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不过他的松脱对于这样一座大桥来说并不算什么。
因为在这一座大桥上和他一样的固定螺栓有成百上千个。
大桥并不会因为一个螺栓的崩坏而崩塌。
但假如不是一个螺栓有问题,也不是一个支撑件有问题呢。
这个螺栓的崩溃只不过是大乔崩溃前的前奏罢了。
第1个螺栓拉裂了,第1个支撑结构变形了。接着是第2个第3个第4个。
美军的卡车与坦克一辆辆驶过,士兵们一个个踏过大桥。
冲击力不断的从桥面传到桥下的支撑件上。
似乎突然到达了一个临界点。
行驶在大桥中间的坦克驾驶员发现似乎有些不对,坦克好像有些倾斜。
他想让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履带突然坏掉了吗?但是还未等到他出门叫人。
他听见那些趴在自己坦克车上的步兵们突然发出鬼哭神嚎一般的叫唤。
似乎所有人都受到了巨大的恐吓。
而很快坦克驾驶员便知道自己的同伴们在害怕什么了。
因为就在下一秒大桥突然之间断裂。坦克突然失去支撑,剧烈的下冲之力让他差点从座位上甩了出来。
紧接着就是剧烈的翻滚与撞击在山崖上产生的猛烈冲击。
水门桥上的钢结构大桥崩溃了。
就在这一刻连带着大桥上的坦克卡车和美军士兵一起跌下了万丈深渊。
这一刻水门桥上没有水,没有门,更没有桥!
水门桥两岸的美军士兵和韩国伪军在刹那之间目瞪口呆。
而在片刻之后北边传来炮响。志愿军已经杀到几公里之外。隐隐约约传来的炮声便是证明。
在这一刻水门桥上又好像有了水,有了门,有了桥。水是忘川水,桥是奈何桥,门是地狱门!
第二百八十七章第一次战役完结
人在什么时候师最绝望的?那就是看着希望在自己眼前破灭,但是自己却毫无办法的时候。
这是可以将人丢了漩涡之中难以自拔的。
就像是现在这样,当水门桥突然崩溃时,大桥两岸的美军和韩军都瞎了眼。
过了桥的还好,而还没来得及过桥的足足愣了五分钟。
等到他们反应过来后,不少人涌到了断桥边上。从这头到那头长度是八米。
但是就这八米,看上去短的不得了的距离,现在却如同鸿沟天堑,无论如何是过不去了。
水门桥并不是一座桥,就像长津湖并不是一个天然湖一样。
长津湖是朝鲜的水利工程是一座人工湖。
水门桥实际上是长津湖的泄水口,所以水门桥下面并不是一条大河,而是泄水用的万丈深渊。
这不是依靠泅渡或者翻越的方式就可以跨越的。
必须要架设桥梁才可以渡过。而现在,象征着他们撤退希望的大桥垮了。
一起垮掉的还有美军最后的士气。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种情况下谁还能有士气呢?说好的撤退呢?说好的大桥呢?
说好的只要达到水门桥,大家都安全了呢?
安全个鬼啊!尤其是看着对岸的战友居然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以及看向自己这边那种同情又幸灾乐祸,一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表情,桥这边的很多美军士兵都彻底崩了。
尤其是伴随着越来越近的枪炮声,他们知道志愿军最多只剩下几公里的距离就要打过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选择吗?
也不知道是谁先在人群里嘀咕了一句:“打不赢就投降吧。好死不如赖活着呢。”
“我还想回家见妈妈呢……”“我想念我家的小狗了。“安妮,安妮,我的安妮……”此起彼伏的呢喃混合在一起,似乎牵动了无数美军士兵的心。
正在队伍中间的美军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师长莫名的感觉到了一种不妙。
因为一种战场瘟疫正在军中传播,它就像是一种烈性病毒。它正在快速腐蚀着美军,它的传播太快了,快到不可思议。
甚至来不及治疗,它就开始爆发了。
而它所爆发出来的病症必然是会让全球瞩目的。
因为就在志愿军追击美军的过程中,志愿军已经铆足了劲,准备用自己的铁脚板给美国佬一个惊喜。
可是志愿军还没有来及的给美国佬惊喜呢,美国佬就给了志愿军一个惊喜。
原本还在层层狙击段后的美军精英部队突然停火了,并且举起了白旗。
如果说是一个阵地上出现这样的事情,那还不算什么的话。
那么连绵成片的美军阵地开始举起白旗,放下武器放弃抵抗,那就是给志愿军最大的惊喜了。
“美国佬投降了?”某个奉上级命令进行穿插准备打美军侧翼的一个营长喃喃道:“我不是做梦吧,小李你打我一巴掌,看我是不是做梦。”
啪一大耳刮子的声音响彻山谷。这巴掌感觉多少打出了点个人恩怨。
营长捂着脸,疼的龇牙咧嘴:“我你妈!你真打啊,还打这么狠!”
小李委屈道:“是你让我打的啊……”
营长:!@#¥%……美军第二师和第三师的官兵开始成建制的放下武器投降了。
当消息传到志愿军指挥部的时候,彭德怀听到这消息先是一愣,然后仰天大笑:
“哈哈哈!好!好啊!这仗没白打,让各部队做好接受俘虏的准备。后方的战的俘营也催促他们搞快点,高大点。一开始准备的战俘营怕是不够大了!”
战争打到这里,志愿军和美军都有些脱力了。
西线战场上第七师还是冲出去了。没办法,西线战场基本是平原。骑兵一师又不在包围圈内,在平原地区和骑兵一师这样的机械化部队硬拼,志愿军是不可能拼过的。
就算是搞来了不少40火,无后坐力炮这些东西。但是面对骑兵一师步坦协同,和集群冲锋,志愿军还是挡不住的。
这是没办法的,硬实力的差距不是这么容易就弥补上的。
第七师突围成功,志愿军只能是尽可能的从它身上咬块肉下来,咬下第七师的一个团,这是西线战场在这次战役最后阶段能取得最好的战果了。
骑兵一师在接到第七师后两个师狂飙突进的向南撤退了一百公里,直接将整个清川江北岸全部让了出来。
战争暂时按下了暂停键,美军需要休整舔舐伤口。志愿军也要休整,很多部队的弦都快蹦断了,而且还有打量的胜利果实需要消化。
于是第一次战役在彼此的默契下结束了。
最终的战果是陆战一师损失了一个陆战团,美军第七师也损失了一个步兵团。
187空降团损失了一个营。
骑兵一师战损了大约四十台各型号的坦克和装甲车,与步兵若干。美军第二十五师两个营打没了建制。
美军第二十四师基本被全歼,其中大约有两千余人逃出包围圈,三千多人被俘。
余下之人要么被击毙,要么就是失踪。
美军第二师与第三师共有三千七百人渡过水门桥。
这个数量差不多是美军的一个整编陆战团数量。
而剩余的士兵,除了战死的之外,第二师和第三师合计一共有两万九千八百人向志愿军投降。
以美军的编制来算,这相当于一个整编师加一个陆战团成建制的向志愿军投降了。
当从国内来的摄影干事用摄影机将美军浩浩荡荡的俘虏队伍拍摄进入摄像机画面时,摄影干事自己都忍不住咂舌。
“这么多人啊!这满坑满谷的都是美国人啊!”
“哎呀,妈呀真多。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外国人呢。”
“来来来,快拍下来。这是极好的宣传资料呢。”就在志愿军在验收自己的胜利果实时,美军也在清点自己的战果呢。
尤其是从水门桥撤回来的士兵数量。
但是当做到清点韩国伪君数量的时候,美国人时彻底崩不住了。
“为什么韩国人还能跑回来差不多一万五千人?!为什么从水门桥上撤回来的韩国人比我们的战友还多?!”美军指挥官是真的绷不住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英国人最擅长的
韩国人跑回来的数量比美国人还要多,这对于美国人来说就像是个笑话。
就好像水门桥是为了韩国人准备的一样。
只是这个笑话并不是很好笑。对美军来说,他们已经开始全面撤退到了青川江南岸。
北岸的所有地区全部放弃,沃克做出这样的判断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美军这一次在陆地上的战争损失太大了,大到沃克已经做好了上军事法庭的准备。
虽然麦克阿瑟再三向他保证,绝对不会让他上军事法庭。但是沃克很清楚,就算是麦克阿瑟愿意帮助自己,不让自己真的走到最糟糕的那一步。
但是自己的军事生涯是肯定终结了。
没有任何一个美国高层能忍受这样一个失败的将军继续统领朝鲜战局。
甚至于当水门桥断了,两个师的美军士兵被困在北边的消息传到华盛顿时,有的议员不可置信后又陷入疯狂,想着要对中古对朝鲜丢原子弹了。美国的宣传部门现在也很蒙,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宣传了。
之前美军陆军还在电视上开了一档节目,专门介绍朝鲜战争的。从战役到战术战略,以及武器装备和作战士气等等都有介绍。
还有请各种军事专家来做现场分析等等。
还真别说,这档真人军事综艺节目在美国和他的盟友国家的收视率很不低。
因为这年头娱乐活动很少,看这样的军事节目,从某种意义上对美国人来说就像是当年的古罗马人看斗兽场表演一样。
因为美国人也好,欧洲人也好,都觉得这是一场必胜的故事。因为美国人也好,欧洲人也好,都觉得这是一场必胜的故事。
至于打输掉这件事,他们想都没有想过,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不管是从专业的军事分析,还是请来的各种专家,甚至包括民众自己都不认为这是一场有可能失败的战争。
看一场必赢的战争综艺节目,再加上科普各种小故事,穿插一点小幽默,这自然能够吸引到大量的观众。
原本美国军方也是借此宣传自己自。同时美国。广播电视台将这个节目推到欧洲各个国家。
不仅仅能够为他们带来收视率,更重要的是也能够彰显美国的霸主地位。
这是美国全球政治攻势的重要一环。不过最近这半个月以来,这档深受美国和欧洲民众欢迎的军事真人秀节目进展的并不顺利。
尤其是最近几天,军事专家和评论员们不会在电视上大放厥词。
也没有人说还有多少天就能够解决朝鲜问题。
所有人都开始变得支支吾吾起来,好像有些东西不能再说了。
他们开始不讨论朝鲜战场还有多久结束,也不讨论美军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胜利大巡游。
而是开始讨论各种武器装备。美军又新发明了什么,什么枪械也该淘汰了。
什么样的飞机设计才是以后20年的主流等等。
一款带有战争宣传性质的节目忽然一夜之间全部变成了军事科技的科普节目。
这个转变未免有些太大了,许多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但只要不是傻子,大家都知道事情好像开始不对劲了起来。
没错,事情确实不对劲了起来。在水门桥断裂,美军两个师向志愿军投降之后的半个小时内。
美国五角大楼已经确定,他们不可能接回自己的战士了。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损失三个整编师已经成为了定局。
再加上之前的损耗,美国已经有1/3的陆军在这半个月内损失殆尽。
这个数量是美国难以承受的。
更难以承受的是他们这次并不是输给了苏联人,而是输给了中国人。所以他们在疯狂的压制消息。
根本不打算让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反正能拖多久是多久。白宫举办了参谋联席会议。
还没有结束任期,但已经快要到任期尾声的杜鲁门眉头皱的和大旱了一整年的农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