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首先第一点,虽然苏联人在朝鲜战争中支援(半价出售)了一批米格战机给中国。

但这并不够。在1951年前,苏联卖给中国的战斗机是米格一9,一直到1951年,朝鲜战争打了将近一年了,斯大林才在给毛主席的信里回复道:

苏联方面高估了米格一9在面对F86佩刀时的性能了。

实际上两款战机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到1951年末,苏联才正是确定为中国空军无偿换装372架米格一15。

听起来好像挺大方的,无偿把米格9给你升级成米格一15了。但李锐知道,这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用命还回来的!

所以李锐迫切的想要提升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力。

要知道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空军来保证后勤补给线的安全,才导致了第一次和二次战役时很多战略目标没有尽全功。

不然一口气将麦跑跑推下海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李锐想了很多招,首先是从苏联那边换取更多的外汇来购买先进的米格一15,而不是等着明年他们无偿给志愿军升级。

第二就是提高飞行员的战斗素养。朝鲜战争时毛主席说过,美国人是钢多气少,而我们中国人是气多钢少。

那么在飞行员的战斗素养上,也要尽可能的做到气多钢少。我们飞机不够,那就尽可能的提高飞行员的单兵素质,以加强空军战斗力。

当然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

因为飞机飞行这档子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各种飞行理论自不用说。就光说训练飞行吧,目前中国还没有生产航空燃油的能力。

航空燃油几乎全靠苏联进口。

东北航校不可能让飞行员们肆无忌惮的训练。

因为航空燃油很宝贵。所以在东北航校有一个奇景,你能看见一名名飞行员坐在凳子上闭着眼,假装双手拉着飞行摇杆在飞行。

旁边再有一个学员播报各种气象条件和飞行情况。

飞行员凭空模拟应对的方法。

这种无实物纯靠意念在脑海中培训自己飞行能力的方式好像很可笑,但却是新中国飞行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其实李锐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有所计划了。

而现在正是他的计划完工的时刻。

当刘亚楼带着五十名航校内最优秀的学员来到曙光厂时,李锐、冯石早就恭候多时了。

“刘司令员,等候你们多时了。”李锐笑着上前和刘亚楼握手。

“李主任是吧,你好你好,你比我想的还要年轻啊。”刘亚楼寒暄了一句。

然后对冯石互相敬了一个礼,然后两人拥抱了一下。两人是老战友了,一年多不见还挺想念的。

“李主任、老冯。中央军委说你们给我搞了个惊喜,是什么惊喜啊。”刘亚楼有些迫不及待。

冯石摇摇头:“这我不知道,你要问李主任。他脑瓜里总有各种奇思妙想。”

刘亚楼把目光转移向李锐,李锐嘿嘿一笑:“一会儿就知道了。”

最后关头,他还是要买个关子。

他转头对五十名战士进行最后的保密教育:“保密条例同志们来的时候应该都知道了。在这里我在强调一次,在这里的一切,你们从来都没有来过,也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这里所有的东西,我不解释的,你们通通不许问。不许问为什么,不许问哪里来,不许问有什么用。除非我主动解释,同志们明白吗?!”

“明白了!首长!”五十名空军战士整齐划一的用力喊道。

其实他们进曙光厂的时候就感觉到这里的保密级别很高,比自己机场的级别还高。

说三步一人五步一哨都少了。这么严密的防护,这里的级别一定很高。

作为接受过教育的战士,他们自然知道什么叫做守口如瓶。

而他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本来也应该是网咖正面的一部分。

但是李锐派人在这里筑起了一道高墙,将这里和网咖的研究中心分割开。

包括李锐身后的房间本来也是网咖大厅的一部分,但是李锐改了网咖的格局。

将五百平米的网咖大厅分割了一百平米出来,专门建造了这座特殊的培训基地。

让飞行员和研究中心的人互不打扰,也不知对方的存在。李锐点点头,打开了他身后的房间的大门。

带着一群人鱼贯而入。

十二台仿佛是将飞机驾驶舱切割下来的奇怪机器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些机器并不是直接落在地上,而是由八根支架撑在半空中。

这些支架又连接着一些看上去很复杂的机械结构。

还有各种各样奇怪的管线连接着机器。

“这是米格一15的座舱?”刘亚楼打量了一眼后立刻知道这是什么了。

李锐点点头:“对。”

“这是干什么的?”刘亚楼虽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但是他隐约的感觉到这东西好像很不一般。

李锐转头看向那群飞行员:“你们中谁的飞行水平最好?”

刘亚楼指着一个长相端正一脸英气的男子:“王海,你去。”

名叫王海的战士敬了个礼:“是!”

然后来到李锐身边:“首长,我该怎么做?”

“进入座舱,绑好安全带。”李锐说道。

王海在李锐的指挥下进入座舱绑好安全带,随后李锐给他戴上了一个众人都看不懂的仪器将他的大半张脸和整个眼睛和耳朵都包裹住。

然后他们就看见李主任在这个奇怪的机器上乱七八糟的搞了好多东西。

然后又跑到机器边上的一个角落,打开一个和电视一样但是又超薄的东西。

他搞了许久后,在一个奇怪的操作按键(键盘)上按下开关。然后笑着说:“好搞定。”

李主任这边的话音刚落,那边整个机器就动了起来,它倾斜了大概二十度角。

坐在驾驶舱里的王海大呼小叫:“飞起来了!怎么飞起来啊!我不是在地上吗,怎么突然到天上了?!救命啊!”

第四十五章 模拟飞行

这是王海作为战机飞行员职业生涯中最丢人的一天。

因为他居然被一个模拟器给吓得喊出了救命。

当他从模拟器上下来的时候,刘亚楼都没有和他说话。他只能悻悻的自己回到队列中。

还有不少战友小声的嘀咕,小声的笑话他。王海觉得这不能怪自己,自己本来坐进那个米格一15的驾驶舱后也没什么。

李主任给自己头上戴的那个大号头盔虽然有些不舒服,但是也没什么。

就是李主任那一声好了之后,王海才被吓到的。

因为之前的时候自己带了头盔时是一片漆黑的,而且驾驶舱也是非常平稳的停在那。

突然之间自己的眼前就亮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时怎么回事呢,他就看见自己已经身处一个正在缓缓启动的飞机之中了。

四周环顾已经不是那个基地了。而是一个机场之中。而他座下的战机正是米格一15。

而且它还开始在跑到起飞,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和座舱的震颤,王海下意识的就感觉自己是突然到了飞机里。

这种事情太离奇了,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虽然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但是这一刻王海还是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姥姥给他讲的各种鬼故事。

想着想着就忍不住开口喊救命了。这还真的不能怪他,现在这个时代,哪个飞行员见识过这个阵仗啊。

这可是李锐联合好几个工科的大佬级教授一起攒出来的全动飞行模拟器。

作为21世纪人,李锐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专门模拟飞行的设备,各大航空公司都在用这个模拟飞行。

一般飞行员可能在真正飞上天空前都需要在模拟飞行中飞过上千小时。

小时候李锐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和其他很多小男孩的梦想一样。所以他长大后虽然没有成为飞行员,但是对飞行题材的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

不管是模拟飞行、DCS或者是小品级的雷霆战锤和血战太平洋他都有玩过。

各种飞行用外设也有不少。

他的网咖里本身就备着十二套飞行外设加VR设备呢。

为的就是吸引和他一样的同好到店玩耍。

李锐也在网络上看过那些大佬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给自己搞一个全动舱,来进行超逼真的空战模拟。

但是看看价格,李锐只能是选择放弃。因为全动舱太贵了。回到1950年,想着要培养志愿军航空兵战斗素养时,李锐又忍不住想到了这个。

不过这次他没考虑买全动舱了,因为买不起。但是天无绝人之路,网络上的手工大佬很多。

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手工大佬和巨佬分享了手搓全动舱的视频教程,还分享了全套的图纸和参数调整。

这些对李锐来说是如获至宝啊。虽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李锐确实不懂那些复杂的参数和设计。

但是他不懂,基地里的理工科大佬们懂啊!

当他们得知李锐是要给新中国飞行员搞模拟全动舱,大家二话不说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休息时间全贡献了出来。

在这群大佬的指点下,全动舱的设计图很快就做好了。

其中的钣金部分和金属加工部分可以全部送去北平市内的机械厂进行加工。

其中比较精密的部分刚好成为了破晓基地的内部教材。

让那些刚开始学习如何使用数控车床的教授与学生们进行实操,进行建模和编程。

模拟仓内需要使用到塑料部件的部分也交给了基地内的新人们和教授们解决。

模拟仓内的塑料件结构并不算很难,刚好让那些学习工业三维建模的新人们直接上手制作。

从中选出制作的又快又好的,李锐给他们每人奖励了一瓶可乐。

设计好之后就直接拿去基地内的3D打印机,使用ABS耗材进行打印。

这也是实操的一部分,以后基地内可能需要使用很多3D打印机来进行一些项目的原形验证。

当然,基地内的3D打印机太少也太小,这仅仅只是作为一次实操。

大规模生产则是直接放到网络上通过购物网站直接联系到提供3D打印服务的工厂给自己打印。

而仪表方面,一部分仪表可以让北平市已经有的仪表厂制作。

一部分制作不了的李锐网购了一些,拿回来让基地里的工科大佬们手搓改制。

因为是全体上下一起效力,所以这十二台模拟仓的组建很快。而且消耗的后世外汇也很少。

其中最大的支出便是购买步进电机和协调芯片了。

因为这两个东西超越了这个时代,真不现代的中国能制造出来的。还好这东西也不贵,一套模拟仓需要的步进电机和协调芯片加一起也就不到两千块。

其他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制的。不考虑本是空的花费,仅仅计算后世外汇的花费的话,这样一套模拟仓的造价被李锐控制在了3000元之内。

之后便是他和一群工科大佬们连夜调试这些设备。

保证它们可以正常且完美的运行起来。

而到这,李锐一共花了二十天的时间。当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除了第一天那个这种超越这时空半个多世纪的高科技给吓坏的王海之外。

剩下的飞行员在做好心理准备后都没有被吓到。

当然,这让王海显得更加丢人了。不过他在努力找补,每次的模拟飞行训练课他都比别人更用心,飞的更好。

李锐给他们准备的是名为DCS的一款模拟飞行空战游戏。

一款极度硬核,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并且翻阅飞行手册才能玩的一款超硬核游戏。

这游戏基本上属于学习十小时,飞行五分钟的水平。这游戏很鸡贼,游戏不要钱,免费送!

但是里面的飞机要花钱买。一架就是好几百块。李锐开了十二个蒸汽账号,买了十二架米格和十二架佩刀。

让这些飞行员在模拟游戏中进行对抗和训练。

这群共和国的天之骄子开始了他们了他们的模拟飞行。

在航校里燃油总是宝贵的,他们的飞行时间都很短。到朝鲜战争开战时,很多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都没破百。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