛主席起头的电报信。

其中详细的问到了800公里射程的导弹是否已经具有实战性。

联系现在的朝鲜战争态势,在基地的几人瞬间琢磨出味道来,当即让钱学森连夜坐飞机直奔北京。

第二天一早,钱学森就与主席见面了。两人畅谈了整整一天时间,主席在今天推掉了所有其他的工作。

到了下午时分,总理以及朱德总司令也加入了讨论之中。

很快一份决议形成。中程导弹的装药实战性训练,就该接受实战性的考验。

中央军委电令彭德怀总指挥。

在朝鲜半岛秘密修临时陆基导弹发射场。导弹目标:釜山港!

第一百五十八章 垃圾用对地方也有价值

张东荪现在的日子有些不好过。因为在抗美援朝开始之初,他就吓破了胆。

觉得美国人赢定了,中国输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张东荪是个‘有见识’的人。所谓的有见识,就是知道现在美国的国力如何。

五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和中国上海进行一下对比,可以说其中的差距是令人绝望的。

1950年的纽约和2000年的纽约其实已经没多少差别了。

只不过2000年的时候纽约高楼更多罢了。

北京最高的建筑城门楼子只有四十五米高的时代,纽约三百米以上的高楼已经超过十座。

美国,一个在1950年就基本完成了城市化扩张,每年生产销售五百万辆汽车的国度。

就连下水管工人都能吃得起炸鸡汽水的国度。

它强大吗?这个问题似乎是个废话。在中国很多人还跟在卡车后面,想要捡‘卡车粪’拿去肥田的愚昧年代。

美国很多老头老太已经开着庞蒂亚克沿着西海岸开始自驾游了。

在苏州河(上海)两岸棚户改造,中国政府想办法给那些贫穷的老百姓找一个遮风避雨的屋头时。

美国已经推出了第一代房车,让不少美国人享受移动旅行中的家。

在中国还有很多人相信摄影机照相机会把人魂魄吸走的年代,美国年人均观影次数已经高达十次。

中国五亿人口中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连电灯都不知道的时候,美国平均每四户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机。

这是血淋淋的摆在眼前的现实,是客观并且不可逃避的。有的人正视了这种差距,并且发誓要奋起直追。

为中华之崛起、百姓之富足、国家之强大而奉献终身。

如华罗庚、钱学森、陆光达等等。

而有的人看到这种差距后只想迅速的跪倒在美国面前,乞求对方吃完炸鸡后能丢些骨头给自己啃啃,如张东荪之流。

张东荪太有见识,也太有想法了,但是这人意志力又不够坚定。不像钱学森之类的科学家,保持着【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的思想境界来发展中国。

他只觉得中国永生永世都追不上美国的。

所以汉奸当得毫无顾忌。在抗美援朝一开始的时候,他就觉得志愿军要完蛋。

第一次战役胜利,张东荪想着:不过是打了一个出其不意,等美国人知道中国参战了,他们肯定就能赢了。

第二次战役胜利了,张东荪告诉自己:轻敌,只是轻敌!美国将军把解放军当国民党军打了。等他们知道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差别,他们就肯定能赢!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