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6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当时那么多人围着于敏和张学长,把两人吓得够呛,最后直接逃了。

不过于敏走之前指着勤学书社说道:“你们要看,就在那儿买吧!”

这话一说,当时就有很多人过去想要买这个杂志了。

因为仅仅是于敏看的那二十页漫画故事就已经很吸引他们了。

很多人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故事。

在于敏的故事后面接的便是《长征》的漫画。开场的封面稿就异常惨烈,湘江水畔数以千计的红军尸体倒伏其中,血水染红了整片湘江。

仅仅是这一个开场就吸引了很多人。而湘江之战,也是整个长征故事的开始。

而这一期杂志里还开始连载《恰同学少年》,讲的是毛主席等人年轻时代是怎么经历革命萌芽的故事。

还有《水浒传》,不喜欢战争和年代故事的人可以看《水浒传》,拳拳到肉的打戏也让人大呼过瘾。

还有短篇故事《成语画廊》,用和蔡志忠一样的Q版画风将古代成语变成小故事,既是科普,也是有趣的小幽默。

甚至还有一部谍战漫画《潜伏》。这些漫画故事不需要多深刻的文学功底,不认字的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图画知道里面的故事结构。

而这带来的反向是巨大的。在黄老板这里是三天销售一千册,堪称奇迹一般的销量。

而对普通民众来说,则是他们从未见识过的新奇体验。就像是北平钢铁厂的工人李祥,他就被自己得五个儿子缠着他一定要买一本这样的漫画杂志。

“爸爸,我期末都考了双百了,买一本吧!”

“爸爸,买一本吧,我下学期也争取考双百。”“爸爸,买——”五个儿子缠着一起撒娇,李祥又能怎样?

买吧。而和李祥一样的人很多。还有一些人则是自己想要买的。就像是北大的夏平忠准备去外婆家,他出了北大去找黄包车聚集的地方,准备坐黄包车回去。

结果去到地方才发现,二十多名黄包车夫都聚在一起,所有人都在看一个小本本。

“老五,你认识几个字。这写的什么啊?”“我看看,哦,好像是“湘江之战”。”

“哇!这河里都是红军啊?被白狗子杀的?”“可恨呐。”“别吵,别吵翻页看故事啊。”

“诶,你说他们是被白狗子包围了是吧,干嘛还扛着这么重的机器啊。看着就沉,你看图上这战士脚都快撑不住了。”

“摔倒了,摔倒了!哎呀,还好后面的人扶住了。真的是,被白狗子围了就快跑啊。带那么多机器干什么啊!”

“别吵别吵,看毛主席在和人吵架呢。”

“这画面,应该是毛主席和人吵,要让他们丢掉机器吧。”“对,对对,应该是这样。”

这群黄包车夫中,也就只有几人认识一百来个字。

他们这些人过去唯一的文化娱乐就只有去天桥看杂耍。

而现在却可以一群人围在一起看《漫画新世代》。虽然认识字不多,但是靠着画面和仅仅认识的那些文字,他们连蒙带猜也能大致搞清楚漫画故事。

夏平忠等了半天也没人拉客,忍不住喊了一嗓子:“各位,有没有做生意的啊!”

“哟,客人不好意思,您去哪儿啊?”“东四十条。”“行,您上车。”一名黄包车夫接待了夏平忠,走之前还不忘回头嘱咐其他工友:“等我回来书要给我看啊,老五你要给我讲那些我不认识的字啊!”

说着话黄包车夫踩着三轮车带着夏平忠就上路了。

夏平忠奇怪:“师傅,你也看书?”

真不是夏平忠瞧不起拉车的,而是这年头拉车的真的没几个识字的。

虽然从解放战争乃至更早的时候共产党就在所控区域开设扫盲班,在建国后更是开展全国性质的扫盲班。

但是文盲数量依旧很多。

很多干苦活的群体一天干完活就很累了,很少有人能静下心认字。所以这群人里老五认识一百多个字,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嗨瞎看。”黄包车师傅笑了一声:“那是新出的一种画报,他们说叫漫画。挺好的,看图说故事。我这种人也能看得懂。”

夏平忠:“哦。”

然后便不在说话。

等到夏平忠去完外婆家,然后去清华找自己的女朋友时。

自己的女朋友刘惜君正在和她的朋友们也围在一起看《漫画新世代》。

而她们看的是《潜伏》。“哇,余则成好聪明啊!刚刚我还以为他就要被国民党的人识破了!”

“真厉害。”“就组织上给他派的这个假老婆有点笨。”

“哎呀,我第一次感觉共产党的故事居然这么酷啊!”

“刀头舔血呢,这不是酷的问题。这是舍生取义,为民族为国家做牺牲呢!”

一群美术系的女生叽叽喳喳的说着。

而相比于女生们讨论共产党酷不酷相比,一些男性美术生则把目光聚焦到了《水浒传》的画风上。

“这画的,不是素描,有古典中国画的感觉,但是又不完全像。”

“好厉害的画风,虽然笔法还有些稚嫩。但是这个画家开了一派先河啊!”

“原来水浒传还可以这么画,画的真好。这宋江也是个官迷啊,一个押司去接送花石纲的车队。被人穿着紫袍的官员一脚踢开。”

“封建社会嘛,等级划分严格。宋江就一个吏,都算不上是官。被踢开也正常。”

“啧啧啧,看这画面上的太湖石怕是有几十吨重吧。这牛马都拉不动了。一路上累死多少牛马啊?宋也是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啊。”

夏平忠发现,似乎在一夜间学校里。

不管是北大还是清华都在穿越《漫画新世代》。而这份杂志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北平。

在更远的南方。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大家快看这份漫画杂志,有毛主席青年时代在我们学校求学的故事呢!”

“真的啊?!”

“哇,毛主席年轻时候这么英俊吗?!我以为他一直长照片上那样呢。”“我看看,我看看!”

“毛主席年轻时候这么穷的吗?居然差点就去米铺做学徒了。”

“但是他好厉害啊,这首诗我也好喜欢【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毛主席的诗句啊,我好喜欢,我要抄下来写在我的日记本上督促自己!”

还有人看了《长征》漫画的第一话《血战湘江?壹》,很多人看的泪眼朦胧。

有人提议:“同学们,我们有空去湘江边上去祭拜先烈吧!”

“好!”“同去!同去!”而这本漫画的影响不仅仅是局限在中国人的群体中。

现如今的中国有很多前来支援的苏联专家和技术员,这里面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中文的。

在中国工作,他们要克服很多困难。

生活困难物资困难其实很多苏联专家是可以克服的,他们理解中国现在的贫穷。

但是最让苏联专家和技术员难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独。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中文,所以他们没办法看中国的杂志报纸,只能看自己带来的苏联小说解闷。

有的人把自己带的小说都看烂了。

尤其是在矿山、铁路方面支援中国的苏联专家,那就更无聊了。

在城里的苏联专家实在不行还能去看电影看戏,听不懂也能看看画面解闷。

在山里,那就太难受了。除了一个翻译以外,几乎没有可以交流的人。

就比如说现在正在中国贵州地区支援技术来帮助中国开采钾矿的舍利耶夫。

他都快要无聊的憋出屁了。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他已经看了五遍了。

都快能背下了。今天他的翻译小刘兴奋的找到他:“舍利耶夫同志,我今天给你带来的好东西!”

“是什么?你搞到菠萝罐头了吗?”

“额……那个真没有……不过这个你肯定喜欢。新出的画报……啊不对,是漫画杂志!不用识字也能看的。”

翻译小刘将《漫画新世代》递给舍利耶夫,光是看见封面上那硕大无朋的东海发动机的彩印图,舍利耶夫的双眼就瞪直了。

而受到震惊的苏联人不只是舍利耶夫。

在中国几个大学教授俄语的老师们也在学生的推荐下开始看《漫画新世代》,他们被这种超越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给彻底惊呆了。

转而将这些书籍和杂志推荐给了更多的在华苏联友人。

这是不需要文字就能读懂的故事。

甚至有的苏联人觉得这漫画杂志很有意思,将其打包发送邮件,寄给在苏联的家人一起看。

而苏联驻华大使馆内,驻华大使罗申也发现了。

使馆内许多成员似乎都再看中国新出的这种漫画杂志,而他也看过了。

说真的非常惊艳。这让他再一次感叹,中国人在文创领域的厚积薄发。

而在中国国内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漫画新世代》正在不断加印,不断加印,然后送去全国各地。

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这本漫画杂志中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认识到马列主义不仅仅是宣传的那样,不仅仅是为人民服务。

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这就是李锐办这个漫画杂志的原因之一。

不仅要和旧文人争夺文化高地,同时也要让社会主义酷起来!而在上海的沪报编辑社内,主编金福瑞在办公室里狠狠的将一只他最喜欢的乾隆五彩盖碗狠狠的砸碎在地上。

第一百九十六章 偃旗息鼓

金福瑞生气吗?当然生气,可以说是暴跳如雷了。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事情的发展超乎了他的预料。

原本一切都是计划好的,让一个没什么用的三流小报去搞《朝闻》一下。

然后自己这些南方报纸再开始带节奏,最后社会节奏带起来,在对着《朝闻》最后一击来着。

这才是一开始就预设好的剧本,本来一切都该按着这个剧本走才对啊。

但是现在却半路杀出一个《漫画新世代》,这本杂志的出现彻底将金福瑞等人组建的媒体同盟给打蒙了。

就像是后世很多人所说的一样,有时候击败你的并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对手,而是跨界而来的降维打击。

就像是方便面输给了外卖。视频网站输给短视频平台。而现在,这群人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原本以为《朝闻》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当《漫画新世代》开始铺货之后,各大文摘文集杂志的销量已经不是对半砍了。

而是直接跳水。就金福瑞所知,已经有好几家小报这个月才卖出去几百份罢了。

而有的小报和小杂志则更惨,干脆是一本都没卖掉。

现在文化市场上可以说两极分化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了。

一方面比较高端的文化产品,比如说《鲁迅文集》、《老舍文集》之类的书籍是没有受到丝毫冲击的。

依旧卖得不错,保持着非常平稳的势头。与此同时,很多单纯写情情爱爱,完全没有思想深度只是留给人解闷的书籍却遭受了毁灭性的冲击。

别看和金福瑞一起开会的时候,那群人跳得欢叫得响,好像一个个都是不得了的大作家一样。

好像一个个都能写出旷世名作一样。但实际上大多数人也就是一个鸟样,他们中一些人看不起张恨水。

但是实际上写的东西还不如张恨水呢。

什么叫严肃文学?能够深刻的反映现实,对社会有参考意义,对思想有启蒙价值的文学才叫严肃文学。

这种文学不以所谓的高潮和爽点为核心卖点,这种书初读很生涩。

但是读进去之后会觉得骨头都在燃烧。

这才是真正好的严肃文学。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等。

什么叫优秀的通俗文学?以高潮和爽点为核心,但是在制造高潮和爽点时又注重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对某些不公的现象进行批评。

抑或者是深刻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脉络。

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原告证人》、《大侦探福尔摩斯》,当然还少不了通俗文学中史无前例的超级大作,开启了全世界通俗文学爽文时代的《基督山伯爵》。

还有如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也可以列入这个行列。实际上别说达到严肃文学的级别,那些和金福瑞一起开会的人中很多人连一本优秀的通俗文学都写不出来。

别看明面上一个个的瞧不起张恨水,他们背地里不知道多羡慕张恨水呢。

这群人自诩文人,自诩铮铮傲骨。让他们写篇类似《狂人日记》的文章出来,他们怕是抓耳挠腮把脑子抓破了都写不出来。

实际上他们也就是写一些通俗文学罢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