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7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李锐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像话,不要觉得俗气。要不是怕吓着人,我都想把《龙拳》放出来呢。”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张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

李锐哼着《龙拳》迈步离开。“其实唱《本草纲目》也不错呢……”1951年的春节脚步越来越近,虽然朝战愈演愈烈,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说时间仿佛停止了,1951年的春节才是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第一次在新中国过年。

而就在春节前的三天,全国的广播电台都在开始造势。【大年三十除夕当晚,欢迎各位听众锁定调短波频道中国之声频道收听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我们将为您和您的家人朋友献上一份新春的祝福,祝各位听众朋友们新春愉快。祝您阖家幸福美满。】

第两百章 听、看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过年!在大年三十除夕这一日,中国将会在一瞬间进入一个停摆的状态。

时间在这一刻凝固,所有中国人今天只会做一件事。那就是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过年的方法。

穷有穷过,富有富过。

就算是杨白劳也知道给喜儿扯两尺红头绳。

1951年的中国新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注定是难忘的。北平的胡同里,张祥家的五个大小子从前天起就被父母差遣着做各种事情了。

比如说天还不亮就要起床去排队买鱼肉。

张祥家的收入水平是比较可以的,所以过年的时候家里的肉食是肯定不能少的。

不过这年头想要在春节前买到肉食品,那就要提前排队。因为产量是有限的,你要是去晚了,估计只能买到写边角料了。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今年白羽鸡场的养殖规模开始扩张了。

自从上海的青霉素厂开始大量生产抗生素药物后。

大规模推广养殖白羽鸡的最后一个难题被克服了。

明年仅仅是华北地区就将在不同城市的郊区农村兴建超过两百家白羽鸡养殖场。

这将极大的缓解肉食供应的压力。不过那都是后话,反正现在不仅仅是北平,很多城市的市民都在排队买年货。

这事儿光靠张祥夫妻两人是不行的,全家老少都要动员起来。

十岁的孩子也要去水产市场上帮妈妈排队,等妈妈从干货市场上买东西回来后可以直接买鱼。

也因为国内春节到了的原因,哈尔滨食品一厂在两个月前在1950年十二月的时候就考虑过食品供给问题。

目前哈尔滨食品厂是全中国唯一个有能力大规模生产糖(技术,包括来自苏联的无尽土豆)的食品厂。

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希望哈尔滨食品厂能生产更多的糖,在满足军队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满足过年时期老百姓的需求。

哈尔滨食品一厂实际上在开始拥有生物制糖法制糖的能力后,全厂就是开足马力努力生产。

哈尔滨市政府专门为食品厂批了许多资金。

让食品厂的糖化车间能修建的更快更好。

赶在1951年2月6日前,哈尔滨第一食品厂已经向全社会投入两千五百吨糖浆。

这些糖被运送到长春糖果厂和沈阳糖果厂,然后再被销往全国。两千五百吨的数量不算多,货铺完东北地区,最多铺到华北地区就没了。

但是这两千五百吨糖浆的集中供应,却缓解了新中国过年期间老百姓对于糖果的渴望。

许多人发现今年的糖果比往年好买了许多(实际上依旧很不好买,需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

张祥一家忙活了两天,一家七口人累得和狗似的,好不容易把年货置办齐。

家里的几个小孩盯着妈妈买来的糖,口水都快流成海了。那花花绿绿的糖果包装纸,咋就那么好看呢?

“不许吃啊,过年才能吃。我数了,一共七十个糖果。谁敢偷吃,我抽烂谁屁股!”

桂花非常凶狠的威胁着这群小兔崽子。

因为要是不这么威胁,自己买的这两斤半糖果,他们一下午能嚯嚯光。

而胡同内已经开始有年味了。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有的人家挂起了红灯笼。

北京城内人们见面也开始先说吉祥话。

相比于北京城内的年味,大庆油田那边就没那么好了。快过年了,旁边市里支援来了不少物资。

但是石油工人们的条件依旧不是很好,条件就这样。还有一天就要过年了,倒是没上班。

不过矿上懂电路,有点技术的工人都集合了起来。“对对对,大家伙把这个架上。刘师傅,你把你那条线接上电试试。”

“大家伙听我指挥,把这个竖起来啊!1一2一3一起!”在汪技工的指挥下,大庆油田的第一个广播接收信号站被建立了起来。

汪技工带着矿上懂电路的师傅们把广播站给调试完毕。

忙完这一切,他苦笑的摇摇头。“过年怕是赶不回去了。汪技工,留下来和我们过年呗。市里支援了我们猪肉、面粉,我看着还有一些高粱酒。除夕咱们包饺子吃!”

王进喜许是看出的汪技工的想法,他拍了拍汪技工的肩膀:“有啥事,等吃饱喝足了在想呗。”

汪技工无奈:“这冰天雪地的,本来和老婆说好了过年先下乡给我丈母娘拜年的。这说了一年了,我这……哎……”

“嗨,我当啥事呢。这样,我着急矿上识字的兄弟们给你写一封表扬信,大伙一起签字,你拿回去给你媳妇看。我就不信了,我们几百上千号人给你求情都没用。总不能生你气,不让你上床吧。”

汪技工没说话,王进喜惊愕的挠了挠下巴的胡茬:“还真的不让上床啊。汪技工,你别急啊。我去找兄弟们给你写表扬信啊,不会让你吃亏的!”

而在香港,马来西亚的橡胶商人章莱盛和其他一行南洋地区的华人商人在华润公司的邀请下,来到香港。

章莱盛看着香港,心中有些感慨。

“这里到底是中国?还是英国呢?”同行的一门南洋商人笑了笑:“无所谓中国还是英国来。你还想怎样?”章莱盛没有说话,那名同行者继续说:“你还想怎样?我们南洋子弟多少死在中国啊。他们死一批,我们送一批。那都是我们的血脉子弟啊!

我唯一的亲侄子也死在那儿啊!我们捐了那么多钱……算了,不提了。这个国家烂透了。”

通行的商人似乎不愿意在这话题上继续聊下去:“以后做生意可以,其他的面谈。章兄,不要想太多。你我两家多少子弟血洒沙场,他们是英雄,我给他们在大马立碑供奉。但是我们和故乡的情分也两清了。”

章莱盛苦笑一声,没再说什么。

“是啊,做生意可以。但是其他的……算了吧。”

“不过来香港了,我们去找找好的酒楼饮茶啦。”“好啊。”时间并不会为谁而停下脚步。

就像是它从来不会因为不忍世间的悲惨而加速一样。

1951年2月6日。农历春节。中国人的时间在这一刻自动放缓。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中国人陷入到一种奇妙的时刻。今日就算是孩子在皮,家长也不会打骂孩子,最多秋后算账。

有人笑着说:“新春快乐。”

也有人拱手道:“恭喜发财。”

还有人说:“年年兴旺。”

大庆油田的的工棚里,工人们聚在一起开始热气腾腾的包起了饺子。

上海的妇女教养所里,曾经的失足妇女们开始热络的互相帮助,要一起完成一顿年夜大餐。

北京市的胡同里,饭菜已经开始飘出香味。香港的高级酒店内,南洋的华人商家们心事重重。

平潭岛的广播战士们,正在用他们的办法进行着伟大统一。如此种种,如一锅大杂烩一般。

在中国的三山五岳之间来回晃荡。人间便如一盘菜,三山五岳为盘,五湖四海为碗。

绿野千里或黄沙漫天不过是偶尔点缀的调料。

这一桌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古往今来的大杂烩从来没有停过。

数千年来,有人来了走,有人走了来。千秋万世,食客与品鉴者永远只有后来人。

这一桌子菜做得好与坏,只能交予历史。当钟声敲响,北京时间来到1951年2月6日晚八点。

当北平的张祥家坐满了胡同里的邻居街坊。

当大庆的汪技工被王进喜和一众工友拉着和高粱酒。

当平潭广播站将功率推到最大。

当南洋的章莱盛和他的同行们陷入苦恼。

当上海的妇女教养所的姐妹们嘻嘻哈哈的坐在收音机前欢笑打闹。

听。有声音传来。在收音机里。那是一段委婉悠扬的女声,她在以动人优美的歌喉歌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儿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听,是谁在歌唱。

她又在唱什么?她在歌唱这个民族数千年来经历无数风雨,却依旧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

不是因为某个王朝的强盛,不是因为某个政权的强大。

而是因为从古至今数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

他们有苦困,有悲伤,更有无尽的死亡和被欺压!

但是他们屈服了吗?不,总有人会在他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努力,咬着牙弓着背,撑起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是谁温暖了这片土地,又是谁让这片土地洒满了和平的阳光?

或许“知我者,唯有历史”。看。有人哭了。

第二百零一章 雅俗共赏

当这首委婉的歌曲结束后,很多位于收音机前的听众们还沉醉于那委婉动听的曲调中。

有的孩子还在玩闹,因为他们并不懂收音机里唱的是什么。

有的大人陷入沉默。在香港,中央特派来的江明深深陷入了沉默。他守在收音机前沉默不语,在他身边是车队队长小孙。

小孙默默开口:“我好久没回家了。”

江明拍了拍他的背:“没事,不用多久,我们都可以回家。”

在半岛酒店中,结束了华润公司的会谈,章莱盛和他同行的黄秀智两人默默的听着这首曲子。

在大庆的荒草甸上,王进喜喝着高粱酒,眼神略有朦胧。在北平的胡同里,张祥和他的街坊们围在收音机前静静的听着。

当歌声落下时,才有人缓缓说道:“真好听,这歌。”

“是啊。”“歌里的大河是那条河啊?”“黄河吧。”“那为啥不能是海河?”

“为啥是海河?不能是苏州河吗?”“那我还说是淮河呢。”“你这不是抬杠嘛。”

还是张祥的大儿子,初中生张福说道:“我觉得,这条大河,就是我们国家的每一条河。吹过的稻花香,是我们国家的每一片田野。”

张祥笑着摸了摸儿子的脑袋。

“这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吗?”似乎是伴随着这样的疑问,收音机里传来了一个充满喜气同时也很大气的男声。

“各位听众朋友们,刚刚各位收听到的是一首新歌《我的祖国》,演唱者郭兰英女士。这也是我们中国之声频道,为1951年春节联欢晚会送上的第一个节目!”

男声落下,另一个清丽好听的女声响起:“经历百年纷乱,经过无数英勇前辈的抗争,我们的祖国终于在1949年迎来了伟大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男声接着道:“1949年十月,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的成立。经过1950年一整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可以看见无数变化。”

“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国家的年钢铁产量已经超越民国时期年最高钢铁产量的两倍!”

“我们也实现了青霉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药物,零的突破。从技术到原材料,完成了全自主国产化生产。不需要再从西方国家进口!”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其他药物领域取得进展。我们的疟疾治疗药物、治疗霍乱的药物等等都取得了突破。包括苏联在内的众多国家已经开始与我国展开深入合作。”

“而这仅仅是一年内,我们取得成果的一小部分。”这是两位便是这场晚会的节目主持人。

是李锐从摄影干事里选的。并且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培训。说真的,后世的春晚虽然说一届不如一届,但是主持人的功底基本不差。

他们那种情绪饱满和充满喜气的主持风格是没有问题的。

春晚不好看,和主持人的主持基本没关系,说到底还是因为节目的不接地气罢了。

而在1951年这第一节广播春晚中,李锐要保证所有的节目都非常接地气。

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像是刚刚的《我的祖国》一样。歌曲悠扬婉转,除了一些小朋友确实听不懂,也不是很喜欢外。

大多数大人都是很喜欢的,很多人趴在收音机边上认真听着。因为这首歌之前可没有放出来过,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首新歌。

而主持人们除了主持节目外,同时也需要用一种轻松的语气来播放1950年一年内,新中国取得的成果。

这些东西需要总结播放,才能让大多数老百姓对新中国一年取得的成果有一个客观的概念。

就像是钢铁产量,就像是粮食产量,化肥产量和医药生产等等。这些老百姓能感觉到,但是又说不出道道的东西。

报道这些不是为了歌功颂德,主要还是为了提升一些民族自信心。让人能感觉到这个国家的进步。

而不是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这是在给大家做对比,而对比的对象自然是民国啦。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