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种汽水的生产成本高吗?”吴经理怀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道。

叶伟明微微一笑:“如果直接使用吴经理你们山海关汽水厂的生产线的话。可以做到成本只比你们现在生产的橘子味汽水高百分之二十而已。

如果大量生产,扩充生产线的话,可以将成本压制在和你们汽水厂的汽水一个价格内。”

完了,不用打了。

吴经理苦笑一声:“是不是如果我不答应公私合营,国家就会自己组建一个汽水厂?”

叶伟明端起茶轻轻恰了一口:“国家有国家的考虑,这不是我们这个级别的人能打听的。我只能告诉你,这些饮料已经被定为国家重点项目。苏联商务部方面正在和我们洽谈进口这些饮料的事宜。”

“这件事你们山海关汽水厂要是不做的话,我们只能去广州找广州的亚洲汽水厂了。中央首先选择山海关汽水厂,主要还是考虑到天津铁路方便,以后可以直接转运到东北。”

叶伟明说到这里,吴经理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了。

吴经理说了一句:“这……您把这些饮料拿些新的给我。我召开一个董事大会吧。”

吴经理的董事大会在第二天就召开了。

十几个有股份的懂事一开始都不同意公私合营,觉得自己这边亏得慌。

但是当吴经理拿出那些饮料,并且让每人喝了一口之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就两条路。要么和国家公私合营,要么就等着国家自己建汽水厂,等他们投产了,靠这些汽水把我们挤兑到破产。”

所以这场董事会没有开太久就全票通过了公私合营。

以后山海关汽水厂的主体经营权就收归国有。

而吴经理还担任厂长职务。

不过上面还派了一些人下来构建一个班子。

其中就以吴经理那天看见的陈来福为主。

而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家派来了各种技术人员对山海关汽水厂进行实地考察验证,并且对工厂提出了各种整改意见,以满足生产可乐的需求。因为这是换汇的大项目,而且苏联那边一直在催商务部,什么时候能把第一批可乐生产出来。

所以天津这边可以说是加班加点的对山海关汽水厂进行改造。

当李强来到山海关汽水厂的时候,改造刚刚完成,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营。

北平来的专家已经开始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很多山海关汽水厂人员看不懂的秘方(食品添加剂)。

当生产线上第一瓶可乐下线时,吴经理激动的喝了一口。

“味道和那天的一模一样!”李强在山海关汽水厂考察了两天,并且对山海关汽水厂的口味和产量都做了评测。

口味不错,达到了标准。就是产量有点少,目前山海关汽水厂加班加点,一个天只能生产一万瓶可乐罢了。

不过先生产起来就行。

李强先期打包了十万瓶可乐运去了东北。

可乐到时,恰好有一批东北出口到苏联的皮货要走西伯利亚铁路线去苏联。

这批可乐刚好乘坐着这条货运铁路>,朝着莫斯科前进。没有人知道,这批来自社会主义中国生产的小甜水会在莫斯科,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引发怎样一场关于饮料需求的海啸。

踏上中苏班列的李强并不知道,当他踏上莫斯科大使馆的时候,他将要面对怎样的一群人。

第五十章 无人问津

在苏联的某个时期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使用来自中国的商品。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苏联的轻工业水平一直是比较拉胯的。

一直到它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些独联体国家时期,他们的轻工业依旧是拉胯。

而在苏联时期,轻工业的拉胯几乎是体现在全方面的。

因为要和欧美资本主义强国进行竞争。

所以苏联几乎是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重工业的生产研发上。

对轻工业的投入比相当低。在1959年中苏断交之前,中苏经济可以说是紧密的捆绑在了一起。

苏联的全部外贸中,中国占据了百分之二十五。中国式苏联第一大外贸国,中国也是苏联第一大进口国。

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是极少数能为苏联提供血包支援的国家。

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多需要从苏联身上吸血才能活下去。

赫鲁晓夫和中国的断交带来的影响时深远的。

其中对大多数苏联聘任最大的影响就是苏联人再也无法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了。

谢尔比是胜利百货商店的楼层干事(楼层经理),他负责的这一层是专门卖日用百货和副食品的。

这一层中有大量来自于中国的商品。

包括每个人家里都需要的暖水瓶、搪瓷碗、床单被套、瓷器等等。

这些中国商品在苏联很受欢迎。因为它们的质量很不错,价格也便宜,关键是它们不需要凭票购买。

当然,如今的苏联票证和中国以后要推出的票证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中国的票证是事无巨细,全都需要使用票证才能购买商品。在计划经济的苏联,其中大多数日常物资不需要通过票证购买。

比如说粮食、日用布匹这类,苏联市场上很充足,并不需要购买者使用票证。

但是另外一些东西,比如说汽车。

这就需要购买者拥有凭证才可以购买。

还有伏特加也是配额的,并不是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还有一些高档食物,如鱼子酱、如奶油蛋糕、巧克力等,这些高级副食都需要凭证购买。

而不需要凭证购买的副食品一般只有三种:香肠、干酪、酸黄瓜。其中香肠经常卖断货,苏联人为了买香肠,不得不早早排队。

当然,在1990年之前,苏联百货商场的货架上,大列巴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

苏联人从来都不需要为单纯的食物而发愁。

谢尔比作为胜利百货商店的楼层干事,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楼面各个柜台的上货情况。

还有注意商品的存量和消耗量。如果某一件商品过于热销,而库存不足,那么谢尔比就需要控制每日售出的量。

保证商场每日都有该商品销售。而不是一天内全卖光。

今天对谢尔比来说不过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日常,督促着售货员们在开门营业前打扫好柜台。

把需要补货的柜台把货补上。谢尔比走到了副食区,他微微皱眉。因为香肠消耗的太快了,干酪也卖的很快,只有酸黄瓜还有很多存货。

如果继续放开卖,商场怕是撑不到下一次香肠补货就会卖空。

谢尔比记录了下来,并且吩咐售货员,每个顾客只能一次性购买一斤的香肠。

同时压缩了百分之十的香肠供给。他要保证在下一次香肠到货前,商场里的香肠柜台始终是有货的状态。

接着他又走到了饮品区,苏联自己也生产很多饮料酒水。而购买这些都是需要票证的。

苏联自己生产许多饮品,但销量都比较一般。卖的最好的始终是酒水类。

比如伏特加,不过购买伏特加需要凭票购买。苏联的酒蒙子并不能每天喝的烂醉。

啤酒也卖的不错。相比较来说,各种饮料的消费就很一般了。卖的最好的是格瓦斯。

因为格瓦斯是敞开不限量供应的一种饮品。

毕竟苏联永远不缺大列巴。

而且苏联的格瓦斯酒精含量在二到三度,属于一种低度酒。

这是很多人在无法喝到啤酒与伏特加时的一种折中选择。

想到格瓦斯,谢尔比嘴巴就有点微微发酸。苏联人很喜欢沙口的饮料,比如格瓦斯,又比如可乐。

当年还是同盟国时期,可口可乐跟随着美军前往了世界各地。

相当一部分可口可乐跟随着东线战场上的苏军士兵一起回到了苏联。

这种饮料刚在苏联面世就受到了巨大的追捧。

当时作为东线士兵的谢尔比用一条从纳粹军官身上缴获的银项链换了三箱可乐。

谢尔比就很喜欢那种可乐的味道。可惜啊,现在喝不到了。

据说现在只有东柏林那边的商店偶尔还有卖。

他砸了咂嘴,就在他要完成今天的理货任务的时候,一名售货员找到了他。

“干事,这批新来的货物,我们是放到饮品区吗?”谢尔比看着手推车上一摞摞垒起来的包装盒,他问道:“这是什么?”

“据说是中国生产的可乐。对,你瞧这里包装上写了,山海关可乐。”售货员指着外包装上中苏双语的标志道。

“可乐?中国人也会生产可乐了?他们不是只会生产搪瓷盘吗?”谢尔比咕哝着一句。

可口可乐在苏联受欢迎,不是没有苏联的工厂想要仿制。

只不过制作出来的可乐味道一言难尽。

根本就没有人喝。不管后世俄罗斯的网红如何推荐俄罗斯本国饮料,以及反复说明苏联时期苏联有很多本国产的饮料多么好喝,多可以取代可乐。

但销量是不会骗人的。可乐作为舶来品,在苏联每年消耗2.16亿瓶。

是苏联其他所有饮料加起来的两倍销量。

如果不是购买可乐原浆需要外汇,那么这个销量还可以翻翻。

而谢尔比完全不觉得中国生产的可乐能好喝到什么地方去。

所以他并没有把这批可乐安排在副食区,而是安排到了中国商品区。

那里都是中国生产的搪瓷碗、瓷器、床单等物品。

而第一批运抵莫斯科的山海关可乐被默默的放在一个几乎没有人能注意到的角落。

第五十一章 什么人都来了

苏联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农业国家,可以生产一些轻工业产品,东西很便宜。

中国的共产党不是正经共产党,不是无产阶级工人先锋队构成的,只能算一个农民党。

所以当有的东西苏联都不能生产的时候,不会有苏联人认为中国能够生产。

就像是可乐这种东西,苏联人又不是没有研发过。但是苏联人自己研发的可乐,就连后世的俄罗斯的精苏网红都找不到夸奖的词。

可以想见其口味了。所以谢尔比带着苏联人的一种傲慢,将可乐放在了中国商品区的角落里。

尤金也是个老兵,但是和谢尔比不同的是,他在退役后成为了一名标准件厂的工人。

不过最近因为表现出色,厂里已经决定晋升他为组长了。所以趁着星期天,尤金心情大好的带着一家人出门采购,来庆祝自己晋升组长。

不过说着是大肆采购,但实际上尤金手上的钱并不怎么宽裕。

因为他的妻子是一名全职太太,在家中照顾四个小孩。一家六口人的开销都要自己负责。

他的情况和北平钢铁厂工人张祥很像。

只不过尤金活的更体面一点。

张祥最好的一套衣服是蓝色咔叽布的中山装。

而尤金可以给一家人都置办仿毛呢料的西装三件套。

两个儿子都穿着背带裤有漂亮的皮鞋,两个女儿都穿着漂亮的黑色长裙和船鞋。

苏联时期的女生校服很有意思,和女仆装一样。妻子也穿着漂亮的长裙。

对比张祥一家人,只有张祥有一身不打补丁的衣服,孩子们都是老二穿老大剩下的,老二穿老三不要的,一个个淘汰下来的。

苏联工人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比中国高了不是一星半点。

就像是现在,尤金带着一家人先去三楼给两个儿子买了一套铁皮火车的玩具,给两女儿买了一套洋娃娃。

孩子们喜笑颜开后,他又给妻子买了一双全新的皮鞋,产地是东德。说是仿的巴黎最新款。

妻子笑的合不拢嘴后,尤金才想到给自己搞些让自己开心的东西。

比如说伏特加。这张伏特加的票子可是尤金帮工友顶了两个班别人才给的,算是很珍贵了。

“同志,你的伏特加。”售货员点验钞票和伏特加的票之后,将一瓶包装精美的伏特加递到了尤金的手上。

尤金开新的笑着,就像个一百五十多斤的孩子一样。不过他这边拿到了伏特加,他的几个孩子也眼巴巴的趴在柜台边上看着商店里的其他百货食品。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