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74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但是才区区七百美元,才区区三个月的正规收入,为首的白人探员是压根看不上的。

他冷笑着把蒋昌华的手一把捏住,然后高高举起。"贿赂探员,你的罪名又多了一条!" "啊?!"蒋昌华懵了。

这美国警探难道真的大公无私油盐不进,连钱都不要了?只能说蒋昌华的见识还只是停留在国内……

他所谓的对外国的了解也不过是从书本报纸和外国电影上了解的罢了。

真实的美国情况要复杂的多。FBI探员不爱钱?他们都大公无私?扯淡呢!胡佛时期FBI的探员有的是捞钱的路子。

区区七百美元罢了,根本不入人家的法眼。美国是这样的,做什么东西都喜欢大的。

汉堡喜欢大的,薯条喜欢大的,汽车喜欢大的,就连贪污也喜欢大的。

太小了,打发狗呢?于是乎蒋昌华的行贿没有任何用处,他们直接被FBI给拉上了改装过、专门用来拉犯人的卡车。

每个人都被上了极其难受的背铐。那一天,《华文日报》所在的唐人街,很多人都在围观这群被抓走的编辑记者,不少华人还扼腕取息。 “这报纸办的好好的,怎么就被抓了呢?” "嗨,听说他们通共。" “通什么共啊,不就是写了点中国的好话罢了。" "嗨呀,真不值啊。"周围围观的人群说的话别说FBI听不懂,实际上连蒋昌华和金福瑞也听不懂。

别看都是中国人,人家讲的是广东方言,而且还不算广州白话,而是更下面的乡土方言。

不是他们当地人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其实在这个唐人街开报社的有好几家。

原本蒋昌华和金福瑞以为其他华人报社也要倒霉。

但是当他们全都被压上囚车后才发现,其他家报社好像并没有被抓。

有不少编辑和报社工作人员都挤在窗户边上看着他们被抓呢。

这一下蒋昌华和金福瑞心里就更加不平衡了。

等到车辆一直开到FBI的办事处,这群人被直接投入了二楼的审讯室。

这个年头的FBI的手段比军统特务好点但也有限,或者说从某些折磨手段来说,军统特务给FBI提鞋都不配。 "说吧,谁指使你们通共的。"白人探员也不来虚的,把金福瑞往后悔椅上一拷,直接来戏肉。 “你们的上家是谁,联络人是谁。在美国发售这样带有蛊惑性质的报纸目的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丢过来,金福瑞都蒙了。

他反应过来后才立刻说道:"阿瑟,你们搞错了。我们不通共,我……

我们其实在遭受共产党压迫的!"情急之下金福瑞把他在中国怎么受到打压,怎么不受待见……

然后一心奔向民主自由的事情一股脑的全都说出来了。

但是对面的FBI探员是压根不信他的话。

“呵,要是按照你的说法。你是被红色中国压迫的,那么你为什么要在报纸上写那么多吹嘘红色中国的文章?!" “冤枉啊,阿sir!唐人街的华人爱看这样的文章。所以我们就写了这样的文章!其他华人报纸也写了。

你们为什么不抓他们啊! FBI的探员点了一根香烟抽了起来,他洋洋眉毛:"其他华人报纸壳没有你们那么推崇红色中国如何如何。" “你看看你们的新闻标题。《中国神物让苏联专家汗颜》,《中国的这个城市让莫斯科相形见绌》 .”FBI的探员拿出一份翻译好的报纸念着。

一边念一边摇头:“你们的报纸把红色中国吹捧的天上有地下无,几乎成为了地上天国了。你还说你们不通共?其他华文报纸可不会写这些东西。

他们甚至对共产党公私合营和没收土地政策有很大的分歧。

你们就不一样了,全篇只有夸奖的。”

金福瑞欲哭无泪。 “所以你们还是老实交代吧,你们的上下家和联络员在哪?"金福瑞都要哭了,他哪里有什么联络员啊,哪有什么上下家啊。

而且现在刚来美国,他熟悉的人也不多,想要随便找一个人来诬陷都不知道找谁啊。

但是他的这种表现在FBI看来就是【非常硬气】。对付这种硬气的人,FBI有的是招数。

上电椅!这种好东西不能是一个人尝,金福瑞被带来的时候他已经看见赵凯上了电椅了。

因为很多捧杀新中国的文章都是赵凯写的。

所以他是FBI的重点关照对象。这家伙 英语也一般,FBI找的翻译也不是那么上心。 FBI的探员也就没有太多审讯的心情了。

差不多结案得了,早点结案早点完成胡佛局长定下来的KPI指标。

当然了,流程还是要走的,不然人家以为我们FBI玩呢。于是赵凯被带上了电椅。

他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是大写的抗拒。 "我不去!我没通共!我不是共谍!我不是!”他用尽全力的挣扎,但是他哪里是两个肌肉扎实的FBI探员的对手人家拿捏着他,就像是拿捏着小鸡仔一样。

两个探员把他往电椅上一架,铐子一上。然后人家就退的远远的,再顺便放下电闸铡刀。

一瞬间强大的电流就让还在挣扎喝骂的赵凯闭嘴了。

他全身都在痉挛颤抖,眼睛不断往上翻,很快就只能看得见眼白了。嘴里也开始不断的吐着白沫。

他的身体想要扭曲,但是因为电椅的固定,他是一点移动的可能都没有。

电椅的行刑时间其实不长,只有十几秒而已。但是当通电结束时,赵凯已经去了半条命了。

他的大小便已经开始失禁。在场其他人,如金福瑞和蒋昌华等人都吓尿了。

那些旧文人笔杆子更是不用说了,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啊。很多人都开始哭嚎了起来 “早知道我就不来美国了!" "我真的没有通共啊!我们是反共的,阿瑟你们要相信我啊! “呜呜呜!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在老家种地呢!呜呜呜!"有人求饶有人后悔有人哀嚎。

但是这关FBI探员们什么事情呢?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每个月工作指标罢了。

赵凯完了换一个,这个完了就下一个。反正电椅这玩意儿所有人都要坐。

毕竟程序正义很重要。

一个小插曲是金福瑞在坐电椅的时候刺激的心脏病发了,直接电死了。

不过这种小问题FBI经常碰到。要是电死的是个美国白人,他们可能还会想个办法找个借口来处理。

但是死了只是一个华人,而且还涉嫌通共。高级探员挥挥手直接说到:“找个地方把他的尸体处理了。那种语气和卖鱼的要把鱼全杀掉一样冷漠。已经被电的大小便失禁,且眼泪鼻涕直流的蒋昌华看着金福瑞的尸体被拖走,他第一次感觉到后悔。

人生啊!怎么就这么命苦呢?在他以后的日子里,他有时候想一想也许直接电死在电椅上或许更好。

而他们遭遇也很快传到了国内。毕竟FBI抓人是大白天的,当地很多华人围观。

李锐听闻这消息先是一楞随后便说道:“这样啊。" “那我们需要强烈谴责美国这种毫无人道的做法!

第四十四章 没有预料到

“在这里我们强烈通责美国政府这种毫无人道主义的精神!”有的时候,有的人死了比活着的时候贡献还大。

特别是在文化圈里面,这样的例子履见不鲜。

比如说某个百岁陶瓷画艺术大师离世了,然后一帮人上前蹭热度。大师的作品,不管真真假假总是能卖出去一些的。

还有不少人打着大师的旗号,或者是自称大师的学徒,卖一些东西。生意总是能有一些的。

自然界里有一个现象叫做鲸落,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圈里的大佬有时候死了,也会有这种效果,一个大佬死了,可以养活一群小鱼。

当然,李锐不会以【鲸落】这样的方式来称呼金福瑞这一类的润人。

因为他们实在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在国内的时候就喜欢阴阳怪气。新中国的很多政策他们是反对的,因为他们都是从前旧中国的既得利益者。

新中国的改制是从他们身上割肉,把他们的利益再次还给老百姓。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所以他们这些人要走,李锐其实很欢迎。他们现在死在了美国,李锐就更加欢迎了。

因为这至少让中国和苏联这边有机会借着这个事情来强烈谴责美国的暴徒式做法。

虽然说这对于美国来说可能没多少用。

但是用在内宣上还是很好使的。

因为现在国内还是有一帮人对美国、英国这一类的国家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可以改,但是有一大部分估计是改不了了。

李锐也没想过能让这群这人的思想转变。

但是至少不要让他们的思想去污染其他人。

于是金福瑞等人在美国的遭遇就算是给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打预防针。

省的有的人被随便编一些谎话就跟着摇旗呐喊一起走了。

内宣不能停,当然外宣也不能停。自从梦露从西德跑到东德,并且带来了最佳女配角的奖杯,西柏林电影节就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了。

连北约集团内部国家都尽可能地低调处理这件事。

虽然说梦露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不算大的奖项……但是这是拿奖的事情吗?这是打我北约集团的脸啊!虽然主流媒体对西柏林电影节的事情三缄其口,但人的表达欲是很难控制住的。

很多主流媒体和小报还是忍不住在一些边角文章里阴阳怪气了一番西柏林电影节的虎头蛇尾……尤其是《独角兽日报》的主编贝尔,他在报纸的三版用了一整个版面就印刷了几个单词,【柏林电影节,有趣的电影节!反正你也不能说他哪里有问题,但是看着就是挺阴阳怪气的。

而伴随着文化大盗拉姆和欧洲各国的片商达成了供货协议。

东柏林那边放映的一系列中国电影也被引入西欧。

别看现在东西方对抗,说起来好像两边老死不相往来一样。但实际上真实情况复杂的很,苏联不能完全断绝和西欧国家的往来,西欧那边也是如此。

而且资本家嘛,只要利益足够总是能出卖吊死自己的绞绳的,伴随着那些片商不愿意放弃赚钱的机会,大量的中国电影一并涌入欧洲。

带给欧洲观众完全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传播着自己的价值观。

当然玛丽莲?梦露奔向民主世界的事情也要大肆宣传。

与此同时,借着这次事件引发的热度。

中国、苏联、民主德国宣布准备在东柏林也举办一个电影节。

就定在明年开始搞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都可以送电影来参赛。当然了,资本主义国家要是愿意的话也可以送电影来参赛,我们是很公平的。

在柏林那边的事情差不多处理完之后,关于玛丽莲梦露的去向就成为了最大的一个问题。

苏联是很希望玛丽莲?梦露去莫斯科发展的。但现在苏联有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斯大林的发展方针是以重工业军工业为主。

未来五到十年内,苏联没有多少拍片计划。现在改回原名的诺玛?简(玛丽莲?梦露)去了苏联好像也没什么用。

当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抛来橄榄枝。

包括捷克、南斯拉夫、波兰等等。

诺玛在看完了赡养人类这部电影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我要去中国”这让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

“真的不再考虑一下吗?捷克也很适合你。” “即使不选择苏联,我们也不建议去中国。毕竟她现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

来招揽诺玛的人如此说道,奈何诺玛主意已定。

不仅仅是被现在的中国电影所折服,她莫名其妙的对这个国家抱有一种好感。

这种感情很奇特,就像是在历史上中她就做过很多在这个时代难以理解的事情。

就像她会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正面的中国形象,不管是歌唱中国的方里长城,还是在爱情电影里和恋人约会去中国餐行,她都没有把电影往美国人喜欢的猎奇方向靠。

五十年代的华人街的中餐厅是很少有美国白人去的。

如果有美国电影拍摄中餐厅的场面,一般也喜欢以中餐厅里蛇泡酒之类的画面来做猎奇,用以吸引观众。

中餐厅里的华人服务员也往往很奇怪,男人甚至还留着辫子。而在梦露的电影里,中餐厅是个很正常的地方,可以喝正常的玫瑰露酒,可以吃 到正常的而不是猎奇的食物。

服务员虽然戴着传统的瓜皮帽,但是人长得并不奇怪。似乎梦露的电影里一切都很正常,没什么值得说的。

但实际上在一个不正常的,以抹黑化、猎奇化中国来娱乐大众的国度里,她这么做反而奇怪。

尤其是在历史上后期,她甚至公开说希望前往中国。

这在那个年代简直是一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所以她的死亡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稀奇和不可预见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梦露和海明威是好友。

作为硬汉文学代表人物海明威甚少写女人,他向来擅长刻画那些在雨林、大海、泥泞中拼搏的,满身污迹和伤痕的男人。

但是海明威写过《我心中的玛丽莲?梦露》。文中表明海明威以及海明威家庭和梦露深厚的交情。

以及海明威对梦露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都有很高的赞誉。

所以当诺玛说想前往中国,其他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李锐感觉意料之外也情理之中。

只是梦露……不对,是诺玛简来到中国之后要拍什么电影,不要浪费她的才所才是关键的。

不过李锐也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宣上。

毕竟他在是曙光厂的厂长,破晓基地的主任,他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像是已经前往新疆的老冯来信了。正常的报平安,以及讲新疆罗布泊建设的问题外,老冯还给李锐的信里写道,你担心的问题已经冒出了苗头……

新疆建设兵团中部分指挥员已经出现了军头主义思想。

视军屯为私产,视战士为奴仆的想法已经开始有人冒头了,李锐看信看到这里,忍不住把信纸捏破,带着网咖回到这个年代有的事情好改,有的事情不是那么好改,就像是新疆的生产建设兵团问题,要怎么解决?王震在新疆要搞权利集中制……

因为新疆问题复杂,他不大权在手根本压不住新疆的动荡。

王震能不能在经过敲打教育后继续走在正路上?李锐觉得这些事情很麻烦,有的事情想不通……

不过有的事情想不通了、想不到了,他还是有人可以去问的。毕竟人家说了,遇到事情要先多想多看看书,实在是想不到办法了在去找他。诺,现在就该去找找他了。

第四十五章 西域方略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