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朝鲜平壤的街头,苏联派来的前线拍摄的战地记者谢尔盖还是第一次来这座朝鲜首都。

这里原本应该是一座不错的大城市,但是现在却被战火给摧毁了。谢尔盖摇摇头,战争这种东西是残酷的,只有亲身体验之后才会知道。

“朝鲜打仗成这样,估计今年朝鲜百姓会很难熬吧。”谢尔盖这么想着,同时举起相机拍摄破碎的平壤城。

他要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这里发生的一切,用以揭露美军在此曾经翻下的暴行。

这满目疮痍的城市,食不果腹的老百姓,还有……嗯?为什么会有牛肉汤的味道?

谢尔盖不可思议的放下相机,他看向香味飘来的方向。一支志愿军正在架起锅具,浓烈的香味从那儿传来。

他们还支起了一个横幅,横幅上用中朝双语写到“免费喝汤处”。

谢尔盖仔细闻了闻,空气中不仅仅有牛肉汤那股子香浓的味道,还有猪骨汤和海鲜汤的味道?

志愿军从哪儿弄来的这些东西?

朝鲜还有肉牛和排骨?带着疑问,谢尔盖朝着免费喝汤处走去。

第三百零二章 中国魔粉

谢尔盖举着相机朝着志愿军搭起来的喝汤处走去,这一边走时就发现有很多朝鲜老百姓开始朝那个方向聚集。

很明显,大家都是被这个香味给吸引过来的。尤其是志愿军支起横幅,表示是免费给朝鲜老百姓喝汤的地方,很多人都围了过来。

谢尔盖有个懂中朝双语的翻译跟着他,他和翻译一起挤到 摊位前面。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老百姓了。他们都在问志愿军各种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大家再问,这个汤是真的免费喝的吗?限量吗?

志愿军里的朝鲜族战士对众人说道:“大家放心吧。都是免费的,而且不限量供应。”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在城里设几个点。每天中午给大家提供免费的热汤的!”

朝鲜族战士的话让一众朝鲜老百姓发出欢呼。

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他们不懂什么叫做调味品添加剂。他们只知道,战争过后就连食盐的购买都变得困难叻志愿军却在这里开设汤铺,还每天免费供应,这就是对大家最好的一件事了。

而志愿军开汤铺这个事情还是中央那边做出的决定。

最开始志愿军司令部得知朝鲜很多老百姓都很馋志愿军的军粮时,众人也觉得很正常。

因为不说现在食品匮乏的朝鲜老百姓。

就算是食品丰富的时候,他们也会被这种调味品给吸引的。

因为现在老百姓能弄到啥调味品啊?反正志愿军也好,人民军也罢,炊事班长们最多能保证的就是有盐而已。

其他的调料都不能保证。老百姓家也差不多,基本就是盐,酱油和醋都要排队才能买上。

有时候还买不上。就这点调味品,老百姓能做出啥好吃的?别说什么好厨子一把盐,什么老母鸡炖汤、筒骨炖皖鱼只要一把盐就好吃的不得了。

这都是废话,现在中朝的老百姓哪里有那么多肉食吃?

平常吃的最多的就是蔬菜,白水煮蔬菜来把盐是啥滋味,谁心里没数啊。

这各种口味的调料粉,在老百姓看来简直就是天顶星科技啊!

而对于各个部队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补给。因为这些预制的调料,终于挽救了参差不齐的炊事班长的手艺了。

实际上现在这年代大部分人在味觉上的丰富程度,可谓乏善可陈。

毕竟驻扎在濠江的解放军部队第一次吃到耗油的时候。

很多战士能用一勺耗油拌米饭,连吃三大碗。

而朝鲜百姓对这种味觉的渴望的信息随着志愿军修整的信息一起传回国内。

李锐就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机会。所谓文化渗透这种事,是要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开始的。

精神文化如此,食物味觉也是如此。李锐向中央提议,直接对朝鲜老百姓提供免费的调料汤。

这东西生产成本不贵,算是一种惠而不费的东西。

尤其是之前已经买了一个七十年后乡镇调料厂的设备。

这七十年后的设备的生产力,在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神技。能生产的量极大,如果开足马力生产能生产到志愿军都用不掉的地步。

李锐的提议让毛主席等人也点头赞同。

于是乎这免费的汤铺就顺势开张了。

谢尔盖拿着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镜头。

同时他也排队自己打了一碗汤来喝。还真别说,汤铺里提供的番茄牛腩口味的汤料。

除了实在是太稀喝着味道太单薄,没有牛肉和番茄炖煮后形成的厚重口感外。

其他没有任何问题。喝起来有牛肉的香味,有番茄的酸味,就是缺少油脂缺乏厚重感,显得口味有些假。

但是谢尔盖仔细想了想,自己这是再拿它和莫斯科的好餐厅相比。

如果自己是个在战壕里蹲着的士兵,自己要是能在寒冷的时候来上这么一碗汤,自己会抱着炊事班长亲的。

在汤铺里工作的志愿军战士也看见了谢尔盖,他们对着谢尔盖的镜头有些不好意思。

谢尔盖却很感兴趣的问道:“你们是怎么做这个汤的?我在这里没看见炖汤的食材啊?”

一开始谢尔盖还以为是志愿军在这里熬汤,把食材捞走拿回部队给战士们吃,留下汤给老百姓喝。

但是他仔细看了看,这里貌似并没有任何炖汤的材料啊。志愿军战士听到这话,他们互相看了眼,然后笑了起来。

“苏联的记者同志,你搞错了。我们这个不熬汤,我们这个是调味料。和正经炖汤是不一样的。”

说着话,解放军战士就给他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做食品科学。

一锅清水变一碗汤不过转瞬之间。

谢尔盖人都看懵了,他拿起相机不断拍照,嘴里还不断的念叨着:“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中国人已经在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走这么远了吗?”

“我能尝尝这干粉的味道吗?”在取得志愿军战士的同意后,谢尔盖用手沾了点干的粉料塞入嘴里。

干粉味道很冲,很咸很酸,但是能吃的出一种一浓缩牛肉汤的感觉。

他喃喃自语:“不可思议,这就是中国调味品的神奇之处吗?感觉有了它,谁都能成为大厨!”

“中国魔粉!这就是中国魔粉啊!”谢尔盖看起来很兴奋,因为他感觉自己在朝鲜战场上挖到了另一个角度的大新闻。

为了深挖这个大新闻,谢尔盖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去你们部队,看看你的伙食可以吗?”

几个志愿军面面相觑,因为接受苏联记者采访这事儿,他们可做不了主。

不过谢尔盖的采访要求通过上报后,很快得到的上级部门的批准,他跟随着志愿军战士回到了营地。

今天营地里似乎很热闹,因为一批全新的补给到了。从连长到战士,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而谢尔盖很快知道他们为什么开心了。

原来是一批从中国境内运来的罐头食品到了。

好吧,罐头食品。谢尔盖有些不是很在意,罐头这玩意儿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就发明了。

但是长久以来,罐头食品就和美味没关系。或许水果罐头还不错,但那也仅限于水果罐头。

更多的军用罐头还是午餐肉之类的,或者是焖豆子这样的罐头。

这些玩意儿和好吃貌似没一分钱关系。

“也就是中国人都过得很辛苦,所以才会觉得罐头很不错吧。”谢尔盖这么想着,但是却没有说出来。

他面对热情迎接自己的指导员和连长,他还是表现的非常礼貌。并且还答应私人帮他们拍一张照片,作为接受采访的感谢。

“谢尔盖同志,你来的正好。上级说你想拍摄写一个关于我们志愿军军队饮食的报道。

今天刚好是我们补给的日子。

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在前线战场打出了两场不错的会战。所以为我们送来了很好的补给品啊!”

连长带着谢尔盖走到那堆罐头食品面前,他兴奋的拍了拍罐头。

谢尔盖不置可否的说道:“志愿军的两次战役打的很漂亮。面对美军你们打出了风范,让他们一溃千里。我也十分敬佩,不过对这样的大胜,犒劳的东西只有罐头食品,会不会显得太少了?”

谢尔盖的疑问在连长这里根本不是事情,他哈哈一笑道:“有这些就已经很不错了。谢尔盖同志这些罐头食品,和你之前知道的罐头食品完全不一样。”

“那个啥,现在也快到晚餐时间了。炊事班老王,你带谢尔盖同志看看我们国家送来的罐头食品都有啥。哎呀,这些罐头食品我光是看菜单名字,我就嘴馋的走不动道了!”在谢尔盖不是很相信罐头食品能好吃的目光中,一行人走到了连队的后厨。

今天来帮厨开罐头的战士特别多,因为连队这次收获的罐头也特别多。

“谢尔盖同志,要不你自己开个罐头看看里面有啥?”连长对着谢尔盖挤眉弄眼的。

谢尔盖心想:“还能有啥?午餐肉、焖豆子、酸黄瓜,最多就这了。自己在苏联当兵的时候都吃腻了。总不能是鱼子酱和鹅肝酱吧。”

不过谢尔盖出于礼貌,没有拒绝连长的请求。

他拿过一个开罐器,开始打开一个罐头。当罐头盖子被打开的时候,他发现事情的发展好像有些不对劲。

“为什么不是午餐肉?!”谢尔盖震惊的看着罐头里那一整个红烧蹄髈。

连长自豪的说道:“对,不是午餐肉!要是午餐肉我就不馋了。谢尔盖同志,你看看第二罐是啥。希尔盖打开第二个罐头,这一个依旧不是午餐肉。

“肥猪肉烧干菜?”

“不不不,谢尔盖同志,这是梅干菜扣肉。江浙名菜。嘿,这罐头里的猪肉可真肥,看着就好吃!”

连长纠正道,同时有些没出息的擦了擦口水。

第三个罐头,希尔盖又开启了新世界:“这是油焖蔬菜和肉丝?”

“不不不,菜单上写的是鱼香肉丝。”第四个罐头,谢尔盖已经完全看不懂了:“这是啥?”

“这是我们中国广东的名菜,豆豉鲮鱼!”第五个罐头。

“还是江浙名菜,四喜烤麸!”第六个罐头。

“这是红烧肉!”第七个罐头。

“香酥鸭!”第八个罐头。“八宝饭!”等开到第九个罐头的时候,终于蹦出来一个谢尔盖认识的东西了。

“啊!这个我认识,这是菠萝罐头!”谢尔盖看着开启的这些罐头,除了菠萝罐头在他的认知范围之内,其他的罐头已经远超他的认知了。

中国人是把整个菜都装进罐头了?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当然,谢尔盖并不是真的关心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他更关心的是这些东西好不好吃。

而炊事班里加热各种罐头所飘散出来的香味,已经引得连里的士兵们开始饥肠辘辘的叫唤了。

第三百零三章 聚餐与吸引

谢尔盖对志愿军要吃的食品罐头是大开眼界了。

因为在他看来,这哪里是食品罐头啊?

这完全就是一桌子丰盛的大菜啊?一共有十二个不同的罐头,每个里面都是满满当当的装满了不同菜肴。

不是那些司空见惯的午餐肉和闷豆子。

而是一道一道正经的中餐。

红烧肘子、梅菜扣肉、四喜烤麸、鱼香肉丝、红烧肉、香酥鸭、豆豉鲮鱼、麻辣杂菜、油闷黄花菜、红烧豆腐片、八宝饭、菠萝罐头。

一共十二桶不同的菜肴罐头。而且这罐头给的分量很足。

每十二个罐头是两个排的战士用以聚餐的标准。

红烧肘子连肉带汤能有三斤多重。这炊事班长也知道发挥主观能动性,他把肘子全都给取出来,上锅蒸。

蒸热了至少在浇一点汤上去。多的汤集中起来,他拿来顿朝鲜这边补给的蘑菇和土豆。

肉汤炖土豆蘑菇,这味道也是绝了。还有那豆豉鲮鱼,罐子里面有很多豆豉和油,炊事班长也不浪费,全都倒出来炒青菜吃。

红烧肉倒出来和野菜一起在烧一烧。等到晚上开饭的时候,所有战士的眼睛都瞪直了。

不仅仅是战士们,就连谢尔盖这个在苏联也算是吃过见过的记者,他的眼睛都瞪直了。

因为谢尔盖也是参军过的,他知道前线打仗,最难的后勤补给往往不是弹药而是粮食。

弹药这玩意儿不会因为受一点潮而不能用。

嗯……好吧,其实弹药要是受潮严重也确实不能用。

但是弹药这玩意儿储存和运输起来其实不需要保护的那么精贵。

如果说这批弹药是马上投入战场使用,那么前一天淋点雨并不会影响第二天的使用。

但是粮食不行,不管是没有加工的大米白面,还是加工好的面条和大饼,只要一碰水那只要几个小时就立马完蛋。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