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4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伴随着她的一声呼喊,众人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

“毛主席?!”“真的是毛主席!”“主席来了!主席来看大家了!”

毛主席的到来就像是在一锅热油里滴入了冷水一样,现场瞬间炸了,那场面比后世任何一个追星现场都不差。

不过大家虽然热烈,但也毕竟不是后世那种脑残追星,大家还是和毛主席保持着一段距离的。

而且说的都是一些关切的话。“毛主席,您以后要少抽烟啊。”

“对啊,毛主席,您和周总理以后都不能熬夜。”

“你们都要健健康康的看到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的那天啊。”

“对啊,毛主席,你要看着我们建设出一个繁荣的国家,看着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呢!”

大家热情的围在毛主席身边,说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

有人说毛主席要少吃辣,对肠胃不好。有人要毛主席戒烟,还有人说要毛主席不要熬夜每天十点钟准时睡觉。

毛主席哭笑不得:“你们这群娃娃比我的保健医生说的都多。”

离毛主席最近的白灵笑着说道:“毛主席您的健康大家都很关心的。我们是真的希望您长命百岁啊。”

白灵的话引得周围人一片认同。

一张张年轻的脸上都充满着真诚与热情。

毛主席都忍不住感动了。

而这时他刚好看见了李锐,他连忙挥手:“小李同志,过来一哈。你们这的年轻人把我围的水泄不通咯。”

李锐连忙把毛主席从众人的包围中给让了出来。

“毛主席,今天怎么过来了,来之前也没打个招呼。”

“诶,打什么招呼。今天元旦,我听说你们这休息半天,我特意过来看看。我要是打了招呼,你们又要搞迎接,又搞这个又搞那个的,大家的休息不就没了吗。”

毛主席笑着,顺手想点一根烟,然后一拍脑门:“哎呀,这里是放映室,不许吸烟。算了不抽了。”

“那毛主席来了,要不你和大伙讲两句?”李锐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其他人也一起鼓掌:“毛主席说两句吧!”

“说两句吧,毛主席!”现在就连一些睡午觉的大科学家们也来了。

看着大家这么热情,放映室只能临时变成演讲厅了。

毛主席站在荧幕前笑呵呵的说道:“我本来今天就是想要来看看大家。看看大家的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困难。”

毛主席这话刚说完,台下的一群年轻人几乎都是齐声回答:“不困难!”

“哈哈,我也看了,你们这确实不困难。我前面去你们后厨看了,今天晚上烧大盘鸡,还有大鲤鱼,伙食搞得蛮好嘛!我看的都想吃咯。”毛主席打趣的说道。

“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啊。刚刚我坐在这和你们看了这部《鸦片战争》的电影,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和我一样感触很深呐。”

“关天培老将军在炮台上看着大炮打不到英国人的军舰,他心里有多难受多绝望啊。一个军人,连保家卫国的武器都锈蚀(指落伍)了,这是最悲哀的一件事。有心报国,无力杀贼。这也是腐朽的满清政府必然被推翻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中国不能走上曾经中国历代王朝的老路,每两百年一个循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要争取打破这样的一个循环。”

“我和我的老伙伴们已经渡过大半辈子了,我们现在虽然还健康还能工作。但我们已经开始老了。

有的人老了会更加无欲无求,有的人老了会想着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还有的人甚至想要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第一种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第二种是人之常情,是逃不开的人性,是需要观察甚至是需要部分矫正的。而第三种是要坚决抵制和消灭的!”

“这是坚决错误的,你们这里的很多人以后将会成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顶梁柱。

我希望你们以后要是发现了我所说的现象,你们要举起武器的批判,坚决对这种行为进行抵制和抗争!”

“革命者需要有勇气从自己身上开始革命。”毛主席的话让在场众人陷入沉思,他继续说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你们现在还在学习,还在积累。但是你们要时刻做好准备,也许十几二十年后,你们就要挑起支撑起这个国家的重担了!”

毛主席的演讲结束,现场掌声一片。

鼓掌的声音足足响了一分钟才停下。随后在李锐和陆光达的带领下,毛主席仔细的参观了一下整个破晓基地。

其中很多东西他都从报告中知道,但是亲眼见还是第一次。比如说无源外骨骼,毛主席看着一个瘦弱的女生穿上外骨骼,身后的托架放上特制的担架,并且担架上躺着一名健壮的男子还能健步如飞时,他忍不住鼓掌。

看报告和看实地是两种体验。还有红星一号电脑。目前这个电脑还在优化,夏培肃在想办法降低用电量。

如果功耗进一步降低的话,这台电脑就能大量配置了。现阶段配置到所有单位不现实,但是可以在北平、天津、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等交通发达或者区域行政中心的地区配备专门的计算机中心。

以解决繁杂的计算问题,而大量的计算机配备也将为后续中国的计划经济设计铺路。

当然毛主席还看了李锐带来的现代化电脑。

相比于充满了工业朋克风格的红星一号电脑相比,这些小黑盒子装着的电脑显示出一种别样的美。

毛主席还参观了飞行员用来模拟飞行的设备。

毛主席还亲自上去体验了一把,因为考虑到《DCS》起飞都很困难。

所以李锐帮毛主席从半空中直接开始。

带着VR头盔的毛主席惊的一阵手忙脚乱。

当飞机开始失控翻滚的时候,毛主席惊的家乡骂人话都飚出来了。

最后毛主席的飞行时间定格在了一分二十秒。

下来后他连连摆手:“这个不行,太吓人了。还是让我们勇敢的飞行员们好好训练吧。”

最后还在李锐的指导下学习了怎么使用电脑。

还饶有兴趣的开了几个工业仿真软件,看着电脑里模拟加工叶轮的过程。

最后还颇感兴趣的对李锐询问,他所说的后世的电脑游戏是个什么样子。

李锐也找了个电脑游戏打开给毛主席看了下他许久未上的《WOT》和《EVE》。

毛主席对《wot》的坦克大战没什么兴趣。但是对《EVE》里面展现的宏大宇宙却充满了兴趣。

“哦,这就是后人幻想出来的宇宙飞船啊。”“这个叫时空跃迁?真有意思。”

“星门和虫洞又是什么勒?”“这个星球可以去看看吗?”大致的介绍一遍基地,基本上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毛主席还显得有些意犹未尽。晚上毛主席留下来在基地里吃饭。今天是元旦,所以菜色比往常丰富,今天是节日聚餐。

十个人一桌,每桌有一个大盘鸡,一个红烧大鲤鱼,一个辣椒炒肉还有三个蔬菜一个汤。

六菜一汤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丰盛了,李锐和网咖的到来为新中国带来了许多的技术,其中很多技术已经开始创造超额利润了。

现在对于全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也许只能感受到一丝丝的小小变化。

但是至少现在的新中国的科学家们没有那么的苦了。

毛主席吃着辣椒炒肉扒着碗里的白米饭说着:“可惜不够辣。要是我们的老百姓什么时候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这样的伙食就好了。”

听着毛主席这么说,李锐说道:“会的,我已经让人再养虫子了。”

“虫子?”毛主席一脸茫然,他不知道虫子和百姓伙食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

陆光达连忙阻止了李锐:“李主任,吃饭呢,你虫子的事情吃完饭抽空和毛主席单独汇报吧。”

李锐看了一眼,餐桌上其他人显然对虫子不怎么感兴趣,几名科学家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嗯,应该是还不习惯虫子。没事,改天让他们再去接触一下,习惯了应该就好。

李锐这么想着。吃过晚饭后,毛主席倒是没有急着回去。反正他的办公室和住所离这里很近。

他来基地,第一是来看望大家的,第二也是参观一下基地内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要解决的困难。

第三则是来这里进行意见交换。一场不是那么正式,但是会议级别又很高的会议开始了。

参会者除了毛主席外,还有冯石、李锐、陆光达、陆光达、赵忠饶、钱学森、钱三强、夏培肃、华罗庚等等。

而会议的议题则是毛主席开口说道的问题。

“苏联人想买我们的火控设备。但是你们和我说过,这是非常非常机密的东西。那个小小的东西已经达到了美国主力计算机同等的算力。”

“美国那台占地一百六十七平方米,重达三十吨,开机就要四百千瓦的电流。我们这个只要一立方米,一个柴油发电机就能供电了。”

“所以我就在想,这种电脑你们觉得应不应该卖给苏联,如果不卖是为什么。如果卖的话又该卖多少钱。”

毛主席碰到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更习惯于和相关有经验的专家讨论和学习,而不是想当然的一拍脑袋就制定答案。

而率先开口的是夏培肃女士,她直接说道:“不能卖!”

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字第一号间谍诞生记

“不能卖。”仿制出红星一号,也是搞出“防1”火控的夏培肃女士首先说道。

毛主席看着她:“夏培肃同志,你说说你的看法,为什么不能卖。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夏培肃整理了一下思绪后发言:“毛主席,各位同事。我是这样认为的,6502的架构我和华罗庚同志一起研究过。”

“6502是一款扩展性非常强大的芯片架构。这款架构如果被吃透的话,是可以直接从电子管时代一种应用到集成电路时代。加上各种扩展性……”

夏培肃摇摇头:“如果仅仅是苏联获得的话还好,万一要是被美国人获得……”

毛主席点点头,大概知道夏培肃的担心是什么了。

他转头问其他人:“其他人还有没有意见啊。华罗庚同志,你也是和夏培肃同志一样反对出售的吗?”

华罗庚思考了一下后点点头:“我确实是反对出售。但是我的想法和夏培肃同志不大一样。”

“我倒是不担心泄密的问题,我主要是害怕把苏联就此引上一条邪路。”华罗庚的说法让毛主席有些意外,毛主席问道:“怎么叫把苏联引上邪路呢?”

“是这样的主席,我们的晶体管技术目前还只是在曙光厂内小规模的生产。仅仅用以满足我们自己的电脑需求。”华罗庚说道。

“但是我听其他同事说了,李主任他们把电子管小型化,包括晶体管的技术一并打包成了技术包。作为交易条件准备渡让相关技术给苏联。”

“我不反对这一点,因为晶体管的成熟技术我们不给,美苏两国最近两年也要搞出来。与其让美国人先搞出来,不如让苏联老大哥先搞出来。”

“不过晶体管技术有了,我们再给苏联一个相对来说成熟的架构。那么他们会不会在晶体管这项技术上死磕到底?”华罗庚有些担心。

“万一他们晶体管技术上突破,几年的时间就搞出了贴片晶体管技术,再吃透6502架构的话。他们可能会走上一条没有前路的断崖啊。”

“他们可能会在贴片晶体管制造计算机这条路上死磕到底。”华罗庚不无担心的说道。

他这话说的倒是让很多科学家一起跟着点头。

还真的是很有可能的,这个年代各种技术分支极多,谁都不知道那条路走得通。

就像是电子管和晶体管之争。感觉上晶体管好像是比电子管先进。

但实际晶体管并没有比电子管晚多久发明。

现在的晶体管没有被大量应用主要还是因为其可靠性的问题。

它可靠度不如电子管,所以对晶体管的投入研究就变少了而一直到四十年代末,大家发现电子管技术好像要走到头了。

所以晶体管又被找了出来,开始投入研发。到五一年,美国就会出现大量实验性质的晶体管设备。

而到五三年,美国将掌握晶体管小型化技术。世界第一台小型收音机将诞生。

现在的收音机大的和一个小电视机一样。

而晶体管小型化制作的收音机只比后世的收音机大一点点罢了。

而苏联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分支选项时,他们都选错了一条路。

比如说遗传学说上否定了孟德尔遗传学说,导致了苏联农业衰退。到晶体管与电子管分歧时,他们选择了继续死磕电子管,而没有选择尝试晶体管。

可以说苏联真的头铁,几乎把每条错路都帮人走了一遍。基于苏联这丰富的头铁经验,在场的科学家们是真的有些担心苏联走上一条不归的邪路。

反正还是那句话,中苏关系很复杂,国与国的交往不能以人与人的交往类比。

中苏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相互保持一定距离,既合作又堤防。

不能把对个人的态度用在一个国家上,不要对人掏心掏肺,也别要求别人对你掏心掏肺。

因为这样做对两国关系没有好处。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现在和苏联的关系,怎么说都是盟友兼大哥。

从建立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该帮苏联一把。从中国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中国也需要拉苏联一把来对抗日益嚣张的美国北约。

同时对苏联售卖这些技术能换来的外汇也是天文数字。

不过华罗庚的考虑也是很有可能的。

就怕苏联到时候又搞政治高于科学原理那一套。

美国搞了集成电路,他们就非要搞晶体管的蠢事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毛主席都已经在报纸上三令五申的强调让政治和意识形态远离科学探索。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