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1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村里有一些心直口快的小女孩直接指着卓雅说道:“哇,姐姐长得好像洋娃娃!”

  而彭家村这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大家也早就得了彭学武的通气。

  让大家伙努努力,这次让葛丹风风光光的把老婆娶进门。

  这一回彭家镇的老少爷们们真的发力了。

  这卓雅的老爹才刚下车呢,就被一群老少爷们给围住了。

  “抽烟不?”有人掏出了自己的香烟。

  “老哥喝酒不?我家烧了俩菜。一起喝一盅?”有人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老窖。

  “喝酒有什么意思?老哥钓鱼不。咱们村的水库钓鱼可方便了。”钓鱼佬无处不在。

  而卓雅的妈妈也被一群老少娘们都给围住了。也是用差不多热情的手段,把她给围住。

  虽然说大家伙语言不通,但是那种热情的感觉却不是假的。

  这直接把原本对中国和中国人有些担心的老俩口给瞬间镇住了。

  原本脸黑的很想要给葛丹一些人脸色看的卓雅老爹。根本就没有时间发现自己的宝贝女儿已经和那个臭小子抱在一起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卓雅和葛丹也是有段时间没有见面了。所谓小别胜新婚,这用在热恋爱人之间的词语一直没有过时。

  如果不是因为这是大庭广众之下,两人只能抱抱的话。怕是还会有亲亲和举高高的环节了。

  要不怎么说远亲不如近邻呢。葛丹是没了爹娘亲戚,但是彭家村的这些男女老少也都算是他的婆家人。

  这下必须要给葛丹长脸。

  刚下车的卓雅老爹和老娘,迷迷糊糊的就被一群热情的乡情给拉去家里吃饭去了。

  也不知道是谁流传的,都说苏联人爱吃烤鸭喝大酒。

  这彭家镇哪有烤鸭啊。但是和葛丹一起去过苏联的许大有,特别去县里买了一只烧鸭。

  县里的饭店从广东学到的新玩意儿,在本地掀起过一翻风潮。

  当然,还少不了各种真空袋装食品。因为附近的几个县都开始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为了让农产品,尤其是家畜家禽类的产品行销的更远,做更多的深加工。

  所以梅县长倡议由市里省里牵头,搞了食品深加工产业。真空包装的板鸡板鸭。还有兔肉罐头等。当然,还有鸭胗、鸡胗之类的袋装食品。

  这些东西也成了附近的特色了。

  因为现在很多人家做饭水平真的很一般,这些东西就显得很美味了。

  于是乎卓雅的父母也体验了一把罐头开会一样的大餐。

  还别说,味道其实不错。

  更别说还弄来了酒。农村宴客,没有太多的讲究。主要是要让客人吃高兴喝舒服了。

  所以男的分了一桌,女的分了一桌。之所以要分桌,就是要在桌上好好的把老丈人给喝痛快了。桌上摆着白的、啤的。

  女的那桌就温和的多了,放的是饮料,最多有点啤酒。男方那桌就是个战场。

  葛丹也是知道老丈人对于把卓雅嫁给自己这件事是有点不太开心的。

  所以他站起来端起酒杯对这老丈人就道:“卓雅交给我,您就放心吧。说着就干了一杯。”

  当然,葛丹不善酒力,主要是摆明一个态度。

  剩下的就是村里其他的酒中豪杰来好好陪陪这个从苏联来的老丈人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语言障碍什么的,不存在的。一切都在酒里,我干了你随意。

  还真别说,这对苏联来老丈人来说就是无法抵御的事情。

  等到他迷迷瞪瞪的睡着,在到他迷迷瞪瞪的醒来,那都已经是第二天的事情了。

  他的老婆正坐在床边笑眯眯的看着他呢。

  “我……我这是喝了多少?我怎么一点记忆都没有了?”苏联老丈人发现自己喝断片了。

  最后的记忆还停留在了一堆人和他敬酒,然后他不断喝的记忆里。一开始吃些菜呢,后来舌头都喝木了,吃啥都是一个味。

  苏联老丈母娘摇着头说道:“你喝了多少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昨天晚上你非要脱了上衣给人看你身上的弹孔和刀疤。还要表演一下你当年和纳粹鬼子近身肉搏的搏击法。”

  听着老婆这么一说,老丈人突然发现自己全身哪哪都疼。

  “怎么?他们还一起打我了?”老丈人还属于懵逼状态。

  老丈母娘好气又好笑:“人家才没打你。是你自己演示什么匍匐前进,什么卧倒。什么紧急避险。人家一鼓掌,你就来劲。我怎么拦都拦不住你。”

  五十来岁的人了,光着膀子在秋天演示匍匐前进,第二天没进医院子只是觉得身体疼。这已经是身体素质优秀出色了。

  苏联老丈人只觉得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这会是丢人丢大了。

  “叫你不要喝太多酒吧。还好葛丹不酗酒,喝了几杯就停下来了。不然都不知道怎么把你给搬进屋子。”

  听着老婆这话,老丈人才注意到自己所在的这个房间。

  一张宽大的双人床,能有一米八乘以两米的大小。很结实很牢固,身下还垫着厚厚的垫被。

  房间不大不小,大约二十多平米的样子。地上居然贴着水磨石砖。这种不是瓷砖,是一种高抛光的室内砖。比直接用水泥地要显得高级很多。

  墙面也是刷了白漆,整个墙面看着也干净。

  这种装修风格很简单,但是老丈人却觉得好像比自己在苏联的房子好。自家苏联的房子是水泥糊地,然后直接刷了一层油漆。因为水磨石砖这种东西在苏联很少见,至少他家是没有的。

  也许是看出了自己丈夫的疑惑,老丈母娘说道:“他们附近有生产水磨石砖。在这里新盖的很多房子都用了这个砖做室内的硬化地面。”

  “你看,中国没有你想的差对不对。”

  苏联老丈人没有回答,只是嘟囔的说着:“我要上厕所。”

  上个厕所,也把这位在苏联老房子里住习惯的老人给有些惊到了。因为葛丹建房子是真的下本钱,厕所都用了搪瓷的坐便器。

  要知道,他们在苏联用的还是全金属的坐便器。那玩意儿冰凉凉的冰屁股不说,而且还会生锈氧化。一旦生锈氧化,就好像永远有黄黄的痕迹洗不干净。

  搪瓷的卫浴设备是在陶瓷卫浴技术全面点出来之前的一段过度。

  中国的搪瓷设备一直都生产的很好。现在苏联用的各种各搪瓷器具都是中国生产的。

  这种搪瓷的卫浴洁具,看起来也是光滑白净,显得高级的多。

  而让这老丈人惊讶还不止这点。

  昨天喝醉了,他压根就没有好好的注意到葛丹的房子。

  现在他才有空好好的打量葛丹这个小三层的房子。

  每层一百平米不到一点,不算很大。但是每层的设计都很合理。而且可以看出葛丹这些年赚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因为葛丹压根没有以后回乡务农的打算,所以一楼就根本没有堆放农具的地方而是一个很大的客厅和餐厅。厨房自然也是在这。

  客厅里,一台十六寸的黑白电视机放在最显眼的地方。电视柜的正前方就是一排木框架的布艺沙发。看着就很软和。

  在厨房里,还有一台冰箱。这玩意儿在苏联都是稀罕玩意儿。反正老丈人老丈母娘家没有。

  而在二楼则是两间卧室,还设计了一个书房。这设计当时还让村里的人笑话呢,说葛丹都没有读什么书,还搞书房干啥。瞎子打灯笼?

  不过葛丹却是振振有词:“我没有读什么书,难道我的孩子就不要读了?以后咱们农村的孩子就要没文化的一代代下去?”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也很提气。

  而到了三楼,则是设计了两个大主卧和起居室。

  而老丈母娘对老伴说道:“你觉得这房子怎么样?”

  “还……不错。”这样的房子,老丈人没有办法说这个房子不好。

  而丈母娘继续道:“你知道这个村子才发展了几年?”

  “嗯?”

  “才十几年!”

第一百四十四章 也许没有错

  “才十几年?”老丈人

  老丈人站在三楼的窗口,看见了彭家村的大半个面貌。

  整个彭家村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算得上是很不错了。

  已经有了元时空后世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的很好的农村的感觉了。

  网咖带来的技术发展和红利,在中国的这个小乡村也能见一般了。

  整个村子现在已经是近两千的人口了。

  除了这些年出生的婴幼儿之外,还有一些外乡嫁过来的女性。还有一些从外面来投奔彭家村的人。

  这一千多快两千人的村子已经显得很有些繁华了。

  四横四纵的水泥路组成了主要的乡村道路,虽然都不宽,有的狭窄的路只有一辆车那么宽。

  但是却都是水泥路。这不要说是在中国的农村了,在苏联的农村都是很少见的。

  彭家村现在能在全国的新闻上当做致富先进村来宣传,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们确实是发展的好,而且彭学武的眼光和手段也确实是强。

  当然也是因为现在的政策也确实是好。

  现在经济这块,主要负责的就是李锐。他多次公开讲话阐明态度:

  共产主义不是穷,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共同贫困。我们现阶段的贫穷是因为我们过去历史的沉重包袱。导致了我们的生产力低下,所以才导致了中国人民的贫穷。

  中国人民需要做的是富裕起来,每个人都富裕起来。每个村子也都该富裕起来。

  大家都富裕,这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在这彭家村也是能窥见发展的一角。

  农忙的时节已经过了,现在入秋收割了庄家,但是村里的人却并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感觉。这里好像没有农闲。

  因为在村落的外围,养猪场和养兔场还在工作,三轮摩托车不仅仅用来运送货物,在这个时候也会拉着村里的人去更远一点的地方上工。

  有砖窑、瓦窑的工作,也有去电线厂去工作的。

  每个人看着都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

  今天是工作日,早上七点半的时候村里的喇叭准时到响了起来,开始播放早间新闻。

  中学生们早就去到了学校,而一些小学生们则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上学。

  卓雅父母看着那些孩子们带着红邻巾,开始邀朋结伴的一起前往两公里外的学校。他们的步伐有些赶,因为要是走的慢了的话,就有可能刚好赶不上第一节课了。

  “这里才发展了十几年啊。”卓雅的妈妈说道:“从前这个地方,很穷很穷的。你能想象吗?我昨天和这里的女人们聊天(通过翻译),她们告诉我这里从前有多么的贫困。”

  “那个葛丹,从前在村子里连一口饭都吃不饱。而现在他能盖这样的一栋楼。”

  卓雅爹哼哧了半天,憋出一句:“那是因为他去苏联打工,赚了钱。”

  卓雅妈也不生气,微笑的说道:“是啊,他去苏联打工赚了钱不假。但是这不也是他努力来的吗?他会焊接,能看懂建筑图纸,现在会中文和俄语。难道他不算一个优秀合格的工人吗?”

  “就像是这个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他们从前都是穷的每天只能吃土豆和红薯,而且还吃不饱。你再看看他们现在吃什么。”

  卓雅老爹想到了昨晚的那顿丰盛的宴席,吃的确实是好。

  但是他还是道:“所以,你和我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你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这个小村子,你不觉得很像是中国的缩影吗?现在这里发展了,也代表着中国的发展。你也许该收一收你的优越感,也许有天葛丹这里会发展的比列宁格勒更好呢。”

  卓雅爹是个讲求实事求是的人,因为当兵打仗,尤其是打从前战斗力超强的纳粹精锐的时候,你不实事求是是会死的。

  所以他没法直接说某些武断的话,直接说中国如何如何,葛丹以后也不会有出息之类的。

  所以这老丈人憋住了,没话可说了。

  而卓雅老妈则呵呵一笑的继续说道:“而且有一点,我觉得葛丹很好。”

  “嗯?”卓雅老爹看向自己的老婆。

  “你猜这一早,葛丹去干嘛了?”

  “他去干嘛了?”

  “和卓雅一起,跟你去买早餐去了。还顺便要买菜,还会做饭。他可不像你,昨天晚上他可是和卓雅一起收拾家庭卫生的。你每次回家可是往沙发上一座,什么都不干。”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