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48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好!”李锐瞬间来了兴致:“走,毛主席。我带你去看看,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以后人类的主要粮食!”

李锐带着毛主席没有走多远,也就大概五分钟的路,七拐八绕的就来到一个房子面前。

房子不大,加起来大概也就两百多平米的样子。不过保暖做的很不错,掀起帘子走进房间毛主席就感觉到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等到毛主席走进去才发现,这房间里摆满着架子,一个架子上层层叠叠的放着十几层的竹箩。

竹箩里面好像有东西,毛主席走进一打量,他眉头微微皱起:“小李同志这是……虫子?”

“对,这种黄一点的叫做面包虫。这种白一点的叫蜡虫。”李锐兴致勃勃的介绍到:“这就是二十一世纪科学家认为的,人类以后的主要粮食来源了。”

“唔……”毛主席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这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过得好像苦点啊。”

李锐耸耸肩:“谁说不是呢。以后世界人口越来越多,大家都被困在地球上,也飞不出去。可耕种面积减少,加上分配制度的不公正。实际后世饿死的人一点都不比现在少。只不过是我们中国的情况变好了点罢了。”

“世界上挨饿的国家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下,科学家们提出还是养虫子吃吧。比如说这种面包虫,蛋白质是牛肉的四倍。而这种蜡虫,这小小一条但是它体内蕴含着百分之五十七的脂肪。”

李锐拿起两条虫子,一黄一白在他手上扭动着。

他自己倒是一点都没觉得恶心。“毛主席,别看这小东西其貌不扬。但是单以营养来论,养它比养任何的猪牛羊都要来的好。

它们又好养,又不已得病。不抢粮食,只吃粮食的下脚料。比如说麦麸、米糠、豆荚、藤蔓等等。”

“除了它是虫子,让人感官不佳之外。其他没有任何问题。”李锐说着,同时跑出去后没一会儿又拿了个东西进来。

他拿着一个罐子,罐子里装的好像是午餐肉。

“这是午餐肉?”毛主席问道?“是午餐肉,但不是传统的那种午餐肉。这是我让人用鸡肉和虫粉混合后制作的午餐肉。

考虑到成本,所以虫粉的占比比较大。我觉得味道还行,没有吃炒虫子时的那种虫子味。”

毛主席:“你吃了炒虫子?”

“对,我刚开始弄这个的时候,基地里的人基本上不怎么支持我。毕竟虫子嘛,大家有抵触很正常。

于是为了证明虫子真的能吃,我让后厨给我爆炒了一盘。味道其实还行,就是有点虫子味。”

“但是如果经过油炸的话,那股子特殊的虫子味就会消失。吃起来干干脆脆,还有点像虾干味的猪油渣。”

“还有这种用虫粉做的午餐肉价格也下来了。我算了一笔账,用冲锋替代四分之三的鸡肉,午餐肉罐头的价格下降了差不多一半。甚至因为多加了虫粉,蛋白质更多了,吃起来反而更有肉味了。”

说着话还递给毛主席一双筷子,示意毛主席尝尝。

这种做成午餐肉的虫子,可比直接吃虫子更容易让人接受。

毛主席尝了一口,然后连连点头:“嗯,好吃!比美国人的那种肉罐头好吃的多,你说得对,肉香味更浓了。”

李锐也说到:“是吧,味道还行对吧。我准备把这个虫子推广起来。直接吃虫子这种事,我怕还是很多人接受不了。”

“做成虫粉,可以加在饼干、肉罐头、蛋白棒等各种食品里。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都很好。

等到养殖的虫子数量多了,它还是极好的饲料。不光是养鸡鸭鹅还是养鱼,它都必不可少。”

毛主席说:“城市里或许接受不了。但是农村就不管这么多了。我小时候也抓过蚂蚱和知了烤着吃。农村有几个没吃过虫子啊,城市里的市民没吃过,少见多怪罢了。”

“不过你把它加工以后做成虫粉也是对的。”毛主席说着他指着黄粉虫说道:“你一说啊,我还想起了小时候吃虫子的经历了。你不说这虫子炸的好吃吗?”

“你给我炸一盘,我刚好当夜宵吃。”“好!我在给您弄点我自己收藏的干碟小料蘸着吃,味道绝了!”

毛主席离开基地和来时一样静悄悄,他来时空着双手,走时带着一盒炸虫子。

毛主席坐的小车里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香味,开车的司机都忍不住问道:“毛主席,什么东西这么香啊。”

“炸虫子。”毛主席呵呵一笑。

“是炸蝗虫吗?我最爱吃这个了。”司机忍不住吞了口口水:“小时候家里闹蝗灾,我就吃这个,烤着吃比鸡肉还香。”

“哈哈,不是蝗虫。不过我这一盒不能给你,我就一盒。我留着当宵夜,给你吃了我就没了。”毛主席小气了一把。

回到住所,毛主席习惯性的坐到办公桌前抽出一份文件看。

然后顺手摸出一包烟,刚想点上他忽然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把烟放了回去。

打开装着油炸面包虫的盒子,用手拿出一根丢进嘴里。嗯,嘎嘣脆,比鸡肉还香。

第一百七十四章 越来越错

中国与苏联还在就二十项技术包的问题在谈判。

而中国代表团也得到了来自国内的回信。

表示苏联人想要防空火控不是不可以。

谈,都可以谈,就是价钱的问题罢了。

同时国内还要求代表团千万不要觉得这个技术包太贵,而在价钱上有任何妥协。

这个预防针是一定要打的。因为现在很多国人,哪怕是中央领导都搞不清楚一些技术的价值。

有的时候国人科学家过于的淳朴,也过于的理想化。

就像是另一个时空中张为申搞定了棉籽饼粉制作青霉素的方法,他在一九五五年的华约国技术大会上就直接公开了全套工艺和制备流程。

他想的很简单,想让华约国其他国家也能简单便宜的生产青霉素。

但是华约国其他国家搞没搞出来不知道。

反正美国佬的几个大药厂是欣喜若狂。

他们正愁怎么压低青霉素的成本呢。你张为申直接公开,这不是瞌睡就给我们送来枕头嘛。

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维生素、比如胰岛素等等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总有一些人总把外面的人想的太好了。

导致国家利益受损。中国现在有技术,但是也不能当冤大头。

另一个时空苏联援助中国的工程也知道用贷款,叫中国付利息呢。大家都别当傻子,这样比较好。

所以在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叫价很硬很死,苏联人几次还价和置换条件都没同意。

苏联人有点挠头,这波技术他们是真的想要。但是五亿又是真的不想给这么多,最多只能打八折。

中国人怎么一点还价的余地都不给。这让苏联觉得挺气愤的,不过也没办法,中国向他们求技术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差不多。

价钱报在这里,你们爱要不要。就在苏联人差点要恼羞成怒的时候,中国方面透露出一些口风。

便宜是不可能便宜的,技术包怎么样都不可能便宜,但是我们可以打包一起卖些别的。

比如说火控系统,你们要吗?

中国人仅仅是透露出一点点相关信息后,苏联的国防部就差点炸锅了。

“中国人真的有一种全新的防空武器?”“搭配高炮使用?”

“不仅可以搭配高炮,还可以建立区域性防空指挥所?”

“从营团级到师旅级,还有到地区级高中低不同搭配的防空体系?”“可以链接空军和高炮,进行协同防空。”

苏联人都惊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种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PPT。

就是后世打工人最恨的一种玩意儿,公司有事没事就让你做个几十页PPT方案,改上了十几次,最后甲方(老板)说:看来看去还是第一次最好,用第一版吧。

当然,给苏联人发去的资料自然不可能是真的PPT,那未免太离谱了。

不说电子档,就说纸张PPT,现在可没有那么高精度的彩印机。

所以不可能给搞出各种花里胡哨的彩页。

不过这版发给苏联人的PPT还是印刷的非常精美的。

而且排版和宣传基本上全部由李锐亲自操刀。

里面详细的描述了每一款防空火控的优势和可应对场景。

完全符合高中低不同搭配。满足固定防空,野战防空等种种需求。这就是一个宣传册,搭配着简单易懂的文字,与被击落的美军飞机的照片组合在一起,它就是这个时代的PPT。

李锐各种宣传用语都用上了。【世界上最先进!】【高中低不同搭配,满足各级军队需求。】

【低端火控小国也可以负担的起!】如此等等挑逗性的话语层出不穷,惹得苏联高层心痒难耐。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个骗局的话,那么还好说。

可是美国人的飞机可是实打实的被击落了啊。

这就是最好的证据了。所以苏联人开始有些心动了。

而在这个时候,中国在莫斯科的代表团则表示:要不然咱们先休会,先不谈了。

把防空火控技术合并在一起谈?

这一招以退为进弄得苏联人心里痒痒的。

就像是有几百只虫子在心里爬一样的难受。

当然,苏联人中也有一些十分理中客的存在。

有人提出质疑:“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中国人不可能搞出这种防空火控的,他们哪里来的这种技术?”

“对啊,不可能。根据介绍里面展现的只言片语,中国人似乎是掌握了某种小型化计算机的思路。

所以才能搞出这种火控系统的。但是这东西我们都没搞出来,中国人是怎么搞出来的?”

面对这些质疑,彼得洛夫又跳了出来。

作为一名火炮专家,防空火炮自然也是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内的。

所以他参加了苏联内部这场讨论会。

并且逐字逐句的分析了里面的所有内容。

在其他人都提出质疑的时候,彼得洛夫站了出来。“各位,我觉得我们应该发现一下其中的问题。”

他拿起宣传册得意洋洋的,仿佛发现了什么秘密一样。

“嗯?”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看,这是中国人的介绍册。但如果这东西是他们自己研发的,为什么他们要采用英文来标注这款防空火控系统呢?”

彼得洛夫指着其中的一个英文缩写“FK1”的句子说道。

“而且里面还有诸如“MOS”之类的词汇。这很明显就不可能是中国人自己研发的东西!”

彼得洛夫斩钉截铁的说道。

在场的苏联专家们也是为止一愕。“彼得洛夫,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明确。我一直怀疑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一众回去中国的科学家都从其他国家窃取了某些技术。我认为我的推断没有错。”

彼得洛夫一副发现了不得了的秘密一样说道。

“尤其是钱学森,他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了他肯定能接触到更多机密。而且也可以成为某些秘密活动的召集人。”

“我敢打包票说,这些技术来源于美国!”彼得洛夫的话被相关工作人员详细的记录了下来。

并且被送到了卢比扬卡。对于彼得洛夫的猜测,卢比扬卡不敢怠慢,之前彼得洛夫等人就曾经说过中国可能派遣间谍去海外,他们成为科学家然后窃取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带回中国。

而现在为了证实这一点,贝利亚亲自下命令,让苏联的情报部门动起来。

现如今的西方世界在情报方面基本上对苏联就是单项透明的。

美国的话稍微比欧洲好点,在美国还能保住重要的核心机密。但有些不是那么重要的东西,美国人其实也护不住。

于是一封封电报传回莫斯科。

而所有的情报都表明了:【美国在搞计算机小型化】、“美国在晶体管技术上去的进展”、【美国准备启动计算机小型化设备军用化】……

这些东西正好是这个时间段里美国人正在搞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一点点汇聚到卢比扬卡的时候,卢比扬卡的大人们猛地一拍大腿:“彼得洛夫分析得对啊!”

“没错,这东西不可能是中国人搞得!肯定是钱学森从美国带回来的!”“这样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快快快,一定要搞过来。我们要抓紧分析美国人的设计思路!”

“斯大林同志和贝利亚同志都过问了。两位都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把美国人的核心技术挖过来!”

“上面表示对彼得洛夫同志机敏的观察表示欣慰,斯大林同志将要正式接见他。彼得洛夫大概要升官了。”

苏联境内正在发生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很离奇,但分析又很合理。

看起来怪怪的,但是又说不上哪里怪的事情。

而美国的情报机构也是在苏联安插了一些间谍的。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