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8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我还听说有的作家因为在作品上用了工人民主的词汇就被逮捕了。”海明威一口将威士忌喝光,然后重重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我从来没有对这个国家如此失望过。”

麦凯恩作为麦卡锡浪潮的亲历者,他还对电椅的触感心有余悸呢,于是他说道:“海明威,快跑吧。这里不是家。”

海明威沉吟了一会儿:“其实我这次来是刚好受人之托。来好莱坞找一些导演的。”

“嗯?”“好吧,实话和你说。”海明威凑近了麦凯恩的耳边:“其实我和苏联确实有联系。他们希望我帮他们找一些导演和演员,直接在美国或者南美洲拍摄一些电影。”

“我回国之前不知道美国已经这样了。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件美差,因为苏联人给出的报酬不低。”

“但是现在看起来是个麻烦事了。本来我想让你去的,但是……”“我去!”

麦凯恩斩钉截铁的说到:“不要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海明威。你觉得我现在待在美国还有前途吗?”

“好吧,我明白了。”海明威点点头。

聪明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如美国现在这种红色恐怖的气氛,麦凯恩被怀疑过,他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怕是三不五时就会被FBI闯上门来调查,到时候不被电死也被饿死了。

“那么,你呢海明威。你要离开美国了吗?”“是的。”“回到古巴?”“嗯,这到不是。”

“哦,那你去哪儿?”

“中国。我在1941年去过一次中国。那位姓周的马列官员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而现在他们再次向我发起邀请,希望让我看看四年后的中国。”

海明威如此说道,同时搅动了一下威士忌杯中的冰块:“说实话,我有点期待。”

“为什么?”麦凯恩好奇。

“嗯……因为他们给我寄来了一卷录像带。是关于五名美国飞行员在中国战俘营生活的。

我不知道该如何用口语形容这给我的感觉。

这故事的冲击力就像是一把利剑刺穿钢板一样。不,它不是故事,至于他是不是实事,那需要我亲自去看看。”海明威如此说着。

麦凯恩点点头:“明白了。”

两人在酒馆的相聚很短暂,喝完酒之后海明威就送麦凯恩去机场了。

因为麦凯恩家里已经彻底乱了,没什么好收拾的,直接动身前往南美的智利。

那里有人在等着他。而去到那里后麦凯恩才知道,不光有苏联人,还有中国人,他感觉有些惊讶。

其实这没什么可惊讶的。

自从李锐开始对苏联提供大量文化作品冲击欧洲之后。

苏联宣传口的负责人也是真理报的主编扎多罗夫就开始和中国有了深刻合作。

更准确的说是和李锐领导的部门有深刻的合作。

而合作的目标就是对外输出革命。

向外输出革命这件事是对中国对苏联都很重要的事情。

这一点上李锐和扎罗多夫一拍即合。

从前的中国想要对外输出革命是很难的。

因为想要输出革命,你最少要有点钱吧。不然办事人员的经费都没有。

之前的中国哪里来的外汇啊。

可是自从蓝色小药片被辉瑞公司大肆购买后,中国简直是得到了一台印钞机。

美元花花的流进来,让很多原本难办的事情变得可以办了。

而现在,让美国后院起火或者说对南美输出颜色革命,对中国和苏联来说都是有用的战略目标之一。

这个招数不新鲜,在列宁草创苏联时期就用过。

当时红军被白军和欧洲其他国家围剿。

列宁就让国际共运去欧洲列强后院散播革命思想,让大家后院起火。这才挽救红军于危亡之秋。

而这一招在中国也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围魏救赵”。

当智利这边的办事人员知道麦凯恩的遭遇后,他们很快联系了国内。李锐说服了扎罗多夫,不要麦凯恩拍电影了。

“你只需要把你遭受的一切说出来就好了。”当地办事人员如此说:“不需要夸大,不需要抹黑。只需要把美国人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拍出来就好了。如果可以,我们甚至可以多挽救一些在麦卡锡浪潮下受压迫的人。”麦凯恩想了想:把美国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说出来?

妈呀!这不比黑美国还厉害?!就在麦凯恩陷入犹豫的时候,那位被人称为美国精神象征的男人也登上了飞机。

他需要经历多次的转机才能抵达最终的目的地——中国。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与资本主义世界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且艰苦的过程。如果没有和他们战斗几十年的准备,那么最好一开始就放弃。

李锐在回到这个时空之后的第一时间基本上就想明白了这个问题。

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卓绝的事情。

这不是打赢一场朝鲜战争就能扭转的。

朝鲜战争这样的战场,对于中国来说是倾国之战。如果我们输了,那就有国家覆灭的危险。

而对于美国来说,朝鲜战场这样的战争输上个一两次根本算不上什么,连伤筋动骨都算不上。

说到底这还是生产力以及地缘政治的问题。

朝鲜距离我们中国太近了,朝鲜半岛就如果真的被美军占据了,那就是一把弯刀抵在雄鸡的咽喉。

你敢叫两声?那我就直接给你放血!而出现这样的地缘政治的原因,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生产力的关系。

美国的生产力强大,钢铁产能占据世界一半。

他们可以把军队投送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

只要不在美国本土发生战争,那么不论美军在外面遭受何种重创,对于美国来说都是皮外伤。

只要养养就能好了。但是他们为什么那么害怕红色政权对他们的和平演变?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动麦卡锡法案?

说到底还是因为只有颜色革命才能从根本上瓦解美国资本的统治。

当然,美国的工厂主、企业家、银行家们不会坐视不理的。

他们不可能坐看和平演变后把他们给革命的。

所以他们必然会推动麦卡锡法案,在美国搞恐怖运动。

而这场恐怖运动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初,在这样高压的运动文化影响下,创造了美国的颓废一代。

嬉皮士运动的兴起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疯狂抬头。

虽然后世对嬉皮士运动的兴起是被定义为【无领头者,以公社形式或流浪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形式】。

美国在全世界不知花了多少钱把嬉皮士运动洗白成一代人的自发行为。

但是任何有脑子会思考的人都不会也不应该相信这种蠢话。

实际上颓废一代的诞生完全是因为美国高压政策和恐怖运动的产物,倒逼着无法认同他们的年轻人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对抗。

美国还对嬉皮士运动进行过大量抹黑。

宣传他们都是不工作的懒汉之类的。

实际上嬉皮士运动中的很多人是懒汉吗?

显然不是,其中有很多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编剧、导演等等。

他们成为嬉皮士,组建公社和流浪式的生活。

完全是因为在美国高压政策下完全无法正常的生活了,所以才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而这场运动的最核心论点就是在于:你为谁服务。如果想要正常生活,那就必须要坚持美国政府核心价值观。

那便是为美国服务,而什么叫为美国服务呢?

那就是为美国的企业、工厂、银行家服务。

如果你要认同,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那么对不起了,你通共了!

这是一个荒唐的年代美国后世用了五十年来洗白。

洗到几乎所有人都忘记这个年代的荒唐和可怕。

而敌人害怕什么,我们就越要做什么。这就是对抗的基本理念。

中国直接抗衡美国的工业产能?这不现实。不要说中国,就连苏联也不行。

唯一能一较长短的其实只有意识形态。

在这样的战场上可以说是寸土必争。

虽然有的人会认为李锐连新中国的旧文人都没搞定,就开始搞这个,是不是步子迈得太大?

但实际上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等你完美准备好在开始。

现实不是游戏,没有读档重来的几乎。

机会错过了可不会因为你充值氪金又重新出现。

而很多事情是必须要多线并行才可以的。

就像是邀请海明威再访中国这件事。说实话,李锐让人邀请海明威再度访问中国,其实就是抱着要恶心恶心美国佬的想法。

同时海明威作为美国二十世纪的精神象征,他对美国的意义不是一般作家可以比的。

他的号召力也不是一般作家可以比的。

虽然海明威未必会为中国说什么。但是他只要能来,那么就可以算是某种胜利了。

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海明威最好能根据这次的经历写一本书出来。

要能是《永别了,武器》这种的传世大作那就最好不过了。海明威也确实没有辜负李锐的期望,他确实来了。

那份改造美国飞行员的录像带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海明威本身就是左翼倾向特别明显的一位作家。

年轻的时候参加过一战,加入国际纵队参加过西班牙独立战争。

二战时期组织游击队在法国发起抵抗纳粹的战争运动等等。

他被人尊称为二十世纪美国精神象征这一点真的不是吹嘘。

海明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

他坚信为要为公理和正义而战。而这次回国他很失望,麦卡锡主义浪潮的盛行,让他根本无法分辨对错。

海明威很爱美国,但是美国现如今的做法确有违背了他的良知道义,这让他内心充满了纠结。

一直到他经历过多次的转机,好不容易飞到中国后,他这种矛盾和纠结依旧没有缓解。

“海明威先生,欢迎您再次来到中国。”迎接他的是外交部的人员。

作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海明威自然是收到了热烈的欢迎。海明威对此其实并不是特别感冒,因为上次来中国时迎接他的队伍更浩大。

又是文化部长又是什么什么部长。

最后还有蒋介石和他的夫人作陪吃饭等等。

虽然那次迎接很热烈,但是给海明威的记忆却不是很好。

他总觉得那种热烈中透露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虚假。

所以在勉强客套之后,他直言不讳的说道:“是周请我来的。我也是来见他的。请带我去见他吧。”

如果说41年的中国之行给海明威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的话,那么大概就是他在旅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接到了来自延安的邀请。

他和周总理见了一面,两人聊了一下午。那是他对中国唯一的好印象。

而且也是他第一次见到真实的中国。因为之前接受民国的邀请,为了让海明威在美国给国民政府多说好话。

蒋介石可是派人把海明威带去中国最繁华的地方到处转。

只要海明威先生要去的地方,那不说是黄土垫道净水扫街,那也是全面整顿了市容市貌。

把穷人和乞丐全部赶走的。

颇有传说故事里隋炀帝为了彰显大隋国力,而让人把丝绸缠在洛阳的柳树上,以此来震撼外国使节一般。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