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1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德鲁面无表情:“一码归一码。我不会和你一样没心没肺的公众场合去讨论这些。就这样吧,我不想讨论这些。”

“好的,多写老爹!”威廉没心没肺的把一钱包的马克都收下。

开着车的德鲁一路向西,他看着众多朝着东走的柏林民众,他忽然心中有一种感慨:

或许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自己真的不能以一种贬低的姿态去看中国的产品了。

或许自己从今以后要习惯中国产品在各处的存在?

想到这里德鲁突然笑了起来,他觉得自己想多了,那一天应该要很久才会到吧。

他觉得很久才会到,但欧美的商人群体已经坐不住了,他们已经感觉到一把锋利的尖刀开始刺向他们了。

第三百五十五章 他们怕了

这场为期一个星期的中国百货展览会,其意义之大影响之深远,在五十年代前半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在东德的举办吸引了很多德国人前去参加展览,并且还收获很大的话。

那么在莫斯科举办的,规模比东德要大三倍的展会则是掀起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高潮。

其影响力之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就这么说吧,现在的南斯拉夫还没有和中国建交。

明明在1949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就发电报给中央,祝贺新中国成立,并承认新中国国际地位。

但是中央把这份电报一直留中不发,不公开表态。

因为现在的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很微妙。

也不能说交恶,但南斯拉夫的领导人铁托不甩斯大林面子也是事实。

而中国现在还需要顾忌到苏联的脸面。

所以和南斯拉夫私底下虽然有一些很小的往来,但是公开场合上中南两国并没有建交。

斯大林和铁托都是以强硬著称的,所以现在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关系微妙的很。

没有公开闹激烈的矛盾(斯大林只是口头上谴责铁托和南斯拉夫),但是私底下暗流涌动。

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缓和,在历史上中是等到赫鲁晓夫上台转变政策后才开始的。

但就这样,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关系微妙成这样。

南斯拉夫的民生领导向苏联递交了一份非官方的信件。

信件上提到,希望派遣一支非官方代表的商人团队参加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百货展览。

因为南斯拉夫人也有人知道,中国搞出来的可乐和各种好吃的食品和好看的衣服了。

这些东西苏联人需要,南斯拉夫人也需要,南斯拉夫也从各种渠道弄来了中国电影,包括战俘营的真人秀等等在南斯拉夫播放。

这些电影和真人秀在南斯拉夫极受欢迎。

尤其是战俘营真人秀,已经重播了好多次了,但每次都是收视率冠军。

电影里面植入的各种产品,南斯拉夫人也非常想要。民众有呼声,而实际上南斯拉夫当局也不想真的和苏联闹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要不然赫鲁晓夫上台调整政策后,南斯拉夫也不会立刻借坡下驴。只是斯大林和铁托两人都太硬了,寸步不让。

而这次他们借着中国展览会的名义,派出一支非官方的商队来莫斯科,其实就是一场试探。

莫斯科方面也没有真的彻底咬死。

斯大林让赫鲁晓夫回信同意了这件事。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释放。斯大林和铁托都需要一个台阶。而这次,充当这个台阶的就是中国百货展览了。

在莫斯科的展会上,来自南斯拉夫的代表商队,一口气订购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各种百货商品、服装、食品饮料等等。

很多东西都没有现货,需要等待,不过南斯拉夫代表商队没什么问题。

因为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几乎没有什么不需要等待的商品。没办法,现在社会主义阵营没有一个强大的百货工厂。

李锐的三年计划走的就是先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百货工厂,拉动全国生产线的路子。

而南斯拉夫与苏联的问题不过是这场盛会中的一个插曲罢了。

真正让人感到激动人心的是,莫斯科会场和东柏林分会场都收到了海量的订单。

其数量甚至超过了一开始基地内专家们所估算的量。

对此李锐只能是召集大家伙说道:“各位,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更好的消息。”

冯石大笑道:“李主任有两句话,一句是废话,还有一句也是废话!”

现场笑成一片。

“老冯别闹。”李锐压了压现场笑成一片的声音:“你个老冯,现在也学坏了,开始学耍嘴皮子了。”

冯石哈哈一笑:“这不还是和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在一起时间久了,我嘴皮子也利索了。”

“好了,大家别闹了。听我说啊。”李锐咳嗽了一下,现场慢慢安静。

“截止到目前来说,我们已经从社会主义阵营一口气拿到了合计一亿两千万美元的外贸订单。其中还有部分再谈,这再谈部分如果能达成协议,我们这次的外贸成果将会更大!”

李锐这话刚说完,基地里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技术员。

甚至是在旁边站岗的战士都难以掩饰心中激动的情绪。

拍巴掌、吹口哨,还有人激动的跺脚。“各位,冷静,冷静啊。”李锐说着让大家冷静,但是他的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这只是我们前进的一小步。有人下订单了,那么我们之前准备的各项施工建厂计划都可以拿出来了。”

“不管是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省、内陆二线,从原材料到粗加工再到精加工的工业体系,我们现在都要按照我们最初制定的方案开始往下走。不过大家不要认死理。”

“因为理论政策永远都是理论。任何政策制定到执行,落地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

这一点大家要打好预防针。如果一开始制定的政策和构想被推翻,各位也要知道,这是对事不对人。”李锐把话说到了前面。

因为理论设计如何完美,落到实际上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实地操作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变数。

“这里面,能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就是我们的纺织行业。而棉纺行业现阶段有两个东西最关键。

一个是我们的物料种植,包括王将军在新疆已经开始搞的棉花种植。以及我们内陆地区可以种植的麻。”

“另一个是真正的大头,我们中国五亿人口能不能穿上衣服就靠它了。那就是化工化纤行业。”

“资料大家已经有了,你们给我提出的计算。李志方同志,化纤行业的技术公关问题将由你领头。

相关的产业我们之前也计算了。现在我们能生产的设备我们生产,能进口的设备进口。如果有无法生产和进口的,我来解决。”

李锐点了一个人的名字,李志方,新中国化纤行业开拓者之一。

后世很多人买衣服会追求全棉或全麻制品。

甚至很多人谈起化纤布料的衣服就充满鄙夷。

但实际上一个残酷的现实是,把中国所有可种植的土地全种上棉花,也不够中国人穿衣需求。

中国人想要人人穿暖,化纤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也是唯一可以走的一条路,化纤后面跟着的是中国的穿衣需求,化纤前面顶着的则是中国的石化工业。

李志方点了点头道:“李主任,放心吧。有这么多资料支持,我会让我国化纤行业笑傲全球!”

他很自信,因为李志方可以有这样的自信。

因为在1943年季志方已经成为全美最大人造丝公司的总工程师,1944年被麻省理工大学聘为专门研究员,研究方向就是人造丝材料。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李志方立刻辞掉了他在麻省理工的优厚工作,同年十一月买了船票马上回国。

“李主任,给我七年……不!五年的时间!只要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环境稳定能保持这样高速增长且稳定的五年。我保证完成中国人基本的穿衣需求。”

李志方在看见李锐拿出来的报表,其中有大量投资到石化和化工化纤领域,他就忍不住开始激动。

在历史上中,他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和同志们一起筹建了新中国的涤纶、腈纶等化纤面料的全套产业链。

也是新中国开放后能够接住海量服贸订单的底气。

中国人寒冷了太多年了,五十年代不说其他不发达的地区吧,就说现在的首都北京。

在这儿,你别说穿多好,你要是能常年穿着不打补丁的衣服上班工作,那单位里的阿姨大妈上赶着给你介绍对象。

为什么啊?因为你连一身打补丁的衣裳都没有,家里条件肯定好呗!

吃不饱穿不暖依旧是这个时代新中国的底色。

李志方说到:“咱们国家老百姓太苦了。虽然我这话说得有点丧气,但是现在阶段,美国老百姓基本上已经不为穿衣问题发愁了。”

“就算是农业州的小工,也至少能买得起一身还算过得去的行头。咱们国家还有好多老百姓,家里连一条没打补丁的裤子都没有。”

李志方这话说得没错,在场的众人都纷纷点头。

李锐道:“李志方同志说得没错,我们费尽心思搞外贸为的是什么?为了拉起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轻工业、重工业、化工业还有以后的机械化农业!而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为人民服务!”

“同志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底色是什么。我们搞这一切,为的就是让我们的老百姓过好日子。现在那些老牌工业国家的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我们的老百姓还在饥一顿饱一顿。”

“今年我们的订单数量上来了,外汇多了。不管是以物易物还是外汇购买,我们都可以弄到更多的物资和机器了。制药行业要继续推,游戏行业要狂推。它们不是印卡,它们是直接在印钱。”

“我们要争取趁着这股东风,直接为我们国内创造百万就业工位。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劳动力。”

“还有……”就在李锐还在说的时候,陆光达拿着一摞报纸走了进来。

“李主任,我打断你一下。这是我们展览会开始没多久后,欧美主流媒体的报道。这些报纸通过香港流到我们手上已经好几天了。我觉得你要看一下。”

说着陆光达将一摞报纸交到了李锐的手里。

李锐刚刚看了几页就眉头开始皱起来。

“中国准备用游戏毁了一代年轻人”——纽约时报。【中国秘术制作的肉罐头真相,你真的敢吃吗?】——卫报。

【众多欧洲老牌服装企业发声,中国纺织涉嫌大量抄袭西方】——法新社。

【让女人体面还是压榨女性劳动力?】——泰晤士报。陆光达拿回来的报纸不在少数,至少几十份,全都是西方主流媒体。

基地其他人也很好奇,要了一些报纸传阅。

很多人才看了一半就已经气的血压飙升了。

冯石更是脾气上来了,大骂了一声:“去他妈的!”

基地内其他人也纷纷发声:“主任,这些报纸都是在抹黑我们啊!”

“狗日的,太不要脸了。”“这些报纸这样抹黑,会不会影响我们啊?”陆光达也对着李锐说道:“对啊,李主任。这事儿不是开玩笑的。我们这次展览会很成功,引起的动静很大。但现在看来是动静太大了。现在已经是西方报纸开始全面抹黑我们了。”

李锐放下了报纸,沉着稳重的说道:“老陆,你看你。你高级知识分子的优雅派头呢?我送你的埃塞俄比亚咖啡你白喝了?你怕什么?你们怕什么?”

你怕什么是对陆光达说的,你们怕什么是对基地里其他人说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把你们的气派都给我抖起来。”

“现在不是我们怕,是他们怕了。但是他们没有办法直接打击我们,只能用这种方法和我们打嘴炮。

但是他们以后要习惯,并且正视我们国家的商品比他们的更好,更全面!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至于这些。”李锐不屑的看了眼报纸:“骂战嘛,说的我好像怕过一样。想要在我擅长的领域打败我?呵呵。”

第三百五十六章 商贾云集

正如李锐所说,现在欧美主流媒体现在疯狂吼叫谩骂,其实只有一点。

那就是他们真的怕了。莫斯科的展览会他们去不了,不知道莫斯科人民的疯狂。

但是东柏林的展览会他们是可以去的。

现阶段柏林墙没有修建,东西柏林可以自由往来。

有的人住在西柏林但是在东柏林上班,有的人住在东柏林却在西柏林上班。

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为什么说柏林是东西方对峙的桥头堡?

就是因为这样。东西柏林的交互程度太高了。

往常都是东柏林的居民们在结束工作后往西柏林跑。

因为西柏林有更多的娱乐。有很多电影院上映欧美最新的电影,有酒吧可以买到可口可乐(可乐最早就是在酒吧卖)。

还有百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欧美特色商品,当然还有时不时从法国、英国或者是好莱坞来的大明星等等。

大多数人其实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根本没有概念的。

他们就是单纯的喜欢爽,喜欢快乐。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