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等到威廉一伙人进入电影院后,大家才相信威廉说的是真的。他们的位置在电影院中排的中间。是正儿八经的黄金地带。
而他们在电影开场前五分钟落座,在落座后发现很多人直接站在了电影的走道上看。
伊娃喃喃自语:“太疯狂了吧!什么电影值得这样啊。”
和她一样不解的人很多,因为站着看这么长时间的电影?还花一样的钱,他们疯了吗?
但是很快这些人就不会这么想了。
当影院灯光熄灭,一束投影打在银幕上后,大家伙都安静了下来。
当第一个画面闪现闪,伊娃小声的惊叹:“全彩电影?!”
这确实足够让人惊讶的,因为现在全彩电影拍摄成本高昂,很少有全彩电影。在五十年代的好莱坞,能拍摄原生全彩电影而不是后期填色的彩色电影的都是顶级导演加顶级明星的组合。
全彩电影就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代名词。
而之所以能一眼看出是全彩电影,那是因为电影的一开场就给了地球一副全景。虽然这个年代还没有航天器飞出地球,但是已经有超高空飞机可以飞到大气层边缘勉强俯瞰地球全貌了。只不过因为没有足够的速度,无法逃逸出地球的引力罢了。
当蔚蓝色的地球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很多人都能认出它来。即便是认不出来,也可以认出伴随着它的月球。
舒缓的小提琴渐渐的响起,似乎是在给人观看一副美丽的太空景色一样。观众并不知道这样的景色是怎么拍出来的。
但是当太阳、月亮、地球在太空中伴随着巴赫的小提琴曲缓慢旋转时,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缓和谐的感觉在大家心中升起。
这是一种安宁的感觉,满天繁星和人类生存的地球共存于浩然的宇宙之中,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啊。
而当着镜头慢慢转动,划过太阳、划过地球、划过月球。慢慢的划到所谓的月面之背时,电影院里的BGM慢慢的开始改变。(注,点开有BGM)
巴赫的曲子开始慢慢变缓,另一种感觉的小提琴声开始渐入。
当小提琴缓缓加速,伴随着黑管、大提琴、双簧管、圆号一起发出澎湃之声时。隐秘于月面之背的东西露出了全貌。
只见一个硕大无朋,在画面上看起来几乎有三分之一个月球大小的超大飞船展现在所有人眼前。
它横亘于此,如同此地的主人一样。
它俯瞰着地球,如果看着它的猎物一般。在一瞬间,电影院内的观众们浑身上下都开始起鸡皮疙瘩了。
他们已经意识到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是地球上的人类还没意识到。
地球上的人类还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工厂里的工人还在上班,工厂主还在压榨工人。加班到死的白领猝死在纽约的地铁上。
没有钱治病的穷人被赶出医院。
流浪在街头的孤儿一边向路人乞讨,一边盗窃路人的钱包。随后他们又被黑帮的大人们收走所有的所得,只能获得几块勉强吃饱的面包。
这个世界如常一样的运转。似乎没有任何不一样。而一个年轻人一边玩弄着打火机,一边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他似乎和地球人一样,但他又似乎格格不入。
PS:明天要带小孩,所以更新不准时。大家等晚上十一点后再看吧。
第二十四章 优雅与混乱
这个年轻人长相颇为英俊,是欧美审美中典型的帅哥形象。毕竟是中苏合拍的电影嘛,所以这部电影也采用了双雄主角的设置。这名英俊的家伙就是苏联方面的演员,负责扮演外星观察员的角色。而电影的另一个主角滑膛,则是由中国方面的演员扮演。
当然,现在电影银幕前的观众们并不清楚这个帅气的家伙事干嘛的。
但是电影通过快速剪切的镜头和镜头里展示的信息向所有人透露一点,那就是这个男人很不简单。
其中一块带着日历的手表是个关键道具。来自苏联TAKEMA手表厂专门为电影设计的一款手表。深蓝色的表盘和黄金指针,搭配上银闪闪的表带。非常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
原本李锐是打算见缝插针,把能塞进电影里做软广告的中国品牌都塞进去。但是无奈,现在的中国手表能叫得上号的也就是海鸥(注:历史上海鸥在1955年成立,这个时空因为李锐带来的技术,海鸥手表提前了好几年)。
但是海鸥现在也就是刚起步。现在电子石英表还搞不出来,机械表还是主流。而机械表是一个非常吃技师的产品。没有大量的熟练技师,根本造不出好的机械表。所以现在的海鸥手表也就是蹒跚学步,要说使用性能,那也就是凑活能用。
现在海鸥手表虽然开始在几个大城市开始卖了,但是却连送去朝鲜前线的资格都没有。现在朝鲜半岛战场上,为了作战指挥方便连一级的干部都配发手表了,用的都是苏联手表。因为苏联的手表更可靠,海鸥表还无法适应战场复杂的环境。
所以李锐就动了一些小心思,既然国产表暂时还不堪大用。那就和苏联的手表厂谈谈嘛。因为苏联其实也很缺外汇的。广州制药厂生产的蓝色小药丸从辉瑞手上换回来的美元,苏联可是一
直在以高于官方汇率的价格在收。
而苏联的手表厂也是有创汇任务的。因为这是苏联少数能出口创汇且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了。
李锐派人去和TAKEMA厂进行谈判,并且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们梅花牌夹克在柏林都卖断了货。最后TAKEMA厂想了想,表示愿意支持兄弟国家的发展。一口气贡献了一千块手表给中国空军。
这也算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一次小小的合作吧。
一千块手表,换来了TAKEMA手表在电影里频频出现镜头。
那个年轻人上午九点还在伦敦吃早餐,中午就已经在米兰街头喂鸽子了,下午茶在柏林吃了跟香肠,晚上就在纽约吃牛排了。
而根据手表上显示的日期,他是在一天里完成的这些事情。这就是用电影镜头讲故事,而不是用画面字幕或者是画外音。
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更高级,当然也需要观众看的更仔细。
众所周知,地球上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让一个人在一天时间内去往那么多不同的国家。
再加上开头的那个宇宙飞船,这个年轻人的身份几乎是呼之欲出。
反正看电影的时候观众要是能感觉到自己还挺聪明的,那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观影体验了。
大家能猜出这个是外星人,但是却猜不出这个外星人来地球是什么目的。但他肯定很厉害就是了。
当然了,基于现在所流行的外星人威胁论,所以银幕前的观众基本上都是倾向于这个外星人是来毁灭地球的。
“这是外星人吧。”
“肯定是啊!不然他怎么能一天内穿梭地球那么多城市?”
“你说他来干什么的?”
肯定是攻打地球啊。不然外星人还能干什么?要我猜啊,剧情其实很明确了。外星人攻打地球,然后地球的英雄奋力反抗拯救世界。只不过从前是美国人当主角,这一次可能是苏联人或者是中国人当主角。”有一个电影大明白在观众席里窃窃私语的和周围的人聊着。
他说话的声音不算大,但是在相对安静的电影院里,还是挺明显的。
他这话说得还获得了不少人的附和。因为从前看的电影好像都是这样的套路。
在电影院里的伊娃也是这么想的,因为好莱坞电影基本都是这么拍的。所以她低声问已经看过电影的威廉:“威廉是这样吗?”
威廉有一种想要剧透,但是又要强行忍住的难受感,这种难受让他看上去就像是便秘了一样。他咬着后槽牙发声道:“你继续看就知道了。”
想要剧透但是又不能剧透的感觉难受死了。
“反正你们看就是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就是了!”威廉只能要着后槽牙防止自己剧透。
而电影还在继续着。那个年轻人看上去什么都不关心,但是又好像什么都很关心一样。他拿着一个地球上的照相机把他的所见所闻都拍摄了下来。
脸上还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玩味神色。
“地球人真有意思。”外星男子笑着喃喃自语,他此时正坐在纽约一家牛排馆内。
说起来很有意思,这名外星人明显是来自于一个文明程度更高的星球,但是他却对纽约的牛排充满了兴趣。甚至当牛排上来的时候,他还虔诚的做了个祈祷。
虽然说那个祈祷并不是地球上那些宗教的祈祷,或许说他的动作和宗教信仰无关,但是男子的动作和他的神情可以让人看得出来,他对这块牛排抱有极大的敬意。似乎这块牛排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样,值得他抱有十二万分的敬意。
甚至在切开品尝牛排的时候,他脸上的神情都是虔诚的。
真的让人难以相信,虔诚,对一块牛排!
而更加荒谬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当电影画面切换,外星人悠闲的吃着牛排时,联合国大会内已经吵翻了天。
在电影里,现在的联合国大会已经乱成一片。美国集团和苏联集团几乎开演全武行了。
美国代表朝着苏联代表丢皮鞋,苏联代表向着美国代表丢文件。中国代表护着老弱的捷克代表,同时不忘朝着英国代表扔书本。英国代表同样如此回敬中国代表。
电影里,外星人优雅的吃着牛排,同时有着舒服的音乐。(点开有BGM)
联合国大国会内,一群本该是人类世界精英的代表们却丝毫不优雅。
尤其是配合着这个名叫《一步之遥》的背景音乐,当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黑色幽默。
而他们到底在吵什么?这才是银幕前的观众们最关心的问
第二十五章 取决于你们
在一步之遥的音乐中,电影上的画面正在以一种蒙大奇的手法剪辑播放着。
银幕的上半部分播放着那位帅气的外星人优雅的吃牛排喝红酒,银幕的下半部分则是再用慢镜头的方式播放着联合国大会内的武装冲突。
当那个外星人优雅的吃完东西,在街头从一个卖花小女孩的手上买上一束玫瑰的时候。联合国大会内,苏联和美国代表已经撕扯到了一起。
当外星人面带微笑将玫瑰赠送给一名夜晚还在纽约街头卖塔克(一种墨西哥薄饼)的阿姨时,联合国大会内苏联代表已经骑在美国代表身上,对他报以老拳了。
这整个电影画面就是主打一个黑色幽默的荒诞。尤其是BGM搭配慢镜头的运用,让电影的上半部分充满着一种浪漫爱情片的优雅和舒缓。
而电影的下半部分则充满了暴力电影的动作打斗,或者说是泼皮打架,毕竟联合国大会内的代表也不是练家子,打起来并没有多好看。但是观众们挺喜欢的,因为人的心里就是有一种喜欢看到上位者出丑的心态。
而当这两幅画面以这种方式拼合起来的时候,整个电影给人一种荒诞喜剧的感觉,一种令人既觉得好笑又觉得可悲的黑色幽默在电影院内展开。
很多观众又想要笑,又不好意思笑的太大声。
只是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联合国大会内的各国代表为什么要突然大打出手,打成一团呢?
而且他们动手打架,结果那些保安还不敢上来劝架,这就显得事情很奇怪了。
在电影里,各国代表是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但是能进联合国当代表的,一般也很少有年轻小伙子。所以大爷们打着打着也就累了。
当美苏两大集团的代表们都打累了,坐在一旁喘着粗气的时候,一直在看戏的非洲以及其他南美洲和亚洲代表们纷纷上来送水送汗巾。
许是这种电影画面以非常严肃的方式塑造出了一种非常滑稽的感觉。现场很多人在这一刻笑出了声。
包括之前巴赞提醒他们来买票的法国学生群体。作为大学生,他们大概是笑的最没心没肺的那一群人。
因为这个电影镜头充满了讽刺,就像是现在的现实一样,美苏两大集团对峙,要打生打死,一群人上赶着站队送弹药一样。
而电影里,美苏两大集团的代表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喝着水喘着气,都气势汹汹的盯着对方。
最后还是美国代表先开口了:“这一切都是你们苏联人的阴谋!
苏联代表不屑的看着美国代表:“我们阴谋什么了?!”
“你们居然妄想以如此幼稚的借口来让我们相信你们的谎言!”
“我们没有撒谎!”
“还说没有撒谎,你们居然说外星人跑来地球,要帮助你们实现共产主义!这不就是最大的谎言?!”
“我说了,外星人要求的不是共产主义,而是平均主义!你这个脑子里装满了大便混球,请你读一些马列著作在发表你的高论吧!”
在两人争吵中,好像另一波新的战争又要开始了。
而电影院里的观众们也大概通过这些对话猜到了一些东西。外星人来地球了,而且看样子还和苏联接触了,他们要来地球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苏联代表显然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说外星人是要搞平均主义。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被抛出来。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人平等!而那个外星人要求的是人人平均!你个囊货!'苏联代表又一次骑在美国代表的身上对他饱以老拳
美国代表一边挨打并且准备反击,一边嘴上不饶人道:“有什么差别!
平等和平均不一样,蠢货!你要求海鲜过敏者和你一样天天吃海鱼,这叫平均。海鲜过敏者吃肉,你吃鱼,这叫平等。懂了吗、混蛋!
“那个外星人是要我们地球人全都平均,平均懂吗!混蛋!”
在联合国大会的一记又一记的老拳中,观众们隐隐约约的好像知道了外星人来地球干什么了。
毕竟电影不是小说,原著的《赡养人类》不过是一个几万字的短篇小说罢了。这种短篇小说可以依靠一个悬念支撑完整个小说。
但是电影不行,这一部三个小时的电影,如果完全就靠一个赡养人类的悬念支撑的话,那就太单薄了。
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中苏导演和编剧一起讨论,认为不如就先直接把书里最后的悬念先抛出去。直接把赡养人类的概念先丢出来。
然后再以其他支线和改编作为支撑。
所以在联合国的一顿混乱中,观众们也终于大概是理清楚了电影的主线是什么。
外星人要来地球了,和很多观众猜测的一样,他们要攻占地球(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但是出于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的恩赐,他们决定不消灭地球人。而是把人类全都流放到澳大利亚去,然后按照他们能找到的,全世界最低生存标准来饲养人类。
所谓的全世界最低的生存标准,就是指地球上假如还有人类以茹毛饮血的方式生活的话,那么他们就按照茹毛饮血的方式来
供养人类。
但反之,如果最差的人类都住着大房子,用着冰箱彩电空调,那么全人类也将以这个方式生活。
至于是否公平?外星人并不在乎,他们就是在搞一个平均主义。1
而且他们给人类下了最后通牒,三年后他们的飞船将会降临地球。也就是说人类只有三年的时间。
但是电影观众知道,外星人其实并不是三年后来地球。他们的飞船已经停在了月球背面了。而以现在地球的科技实力,还无法观测到月球背面,也就是所谓的月面之暗。
所以大家虽然知道外星人来地球的可能目的。但是更大的疑惑产生了,那就是外星人为什么要隐瞒他们其实已经来地球附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