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18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伊娃把行李收拾好:“我还是觉得海鲜好吃,亲爱的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多海鲜,我们在柏林还是吃香肠和猪肉比较多。”

  “没办法,毕竟柏林不是靠海的城市。”威廉道:“即便是靠海,恐怕海鲜也不会太便宜。中国有了近海养殖技术,所以才能把海鲜价格打下来。”

  “哦,现在想到柏林,我身体就开始冷了。十二月的柏林该开始落雪了。”伊娃打了个寒颤:“希望我们下次还能来这里旅游。”

  威廉抱着伊娃:“当然,当然可以。不过我更希望中国商场什么时候能供上这些经过深加工的海产品呢。”

第一百四十九章 给生活加一把麻辣

  威廉想要有那些海产品供应?到底会不会有呢?

  反正德国的中国商场有没有不知道,但是在1964年年尾的中国,很多百货商店已经开始上架很多老百老姓从前见都没有见过的海产品了。当然,现在还做不到新鲜的海鲜送去内地销售。

  但是张福当年在搞幸福食品厂的时候,当时幸福食品厂就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要做海南当地特产的深加工。毕竟各种代餐,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特需品。

  过了那个时间段之后,你再叫全国人民吃你的代餐粉,多少有点痴心妄想。人家张福一家都吃吐了,邻居都吃抱怨了。

  所以海南特产的深加工是必然的。

  不管是椰子油、椰子片、香蕉片、芒果干,还是生蚝罐头、鱼干、鱼肉罐头、各种贝壳类的罐头、淡菜干(青口贝)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要搞的。更不用说传统的墨鱼干、鱿鱼干之类的东西。

  不仅仅是海南,其他搞沿海养殖的地区都要搞海产品深加工。因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想要把新鲜的海产品云送到内陆地区都很困难。再过二三十年,深加工海产品依旧有销路。

  更不用说李锐的网咖里面还有很多后世现成的海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调味手段等等。

  做出来的东西要比现在其他国家的产品要高明的多。

  这就是技术全面开花后带来的成果。

  十余年去种下去的各种种子,到了今天已经慢慢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从杨宝所在的生蚝养殖场里收起的生蚝。送到食品加工厂里,经过冲洗、去壳、精洗,在进入高温蒸煮机里混合上另一个配料厂早已准备好的料。

  由食用级塑料桶密封包装的塑料桶内,一百斤一百斤的油料调料被倒进料理机。

  在机器的高温加热与杀菌下,蒜香生蚝制作完毕。

  流水线上的传送履带将一个个空的金属罐送上产线,它们进去的时候还是空罐子。等到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时候,已经是腹内塞满蒜油生蚝,外面贴上了【海之味】标签的海鲜成品罐头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它会和它的同伴们,那些工厂里一并生产的其他海鲜罐头踏上它们的旅程。

  由打包工人杨树花将它们封装进包装箱。再由厂里的搬运工人李金将它们一箱箱的搬运上车。

  司机李有福会将它们运上轮渡,再由前往四川的火车班组的全体列车工作人员将它们运送到四川。

  五点的成都还未天亮,人民百货商场的理货人员孙永已经早早的来到了商场的卸货区。

  今天会有一批新的货到,前两天商场的经理已经协调了货架的摆放,要给新的产品空出一部分新的位置来。

  当熟悉的卡车司机刘师傅开着卡车来到卸货区时,孙永和刘师傅热切的打了个招呼。

  “吃没得?”

  “莫得时间吃哦。”

  “我这有包子。”

  孙永将家里蒸的素菜包子分了两个给刘师傅。

  当晨曦微亮,天边出现了梦幻的蓝调时刻时,孙永已经和同事们把最后一箱新产品搬进仓库。

  当海之味的海鲜罐头第一次出现在成都平原的时候,孙永和同事们都看着随罐头箱子一起送来的海报发呆。

  “什么叫生蚝啊?”

  “什么叫做油浸金昌鱼啊?这海报里的就是金昌鱼?长的好怪哦。”

  “怎么还有麻辣鲍鱼罐头嘞?鲍鱼是那个传说中好贵好贵的鲍鱼吗?”

  “海虾干好吃吗?看着红红的,好像还蛮诱人呢。”

  孙永和同事们看着这些海产深加工产品。作为内陆地区的成都,之前普通人吃过最多的海产品,大概也就只有海带和紫菜了。

  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非沿海地区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如此。

  课本上可以教,电视上可以看,收音机里可以听。但是吃?不好意思,没有吃过。

  当辛苦工作了一年,同时今年也是第一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技术工人章平看见人民百货商场上的海报时。

  他喉头动了动。

  “同志,帮我拿几罐海鲜罐头。还有那个虾干,多少钱?”

  在人民百货商场里,青年技术工人孙平花了自己近两个月的工资,采购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成都是个大城市,对比他老家内江市下的威远县来说更是如此。

  当他背着巨大的双肩包出现在在威远县老家小巷口的时候。

  刚刚上初中的妹妹一愣,手上端着的脸盆就掉了,水撒了一地都没感觉。

  初中女生细亮的嗓音高亢道:“爸!妈!大哥回来啦!”

  说罢,妹妹蹭的一下就跑了过来,就像是一只小兔子一样钻进章平的怀里。

  当章平在家里,把自己从成都买回来的东西一样样的掏出来的时候,父母虽然嘴上一个劲的说:太浪费钱了,你别乱花,家里什么都有。

  但是他们脸上的笑容却是怎么样都压不住的。

  有给老两口和妹妹买的新衣服。成都的款式是要比威远县的新一些。

  还有给父母的新鞋,给小妹的新书包。

  当然,归家的人总是忘不了给家人带些好吃的和特产。

  当章平把大虾干和好几种海鲜罐头拿出来的时候。加重的小妹是最激动的。作为一个馋嘴丫头,没吃过的好吃的,可比新衣服要诱人多了。

  “哥哥这是什么啊?”

  “这是生蚝罐头,这个是金昌鱼的,这个是马鲛鱼的。还有这个是青口贝的。”

  “哦哦,都是老师在地理书上教的呢!”

  “你们地理书上现在有这些内容了?”

  “嗯!地理书上写的,我们国家的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产养殖,东海、南海等各区域都有海上牧场。以后海洋食品就能遍布全国了!”

  “好,学的不错,记忆深刻。今天晚上咱们也尝尝祖国南边的海鲜是什么。”

  听着兄妹的对话,老俩口也在微笑的听着。

  当天晚上,章平开了一罐蒜油生蚝罐头。母亲坚持要热一下在吃,父亲坚持要先爆香花椒和辣椒在一起加热。

  一罐五百克的生蚝罐头,经过麻辣火爆的二次调味,端上了远在四川的普通人的饭桌。

  一家人其乐融融。

  而还有更多的罐头更多的产品,横跨东西纵越南北前往中国的各处角落。

  从海南的天涯海角,到四川的小县城。

  哈尔滨的糖厂工人买到了广东生产的荔枝罐头和龙眼罐头。

  广东的老妈也第一次使用东北出产的花菇给子女们煲一锅鸡汤。

  1964年,在中国人民一片热闹的气氛中逐渐走进尾声。

  谁能想到才刚刚结束三年自然灾害两年,中国就爆发出了更强大的恢复能力,经济和技术都更上一层楼了呢。

第一百五十章。 合作项目

  中国技术力和生产力的进步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因为对于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来说,有中国这么一个强大的后勤国家,那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尤其是这个后勤又能奶又能打。那就更加是没得说了。

  就比如说中国的近海养殖技术,现在发展的极好,日本看的可是很眼馋啊。

  这倒是不难理解,日本本来就是对于海产品需求量极大的国家。全国都有吃海产的习惯。

  李锐倒是不介意和现在的新日本合作。赤军的影响下,现在的日本稍微有些社会主义的极端了点。不过目前还可控。

  他们这样的极端,至少比他们走军国主义的极端好。

  当然,李锐有时候在家里会和冯媛说起日本的事情,他倒是开玩笑的说道:新日本这么搞下去,不知道他们内部会不会出现文化大革命?毕竟他们现在新旧思想冲突很激烈。

  已经出现了一些对日本旧传统,尤其是对旧军国主义(或涉嫌旧军国主义)的问题开始上纲上线的事情了。

  重信末夫对此还有些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他每次到大学和中学去演讲,都会反复强调日本的再次革命和彻底革命主义。

  还反复认为日本的革命不够彻底。在一些乡村地区还残留着日本封建残余的思想。

  虽然说日本之前就搞过一次土地改革(美国人帮着搞的),但是这个土改并不完善和彻底。

  不过当时日本赤军为了快速稳定日本的问题。所以在部分情况下放了这一部分人一马。

  因为当时日本的主要矛盾反倒不是土地和农业矛盾。日本已经是工业化国家了,真正的大矛盾集中在了城市里工厂里。

  日本其实走的是苏联那种城市包围农村的路子。

  再加上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包袱很重的国家。

  所以即便是重信末夫在处理日本农村问题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棘手。

  日本农村问题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农业问题和土地问题,还涉及到了日本这么多年以来混乱的民间信仰。以及和资本主义相结合的洋土剥削。

  而在赤军全面占领日本的城市,并且在城市内开始大搞改革之后。很多在日本城市里面活不下去的封建残余和顽固势力则转战去了日本的农村老家。

  而这些家伙在这些地方。开始慢慢的扎根。结合日本农村本土混乱的信仰以及一部分远离日本本岛的离岛作为隔断,他们还活下去了。甚至活的不错。

  而这些东西和这些人在日本继续存在的话,毫无疑问会进一步的导致日本革命的困难。

  因为破坏永远都比建设要简单。想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日本很难。但是想要把一个社会主义的日本破坏成为从前那个旧军国主义横行,民粹横行的日本却很容易。

  不过对日本的乡土势力,进行彻底的革命改革。即便是重信末夫也面临着不少的压力。

  因为对日本来说,农村改革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里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利益。

  但是却要花掉很多的资源。这对于现在的日本来说。显得并不太合算。所以一来二去倒也是被拖延了下来。

  毕竟从重信末夫和野板参三的实际角度出发。还是实际控制日本的城市比较好。

  对日本的乡土以慢慢渗透从经济方面进行改造。最后一点一点将其改革出来最好。

  这还真的是野坂参三在内的日本一种改良派。死命劝阻了重信末夫。不要让他再随意的举起屠刀了。

  毕竟日本已经死了很多人了。

  重信末夫也算是听劝。如果能够徐徐图之搞好了的话,那么就慢慢搞吧。毕竟现在赤军既然已经对日本的城市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再加上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和审查制度。

  那么徐徐图之倒也不是不行。

  而像日本这样的。海岛国家。对于日本的那些渔村农村来说,海产养殖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所以日本的赤军政府派遣了相关的农林水产专家前往中国学习和取经。

  而中国这方面对其也并不吝啬。因为中国也并不是什么海产都能养殖的。

  比如养殖的狮鱼和三文鱼之类的品种。这种鱼类在中国只有少部分地区能养成。

  日本倒是有很多水多域适合养殖这些东西。中日合作一起养殖这些海鱼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不管是三文鱼还是狮鱼,其实本身经济价值也很高。同时也是营养丰富的鱼类。

  现在和日本开始合作养殖,再过上个10年中国人民的经济上来了,中国人的餐桌上也可以出现这些东西。

  李锐甚至想得更长远一点。这些高经济价值的海鱼,等着以后中国的冷链技术起来了,完全可以卖到全球各地去。

  中朝韩三国经济一体化只要成功,那么整个东北亚适合养殖这些高级海产品的渔场那自然都好办。大家只要讲好怎么分钱就可以了。

  田中教授就是从中国学习取经回来的专业人才。

  作为一名日本的高级学术人才。他倒是长得颇为符合中国人对日本教授的刻板印象。

  个子不高,大概只有1米五五的样子,48岁已经头顶留起了地中海的发型。

  厚厚的眼镜架在鼻梁上。平时不苟言笑,总是很严肃的样子。

  不过学习技术倒是非常的认真。

  而之所以会派他前往中国学习这样的养殖技术。很大原因是田中教授从年轻开始就是坚决反战的那一批人。

  30年代他就参加过反战游行。属于当时被日本军国政府迫害的那一批人。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