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对于外面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基地里技术员和科学家们在生活条件上自然是很优渥的。
而在星期天主席来的时候,刚好是基地里每个星期一次的打牙祭。
基地里搞后勤的炊事班班长比较聪明,会在每天的供应中每人减少三十克肉食的供应。这样在星期天的时候每人就能一次性多供应一百八十克肉食了。
看起来颇有些脱了裤子放屁,或者是朝三暮四的做法。因为一个星期内肉食的总量是不变的嘛。
但是这看起来脱了裤子放屁的做法,其实对人来说是一种很满足的办法。
每天一百五十克肉食,减少三十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感知没有那么明确。大家一般不会对一百五十克肉食变成一百二十克而不满。
但是星期天的时候肉食突然从一百五十克增加到三百三十克,这可是所有人都能感受的出来的。六两多接近七两的肉啊,一天吃完简直太奢侈了!
而有些大的肉菜,需要足够分量的肉做出来才好吃,大家才会吃的过瘾。
就像是红烧肉、猪肉炖粉条、红烧鸡块等等,这些菜分量不够可不好吃。
基地里的炊事班长也是从部队里选拔出来的老班长,政治觉悟够硬。原本做的东西其实不好吃的,但是来基地干活嘛,厨师手艺是其次的,主要是政治觉悟和保密性可靠性够高。
最开始这炊事班长带着十几号炊事兵供应基地饭菜的时候,味道是真的一言难尽。只能说是煮熟了。
那段时间李锐自己私人开网咖的时候囤下来的老干妈辣椒酱和饭扫光辣酱成为最受欢迎的东西。和他熟的或者是脸皮够厚的,都会在吃饭的时候找他来一筷子。
不过好在那班长也是知耻而后勇。科学家和技术员们日夜钻?
研国家工程。炊事班长也不会这些啊,他就照李锐问有没有教做菜的书。
李锐直接给了他一台不能上网,只能播放视频的mp4,里面存上一堆做饭的视频教程。
在苦心学习下,基地里的炊事班长现在的手艺实在是大涨。
就像是今天吧,每人三百三十克的肉食(两顿)他做出了一些花活。卤肉饭、肉卷、瘦肉羹。
当主席拉着总理一起来基地准备看电影的时候,他们俩还没吃饭呢。
“那正好了,咱们基地今天刚好改善伙食。主席,总理你们一起呗。”李锐笑着接待到。
“好好好,刚好打打牙祭。”主席是很开心。总理有些无奈。
因为今天要干活其实挺多的但是主席硬是让他休息一个下午,过来看看电影顺便慰问一下基地的技术员和科学家们。不对,准确来说是是其实每一天都很忙。
所以如果主席不叫总理过来,其实他能一直忙到死,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主席还是比较注重劳逸结合的。他一直认为总理的工作方式不健康。毕竟主席七十岁了还能去游长江呢。
而他们的出现自然是在基地内有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
不过主席和总理也不是第一次来了,所以大家虽然激动,但是也没有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
原本有人想要给主席和总理单独去打饭的。
“不要,不要。同志们比我们辛苦,大家都排队,我们也排队。刚好和同志们说说话。”总理连连摆手拒绝了这个请求。
而等到他们两人打饭的时候,主席笑着指着这些菜说道:“炊事班长做的不错嘛,这些菜看着可是真的好吃啊。”
一口大锅里有着还在冒着热气的卤肉。说是卤肉,其实是用?
比较肥的猪肉丁混合土豆丁、香菇丁、豆干丁一起烧制的,而不是纯肉。这样给人打上满满一勺也不会肉量超标。
而且卤肉烧的微甜微辣,还有浓郁的酱香口。混在米饭里一起吃那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用淀粉加鸡肉泥再加上一些玉米粒做出来的肉卷,也是耗肉量不多,纯费人工的菜。制作起来很复杂,但是吃起来却可以骗嘴巴,感觉吃的好像都是肉一样。
再加上一个用木薯粉加猪肉泥制作的瘦肉羹,或者说叫福鼎肉片的汤羹。那也是每人一碗,碗里满满一碗肉羹。耗肉量不多,但是满足感却拉满。
再加上一份醋溜土豆丝,还有七八种炊事班长自己腌制的咸菜。这是一个消费不多,但是巨消耗人工的饮食做法。
在伙食标准不超的情况下,炊事班长真的是穷尽自己所能了。
主席和总理打了饭之后,总理都忍不住对炊事班长夸奖道:“同志,你做的好啊。你这个手艺已经赶上外面大饭店大厨师的手艺了。”
主席很喜欢微甜微辣的卤肉饭,因为他自己就很喜欢吃红烧肉。而且喜欢用糖炒焦糖色做出来的红烧肉,主席是连吃了两大碗米饭。
主席心满意足的用手帕擦嘴后说道:“这不仅仅是手艺的问题,刚刚咱们吃饭的时候不是和李主任,以及周边的同志们聊过嘛。这是炊事班长用心的问题。消费不多,全靠炊事班长和炊事员们花费大量的人工把这些菜做的这么好吃。”
“李主任,我觉得基地里科学家和技术员们的研究成果,有一部分功劳也要分到炊事班的头上。没有他们给大家伙提供这么好的后勤保障,大家伙的战斗力也不能这么高啊。”
“当年刘邦夺取天下,评选功劳最大的人是萧何。就是因为萧何管后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主席和总理都表彰了基地里的炊事班,搞得炊事班的成员一个个都激动的不行。
当一个群体在向一个伟大事业學登的时候,每一个个体在其中向前进,哪怕是再微不足道也是有其意义的。而主席和总理是能理解这些微小的意义。
基地里不少年轻的技术员也若有所思。
而简单吃过饭和同志们聊聊天后,李锐就安排人手放电影了。
他没忘记这次主席来的主要目的。
基地里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科学家要休息睡觉之外,其他中青年都跑来看电影了。
因为《流浪地球》之前他们也已经看过预告片了。
而当投影仪把流浪地球的画面投射在银幕上,在刘培强少校和家人最后的温馨镜头过后。
当一幅幅灾难画面不断闪现,当那沉稳的男声响起。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太阳极速老化,持续膨胀。一百年后,太阳会膨胀到吞没整个地球。”
“三百年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
“面对这场灭顶之灾,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为了让更多人的活下来,联合政府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
“飞向四点二光年外的新家园。这一恢弘而漫长的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
“人类倾尽全部资源,修建一万台行星发动机,为地球离开太阳系提供动力。”
自此,人类这个诞生于太阳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长达两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
“再见,太阳系……”
主席也好,总理也好,基地内的其他成贪也好。在那一瞬间、全身的鸡皮疙瘩全都竖了起来。
第十一章 恨屋及乌
《铁面无私》已经在东柏林的所有影院一起开票了,上映时间就在今天晚上七点。
还真别说,东柏林其他的宣传也许不太好用,但是骑着闪电摩托的上海新警察追捕骑着哈雷的上海黑恶势力的这个巨幅海报还真的是宣传力非常强。
为什么?因为马龙·白兰度的《飞车党》上映了,这样一部描写飞车党哈雷帮的年轻人的电影,可是非常受哈雷车主欢迎的。
不光是西柏林的哈雷车手会过来看,其他国家的哈雷车主也会过来。毕竟西欧整个面积也不算很大。从都灵到柏林也就几百公里,骑摩托车两天也就到了。
这个时代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选择用摩托在欧洲大陆上旅行了。这群人刚好一边摩旅,一边来柏林看电影来着。
而哈雷这种摩托车实在是不好评价,它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才扩充了它的商业版图。而在战后很多老兵选择骑哈雷。但是美国大兵,大家都了解的。
退役后没钱不说,很多人精神还有问题,最后落魄街头或者是堕落成黑帮的不在少数。
而哈雷自己搞摩托车文化,为了迎合着一批人,或者说在五十年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认为坏小子是一种潮流文化。
所以哈雷自己也把自己的形象往上面靠。一直到历史上的后世,很多人一旦想起美国的哈雷帮,先想起的绝对不是什么哈雷改装文化,什么哈雷百年底蕴。而是先想到美国的飞车党和摩托车黑帮。
哈雷自己也推动这样的坏小子文化的发展,迎合一部分人对叛逆的渴望。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坏小子和叛逆文化的,而且讨厌的人更多。
要不然在历史上的后世,也不会出现本田摩托杀进欧洲和美国市场,对着美国本土的哈雷、印第安等摩托车品牌咔咔爆杀。生生把欧美摩托车品牌杀的嗷嗷乱叫,本田登顶全球第一大摩托车企业。
一个东西有人喜欢就一定会有人讨厌。就像是那些喜欢哈雷车的人成群结队的跑来柏林。整个柏林都充斥着轰隆隆的声音。
很多不骑摩托的市民是对这个声音深恶痛绝的。这年头没什么环保法规,哈雷为了节省成本,别说三元催化器了,它甚至连消音鼓都不安装。有的排气连消音塞都没有。
就是根大铁管直接连到发动机,发动机产生的燃烧尾气直接从排气管里出来。尾气味道浓重不说,因为没有消音,所以排气声和打雷一样,这还真的符合它叫哈雷这个名字。
所以当成群结队的哈雷车主跑来柏林看《飞车党》,一起来支持他们坏小子的偶像马龙·白兰度时,很多其他人对他们时没什么好感的。
尤其是有的哈雷车主还喝完酒开车,这两天在柏林市内出现多起喝醉酒打架,醉驾骑车造成的交通事故了。毕竟五十年代交规也不完善,对喝酒骑车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处罚规定。
这也导致普通的,对叛逆和坏小子文化毫无兴趣的市民越发厌恶哈雷群体。
相对来说,闪电在一开始就是走哈雷相反的路子。在城里交付闪电后,中国商城旁边酒开了闪电的4S店。搞的所有车主活动和车主骑行,都是以优雅绅士为基调。
而闪电也确实做得到这点。因为李锐坚持在生产闪电时,一定要把消音鼓和消音塞做进去。三元催化做不到完美,但是也要稍微减少排气。哪怕是会上升成本也要做。
而这样制作的好处也很明显,闪电250虽然也排放尾气,
至少没有哈雷那么臭。因为加了消音鼓和消音塞,整个车的排气是低沉有力但并不会很炸。整个车的运转也更加平顺了,不会和哈雷一样那么抖。
再加上闪电车主一直在寻求一种优雅绅士的骑行和生活方式,闪电一直致力于把品牌打造成身边的好邻居形象。
所以相对于哈雷来说,闪电车主在柏林的评价好多了。
甚至于看到这个巨幅海报后,很多人都觉得:干得漂亮!就该把那些哈雷车主抓起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很多柏林市民其实压根就不管《铁面无私》演的是什么,只要是能抓哈雷车主的,他们就要去看看。
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及乌,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很多人都来买票看,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奔着看电影过来的。因为去年,赡养人类还是很让人印象深刻的。
不过总体来说,因为播放的不是《赡养人类》,所以吸引力还是差点。毕竟马龙·白兰度更出名。好莱坞好像也更值得信赖。
在当天晚上,东柏林最大的电影院边上。几百名闪电车主来了,和哈雷那种轰隆隆的摩托车来说,他们要安静的多。声音并不会比现在的汽车更响。
看起来他们也是有组织的,有人组织着他们把车一排排停好,而不是随意乱停。
《电影手册》的编辑把赞光是看到这一点,他就决定给《铁面无私》加一分。不为什么,就因为最近在柏林被哈雷车主吵的睡不着觉。
而因为工作原因来柏林写新闻的贝尔主编则默默掏出钢笔,开始了他的拱火记录:和哈雷车主相比,雷电车主的素质水平高下立判......
威廉又骑着闪电摩托带着伊娃出来看电影了。倒不是他主动邀请的,而是伊娃说她想看,问威廉能不能帮她买票,顺便带她去看电影。威廉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小伙,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要求。
他妈妈总是告诫他,如果可以,那就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的朋友。
威廉想着自己和伊娃应该算是朋友吧。那就应该帮帮忙吧。
刚好车友也组织聚会,因为大家都对闪电车主抓哈雷车主这件事充满了热情和兴趣。
大家伙鱼贯的验票入场。
今天东柏林的这家电影院算是爆满了。
门口卖山海关汽水的小摊都忙不过了。毕竟看电影哪有不喝汽水的呢。
说来也巧,威廉和伊娃的座位就在巴赞的后面。巴赞刚落座就听见后面的伊娃说道:“威廉,我还没看过中国的真人电影,影会好看吗?”
威廉道:“应该会好看吧。他们之前的动画电影你不是很喜欢吗?真人电影应该不错吧。”
巴赞坐在前面一排心里想到:不说这部电影有《赡养人类》的全部功力,哪怕只有一半,那也是个及格线之上的电影啊。
而在电影院里,还有一个人有些奇怪。那是一个名叫鲍威尔的男人,他实际上是马龙·白兰度的跟班。就像是大明星总会有几个跟班拎包的人。这些人总会帮着大明星做些杂事。
鲍威尔就是帮马龙·白兰度做杂事的人。马龙·白兰度明面上压根不在意中国电影什么的。但还是派人来看看这部电影,主要是那个大幅海报有些过于嘲讽马龙·白兰度的感觉。
马龙·白兰度最近在和哈雷谈代言广告的事情。他坏小子硬汉形象很符合哈雷的宣传方向。所以马龙·白兰度很厌恶那个巨幅海报。
他派人过来看看电影,然后瞎编乱造一些东西给报社,让报社去污蔑一下中国电影就好了。
而鲍威尔并不知道,坐在他身边的人叫贝尔,是独角兽日报的主编。
作为一名小报主编,贝尔有自己的特長,比如说他总能记住自己准备粮道(捏造)新简的对象,以及新闻对象的各种细节。这样才能把根道(捏造)写的有而有肉期。
就像是鲍咸尔是个无名小卒,很多人并不关注他。但是向仔报纸出身的贝尔有着自己的新闻嗅觉。他看着鲍咸尔,嘴角挂起笑容,心里默念:这一下事情有趣了起来。
人都落座了,电影院灯光一暗,电影开场。
黑色的荧幕上还没有出现任何画面,但是音乐已经想起。一种令人感觉到荒谬、有趣、曲折的音乐响起。(注:段评有BGM)
音乐响起的刹那,巴赞就瞪大了眼睛。这个音乐也……太有意思了!和巴赞一样,很多人的耳朵都直接被音乐给抓住了。
画面亮起,霓虹下的上海滩被展现出来。
歌舞厅纸醉金迷的先生小姐、水陆码头上搬运重物的力工、赌场里吆五喝六的赌客、大烟馆里吸食鸦片的毒虫。
汽车碾过路边的积水,淋湿了身着单衣在街边乞讨的乞丐。
小巷里,挥舞着斧头和短刀的帮派正在火拼,刀刀见血,招招致命。
快速有力的剪辑和充满张力和戏剧反差的画面,配合着这难以言喻的配乐,一个荒诞奢华又贫穷堕落的旧上海风貌在此刻被展现了出来。
所有人的眼睛都被吸引了。
一个有着一丝魅惑,又有着一些慵懒的女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