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样手法拍摄的电影,好处就是能让人不疾不徐的慢慢看下去。
坏处是,如果没入戏,那就会觉得无比沉闷。没办法,这是这个年代所有带有文艺和哲学思辨性质的电影所有的通病。
就算是再过二十多年,苏联拍摄的经典科幻文艺电影《飞向太空》也有这样的毛病。
当然,这种毛病有的时候不能怪电影,这种电影就是挑人看。而和扎导的电影不同,中国版本的样片适合在你清醒的任何时候看。
无论你当时的状态是怎么样的,精神饱满或者是刚刚失恋,还是说被老板炒了心情低落。
来看中国的《赡养人类》吧!只要来看,你就会被里面所展现的视效奇迹给震撼到。
然后就忘记自己被女朋友甩掉这件事了。
当然,除了优秀的视觉特效,还有令人感觉到震撼的枪战动作戏之外。
中国版本的电影也是有哲学思辨的。
而且相较于扎导版本显得更加的浅显易懂。
不需要多深刻的文学素养就可以理解里面的意思。
所以关于中苏两国之间谁拍的更好这点,在西欧各国的电影爱好者中吵得不可开交。
有人支持扎导,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扎导拍的戏显得更深沉,更有一种史诗感。
而支持中国版本的人也不再少数。原因也是很简单,那就是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方面开创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电影拍摄道路。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想过电影的枪战动作戏可以这么拍,拍的这么有力量感有压迫力。
而且一改往日沉闷乏味的动作戏标准,让动作戏成为了整部电影里最爆炸的部分。
已经有无数人期待中国拍摄这部电影后,能增加更多的动作戏的部分了。
也因为中国的电影更加直观,所以支持中国电影的人数极多。
这样的论战在西欧的电影爱好者中几乎吵成了一团。
而《电影手册》的主编安德烈?巴赞则是强推中国版的电影。
他简直是用各种赞美的方式在夸赞中国电影。【跨时代的拍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的特效手段。】
【令人悬念迭出的剧情故事。】诸如此类的语句层出不穷。
而且中国版电影和扎导版还有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扎导版本虽然是截取了剧本里的一段剧情来拍摄,但基本上算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
关于开发澳洲的剧情算是讲的比较完整了,作为单独的小短片看也是可以的。
而中国版本的电影就比较万恶了。因为拍摄和剪辑有李锐参与,作为一个在后世经常追动漫和网络小说连载的未来人。
李锐对断章这事儿深恶痛绝,可是一旦自己用,那就是如火纯青。中国版本的电影留下了更大的悬念,逼得很多人想要继续看下去,包括巴赞。
中国版的电影就像是个超大版本的超前预告片,看的人心里直刺挠。所以一时之间,中国版本电影的呼声居然超过了苏联版本的。
这倒是让之前不看好中国版电影的很多媒体人为之侧目。
尤其是很多记者自己偷偷跑去看之后,也觉得自己其实更喜欢看中国版。
因为中国版好像更爽一点。当然,他们嘴巴还是很硬的,拒不承认自己觉得爽就是了。
就像是泰晤士报的主编,他就坚决不承认中国版的电影更爽更好,甚至说赢过苏联版。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要是承认了,他就要脱光了跑去游泰晤士河啊!
虽然泰晤士河是伦敦人民的母亲河。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被自己子孙的污染,泰晤士河早已污秽不堪。先不说泰晤士河肮脏不肮脏这件事,就光说自己脱光了跳进河里游泳这件事就不行啊!
我可是泰晤士报的主编啊!我又不是那个太阳吧的主编,我是要脸面的啊!
我祖上可是跟着亚瑟王入关的,我爷爷还是个勋爵呢!
我不能丢我们家的脸啊!
于是乎在泰晤士报的主编找到了和他打赌的太某报主编,义正言辞的诘问对方:“不是说好了你裸泳的吗?为什么现在感觉事情不对劲了!”
最近一直在家苦练游泳技巧的太某报主编也很无奈:“谁能知道中国人真的能拍出像样的电影呢。不过你放心,苏联怎么说都是个大国。就算是拉票做假账,他们也绝对不会允许中国赢他们的,对吧。”
泰晤士报主编一听,好像是这个道理。
就像是英国要是和埃塞俄比亚打赌,英国能输给埃塞俄比亚吗?肯定不能,就算是输了,那也只是小赢而已。
所以太某报的主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所以,把你的心搁在肚子里,不可能输的。你不可能裸泳的。”
泰晤士报主编这才放心了下来。
当然,他只是稍微放心,没有完全放心。因为可是有不少报纸在拱火呢。
最近泰晤士报利用和太某报吵架的方式博取了一波销量,让不少同行都眼红。
于是乎卫报、镜报、法新社、西班牙人等等报纸三不五时就会提到他和太某报主编的赌约。
这些报纸里的词汇极尽奚落。
泰晤士报主编看了之后丢在地上,哼哼道:“你们就嫉妒吧!反正苏联是不可能输掉的!对吧!”一天后。
苏联人认输了!在扎导看了中国人拍摄的电影后,他自己主动认输,表示愿意配合中国人来拍摄这部电影。
唯一的要求就是跟组学习!扎导在《真理报》上直接发表了这样的新闻采访,而且还有很多苏联人支持他!
泰晤士报主编拿着《真理报》的手在颤抖,并不是因为他看不懂俄语而羞臊难堪。
而是因为他知道这上面写的内容是什么。
啪——报纸被他重重的的摔在地板上。
“苏联!你们还有没有一点大国尊严?!你们输给中国很光荣吗?你们还要脸吗?你们标榜的社会主义老大哥地位去哪儿了?!啊?!”
泰晤士报主编激动的就像是苏联的铁杆支持者。
而《真理报》这篇报道出来之后,《卫报》、《镜报》等报纸快要乐疯了。
他们发了疯似得疯狂挤兑《泰晤士报》。谁让他们之前销量压着自己打来着?
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我们英国人最讲绅士风度,兑现赌约才是一个绅士应该有的风度。】
【听说某主编祖上也是贵族,不知道他有没有贵族的气魄和担当呢?】【裸泳泰晤士河须知的五十个注意事项。】
【泰晤士河最洁净的水域。】诸如此类的挤兑,可谓是不绝于耳。
泰晤士报主编想要当缩头乌龟都不行。
因为有看热闹不嫌弃事大的主儿站在泰晤士报的窗外大喊大叫。
本来主编想要冷处理的。但是因为其他报纸的疯狂抹黑,把他活生生的变成了一个品行败坏的小人。
因为他不执行赌约。这导致了泰晤士报连着三天的销量严重下滑。
新闻集团董事长都不得不找到他说:“要不然,你游吧。”
“什么?!我祖上可是贵族!”“贵族值多少英镑?”“我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你裸泳的时候,我会通知伦敦警局,让无关人等不要靠近的。”“我……”
“去吧,报社需要你!”董事长拍了拍主编的肩膀:“泰晤士报的兴衰全担负在你的荣辱上了。”
当董事长走后,主编关上门只想流泪。
但是还没等他哭呢,太某报主编找了过来:“诺,给你的。”
“什么?”
“这是我原本精心挑选的裸泳路段。是泰晤士河最干净的一段,现在便宜你了,给你了。”
“我谢谢你啊!”
“不客气,毕竟一个集团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太某报主编自豪的拍了拍胸脯。
在他离开前说了一句:“对了,裸泳时间早点定下来,我好派记者去河边拍摄最好的照片!”
莎士比亚说:tobe一or一not一to一be,是人生中最难选择的事情。
泰晤士报主编也是如此,他的人生到了分支路口了。是为了五斗米而纵身一跃,还是为了家族的荣耀而辞职转身就走?
作为一名老伦敦正米字旗贵族,主编非常有骨气的选择了纵身一跃!退出固然是一种勇气,但坚持下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呢?
三月的伦敦真冷啊。哆哆嗦嗦的主编脱下最后一条内裤,河边的记者们疯狂按动快门。
主编闭上眼睛纵身一跃,水花四溅。泰晤士河真冷,冷的就像是这吃人的世道一样。
泰晤士报主编这样想着。
而在泰晤士报主编在寒冷的泰晤士河里遨游时,西柏林的赌场里,安德鲁笑呵呵的取走了自己两千马克的彩金。
这一次押中国,他赢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小插曲与毛岸英回京
中苏之间的电影论战暂时告一段落。苏联的扎导还是很有风度的,他承认自己输了。
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拍的不好。
而是觉得中国人掌握了一种新的电影拍摄手段。
这是具有先锋性和开创性的,这种拍摄手法是需要值得学习的。不能因循守旧,为了赢和自己的面子而故意打压对方。
相反,扎导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和吸纳这种电影拍摄手法。
所以他选择认输,然后想要来中国学习这种拍摄手段。
以扎导这样的身份作出这样的决定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的决定让李锐都大为赞叹。但同时也感觉到头疼,因为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正经的传播大学呢。
不过倒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搞起来。先期也不求多大规模,不要追求高大上。
就以培养出来的摄影干事为师资骨干,做一个专科培养性质的学校。
这部电影在中国国内上映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插曲。
那就是关于长三角地区被李锐清洗过一遍的曾经的文艺界核心们,他们抱着批判和挑刺的态度去看这部电影。
各种谩骂中国版电影,夸赞苏联版电影的词儿都想好了。但是真的看完之后,这群人就像是被鱼骨头卡主了一样,压根就说不出任何话了。
有人憋了半天想说些什么,但是最后只能是唯唯诺诺的说了一句:“太……太过分了!”说吧拂袖而去。
也不知道他所谓的过分指的是什么了。
如反正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那些原本心里还不服气的人,现在没话说了。
嘴硬还是有的,但是心里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
还是服从安排在厂里打杂吧,不好好工作的话,打杂的工作都有可能会被取消的,那时候就痛苦了。
还有一个小插曲便是功德林的那群将军战俘们。
因为康泽和沈醉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是帮了忙的。
所以他么也从这两人口中知道了这部电影,也知道这部电影应该很有意思。
所以当电影上映的时候,一帮人求着所长王英光帮忙弄电影来看。
王英光找了放映部门,把电影搞过来播放了。看完之后,这群战俘将军们一个两个的都被震撼到了。
就连嘴最硬的黄维都没话说了,他三天晚上没睡着。
这群战俘里最积极接受改造的王耀武更是感叹道:“民国时期,蒋介石干啥啥没成。新中国为什么就能成呢?还是这个国家,还是这个国民。哎一蒋介石在台湾要好好的反思一下啊。”
王耀武和其他的国民党将军相比,他算是非常接地气的那种了。
当初解放军攻陷济南,在他家里查抄出来的不是多少金银珠宝,而是好几台美国进口的农机。
后来王耀武自己交代,这些农机是他准备退休后自己养老种田用的。
解甲归田后想着回家种地的国民党将军,王耀武这种人算是凤毛菱角了。
看起来在电影论战中赢了苏联,这不过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对于李锐这种未来人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不放在心上。
但是在中国国内却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很多报纸都在报道,很多人都在讨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度?因为近代中国的屈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足以让中国人在面对外国白人时那种自卑深刻到了骨子里。
哪怕是有少少的成就,都能让国人雀跃许久。搞清楚原委后,李锐也忍不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