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0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因为胡佛觉得他们肯定会被中国洗脑,然后把中国的不安定因素带进美国。

实际上胡佛的想法对,也不对。

李锐搞的文化和思想攻势一部分是针对战俘,一部分是针对战俘家属。

如果可以,李锐是不介意教战俘们什么是共产主义思想,什么是毛主义。

什么是无产阶级的共同苦难。就像是托尼和安东尼一样,虽然两人是黑人、白人,是不同肤色的人群。

但他们在美国同样是被剥削的阶级。要搞清楚谁才是真正的敌人。其实李锐的《碧潼战俘营》系列节目,看似只是单纯的一档真人观察秀的娱乐节目。

但实际上也是一种缓缓的意识入侵。不仅仅是意识入侵,同时在这个思想改造的过程中,也会将一部分战俘作为革命的种子进行培养。

就像是当年列宁所做过的事情一样。只有在全世界散播革命,让帝国主义自顾不暇,苏联才可以成立。

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其实情况也很类似。我们不散播革命,不给自己找盟友,不给自己找活动空间,那么新中国面对的国际挤压就会更大。

而《碧潼战俘营》里面关于修水库,关于给士兵们介绍毒品危害,开始给他们集中放电影……

安排劳动和学习的桥段也在欧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罗布泊的廖耀坤等解放军战士看这些画面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

而在欧美其他国家看来,这简直就是亡国一般的画面。在战俘营的电影里,这群战俘们从最开始的各种不对付,各种有毛病,各种冲突。

到现在花了一年时间,管教们通过各种方法来教育他们,把他们都给教育好了。

从前最难管辖的美国大兵也变得好管理的多了。

给他们看《白毛女》确实没什么用。但是给他们看看《赡养人类》却能让很多人打心里感觉到震撼。

而在这第十二集《碧潼战俘营》的节目里……除了让世人看见了一个已经不一样,已经开始团结的战俘营和战俘们之外。

还展现出了战俘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意识。

当战俘营里的法国战俘皮耶尔用自己的劳动赚来的积分换取了乐器组建了乐队, 并且成功的在几个战俘营内进行巡演之后。

他几乎成为了几万名战俘里最有名的大明星。

并且好几个战俘营的战俘代表都找到了他,纷纷表示了他们的愿望。目前因为美军在前线不断的颓败,联合国军战俘的数量已经激增到了五万人。

战俘营的管教难度越来越大,管教们需要用各种方法消耗他们的精力……

免得这群精力过剩的大兵们做出什么不恰当的事情来。

比如说各个战俘营都让战俘们自己动手修建了球场……反正土地在那里又不会跑,战俘自己出力气把场地平整好。

可以踢足球打篮球、橄榄球甚至是棒球。

几万名战俘呢,都是年轻人,几乎都喜欢体育运动。所以只要有空他们就会搞体育运动。

这些人开始组建各种球队,其中数量最大的当属足球和篮球两种球队。

一个战俘营里能有十几只篮球队。好几支足球队。他们自己相互之间捉对厮杀,但是他们自己玩久了会熟悉对方的套路。

所以他们渴望有新的对手来。最先找到皮耶尔,希望皮耶尔帮忙带话的是碧潼3号战俘营的一名篮球队队长。 “皮耶尔,听说你们一号战俘营的那支叫做【喷火】的篮球队很强。你能帮我们带话吗?我们想要切磋一下。”

皮耶尔有些意外:“带话可以,但是怎么切磋啊,你我都不在一个战俘营。” “应该可以的。你看,你都能在我们几个战俘营内巡演。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战俘营内部组织联赛呢?”篮球队长如此说道。

皮耶尔想了想也是,他很快把篮球队长的要求带了回来。战俘营的管教们开会,讨论要不要这么搞?

摄影干事出身的管教李夏端着水杯在会上发言道:“我认为可以搞,大胆的搞。我们战俘营是给全世界看的一个窗口。是输出我们革命正面形象的展示柜。

我们有的同志在地下战线很辛苦的。我们这边再正面宣传一下,也是帮他们一把。我觉得不仅要搞还要大搞。搞给全世界看。” “李部长一直在想搞个战俘营奥运会。但是奥运会这玩意儿就一次啊,有什么意思。最近上面收到反馈,说我们战俘营的节目在欧美的热度有些下去。因为冲突和矛盾少了。这本该是我们管教的功劳,是我们教育的好。” “但是观众不爱看没冲突的,全都是你好我好的戏码。所以啊,咱们作为一个还能继续展示的窗口,那就搞起来。

战俘奥运会搞,再把战俘营联赛搞起来!

足球、篮球或者其他体育项目都搞起来。想办法奉献给全世界观众富有激情的体育节目!”

第九十五章 搞个选秀

碧潼战俘营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将几个战俘营内的几万名战俘都组织起来。

既然都是年轻小伙子,既然在普通工作之余还能有发泄不完的精力。

那么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搞体育运动。

让战俘营的战俘们把他们组织的球队给登记起来。

然后在每个战俘营内先进行营内赛,一共五个战俘营,每个战俘营决胜出来的前两名队伍参加营级比赛,最后决出总冠军。

这种弄法颇有一种后世NBA季前赛和季后赛的味道。

后世美国NBA也是分地区先搞季前赛,然后根据积分排名打季后赛。

战俘营这么搞,真的可以说是过于创新了。五个战俘营,每个战俘根据战俘们自己组建队伍的意愿,最后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队伍数量。

那就是每个战俘营有八支篮球队,四支足球队,橄榄球和棒球因为设备不齐全,所以战俘营就没有打算现在搞。

还有其他的小项,羽毛球、乒乓球之类的单人小比赛等等。

其实战俘营里搞这些,有的管教内心是打鼓的,他们也不清楚这样做好不好。

或者说合不合适。而李夏管教则简单的说了一句:“归属感。” “目前我们的战俘营已经完成了对战俘的初级改造。就是把他们从单纯残酷的战争机器,慢慢扭转成为了一个正常的人。” “但是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可以被我们吸收转化,成为我们的革命战士,然后让他们成为各种种子,最终回到欧美大地去为了革命果实而开花呢?这些我们不知道。” “但是组建球队,对大多数战俘来说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会让他们回想起自己在这个集体之中。

为这个集体争取过荣誉。以后哪怕战争结束了,他们都会记得这一切。不管他们是球员还是观众,他们都曾经为这个集体而感觉到骄傲和自豪。” “这就是我们对战俘改造的第二步,对我们集体主义的认同。”李夏如是说道。

战俘营的管教们忍不住连连点头。这么说大家就很清楚了。战俘改造分三步走嘛,现在是第二步认同集体……

接下来第三步就是要攫取其中的革命种子来重点培养了。

当然,战俘营管教们的深刻含义这些战俘是不懂的。

他们只知道,可以打球了。

好开心!可以组织联赛了,更开心!

所以战俘营内开始了浩浩荡荡的报名组建球队的工作。

还真别说,战俘们的热情相当的高。

几乎是每个战俘营里面给出的球队名额都有些超标了。

比如说。碧潼一号战俘营关押的各种战俘,现在加起来将近有9000多人。

但是目前只给出了8只篮球队的名额。

一只篮球队正式球员和替补球员加起来一共也就只有12名而已,8支球队还不到100人。

就算还有4只足球队,但是每支足球队的名额也就是在20人左右,两个大项目加起来一共也就只挑选大约200人。

而这群外国战俘想要参加战俘营运动队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

所以战俘营不得不开始进行选拔工作了。

毕竟只有最好的那一部分人才能够进入体育队嘛。

而碧潼战俘营所出现的这些新情况传到李锐耳朵里的时候,李锐猛的一拍巴掌。 “好啊好啊!刚好战俘营的节目在欧美方面已经开始出现了疲软。” “现在我们刚好直接引进新节目,对节目进行大改造。一边继续吸引观众,一边继续向全世界展现我们的成果。”

作为一个在后世遭受了各种娱乐方式冲击的现代人,李锐可是对各种选秀节目充满了经验。

选秀嘛。可不是只有唱歌跳舞才叫选秀,体育运动一样有选秀。

后世几乎所有职业运动发展好的地方,都会对相应的职业运动进行各种各样的选秀,因为都是生意。

包括运动员展现身高臂展体长,弹跳能力等等等。

于是在李锐的策划下一场在这个年代,众人将所未见的体育选秀节目,在碧潼战俘营中顺势拉开。

…… “姓名。” “亚当斯。” “籍贯。” “美国佛罗里达州。” “身高……”

在新一部的《碧瞳战俘营》的纪录片里。来自于战俘营内的体育选秀。

那些想要参加各支球队的战俘们,必须自己先向各自的管教进行报名。

全世界的观众第一次看到,原来体育还可以这样选秀。 “我叫做亚当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出生。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原本我参军是因为我家有参军的传统,我们一家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所以我来参军,虽然说现在被俘虏,但是我觉得被中国军队俘虏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当然,打球我就更在行了。” “我叫劳伦斯,在我们那儿只有懦夫才害怕打仗……”

战俘们面对着考核官,进行着自我介绍。

而这些介绍无一例外的都被摄影机给拍

摄了下来。这些自我介绍向观众们展现着这些战俘运动员们的精神状态和他们的来历。

这些准备参与篮球队或足球队选拔的运动员们,也是显得非常亢奋。因为这段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是这群准备开始选秀的战俘运动员们的展示了。

展示的项目也很简单,五十米跑,原地摸高,助跑摸高,跳远和力量推举等几个项目。

这几个项目别看简单,但是真的认真搞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尤其是战俘营里好几千甚至上万名战俘都想要参加体育队,那么更是只能优中选优了。

几个战俘营内战俘们的海选其实都被摄像机给记录了下来。

但后期剪辑的时候只剪辑了那些最精彩的片段。

那些特别有实力的战俘,或者那些特别搞笑的战俘。

比如说有一名叫做安德鲁的美军战俘长得五大三粗,想要参加足球队。

他的跑步成绩、跳高成绩等等都极其糟糕,属于观众们看见都要发出嘘声的那种。

但是在平板卧推上,这个家伙却像是一头壮牛一样。

嘶吼着推起了一百七十五公斤的重量。

并且一连推了七个才停下。这种富有反差的选手就很让人喜欢。还有如亚当斯这种,各种体测数据都很平衡的,跑得快跳得高举得重的人物。

这些人的选拔方式是如今全世界所有观众都没有见过的。

观众们透过电影画面知道这些选手姓谁名谁,家在何处,爱好什么特长什么,甚至喜欢吃什么。

这让观众们有一种看自己朋友的感觉。

而这些朋友谁能进入体育队,也牵挂着他们的心。

第九十六章 要不要买飞跃

一个神奇的现象在欧美发生了。

那就是欧美在政府层面严厉杜绝《碧潼战俘营》的任何相关节目,甚至是讨论。

就连小报都不能讨论这些节目。如果主流媒体报道了关于《碧潼战俘营》的任何消息,那一定是负面的,一定是宣传不好的地方。

但是《碧潼战俘营》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也就是节目趋于平淡……战俘营又不可能和后世没底线的综艺节目一样故意挑拨矛盾,所以观众追看的就少了)。

终于又一次迎来了强烈的爆发!从欧洲到美国,这个节目再次翻红。(虽然沉寂的时候依旧是世界顶流的综艺节目。)

当然,在欧洲的传播会容易一点。美国的传播很难,毕竟非美委员会和FBI不是吃素的。

但是总归是有人传这些东西进去的。苏联在美国也是有发展党员的。而中国自从搞了战俘探亲制度之后,干脆把这搞成了一个常态化的制度。

每个季度都允许欧美家属来探亲。慢慢的,中国依靠这些战俘家属也在美国慢慢展开自己的触角。

就像是在美国一个纯黑人的社区里,安东尼一家正在呼朋引伴,招呼着朋友们来家里看录像带。

正是在碧潼战俘营记录片里那个和白人共用一个水杯喝水的安东尼的家人。

他的父亲之前来过碧潼战俘营,就在圣诞节的时候。

他在战俘营里被黑人和白人能和平共处的景象惊呆了。

随后在战俘营探亲的那段日子里,被管教们发展成为了中国向美国延伸的革命人员之一。

老安东尼在纽约一家高级酒店当迎宾已经有三十二年了……从他少年时代干起,这个职位他就没有变过。

因为他的身高和仪态都很好,酒店也就一直在用他。这是黑人能找到的,相对体面的工作。

迎宾虽然杂活很多,但是至少在高级酒店工作的话工资还行。

偶尔还会有顾客的小费打赏。

白人老爷有时候对于黑人奴仆还是不吝啬那种小费打赏的。

老安东尼靠这个职业养活了一家人,但是很多时候他很难对这份职业产生多少感激之情。

是的,有的白人出于他们的基础教养和约定俗成,他们会给迎宾一些打赏。

因为迎宾要帮他们从车上搬运行李,把大件重物搬运到客房等等,其实挺辛苦的,所以打赏也是应该的。

但是很多白人老爷是把这种打赏当成一种高贵的怜悯,他们的小费不是感谢老安东尼的劳动力付出,而是出于他们骨子里的高高在上。 老安东尼这辈子不知道多少次跪在地上捡起客人打赏(丢在地上)的小费了。

很多时候只是几枚五美分的硬币。年轻的时候尚好,年纪越多,他的腰就越弯不下去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