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7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最后大家选出了:黄维、宋希濂、杜垏明、王耀武、邱行湘、王陵基等六人作为代表。

王英光给他们提供了一间会议室开茶话会。

准备的也没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一人一杯绿茶,桌上放了两盘盐炒花生。

李锐颇有兴致的打量着这些历史书里的国府名将,后世不少果脯们将抗日的功劳全归功于国军。

对在敌后方作战的八路和新四军嗤之以鼻,甚至说游而不击。

而自己面前的这群国府名将也算得上是抗日里的中流砥柱了。

王耀武、杜垏明、黄维都算的上是抗日名将了。

而且这些人基本上也没有对民众作恶。

所行之事也大多是奉蒋介石之命而做的。

还真别说,但从长相上来说,能成为蒋介石爱将的基本上没有长得难看的。

蒋介石其实是个颜狗,长得歪瓜裂枣的人哪怕有能力都很难在他那里得到晋升。

相反,长得好看但是能力平平的都可以成为爱将。

比如说大帅哥张灵甫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锐这次跟过来不仅仅是为了放电影,同时他也要观察这群顽固不化的国府将军们在看完电影后的变化。

所以他现在这个时候就假装成陈赓的书记员,坐在陈赓后面,假模假样的拿出笔记本和钢笔,一副准备记录的样子。

首先发言的是王陵基,这是为国军中的老资格了。他和共产党说是血海深仇也不为过。

“陈总,我想戴罪立功。我手上有一批我从前珍藏的文物,我全捐出来,能不能不阉我?”

王陵基说这话的时候微微夹住了腿。

关于功德林战俘营最近流传的共产党要大规模阉割国军战犯的谣言,王英光刚刚也和他们讲了。

现在听到王陵基在提,陈赓和李锐都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陈赓挥挥手说道:“我党从来不主张对俘虏实施肉刑,更不用说阉割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咯。这点你放心我可以向你保证,是不会有的。但是你说的那批文物是怎么回事啊?”

听了陈赓的保证,在场几人心都放进肚子里了。

但是这个时候王陵基又纠结了,他觉得自己好像亏了。

但是陈赓已经看着自己了,他只好实话实说:“我前段时间看新闻,张伯驹捐了《上阳台帖》《平复帖》得到了表彰。我当年在上海花了十七万银元收了前清一个王爷的私藏。”

“被我埋了起来,原本想着等天下太平了在挖出来。但是现在……哎,还是捐给国家吧。”

王陵基把自己宝藏的埋藏地写下来交给了陈赓。

“陈总,我这样算立功吧!”

“虽然你的本意是太平时节挖出来换钱。但也意外的保护了我们国家的重要文物没有外流。等文物启封后,我找专家组进行分类坚定。到时候我帮你要一个立功奖状。”

陈赓满口答应了下来,王陵基这心里才平衡了一点。

陈赓继续看着其他人说道:“别说我陈某人小气,今天为了看你们这些老同学可是花光了我一个与的工资。小李把东西搬进来。”

随着陈赓的话,两个小战士搬了两大框水果进来。

一筐是梨子,一筐是苹果。“这些水果,到时候一人一个。”陈赓笑呵呵的说道。

这年头货运物流不发达,北平城里能买到的水果种类很少,主要是梨和苹果。

而且水果价格很贵,功德林是不会为战犯提供这种奢侈的食物。

所以看见陈赓送来了两大框水果,那些人眼睛都直了,他们也很久没吃过水果了。

不过杜垏明却皱眉说道:“陈赓,你现在也是开国大将了。一个月的薪水就买两筐水果?”

“都没给你分房子,分地?”陈赓说:“怎么没分,分啦!我家人口多,每人分了一亩七分的地。算下来好几十亩勒。房子也分了,在北平分了套院子。”

“没了?”“没了啊。”“这共产党真抠啊。”邱行湘感叹了一句。

这群国府将军的脑子里还是改朝换代的那一套。

想着有从龙之功便可大封天下。

目前陈赓的津贴目前是十六万一个月。

等到新币发行后,压缩过高的币值,他的津贴就会从十六万变成十六块。

这个薪水在国府将军看来简直是在侮辱人。

十六块一个月谁给你干活?!

谁给你拼命?!所以他们心中对陈赓说的话这些话大抵是不信的。

因为他们自问自己是做不到的,所以推算他人也是做不到的。茶话会进行的还算顺利,除了黄维来了一句在双方后撤三十里,再摆开架势打一场的提议被陈赓严厉拒绝外。

这场茶话会的氛围还算愉快。

一直到王耀武在散会前提到:“陈赓,能不能帮我们搞点肉来。大伙想吃红烧肉好久了。”

这话一说,就连死硬派的黄维都在咽口水。

他们没人每天就三十五克的肉类供应,很多国府将军都觉得这是共产党在虐待他们。

他们其实并不知道,战犯管理所的普通战士的肉类供应比他们还少。

如今肉类资源在北平市属于紧俏资源,价格很贵。

所以陈赓没有答应王耀武的要求,反而是说道:“我啊给你们带来了比红烧肉更好的东西。”“什么?”“电影,你们看不看?”晚上七点,功德林的战犯们吃完晚饭之后就被要求带着板凳集合到了操场。

说是晚上放电影。不仅仅是战犯被集合了起来,其他没有在执勤的战士们也被集合起来一起看电影。

战士们很兴奋,因为电影这玩意儿可是这年头为数不多的高级娱乐活动。

战犯们的兴致却是一般般。

因为共军的电影他们大抵能猜出是什么路数。

“今天你说他们放什么电影?”邱行湘问。

“怕又是白毛女之类的吧。”文强答道:“等会儿你看着啊,要是那边的战士激动了,你我赶紧跑。”

“为什么?”

“演白毛女不打死几个我们这样的败类,他们能消气?”文强拍了拍邱行湘的肩膀,然后选了个最边角的地方坐下。

陈赓和罗瑞卿以及王英光也找了舒服的地方坐了下来。

因为李锐今天要放的片子他们还没看过。

听说是拍解放战争的。他们都来了兴趣。七点一刻,所有人都到齐了,天色已经黑了。

放映机射出一道光映射在荧幕上,三个大字映入众人的眼帘《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功德林的战俘们小小的骚动了一下,他们没有想到共产党今天居然是放战争片,而且还是刚刚过去不久的辽沈战役。

这场战役的许多亲历者正在下面坐着呢,比如说廖耀湘。当荧幕的画面开始聚集,他们看见一个正在攀登高山的男人。

等他攀登到顶峰时,红日初升照亮了他的脸庞。

“毛主席?!”“毛主席也跑去演电影了?”还未等众人多想,毛主席在此登临,俯瞰黄河流凌解冻。

大片大片的冰块开始松动,在黄河上形成凌汛。浊浪排空声,声势如雷,闻几里之外。

一种让人难以言 喻的雄壮与史诗感刺激的人头皮发麻。

这时一个洪亮的男声响起:公元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

中国人民终于迎来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而我们这个饱经战乱之苦的东方古国随即面领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

第三十章 功德林(4)

这部电影的开篇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现在全世界的电影拍摄手法都还是比较落后的。

尤其是在中国可以接触到的片子更是如此。

不论是苏联的《列宁在1918》或者是好莱坞的《乱世佳人》,其拍摄手法和表演技巧,本质上还是话剧。

电影中长长运用单调的长镜头,和一成不变的视角进行超长拍摄。

给观众的感觉就像是再看一场录下来的话剧表演。

当然这并不是说话剧表演不好,而是电影有更适合的表达手法。李锐剪辑的这部大决战,把其中的演职人员名单和任何可能和后世有关联的部分都剪辑掉了。

在激昂的男声过后,便是毛主席等人渡过黄河的戏。这段渡江拍摄的极为真实,镜头跟随着船只的起伏而起伏。

毛主席、周总理、以及构建新中国的许多领导人都坐在那简陋的木船上横渡黄河。

这种拍摄手法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住了。

毛主席等人正在渡过黄河进入华北的时候,蒋介石也带着家人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过着他们舒适的小日子。

这两个画面对比很强烈。一边是艰苦行军的共产党人。

一边是穿着锦衣玉服贵气逼人的蒋介石一行。

而接下来的画面对比就更加强烈了。

毛主席一行人在西柏坡的小山村里指挥着这场解放全国的大战役,蒋介石则端坐在豪华的总统府里对着一副大地图指指点点。

从画面语言所表达的信息,所有人都不难发现国民党在当时依旧是强大的。

这从最高领导人的会议规模就能看出来。

看着电影的陈赓忍不住低声说:“拍的好啊。”

李锐也点点头。

大决战系列他看过很多遍了,这部九十年代上映的战争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许多人都说《大决战》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像样的战争片了。李锐觉得这个说法不对,因为如果以《大决战》为对比的话,那么纵观全世界也没有几部像样的战争片。

尤其是表现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影片。除了苏联的《解放》外,在世界影史上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可以和《大决战》媲美的系列。

在场战士和战犯们一开始还会为毛主席、周总理、蒋介石这些人选角模样高度想象而感到惊讶,甚至觉得是不是本人在出演。

但是很快所有人都被剧情给吸引了。只不过在战犯这边,有人在心里嘀咕,想着如果是共产党拍的电影,怕不是要把国民党丑化的极为难看。

不怪这些战犯这么想,因为国民党就是这么丑化共产党的。所谓以己推人嘛。

而在战犯中,就属廖耀湘最不舒服。因为电影名叫辽沈战役,而他是在场战犯中,东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

比他更高的卫立煌在关键时刻起义了,没来功德林学习。所以廖耀湘的脸色一直不是很好看。

辽沈战役是最重要的战役,重要性远超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州)和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失败,就奠定了国民党守不住华北的大势了。这是廖耀湘的一生之耻。

现在被拍成电影,还放给所有人看,这和对他公开处刑有什么区别?“哼。共产党可以是要在电影里捧林彪,骂我廖耀湘是个蠢货的。”廖耀湘低声叨咕着。

周围几个战犯听到后闻言点点头,算是也认为他说的对。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电影进行到十分钟,林彪要出场前的一段戏居然是毛主席在西柏坡批评林彪。

原因是林彪没有执行中央制定好的方针南下北宁线。

但是林彪没有执行这个命令,毛主席生气的在周总理面前评价道:这是腰来腿不来,怎么得了嘛!

电影里的毛主席和现实中的毛主席长得太像了。

根本分不清是不是演员,还是就是毛主席本人。

很多战犯都直接把他带入成了真的毛主席。

这些战犯大多清楚国府的辽沈战役是怎么打的。

但是对共产党的辽沈战役是怎么安排的却不知道。

现在看着电影里的林彪抗命,很多人开始窃窃私语。“诶,林彪是没有执行老毛的命令?”

“这不是犯忌讳吗?要是老头子的话,处分的命令已经下来了。”窃窃私语之声在战犯中传递开来。

杜垏明看着电影皱起眉,他没有做评价,还是继续看了下去。而之后林彪出场,因为顾忌长春郑洞国的部队,他迟迟没有按照中央的命令南下北宁切断卫立煌部。

中央的电报指示已经很明确了,但是林彪还是坚持围长春来打援的方式消灭敌人。

可是卫立煌不蠢,根本不上当。

用长春一个孤城吊住了林彪几十万军队。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