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葛丹,你是终于回来了。十几年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不走了,不走了三大爷。”
“好好好,这是你闺女?来来来,三爷爷准备了红包,来叫声三太爷,太爷给你红包。”
“太爷爷~~”
“哎呀!这小姑娘声音咋这甜。红包,来来两个红包都给你。哎呀,真招人稀罕的小家伙。咋长的这么灵呢。”
“嗨呀葛丹,回来就好了。李婶和江姑姑昨天就给你把房子都收拾干净了。上上下下一点灰尘都没有了。床上用品也给你们安置好了,今天直接就可以睡。”
“哎呀!那可真的是太谢谢婶子和姑姑了!这房子,收拾起来辛苦了!”
“嗨,说哪的话啊。你婶子我现在都退休了。都不在养兔厂里工作了,每个月还能领一笔养老金。闲着也是闲着,帮你这后生收拾一下房子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啊,是咱们村最后一个在苏联打工没回来的。当年大有和他们在外面打工的都说了,你帮了他们很多忙。你在外国,咱们也帮不上你的忙。现在你要回国了,一点卫生还能不帮你搞?”
“就是。姑姑我啊,也不是帮你。你瞧瞧你这拖家带口的,还有这么水灵一个小姑娘。还有你的老丈人老丈母娘。你要拉着他们给你搞一天卫生啊。哎呀,小姑娘真好看,来给姑奶奶抱抱。哎呀,小宝贝儿,你叫什么啊。”
“姑奶奶~,我叫葛诗,诗歌的诗。”
“哎呀,真好。该上小学了吧。等会儿我让我家的小孙子给你认识认识。他上小学三年级了。以后你在镇小学读书,让他和哥哥们护着你,保证没人敢欺负你。”
“哇~!太好了!谢谢姑奶奶!”
“哎哟,招人稀罕的小宝贝诶~姑奶奶亲亲。”
在葛丹的家门口,村里关系好的人都来了。虽然说葛丹是孤儿,父母在战争时期就死了。但是他能活到这么大,也是因为村里的长辈们都想着给他一口饭吃。
虽然说长成少年的时候,他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没少做。但是现在想一想,一个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那胃口多大啊。就靠大家接济的那点粮食,他就算是上山挖野菜下河摸鱼,也不够填饱肚子的。
彭家村的老乡们不是圣人,被他偷吃了兔子、鸡,那也是恨不得把他吊起来打。但是彭家村的老乡们也不是坏人,如果真的要看着葛丹饿死,他们也是于心不忍的。
人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矛盾的生物。不过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的充沛,彭家村老乡们不需要在为了一口饭而奔波到死。
现在大家都说了,干啥能没有一口饭吃?反正饿不死。
现在大家的追求是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了。
现在也就没有人在意当初葛丹偷鸡摸狗的事情了。反而将其当成一桩笑谈,成为一种闲聊的谈资。
就像是几个女性拉着卓雅讲起葛丹当年偷兔子吃的事情的时候,她们都笑的很开心。完全想象不出,二十年前葛丹偷了她们家兔子吃时,她们那种就像是天塌了的表情了。
不过葛丹听到她们的话,总归是有点不得劲,所以开口道:“老几位。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也就不要提了。今天中午我请大家伙吃饭,烤兔子管够!”
葛丹此话一出,周围的彭家村的村民笑的更大声了,许大有更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到:“就吃烤兔子?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这兔子多便宜啊,还没鱼贵呢。你请大家伙吃烤鱼都比吃烤兔子强啊。”
“啊?烤兔子还不行了啊?大有,你们是飘了啊!”
“嗨,不是我们飘了。二十年前,书记在咱们村最先引入安哥拉长毛兔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二十年了,咱们彭家镇可是全安徽数一数二的安哥拉长毛兔养殖基地了。每年淘汰下来不能在产毛的兔子都会被杀了吃肉。这兔肉价格,在咱们这不贵。大街上卖的手撕兔肉,还有从四川学来的麻辣兔头到处都是。”
许大有如此说道。彭家镇的居民真的是兔肉吃的够够的了。因为安哥拉长毛兔的最大经济价值就是长毛。
在它们的养殖中,取毛的利益已经完全覆盖掉它们的养殖成本了,还有的赚头。等到兔子老了,还要杀了连毛带皮的一起取。
可以说,皮毛的利润早就够了。最后的一身兔肉反而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杀的都是老兔子,肉柴的很。口味口感其实很一般。所以在彭家镇这里,兔子肉是真的便宜。
也因为如此,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购买兔肉来当打牙祭的肉食。只不过兔肉没什么脂肪,吃起来不香。再加上老兔子的肉又柴又硬还塞牙,所以很多村民都吃的够够的了。
只有把兔肉做的口味足够重,大家伙才能吃得下去。
“你啊,要是真的想要请大家伙吃饭,还是等你工作安稳了。然后去隔壁镇上弄些烤鳗鱼来给在咱们吃吧。今天啊,咱们是每家拿出两道菜,直接在你吃饭了。”许大有哈哈的笑着说道。
原来他们隔壁镇上看着彭家镇的发展,也想着搞出一条致富的路。他们开启了鳗鱼养殖,并且建立了一个鳗鱼深加工厂。活鳗鱼想要运输到全国各地很难,但是加工成烤鳗鱼就方便多了。
刚好日本那边也喜欢吃烤鳗鱼,他们也派人过来一起搞,建成了一个加工蒲烧鳗的加工厂。咸甜咸甜的烤鳗鱼,吃起来很肥美。就是价格有些贵。
而在简单又热闹的迎接仪式之后,许大有也是喝的半醉。他搂着葛丹的肩膀说道:“当初当啊,你建房子留的那些位置,可是太他妈的对了!放冰箱的位置,我当时就没考虑。现在咱买得起冰箱了,厨房没地方放,只能放客厅了。
“还有客厅留几个电插孔,用来以后装大电视或者音响啥的。咱也没装!现在只能从别处拖一个长长的拖线板过来。哎呀,我老后悔了。当初就该和你一样的搞房子。”
许大有后悔,当初房子的设计太保守了。当初村里人都说葛丹的房子设计的太没用了。村里人那里买得起什么电器啊。现在才六七年呢,很多人家已经买得起电视和冰箱了。
这样一来,当初没有预留的插电孔,没有预留放家电的位置,全部都成了痛点。导致现在有的人家明明自建房不小,但是房间里面却乱七八糟的。电器一放,很多东西都要挪位置。
葛丹听了许大有的话,倒是听感慨的,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不然今天也是乱糟糟的。
不过这午饭吃了一半的时候,许久未见的彭学武出现了。他看见葛丹之后,直接招招手:“葛丹,卓雅,你们来一下。”
第二十五章 村通网
彭学武是许久未见了,现在的彭学武威严比从前更重了。难怪许大有之前说老书记现在是越来越有派头了。
不过也是了,现在彭家镇的人口都数万了。彭学武要管着几万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他这种级别的官员要放在封建古代,那至少是一个县令。那可是百里之侯。
尤其是刚刚在喝酒的时候听许大有说,最近两三年,彭书记在镇上狠狠的抓了一波贪污腐败的风纪。
电线厂和食品厂,以及镇政府里面几个蛀虫被他给弄下马了。还有人吃了子弹。
镇里面的人对彭学武也是越加的敬重了。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的制度比较好,鞍钢宪法中两参一改三结合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在国有大厂在搞。就连彭家镇这样的农村集体企业也在搞。
这也是因为彭学武有着想把这几个乡村集体企业做大,甚至做成国有大企业的想法,所以才会搞的这么认真。
因为国家对于乡村小集体企业的管理没有国有大企业那么严格(主要也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行政资源去监管全国各个乡镇的集体小企业)。
所以有的集体企业会搞“一长制”,这也不是说乡村集体企业要和中央唱反调。主要是鞍钢制太复杂,很多乡镇集体企业根本玩不转。
这也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制在现实推广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彭学武在搞乡镇集体企业的时候也遇到过了。
他是好不容易把鞍钢制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给转了起来。但是隔壁一些乡镇的兄弟企业就未必行了。他们来找彭学武取经,但是他们的实际客观难度就在那儿。不是彭学武说两句话就能解决的。
所以彭学武想到了当初在部队里的情况,就是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
他提议,把党支部建立到生产车间,乃至于生产线上。由党支部监督生产纪律和办事纪律。
每个月都该召开党员大会和组员大会。把问题反馈在一起,然后由党支部统一解决。企业里的党委书记有权力也有义务监督工厂的几率问题。厂长负责生产,党委书记负责对内监督。党员则应该在各个产业线上最好监督工作。
这办法肯定不能说十全十美,实际执行的时候肯定会有各种问题。但是彭学武觉得这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办法。
而那些乡镇企业也确实愿意尝试一下,至少尝试了之后,比他们搞的一长制要好的多。
只能说伴随着经济增长,物质条件的增多不仅仅人民生活的条件变好了,同时对于政府的管控能力和监督能力也是产生新的挑战。
就像是在红军时期,在红军一穷二白的时候,党内的斗争还多数集中在部分人过于贪恋权力之上。
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伴随着解放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多。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内部也是出现了贪污腐败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要不断的解决。
想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想要创造一个真的新世界,那么就要持之以恒的和他们做斗争。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是如此。所以这才需要建立一个长效的人民监督的机制。要让人自己保证自己的权益不被侵害。
就像是在今年的两会里面。通过了比较重要的一条方案。那就是职工们有权合法地进行罢工。
这在原时空之中。是被毛主席临终前强行推动的一条法案。不过这条法案在他去世的第2年就被废除了。
本时空之中倒是不需要主席靠个人威望强行推动这叫法案了。今年提出这条法案的是来自马鞍山钢铁工人人大代表。
而这条法汉也是在一众工人农民的人大代表的一致同意下,而被推进去的。
不再是靠谁的个人威望。而是靠现在新中国工人和农民的团结,以及他们的自我力量。
对于这样的结果,教员是无比欣慰的。因为人民群众要自我觉醒,自我争取力量。
就如同在和小小的彭家镇,彭学武也需要让自己的权力,以及整个镇政府的权力得到监管。
而葛丹来的正是时候。彭学武就是需要他做一些事情了。
“没喝醉吧?”彭学武看着身上满是酒气的葛丹,他想着要不要换个时间和葛丹聊。
葛丹倒是一擦脸道:“没。就喝了一瓶啤酒,这身上的酒气都是大有哥他们的。他们在喝白的,我染上了点。”
“行,那我就说正事儿了。”彭学武抓紧时间。作为镇党委书记,他的工作是很忙的。
“关于卓雅同志的工作安排,已经是下来了。卓雅同志在苏联掌握了相当的医护能力,刚好咱们的卫生院一直紧缺医护人才。卓雅同志能去卫生院工作。”彭学武看向卓雅,寄予厚望。
“卓雅同志,最好是能考一个医疗资格证。我听说你在苏联能清理创口,能做简单的外伤缝伤合,还能配一些药。这可是极好的,你在我们这考一个证书,以后你从护士转医生是最好的了。咱们最缺这个。”
卓雅听着点点头:“行。我试试。”
现在这个年代,医护的界限分的并不是很开。在元时空后世,像是外伤缝合,不管多小的缝合,那都是需要医生来做的。护士是不能做的。
但是在这个年代,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在这方面都没有那么严格的区分。因为医疗人员不够,护士能做就给护士做。
彭家镇现在工业慢慢起来了,因为做工而出现外伤的情况也变多了。卓雅也是专业对口,现在的医疗证书难度也不是很大,尤其是处理基础伤势的初级全科医生。卓雅的能力是能考的下来的。
这也是彭学武当初一口答应帮卓雅安排工作的原因。这种有医疗经验的大护士,那和初级医生没什么差别。
安排了卓雅的工作,彭学武也直接对葛丹说:“你的工作,我也是想好了。你明天去镇政府报道。”
“恩?不是进工厂吗?”葛丹疑惑。刚刚喝酒的时候他就和许大有他们聊过了。大家都说葛丹能烧焊,在苏联又学会了弱电施工,还有假设网络设备时学了各种杂七杂八的技能。刚好去工厂里当个技术工,上维修岗。就葛丹的技术,一两年就能当维修组长乃至于维修车间主任。
葛丹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
但是现在彭学武要他进镇政府报道?不该是去工厂吗?
彭学武看了看表:“我下午还有个会,也就没太多时间和你解释了。你在苏联学会了架设网络设备,还学会了维护。电脑你也会用了。各项技术你也懂。”
“我就简单和你说,你这一身本事不要浪费了。我打算把我们镇也和市里的网络链接起来。以后乡镇信息直接上网,加强对咱们乡镇的权力监督和管辖。这件事我早就想做了。但是现在的网络人才少。各大城市都抢着要。”
“你刚好回来,咱们也不玩虚的了。你明天去镇政府报道,然后给我搭一个班子出来。我要给咱们镇通网!”
葛丹嘴巴张的老大了,苏联很多城市还没通网呢,咱家的大书记就要给镇通网了?!要不怎么说这彭书记有魄力呢!
第二十六章 乡镇也要培养人才
彭书记是真的有魄力,他也是真的想要给镇通网。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很多外国大城市都没有链接进入网络的时代。他就要给一个乡镇链接网络。
如果这事儿放在其他领导身上,葛丹多半会觉得这个领导肯定是好大喜功,多半是要出什么幺蛾子的。
但是干这事儿是的他的老叔,是彭学武书记。葛丹就觉得这事儿肯定能成。彭书记肯定是有他的思考的。
其实葛丹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想,其实这就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威望。彭学武这二十年来,把彭家村一个贫困村,一个十里八乡没有姑娘愿意嫁的有名光棍村,搞成了现在附近最现代化的乡镇,他这一路上做的事情太多了。
很多事情放在全国都是敢为天下先的。
所以在彭学武去市里面申请要给镇里通网的时候,市委政府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拒绝。而是好好的开了个会,讨论一下彭学武这么做的目的,和最后能不能出成果。会不会出现投了钱,最后打水漂的情况。
市里面的领导拿不定主意,导致最后省委的领导都注意到了。
而当初彭学武的顶头上司的梅县长,现在也是高升,在省委里面分管三农工作这一片。
所以从前的梅县长,现在的梅主任是鼎力支持彭学武的工作。
在省委大会上多次开口支持,表示彭学武这个镇委书记是自己的老部下,不会随便开口打无把握之仗。
所以省里市里也是很支持了。当葛丹第二天去镇政府里面去报道的时候,早就有相关人员来接待他了。
彭学武的构想是先搭建一个政府和医院学校工厂联网的网络。现在的政府政务网络已经有一套相关成熟的流程了。
那些东西需要上报,那些东西需要怎么做,这些都是相对应的规范。
这不需要彭学武操心。
葛丹就更不需要操心这个了,他需要做的就是把网络架设需要的东西列出来。市里面的信号站在什么地方也告诉了他。还有市区里面也会向彭家镇方向安装信号的分机等等。
上下都配合,葛丹要做的事情就不是很困难了。把镇上会弱电操作的一些技术工人集中培训一样。
在和上级的电信部门做配合。彭家镇自己也有施工队,直接开始基建工程。上下联合,其实整个工程施工的很快。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布线和设备安装等工作。
毕竟网线是可以跟着电话线走的。彭家镇早就通了电话线了。
而真正麻烦的是快速培养一批能使用网络的人。
这个时候又到了葛丹继续发力的时候了。因为他在苏联这么久了,早就学习了各种技术。学习的非常的好了。
毕竟很多时候他们架设完了网络,还要自己测试一下。甚至有时候电脑坏了还要自己拆开来修一下。
最开始,葛丹对于这种昂贵的设备还是抱有一种近乎神圣崇拜的心的。后来跟在工程师身边,看着他们咔咔咔的拆开装上,直接清洗液清洗里面的电子元件。
有的时候还上电烙铁啥的。葛丹那种敬畏之心也就没了。他觉得,这玩意儿也就是这样了。
现在的个人电脑,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个人电脑了。基本上是模块化安装了。葛丹在苏联都学会了怎么组装电脑和基本的电脑维修了。
这个年头讲究技多不压身,这年代的人就是好像什么都会一点。社会分工还没细化到每个人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就绝对不要做。
除了不会建设网站,葛丹真的是什么都会一点。
现在的电脑操作难度也比从前小多了。因为可视化操作系统已经出现了。比最早的时候只能依靠输入指令来开启软件的方法强多了。
所以葛丹也开始加紧培养电脑使用人才。
“用电脑,你们第一点就是不能怕它们!”葛丹对着镇上选出来,以后要当电脑方面操作人员的年轻人们大声的说道。
在这个培训的机房里,没啥防尘套,也不给电脑盖那种防尘布了。更不会搞的和无菌车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