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01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李锐想要的就是从苏联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化缘罢了。

  “这可真的不是什么狮子大开口。毕竟我们其中使用的技术,和我们搞的技术突破,都是花了很多成本的。其中格鲁什科夫和季科夫同志并没有这些相关的技术,都是我们自己弄的。”

  中方的谈判代表有理有据的说着:“我们本着中苏友谊的条件来谈,我们是愿意转让相关技术,并且愿意帮助苏联搭建网络的。但是总不能让咱们打白工,不是嘛。”

  虽然苏联那边代表的气势很足,但是中方这边并不退让,而且说话还是笑吟吟的,并没有被苏联想要白嫖的态度给激怒。

  毕竟一开始李锐就让人做好了准备。

  当然,这事情肯定没有那么好谈。根据各种传闻都知道,因为苏联些年日子好过了,所以出现了一种比较荒谬的理论。觉得中国占苏联太多便宜了,不然苏联的日子能更好。

  所以对苏政策要调整了。不能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这种谈判,一开始就不可能有很好的结果。不过这次苏联没有派赫鲁晓夫来,觉得赫鲁晓夫和中国的关系太好了,不合适。

  他们派遣了勃列日涅夫,却不知李锐对于勃列日涅夫同志早有研究。

  这种谈判桌上取得不到的东西,有的时候可以在其他地方取得。

  比如说在今天的谈判无疾而终后,李锐就很热情的拉着勃列日涅夫同志前往招待外宾的饭馆吃饭。

  还专门把那个在北京搞酒研究,并且曾经喝趴下一圈苏联人的大林子叫了过来。让他和勃列日涅夫同志好好的喝,让勃列日涅夫同志喝高兴,喝痛快。

  这还不算完,第二天苏联的代表团因为前一天被灌的宿醉,根本就没法谈判。

  李锐直接拉着勃列日涅夫同志前往北京的一个试车场。

  一台全新的高档红旗停在那儿。这可是12缸的红旗,比当年送给斯大林的那台红旗还要豪华。

  “听说勃列日涅夫同志,你的车技很好。这台红旗是我们中国新研发的最高级也是技术最先进的汽车。您试试?”

  李锐诚挚的邀请着勃列日涅夫上车试试。

  苏勋宗最大的爱好就是飙车了。这种十二缸大马力豪华车,正是他的最爱。苏联的汽车行业现在依旧是半死不活。没啥好玩意儿。

  勃列日涅夫的私人车库里是停着美国产的别克和凯迪拉克的好车的。

  现在有中国的好车,他也自然不愿意放弃尝试。

  看着他在试车场里,一圈圈的飙车,高兴的和游乐园里玩碰碰车的孩子们一样兴奋。

  尤其是当下车之后,满眼热切的看着这台汽车,就能看出他的渴望。

  李锐也让人顺水推舟,把这台红旗作为国礼送去苏联。

  这样一来,勃列日涅夫同志就很高兴了。他在接下来的会议交谈中,主动同意了很多要求。

  而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下面有人告诉李锐,有部分苏联代表团的成员索要大彩电、最新款的电冰箱、音箱、烤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自从我们开始向苏联出口这些商品之后,苏联本土生产类似产品的工厂反而变少了。他们把产能都集中到重工业去了。导致我们这边产能上升,他们那边产能下降,买这些货还是要排队很久。”相关人员来报告。

  对于这些主动索要礼物的苏联人,李锐不知可否。和快要退休的主席打了个招呼。

  主席正在写毛笔字的手停了一下,然后继续书写,只是话语中有些叹息:“苏联啊,苏联。给他们吧。”

  李锐点点头。

  把礼物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整个谈判顺利的不行。勃列日涅夫拍板,直接同意了中了国提出的绝大多数条件。这次中国可以说是赚到了不少。

  但是李锐却没有多少开心的感觉。

  他也是看着文件后叹息一声:“知道了,照办吧。”

  “主任,那个美国那边想要买我们的技术……”

  “技术不买,只买设备。一套价格翻一百倍。他们愿意出钱就卖,不愿意就算。总采购价低于一千万美元就不用谈了。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李锐直接定下了一个他自认为很高的价码。

  但是结果出乎预料。

  “买了!我们买了!”霍华德和约翰逊狂喜。

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加钱

  对于约翰逊还有霍华德来说,采购单价是问题吗?

  这完全不是问题啊!

  他们是全美国唯二拥有这次中国网络技术邀请函的人。连美国的那些高官和媒体都没有。

  因为他们两个是美国在这技术方面最优秀的学者。

  不给那些高官和记者们发邀请,就是因为知道他们憋不出什么好屁来。

  给他们发邀请,最后他们回国还要说一堆屁话,一点意思都没有。

  给美国的科学家发邀请,多少还能在行业内部扩大一下中国技术的影响力。因为科学技术是不会撒谎的。就像是数学一样,你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

  就像是陈景润如果成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么他就是伟大的数学家一样。因为他就是会,别人就是不会。

  原本想着这俩科学家的技术水平这么高,应该也是有些学术追求的。

  但是李锐是真的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待久了,有的时候就忘记了外面的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了。

  比如说原时空那个研究出乙肝疫苗的科学家,他可是拿着一整个福利院几千名儿童的生命做实验。把乙肝病人的排泄物混合进入这些儿童的食物里,让他们感染乙肝病毒,然后以此来做实验获取抗体。数以千计无辜的儿童感染乙肝,乃至死亡。

  最终这名叫萨尔·克鲁格曼的医学研究者成功研究出了乙肝疫苗。他害死了那么多人,是为了用乙肝疫苗挽救更多人吗?不是。

  他拿下专利,开始生产乙肝疫苗,而且一开始的疫苗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开始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美国新晋的亿万富豪。

  本时空之中,因为李锐带着网咖出现,为了防止中国和原时空后世一样,成为一个拥有超过五亿乙肝病毒携带元(乙肝携带不等于罹患乙肝大多数人乙肝携带一辈子但是也没发病)的乙肝大国。

  所以一直在强攻乙肝疫苗,早些年就已经把乙肝疫苗给攻克了。现在属于全民尤其是新生儿必须打的重要疫苗了。

  这算是断了这个萨尔医生的生财门路,也减少那几千名福利院孤儿的人生痛苦吧。

  现在这俩美国学者自然是没有萨尔医生那么魔鬼。

  他们也不需要用一整个孤儿院几百上千名孤儿来做实验。

  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购买足够量的中国产品,然后想办法运回美国,然后在美国搞出一个示范单位就行了。

  只要这样,他们就能完成他们最重要的原始积累了。

  “你计算了吗?我们到底需要购买多少设备才能搞出一个差不多的示范点。”霍华德在浏览各种设备的参数。

  而约翰逊则是在列出整个表格。

  “中方给我们的报价不低,甚至说挺高的。我打赌,他们卖给我们那个三千美元一个的解码器,他们自己的生产成本不会超过一千美元。”约翰逊一边列表格,一边说到。

  “他们的价格怕是翻了两三倍给我们。”约翰逊觉得中国人肯定卖了高价。

  “才两三倍,已经很好了。有得卖就是最大的胜利。中国肯定花了不少钱研发这些东西,他们肯定是想要回本的。”霍华德倒是不在乎:“我们可以让中国人赚这些钱,因为我们可以赚的太多。最低一千万美元的采购额度,低于这个规模,中国不给设备。你觉得我们需要采购多少?”

  “一千万美元远远不够的。”约翰逊从桌案上直起身,结束了伏案计算的工作。

  “我算了一下,如果我们在宾夕法尼亚州建设一个试点的话,我们至少要联通两三个城市吧。甚至于我们需要联通一些更多的城市,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给人展示。”

  “确实,只有给人更多的展示,我们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拨款,拿到更多的投资,然后公司才可以在华尔街大获全胜。所以呢,你觉得要多少?”霍华德摸了摸下巴。

  “我觉得最少需要这些东西,我全列出来了,按照中国人的报价的话,全部的售价大概在四千万美元左右。”约翰逊给出了一个不低的价格。

  要知道这可是一九六四年的四千万美元。价格足够高了。美国之前和印度关系很好,大张旗鼓的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的时候,给宝莱坞的投资也就是几亿美元,而且还是要分好多年给。(当然,最后宝莱坞泡沫破灭,投资也就是没影子的事情了)

  )

  “所以我们就拿着这个价格和数量去和中国人谈吧!”

  于是,就在苏联代表高兴的拿着自己的汽车、家电高高兴兴准备回到苏联的时候。

  美国这两人组也是发力了。

  只要中国敢卖,他们就敢买。

  一千万美元的采购额?这哪里够!!要四千万,不然中国人还以为我们老美买不起呢!

  他们和接洽的中国代表递上了他们的采购清单。

  一开始中方给他们的报价,其实也算是一种让他们知难而退的报价了。逼近都翻了一百倍了,你们还买?该不是脑子抽抽了吧。

  但是没有想到,他们是真的能下手啊。这个价格都下得去手,而且一千万美元不够,还要采购四千万美元。

  下面的人做不了主,直接上报给了李锐。

  “四千万美元的采购单,主任,您看。”下面负责的同志也有些不知所措。

  四千万美元啊,有这一笔钱,都可以给西南的几个省做多少基础建设啊。别说网路了,水泥路和铁路都能修不少啊!

  “你们确定没有邀请错人?这来的俩美国科学家,真的是美国这方面顶尖的大拿?”李锐再三确认。

  “确认了,还请情报战线上的同志们反复核实过的。没有错。而且他俩的模样也很好认,我们国内的一些学者都认识他们两人。”下属再三确定没错。

  李锐觉得这下有意思了。两个美国网络技术的顶尖大拿来中国不求技术,不想要参加技术研讨会,只想着直接购买设备回美国。他们打算干什么?

  总不能是买了中国的网络设备之后,说是他们的吧?

  “哦,对了主任。他们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如果我们真的同意了这笔交易的话,他们希望我们能在各个设备上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

  “嗯?什么改动?”

  “就是他们希望不要出现中国产地的标签。并且他们希望我们把解码器、交换机等等设备的注塑模具卖给他们。他们想要打包去美国。”

  好嘛,要一些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塑料外壳模具,他们要搞啥呢?他们总不会真的打算掐断美国网络发展的根苗吧?李锐都有些抓不准。

  不过这不妨碍他下决定:“行,这些都可以给他们,不过得加钱。”

  李锐只想要静观其变,看看这俩美国大学者,他们打算搞些什么大事情。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急了是好事

  李锐决定要给这俩美国科学家好好的发送一些东西过去。

  因为李锐还是觉得这俩可能是有些骚操作能做的。在资本主义带国家里面。

  就连科学家都不是那种很纯粹的人,和目前中国的那帮科学家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中国现在的科学家还是很淳朴的。当然国家给他们的待遇还是很好的,属于现如今中国收入和待遇最高的群体了。

  不过像是霍华德和约翰逊这样的美国科学家,想要过上富豪的生活,他们需要做的就多了。

  四千万美元的设备,自然不可能是一次性交货。

  中国要分批交货的。不过按照这俩美国人的要求,第一批的注塑钢模倒是最先交货的。

  这些东西小意思,国内有留存的数据,模具厂可以立刻加工出来。都很成熟了。尤其是有了数控机床,加工速度就更快了。

  只不过模具厂里负责机加工的王师傅有点纳闷。

  “诶,这模具的钢印字咋还要改呢?”这是全程唯一需要更改的地方。

  之前钢模上有中国某厂生产的字样。还有模具生产厂家的信息等等。

  现在这些信息都要被抹掉,换上新的英文字母。

  王师傅不太理解,但是工厂的工程师再三确认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干呗。

  按照人的要求直接加工就好了。

  这些东西工期还挺赶的。所以王师傅他们所在的班租加了几个大班。

  不过加夜班这事也不是不行,这次加夜班厂里给的夜宵给的也太好了。王师傅他们都觉得是不是有些超标了。

  “要是每天晚上都有这炖牛肉吃,我天天加夜班也行啊!”轻工学徒干了一碗牛肉,这清炖牛肉汤里可是有大块大块的牛肉。一个人一碗四大块,加起来怕是能有半斤。

  王师傅吃的都有些顶了。轻工们则是吃的满嘴流油,只嫌弃不够。

  “工厂发财了啊,这么个挑费。不得吃穷了?”厂里还是有老师傅担心这个的。还特别和厂里反应了一下。

  厂里也只说了,就这一批活有这待遇,其他的你们想要也没有啊。

  厂里还真的是说话算话,这次特殊的活干完之后还真的就没有这么好的夜宵待遇了。

  于是这模具厂未来的十年内都在流传这段传说,关于每天晚上夜宵干半斤牛肉的美好日子。

  看着归属地是英国的货船,把集装箱里的货物给装起来,霍华德和约翰逊松了一口气。

  集装箱这玩意儿,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包玉刚现在联合香港、日本等不少港口给搞出来的玩意儿。

  出现的时间不长,也就是今年刚出来。但是对世界海运的局势却造成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这玩意儿真的是非常的方便。

  约翰逊和霍华德并不想要去思考,这玩意儿是不是中国大陆搞出来的。

  因为他们在中国的时候好像隐约的看到了很多集装箱的制作?或许是自己眼花吧。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