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20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第一百四十八章 实验组

不过军粮这种东西仅仅是一群人坐在办公室来开个会就定下来,那就显得太儿戏了。

因为最终这种东西怎么吃,吃多少,能不能吃得饱,其最后的检验者是战士。

而不是一群人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就能决定的。

所以在哈尔滨第一食品厂试做了一批不同餐标的军粮后,孙腾宇和方然就找到了哈尔滨当地的解放军,通过上级的关照,当地的解放军也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所以也非常配合他们工作。

将两人介绍到了哈尔滨当地整备的一个418团。

418团隶属于140师,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他们现在应该在湘西剿匪。

但是因为李锐给中央军委透露了大量的湘西土匪的情报。

再加上雷神大队和飞鹰大队在广西剿匪任务完成后,马不停蹄的跑去湘西支援。

靠着无人机和107火箭,湘西的土匪被降维打击。很快就被彻底打散了。

湘西和广西的大规模剿匪可以说是提前一年结束了。

这为两个地方的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也减少了当地遭受土匪迫害的时间。

中央军委考虑,要将140师上属的47军派入朝鲜作战。

所以就把他们一个个的调到了东北。趁着现在还没正式入朝,先来东北适应寒冷气候。

免得骤然入朝出现严重的不适应。团长陈明友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两人。

“欢迎欢迎,听说两位来是给我们部队开洋荤的?”在团长办公室里,陈明友亲自为两人泡了两杯浓茶后笑呵呵的说道:“听说都是些好东西?”

方然也笑着回应道:“也不算是开洋荤吧,团长是这样的。我们新研制了一批野战时期,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的单兵口粮。”

“用不同类型的餐标,适应不同作战需求。但是坐而论道都是假的。我们希望借贵军的一些战士进行实际试验。”

陈明友团长问:“试验,什么试验?”

“哦,不必紧张团长。”孙腾宇接过话头:“其实就是让战士们吃我们的这些食品。然后您让战士们尽可能模拟真实战场上的运动量。”

“我们来观测一个战士在战斗状态下和非战斗状态下,对每种食品的需求量。同时也要观察,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十天十五天,战士们保持中高强度的运动量,同时又只能吃一种食品的情况下,会不会让战士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影响士气等。”

听完这样的解释后,陈明友挠了挠脸颊:“这样啊。你们这些搞研究的高材生是不一样啊。想的东西和我们都不同。”

“我想着每天有的吃能吃饱就好了,还管它重样不重样。我打仗的时候最惨一次,连着吃一个月的黑豆,放的屁那是又臭又响,半夜放连环屁。整个营房的战友都被我轰的没法睡觉。”

说道这个经历,陈明友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反而一脸得意的表情。

是啊,反正自己放屁自己不臭,臭的是别人。孙腾宇和方然尽量忍着不笑,但他们毕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法做到无论多好笑他们都不会笑,更不用说他们根本忍不住。

所以两人低下头,脸颊憋得通红,想笑又不敢笑太难过了。过了好一会儿两人才缓过来。

方然咳嗽一下,把那种想笑的感觉驱逐出去。

然后他说道:“国家总是要进步的嘛。军队也会进步,一点一点会越来越好的。”

“团长你们以前只能吃黑豆。那我们就让现在的士兵吃好点,以后的士兵在好一点。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士兵也能全方位保障到位。让他们不要为后勤补给发愁。”

陈明友猛地一拍大腿:“好!我就喜欢你们这种能搞科研,能建设国家的文化人。我们在前线打仗保家卫国,你们在后面为我们生产研发武器提供保障。我们打退侵略者,你们提升国家实力!我们就是相辅相成啊!”

一开始孙腾宇和方然两人听着都陈明友说着他放连环屁的故事还以为这个团长是个很粗俗的人。

但是这段话一说出来,两人发现团长其实还是很有水平的。“这样,你们需要多少人帮着试验?”

孙腾宇回答道:“一个连就够了。一百来号人,也差不多够当观察样本了。”

“好。”陈明友想了想:“那去找七连,通讯员,去把七连连长叫来。说我有好事便宜他,让他屁颠的快点过来!”

“是!”通讯员敬了个礼就朝着外面跑去,去找七连连长了。

没过一会儿,七连连长就到了。这是一个二十七八,看着最多三十岁的男人。

长相坚毅,留着短须。

“七连连长刘家龙报道!”刘家龙对着团长和刘、方二人敬礼。

陈明友笑呵呵的道:“老刘,今天给你安排了一个好活计啊。”

刘家龙也咧嘴笑道:“团长你别框我了。说罢,是让我们连组织劳动,还是帮着小学学校除雪铲冰,还是去医院帮着修山墙啊。说吧,战士们也乐意干,管饭就行。”

“嘿,你个刘家龙。我看你平时老实憨厚才给你这个好活计。没想到在你眼里我是这样的人啊。”陈明友假装生气。

两人笑骂了几句后陈明友正式把孙腾宇和方然介绍给了刘家龙。

然后把他们要做的事情也告诉了刘家龙。

刘家龙眼前一亮:“新式军粮?好吃不?!”

孙腾宇想了想:“反正不难吃。应该说还是挺好吃的。”

“那啥时候开始啊?”

“如果可以,今天就开始吧。我们已经拉了一卡车的各种餐标的军粮来了。刘连长,你找战士们帮着卸货吧。”

“好勒!”刘家龙现在充满干劲。

他跑回营地就看见因为天气太冷而减少出操。

但是却在连里为战士们念报纸的指导员李延年。

“老李,别念了。大伙跟我出去卸货,有好东西。”刘家龙笑呵呵的招呼着。

李延年把报纸收好放起来后对着刘家龙道:“什么事情你这么高兴啊。”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刘家龙笑呵呵的说道。

一卡车的物资很快就被战士们卸了下来。

团里已经和三营的食堂打了招呼,七连这段时间不跟着营里的伙食吃。

而是跟着食品厂提供的野战军粮吃。孙腾宇和方然还是比较有良心的,没有一上来就让七连的战士们直接吃复水土豆泥。

而是让他们第一餐吃的是方便面。不过是哈尔滨第一食品厂生产的,没有酱料包只有调味包的版本。

今天中午三营的伙食:酸辣土豆丝、白菜汤、窝窝头。没办法,冬天的东北实在是没什么可吃的。

这不是后世,现在东北能在冬天囤的住的菜除了大白菜和土豆外,也就是大葱这种东西了。

现在的东北,基本上要吃一个冬天的白菜、土豆。

但是今天食堂里传来了一股难以形容的香气。

饭前一支歌的时候好多战士都走神了。

“今天食堂吃什么呢?怎么这么香啊。”“嗯一香!真香!”八连长和九连长都走神了,两人凑在一起嘀咕。

只有七连长刘家龙和指导员李延年大概知道情况。

李延年皱眉说道:“这是野战军粮的味道?”

“应该是。”

“这味道太香了,野战军粮给的是什么啊。这味道我怎么闻着不对劲呢。地主老财家过年炖鸡也没这么香啊。”

李延年叨咕着:“我们吃这个,八连九连没得吃,会破坏团结吧。”

刘家龙倒是不在意的摆摆手:“嗨,我们是执行任务。我们不光吃,吃完还要练呢。团长说了,要我们按照实战化进行操练,看看一天训练下来,这些军粮顶不顶饿。我们也是有任务的,又不是吃白食。”

李延年一想,也是这个理。

不过大家的魂都被食堂飘来的香味给勾走了,饭前一支歌唱得都极其拉胯。

最后还是三营长看不下去了,吼了大家几声。

三个连才算是正经的唱完饭前一支歌。

实际上等到打饭的时候才精彩。

因为八连九连吃的是酸辣土豆丝、白菜汤和窝窝头。

这个饭菜伙食标准在1950年的东北不差。

但人就喜欢比,大家这边吃的是这些。

而七连那边却是从一个香喷喷的大锅里一人打了一大碗面。

那面好不好吃不说,光是闻着味道就香翻天了。

八连九连的战士眼睛都直勾勾的看着。

有的战士就坐在七连用餐区的旁边,他举着窝头半天没塞进嘴里,就闻着七连战士打的那碗方便面口水一直流,他自己都没发现。

战士们这样,八连九连的连长不乐意了。怎么吃饭还搞特殊化了,七连怎么能吃那香喷喷的面条?!

还好团长陈明友及时赶来,对战士们解释一番,大家才明白。明白归明白,羡慕归羡慕。

方便面,即便是没有酱料包只有调味包,但是它依旧是香。

味道也比现在绝大多数小面馆做的面条好吃的多。

除了面条本身不够劲道差点意思之外,其他的对这个时代的战士们来说都堪称完美。

尤其是在冬天,吃方便面老毙了。其实不光是1950年的战士,就算是七十年后的战士又如何?

看看《远方的家》之类的电视专题片,只要拍摄到有关于边防巡逻的部队,他们巡逻间隙吃的那一顿几乎都是方便面。

很多战士都表示,在巡逻大半天能休息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班长煮的那一大锅方便面。

要是里面再放一些卤蛋和火腿肠,那就是最幸福的。即便是后来自热食品普及了,战士们还是爱吃方便面,仿佛有什么魔力一样,就是让大家欲罢不能。

就连在新兵营里班长对新兵的奖励也是加餐吃方便面。

在另一个时空虽然方便面这东西由始至终都没有进入过正规的军队供应体系,没有正式军粮化。

但它绝对是军队里消耗量最大的食品之一。

第一次吃到方便面的七连战士们比孙腾宇和方然预想中的还要兴奋和高兴。

两人随即对一百多名战士进行问卷调查。

与此同时,一些坐在七连战士旁边的八连九连的战士望眼欲穿的看着七连战士。

还有人腆着脸笑着说:“老乡,老乡。你面条吃完了能给我口汤喝喝不。”

第一百四十九章 无烟灶和净水片

方便面汤都被八连九连的战士给抢走喝掉了。

不怪他们嘴馋,实在是炊事班长做的饭实在是一般。不过这也不能怪炊事班长,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时候,解放军都有时候会面临没有足够粮食补给的情况。

一直到解放全中国之后,这种情况才得到缓解。

所以很多炊事班长除非本来就是厨师。

不然他们其实根本就没有试错成本。

他们没办法也没材料让他们去研究食物怎么做才好吃。

只能是先做熟来再说。

现在军队的要求就是只要吃不坏肚子能吃饱就行,味道和口感是最靠后的。

就像是今天三营做的酸辣土豆丝就做的不好。

因为班长并不知道炒酸辣土豆丝前,要把土豆丝泡水来去除土豆丝的淀粉。

这还算是好的。很多北方(华北西北)士兵第一次去南方的时候,炊事班长这辈子连大米都是第一次见到。

焖饭压根不知道怎么焖,而且还找不到人学。

因为家常焖米饭和一个连队一百多号人一起焖米饭在数量上差距太大。

于是有不少北方部队去了南方吃了几个月的夹生饭,炊事班长才学会怎么焖饭。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南方军团。去了北方,看着面粉抓瞎了。

因为这个年代不是什么南方人都会白案,会做馒头面条的。

吃硬的和疙瘩一样的死面馒头在这个年代也是常事。

更不用说北方军队去南方,南方同志送来各种劳军的水果。香蕉也没见过,菠萝也没见过。

于是有的部队就做出了辣椒超香蕉,红烧菠萝这样的菜。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